电影《放牛班的春天》450字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优质佳片。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一
就在上个星期,许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级长,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慈爱心对待这些孩子,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而莫朗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莫朗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当莫桑大叔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而且马修还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非常痛恨。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勒山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皮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并且去教育,只有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蜜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二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国电影,故事情节虽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动。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中有着品行恶劣、调皮捣蛋的学生,冷酷的老师以及残忍的校长。因为学生的捣蛋,校长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管教这帮学生,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其中有一个叫贝比诺的孤儿,每周六都会在门口期待永不会来的父母一起回家。马修看见这种情况,就想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马修还惊奇地发现这帮坏学生非常喜欢唱歌,于是他自发组织了一个合唱团,自己教他们唱歌。因为热爱,他们一点也不闹腾,积极配合。渐渐的,学生们开始懂事。后来学校中着火了,而此时马修带着孩子们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们。而校长认为是马修的失职造成了大火,辞退了马修。临行前,孩子们唱起歌,飞出纸飞机,纸飞机上写着每一位学生的寄语。同时,贝比诺背着行李跟着马修一起走了,这天是星期六。
校长是非常残忍的,当学生犯了错误,他就以体罚禁闭的方式来处理。我觉得这样只会增加他们逆反的心理,让他们更加过分的调皮下去。虽然不能用体罚禁闭这种手段,但也不能不惩罚。有一位学生他扎破了麦神父,被马修抓到,准备送给校长,可学生很害怕,于是马修就罚他去照顾麦神父,我就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好,既惩罚了该学生,也让他弥补了自己的错误。马修也是个非常宽容的人,调皮的学生几次冒烦他,他能忍让,一次一个学生向他泼墨水,他并没有生气、追究,我想即使是现在的老师对学生这种过分的行为容忍,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再来马修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们,并从这个突破口渐渐地改变了孩子们。就是马修这种耐心、宽容与仁爱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最后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之前,我特地介绍了贝比诺,最后他与马修一起走,显然是把马修当做了父亲。
因为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师,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收获了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三
老师运用了一次课的时间让我蜜看了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教育片,是讲一位代课老师在一所特别的学校代课,这所学校如何特别呢?它是专收那些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可以说,进去那所学校的孩子,都是被社会放弃的。
代课老师的名字叫马修,马修老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虽然最后还 是被学校解雇,但他的那种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们在这黑暗的“监狱”中看见一丝光芒。他们看见,原来,他们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皮埃尔,是这所学校的其中一位学生,马修老师发现,他有音乐的天赋,因为上帝赐给他天使般的嗓子,于是马修老师告诉了皮埃尔的母亲,之后皮埃尔的母亲帮他找了一间音乐学院,五十年后的皮埃尔,成为了一名音乐的指挥家,要不是马修老师的发掘,孩子们的将来,真是不可想象,我就想起这一句话:埋没人才,就像中国的一则故事,没有伯乐,哪来的千里马。
《放牛班的春天》这一部电影,让我有许多感触,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些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四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导演的法国影片。此片于2004年3月在法国上映,并成为2004年法国电影票房冠军。
本片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简单质朴,却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将人物的性格都充分地表现出来。没有震撼的场面,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没有华丽的场景,在一个偏远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充斥混乱暴躁。却在这里感受到最感人的爱。
整部影片就是以马修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为主线,赞扬这种伟大的教师精神。影片的主题思想显而易见,但是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整部影片以黑灰为主色调,渲染出“池塘之底”的恶劣环境和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也烘托出马修老师在这种黑暗环境中给孩子带来的希望,带来的春天。影片中声画同步的表现手法则别具一格,极富视听浸染力,音乐是本片的主题,协奏曲《Concerto pour deux voix》没有一点歌词,只是两个曼妙的童声在音乐的衬托下穿梭游离的,这种形式不失为展现最真切天籁歌喉的最佳方式,一切歌词的修饰都是多余的。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伯乐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的,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是伟大的。因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但愿每个老师都能牢记教育家陶行知这句话,像马修老师那样,用爱心和理想的钥匙开启并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五
一位伟大的教师,不一定要教出多么优秀的学生,不一定要使自己在课堂上无私奉献,但一定是爱护自己学生的教师!
马修就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虽然最后被辞退,但他依然“伟大”!是他,把一个个顽皮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个唱着歌儿的小天使!马修身上喷发着阳光气息的老师,散发出爱的能量的老师。一次偶然,马修发现这些孩子的“音乐梦”,马修从而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发现了这些孩子的音乐才华。他,就是“伟大”的教师。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位同样伟大的教师。她,就是杨老师!9月30日的合唱比赛,我们六<4>班也参加了,我们是三等奖。但这个名次不能说杨老师指挥的不好,也不能说我们不努力排练。在这之前,杨老师和我们都在很努力地排练。一开始,杨老师说,看着歌词必须要会唱,我看着词还是不会唱,我担心我不能回家了,但是杨老师让我回家练。杨老师还是很呵护我们的。
无论是马修还是杨老师,他们都是“伟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