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5篇

时间: 剑锋4590 分享

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

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推荐↓↓↓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5篇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5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800字5篇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5篇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1

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情结又一次作祟,这次他不走《极地特快》里童真纯美的圣诞路线,而是捣鼓出这样一部阴冷怪诞的《圣诞颂歌》,继续编制他的银幕圣诞梦。

和《极》里可爱俏皮的孩子们与憨厚善良的列车长搭戏不同,《圣》里他选择鹰钩鼻守财奴为主角,讲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影片始终弥漫在伦敦阴暗的色调之中,绝大多数剧情都在恐怖片的氛围中进展。《极》请的配音演员是赞米基斯的老搭档汤姆·汉克斯,他声音和他本人一样踏实可信;而《圣》则启用金·凯瑞和加里·奥德曼搭戏,一个怪诞无边,一个反派经典,完全和前者走相反的路线,一种有别于《极》的成人化。导演应该清楚:“只有足够的冷酷阴暗才能衬托出最暖人心的温情。”很高兴赞米基斯这次没有继续走向犬儒的极端,虽然这仍然是一部不掉血肉不痛不痒的圣诞季商业片,但至少不专属小孩了。

这部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似乎给我们提出两个终极问题:

1.是否经历过死亡或大难,才能懂得珍惜生活的幸福?

2.回顾一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想要的?

当我还是中学生时,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前作《极地特快》中仅仅一首“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就把我感动得流了泪,如今读研的我看过《圣诞颂歌》依然有那种触动,却不那么深了。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2

圣诞夜没有去参与其它庆祝活动,那就在家看部电影《圣诞颂歌》吧!

影片用男主人公斯克鲁奇付钱时的艰难与不舍,一边骂着小童:“滚一边去,蠢材”,一边用两个手指拈搓着从棺材死人下葬眼睛上取出的两便士,大声嚷着:“两便士也是钱啊!”扬长而去开场。

影片前半场:男主人公走过街道路人、邻居、孩童见到他,纷纷对他退避和望而生畏;进入账房,男主人公又对自己最忠诚下属吝啬,苛刻;圣诞前夜,对自己最亲的外甥邀请他一起过圣诞夜的冷嘲热讽和冷漠拒绝;公益人士来募捐时的毫不留情的冷酷拒绝等等,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男主人公对金钱的贪婪和对人情的冷漠。

影片的后半场先是他曾经的合伙人马利魂灵来到他家对他死后痛苦生活的咆哮;过去之灵和现在之灵带着他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感化他;未来之灵用他将来的命运结局警醒他。最终,在幽灵的引导下,男主人公终于认清自己的庐山真面目,意识到他自己如此吝啬冷酷无情下去的悲惨结局。

影片画面有点阴暗、有些惊悚,大概导演是想用“冷酷阴暗反衬人心的温情”?不知道是否适合孩童看,但最终结局是男主人公向善而终。

整部影片给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播种了真善美。借节日观影娱乐的同时警醒自己吧!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3

平安夜的前一晚,和小组的朋友一起观看了改编自狄更斯同名小说的迪斯尼动画《圣诞颂歌》。电影讲的是富有而又吝啬的斯克鲁奇如何转变、人们如何度过快乐的圣诞的故事。他的生命里只有钱。他的友情、爱情、亲情、怜悯之心等全部被埋葬在金钱之下。他因自己拥有的财富骄傲,藐视一切没有金钱的人们。他给身边的人带来的是恐怖、紧张、狰狞的感受。斯克鲁奇的面目可狰,人类所有美善的东西几乎在他身上消失殆尽。

转机出现了。先后出现的四个幽灵改变了斯克鲁奇的生命。他曾经的合伙人马利的魂灵、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死去的马利把自己现在痛苦流浪漂泊的痛苦生活向斯克鲁奇咆哮而出,并告诉他还会有三个幽灵来找他,让斯克鲁奇知道他的结局。

在回忆过去中,斯克鲁奇发现自己渐渐丢失的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东西,也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在面对现在时,他发现自己的可鄙可笑可怜可恶。在未来的图景中,他看到了自己无法承受却又不能逃避的可怕结局,他坠落到无底的深渊。他一直问幽灵他还有没有出路?幽灵没有回答他,只是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景象一步步施展给斯克鲁斯。斯克鲁奇在一阵惊恐中大声疾呼,他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得赎的机会。事实是他并没有掉落在无底的深渊,而只是掉到了自己的床边。他欢呼雀跃。

圣诞节的清晨,斯克鲁奇整个人发生了奇迹性的转变。他家的女仆以为他精神失常了,他的雇员鲍勃也为他突然的慷慨、善良的行为一时难以接受,他的外甥也惊讶于舅舅的转变。

是什么使得斯克鲁奇有这样的改变呢?他完全可以麻痹自己说那不过是个梦,继续做他的守财奴、吝啬鬼。其实在过去之灵带他回忆过去时,人们看到了他对亲情的珍惜、对恋人的追求与呵护、努力工作赢得师傅的信赖,他身上遗失的温情一点点被勾起。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吝啬鬼。只是他一步步被自己的私欲、被金钱捆绑,他住在自己用金钱编织的安全网中,实则通往地狱。在幽灵的引导下,他被逼着认清自我的真相,以及他如此继续下去真实的悲惨结局。斯克鲁奇的转变证实了他看到了某种真相并且真的相信了。

斯克鲁奇很有幸通过这种奇幻的方式预知了自己的结局,因此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动画终归是动画,可以超越时间空间。那对于普通人的人们呢?人现在所赖以依存信靠赚取的会不会同样是自己的锁链捆绑,通往那不可救助的无底深渊?人生的真相真的是自己以为的那样?我想,弄清楚真相总是迫切的吧,否则,人现在所奋力挖掘的每一掊土都成为埋葬自己的坟墓。

对我来说,全部的真相都在《圣经》里。可是,如果知道真相但又活得像不知道一样,那结局岂不是比没看到的人更为悲惨,起因仍是源于不信。面对末日的恐惧不是一张船票的问题,而是每一天都像是为主而活的最后一天,因为主来的日子没人知道。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4

《圣诞颂歌》故事情节设置的很有新意:给一个预测未来的机会,让他由果寻因。

主人公由于对金钱的迷恋失去了爱他的女朋友,一起长大玩耍的伙伴,亲人和邻里的关爱,他只用金钱和利益去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几乎所有人都讨厌他,孤立他。他变得越来越爱猜疑,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联系到有小偷、强盗要掠夺他的财富,因此所有门都上了三把锁,所有窗都紧紧关闭;他拼命的压榨自己的雇员,不放过任何一个为自己增加财富的机会;他谩骂路边的乞丐,冷眼旁观身边发生的一切;他成天的忙忙碌碌,不愿休息,不屑和他人交往,就连圣诞节他都不屑一顾,因为这不能给他创造任何可观的收入,他穷的只剩下了钱。

直到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冷漠,吝啬的主人公,遭到了被他害死的冤鬼的报复。鬼魂给他引来了三个精灵,主人公跟着每个精灵分别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的他快乐、幸福;现在的他自私、冷漠、孤独;未来的他惨死家中,没有人参加他的葬礼,他的财产被他最讨厌的生意伙伴所占有。这一切让他很恐惧,他知道如果他仍然这样冷漠自私下去,他悲惨的将来就会如期而至。他彻底醒悟到必须要改变自我。

与其说是主人公与三个精灵的神奇之旅,我更愿相信这是主人公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自我剖析的一次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就像宗教的洗礼过程一样。宗教就像那三个小精灵一样,他教导人们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让过去没有过多的悔恨和遗憾,只有珍惜现在才能创造美好未来。这也是西方宗教宣扬人生而有罪,要行善赎罪最终上天堂的意义所在吧。这样宗教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人们就会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反省自己,约束自己,改变自己,这些准则让人们少去了“吃堑行恶”的过程,就像一位良师一样直接让人们“长智和升华”。

整个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影片虽然和宗教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联想并迁移主人公的经历却帮助我很好的理解了宗教如何引导一个人走向正轨,帮我更好的理解了宗教的作用和意义。

西方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人们仍会相信“宗教”,这种不太“科学”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增长就算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上帝创造了世界”那是骗人的“谎话”,可是西方人如何平衡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偏差,如何又让自己去接受自己从小奉承的宗教居然是“假”的呢?

这个问题我也和别人讨论过,大多说是由于习惯,或是政府行为西方人才对宗教失志不逾。

后来我慢慢发现,宗教的魅力不在于他的真假而在于他所宣扬的内容以及在人们心中所起作用,就像我们喜欢一个童话故事一样,我们在乎的不是他的真假而是他所传达的浪漫和美好。

宗教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同时也警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我想“上帝”“天堂”地狱“等词汇的涵义在现代的西方社会与对中世纪时期的西方社会来说有着天壤之别,以前鬼神之说的成分很大,现在那些词汇也许就单纯象征着西方人对“正义”、“善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邪恶“的强烈摒弃。

在中世纪“上帝保佑”是一种唯心主义,而现在的“上帝保佑”,也许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好比我们会说的"Good Luck"。新的时代宗教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拥有了新的活力。因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又不信仰宗教,所以一提到宗教难免就会先入为主的想到鬼神之说,不能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之前才不能理解发达先进的西方人仍然信仰宗教的原因吧。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5

原本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就不大,加之很多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都不高,但我还是不想错过,为了查尔斯·狄更斯和那个因为工业发展而雾气重重的伦敦。

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主题:在全世界最先进的工业的推动下,这里既诞生了“时代之光”夏洛克·福尔摩斯,也造就了伦敦东区白教堂的“开膛手杰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阴暗却又生机勃勃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加速度最快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英国,拥有两位伟大的作家,代表着对古老田园的眷恋和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他们一个叫简·奥斯汀,另一个叫查尔斯·狄更斯。

英国人爱奥斯汀,不仅因为她带来了达西先生,更因为她还原了一个已经消逝的古老而美好的世界。英国人更爱狄更斯,因为他勇敢地揭开了现实的疮疤,并给出了温暖的解药。如果说,奥斯汀用女性的细腻,编织着英国的梦想,那么,狄更斯则以男人的深沉,扛起了英国的自省。

社会主义的中国,对狄更斯有着巨大的误读:我们总将狄更斯当做是公认阶级的同盟军,说他揭露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将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批判的体无完肤云云。但事实是,生长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的狄更斯,至多是社会底层的同情者,他并不热衷于拆资本主义的台,他只是在呼唤在时代的急速变革中丢失的传统美德和人文关怀。而这些,显然不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英国所独有的问题。

《圣诞颂歌》集中体现了狄更斯的思想主题。主人公史古奇是工业时代初期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他吝啬、锱铢必较,花出一分钱对于他都是莫大的折磨;他紧衣缩食,生活古板单调;但同时,他理性,讲求效率,强调劳动的价值,鄙视不劳而获的食邑者。他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狂热而非理性的,但是追求的过程却是极端理性且严格的。事实上,史古奇们不仅对周围的人冷酷无情,他们对自己甚至更加严苛。在狄更斯看来,对财富的疯狂追逐和近乎偏执的自律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在这两者的共同支配下,如史古奇一样的资本家们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成了冷血的机器。

正是当这种个人的行为和特征成为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群体行为时,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诞生了,配合上轰鸣的大机器,资本主义在英国率先起飞。在我看来,史古奇们是值得歌颂的,他们用自己毕生的苦心经营和清教徒般的生活,完成了伟大的财富积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但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带来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纵欲的生活方式一样,大机器工业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将人类的天性在冰冷的机器中昏睡过去。

于是,狄更斯来了,带着他的文字,来唤醒极端理性下人类追求感性快乐的天性。狄更斯从来就不憎恨资本主义,否则,他会让史古奇毕生的财富被剥夺,而不是派来三个圣诞鬼灵带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带他寻找他在追逐财富的途中丢失的美好的情感。狄更斯智慧地向资产阶级指出,在财富愈来愈庞大的同时,他们的灵魂却变得愈来愈渺小,终究他们所热爱的财富会将它们压垮、吞噬。他们需要改变!他们需要走出阴暗的账房,打开积尘的保险柜,他们需要文学、需要艺术,需要重新学习像过去一样享受生活!单一地聚敛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必须让金钱在社会里更广泛的流通,从而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这是资产阶级在即将走向极端时的一次重要的自省,它带来了英国、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的转变:消费的增长、艺术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改善……从表面上看,史古奇用自己的财富拯救了那个跛脚的小男孩,但其实,他也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并从死后被人唾弃的命运当中逃离出来。这是史古奇个人的升华,更是资本主义一次成功的自我调节。所以说,狄更斯是伟大的,绝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而是因为他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预言了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无疑是失败的。它将一个时代的寓言拍成了一个略带惊悚色彩的冒险游戏,更将主人公人性而自主的转变生硬地替换成了在过度惊吓后的疯癫。这想必是为了让3D眼镜中的视觉快感更多的释放。看到最后,我不由感叹,如果整部电影都能按照最后五分钟的基调来叙述,也许会更加打动人心。这也印证了我对3D时代到来的顾虑:我们迎来的究竟是一次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技术革命,还是随之而来的电影内涵的丧失?但我相信,既然19世纪的英国拥有狄更斯,那光影的世界也一定可以在摸索中找到感官和心灵的平衡,它需要的,只是一些时间和多一点的尝试。

圣诞颂歌电影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圣诞节电影档《圣诞颂歌》观后感5篇

《圣诞夜惊魂》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

平安夜电影观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简介

82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