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篇

时间: 剑锋20 分享

周恩来带领调查组到伯延公社实地调研的四个昼夜,令人心酸、深思,也令人欣慰。这四个昼夜的故事核心是如何发现和掌握农村的真相,以及种.种“假象”是怎样发生的。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新的视角塑造周恩来形象,并且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全景展示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段独特的新中国历史,在历史揭秘、与当下观众的诉求对接以及情感类型的营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引发了当下观众的共鸣。

历史揭秘是当下华语电影的趋势之一,这其中大多是如《一九四二》这样的对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苦难进行揭秘的影片,而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些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则讳莫如深。但是,像三年自然灾害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许多国人心头是挥之不去的,特别是对那些未亲身经历过的年轻人而言,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谜团。《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表现对象,特别是展现身处这一历史时空的中国百姓、基层干部以及国家领导人,面对人为的和自然的灾难时都有怎样的表现、进行了哪些思考和挣扎。影片不回避历史现场存在的问题,而是真实表现总理面对民众痛苦时的复杂内心世界,表现基层干部的无奈、善意欺瞒与贪腐,镜头更是直接对准了光秃秃的树枝、加了树叶或野菜的稀糊糊、吃后解不出大便的杂合面窝头、饿得浮肿而穿不下鞋子的村民。这些影像无疑比口头讲述更有震撼力,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然而,揭秘历史并不意味着专注于民族的苦难进而挖掘人性之恶,或纠缠于历史的细节进而满足公众的猎奇,这样的影片虽可能有一定的围观价值,但却失于积极能量的传播。作为首部呈现三年自然灾害历史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的民众痛苦,更多是通过共和国总理的眼睛来看到的,尤其是表现了周恩来看到后的反思与行动,接下来便促成了农村公共食堂以及其他重大政策的调整,民生得到了保障。而对于基层干部掩饰真相的史实,影片更多是以“不给国家添麻烦”、“爱总理”的角度来表现的,这种传递社会价值与历史信息的方式,无疑带有更多的情怀担当。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虽然是展现历史及历史中的人物,却契合当下公众的某种心理诉求。影片中的基层干部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直在掩盖苦难的真相,同时还有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干部及家属多吃多占的现象,而了解真相的群众却被关了起来。周恩来深入民间调研,揭开真相,并让中央也了解真相,及时调整了政策。这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当下民众渴求社会福利公平公正的一种心理投射。将历史和当下社会的心理诉求进行对接,影片由此获得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百姓对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周恩来一直都有着深刻的爱戴之情,这种情厚重而独特,充满了经典性又具有传承性,当年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直至当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自始至终荡漾着民众对总理的这种温暖而感人的感情,但又非过分、刻意的煽情,而是表现得蓄而不发、敛而不扬。如老奶奶请周恩来夫妇吃拽面时,不是亲自送去并看着总理吃,而是派孩子送去;片中甚至没有出现周恩来吃拽面的镜头,而是用台词一带而过;而周恩来给老奶奶赔付棺材的戏也处理得很简洁。这些最容易煽情的戏,都被导演刻意收敛,以追求一种含蓄、积累的效果。一如陈力导演的另一部优秀影片《爱在廊桥》,隐忍而含蓄,却能在最后爆发出浓烈的情感能量,《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也遵循这样的情感表达模式,最后伯延百姓送总理的一场戏,将前面累积的情感爆发出来,大家赶来村口送周恩来,流着泪簇拥在总理身边,画外音响起了对“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大爱追述,激荡人心,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走进西柏坡巡演,我在感动和激动中观看了影片。几天来,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陈力导演以女性的细腻视角,捕捉和刻画了周总理亲民的工作截面,展示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集中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是当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部好教材。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冷暖挂心上,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与某些领导干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甚至只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写调研报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恩来有弄清真实情况的决心,“只要有一个问题不清楚,我就不会离开。”他走街串巷,深入农户,坐在老奶奶的炕头问寒问暖,拉着第一任老支书的手亲切唤“老哥哥”;他苦口婆心开导干部,和群众交朋友,让“落后分子”坦诚直言。影片通过这样的镜头,告诉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忧民所忧。“见不得你吃苦容不下你忧愁,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挂心头”,《天下百姓》的歌词写出了共产党的民生情怀。然而,当下个别党员干部当官做老爷的思想严重,崇尚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与之相比,总理的忧民情怀让人难忘。西柏坡时期,他得知一名战士因雨大窑洞坍塌被埋,立即拿起马灯冲进雨幕组织人员抢救。影片中,总理让邓大姐给孕妇送药,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他看着吃了拉不出屎来的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光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坐在房门口,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把他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反复出现深夜总理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无声胜有声地凸显出他忧国忧民的责任承担。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尊重民情民意。知民情,解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接地气的、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现实基础。在调研期间,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当时最急迫的问题,总理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掷地有声:“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 在伯延的第四天,周总理与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尔后,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这个政策的调整,告诫我们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制定政策必须来自人民、惠及百姓。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清廉自律。“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两个务必”一直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清廉自律的警世钟。影片中,周恩来在伯延和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窝头,一起下地插白薯秧,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表达对总理的欢迎和爱戴之情,第一天中午村支书郭凤林特意安排了“丰盛”的午饭,当周恩来看到桌子上有红烧肉、炒鸡蛋时,迈进门的一只脚又退了回来,他让把饭菜分给群众,坚持同大家一起吃公共食堂的稀粥。当老奶奶用自己的寿材换白面,为他做了一碗拽面时,周恩来看着冒着热气的面,感动地说:“这碗面必须吃。”他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用他的钱买回寿材,待离开村庄后还给这位老奶奶。这两顿饭,总理的脚一退一进之间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清廉自律的品格。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影片中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令人振奋,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脸满含热泪,人民和总理间深厚的情谊深刻地诠释了一句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3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书写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革命老区进行社会调查的真实故事。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创作的难点可想而知。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影片以塑造周恩来为主体,老区农民的精神状态为情节主线,周总理为民担忧的情感为情绪基调。创作出一部具有历史厚重分量的影片。

真实的历史构成了影片故事的坚实依据:“大跃进”、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处在天灾人祸的大饥荒中。在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周总理来到伯延公社。总理要倾听老百姓真实的心里话,要知道老百姓吃得饱不饱?日子好过不好过?影片将民生大计集中在“公社食堂办不办”,来描写周总理四天四夜的调研生活。银幕上第一次用艺术形象正面揭开了中央政策失误造成的后果,形象地再现历史真相。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导演睿智地采用摄影师跟随总理拍照贯穿全片,他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个巧妙的视点,有力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恰当完美地统一起来,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平波秋水,狂澜深藏”影片沉稳、从容的叙事,将历史再现与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立足人物塑造,展现周总理的内心世界。他一到伯延,首先从小女孩连弟的话里得知老百姓吃不饱饭,连树叶都被吃光;看到要从几十里外挑水吃;他得知黑糊糊的代食窝头让人拉不出屎,百姓生活的穷困使总理忧心忡忡。他更从公社主任郭凤林安排的虚假场面里,明察毫秋,觉察到浮夸风的严重,他甩开干部深入到群众中访贫问苦。总理坐在老奶奶的炕头问寒问暖;他拉着第一任老支书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听到真心话;他和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代食窝头;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热情鼓励夜校的汪老师;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影片运用丰富的细节,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影片还相当真实地描绘出那个年代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的形象。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是老支书郭百岁的儿子,自小积极肯干,怀着一腔朴素的阶级感情,不想让前来调查的周总理看到农民的困苦而添堵,他抱着“不给国家找麻烦”的心理,居然把所谓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起来,向老支书封锁消息。他不许干部说真话,报喜不报忧,用谎言哄骗总理。郭凤林身上既有爱党为国分忧的一面,又有被浮夸风侵染的作风,他正是那个年代颇有代表性的基层干部。通过老奶奶、老支书诉说当年与刘邓大军的军民情义,表达了百姓对共产党的爱戴。老奶奶卖掉寿材为总理做抻面,总理说:“不吃她的面她会难受的”。总理和邓大姐虽想为二廷抚养一个孩子,又很能理解并尊重二廷难舍的父子情。周总理和百姓间心贴着心,是这样的平等、亲近。

周总理苦口婆心,身体力行,开导干部,和群众交朋友,终于,二廷实话实说,“落后分子”坦诚直言,郭凤林猛然醒悟改正错误……充分表现出广大农民对共产党的信任,他们以最朴素的感情愿为国分忧,以包容、宽厚的态度理解眼前的困难。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精神。影片充满感情地书写了老百姓和共产党相互依存的血肉关系,赞颂了领袖与人民的深情厚意。

在伯延的第四天,周总理与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要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伯延乃至全国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指引下进入历史的新阶段。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4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这部片子感人至深,现实教育意义非常大。”河北武安的一位教师看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在座谈会上说的这番话,道出广大观众心声。自这部电影在河北、北京等地放映以来,好评如潮,各媒体相继推出综述、访谈和专版介绍影片反响;座谈会上,专家、干部、教师、学生、农民代表纷纷发言,盛赞作品艺术水平和现实意义;在放映现场,观众热泪盈眶,掌声不断,有人还特意找到导演和演员畅谈感想。

陈力执导、孙维民主演的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武安的伯延公社,敞开胸怀、实事求是、深入调研,并真诚向老区人民道歉。整部作品没有任何说教,还原了周总理在伯延的4个昼夜。结合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部电影令观众感慨万千。

在河北邯郸工人剧院放映时,观众认为,影片贯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情和坦诚,最强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提醒人们要敢说真话、爱听真话。中国影协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主办观摩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评论家李准认为,虽然影片中的具体细节和语言是编出来的,但大的历史感觉、历史精神却是真实的。这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打开了一个思路,抓准历史的本质、主题和精神,艺术虚构就可以放开手脚。而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评论家李梦学则说,这部作品在人情、人性、人格魅力上对领袖人物的塑造是个新突破。

许多专家和观众特别欣赏这部影片对当下的观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题材,但参照系始终是现实生活。周恩来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基础就是要听真话,但时隔半个世纪,这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说,“影片具有一定的当下性,在周总理身上体现了当下社会强烈的心理诉求。”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主任路海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等专家高度评价影片的叙事能力,认为从小事入手,用故事表达创作意图,使作品艺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将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带进一个新天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5

9月24日和9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编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两次组织集体观看故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全局在职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党员和老同志共160余人观看了影片。

本次观影活动是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通知》要求开展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河北省武安县调研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央编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观看影片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看影片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崇高品质和光辉人格,学习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甘当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精神。观影后,大家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百姓疾苦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党员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努力为中央编译局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观后感作文大全5篇

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陈情令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范文5篇

关于电影观后感5篇

《雪人奇缘》观后感5篇范文

《活着》观后感范文5篇

《囧妈》观后感5篇

《囧妈》观后感5篇

8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