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绿叶》观后感300字爱情电影观后有感
《红花绿叶》是导演刘苗苗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一对新婚回族夫妻的故事!以下观影影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花绿叶》观后感一
有次晚上开车送一位著名导演,跟他聊电影类型的时候,我忽然忍不住把话题引到了电影《红花绿叶》上,我告诉他,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不惑之年之后,会因为这样一部电影重新开始对爱情的思考,到底什么是爱情?爱情有没有幸福的公式?我们到底能否接受伴侣婚前隐藏的秘密?我滔滔不绝,他默不作声,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才猛然醒悟:他四十多岁的年纪,没有结婚,据说也单身……最后他笑眯眯地跟我说知道刘苗苗导演,是她的学姐。而我就完美地秀了一把自己的低情商,彼此煎熬地度过了这难得的一小段旅程。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太喜欢《红花绿叶》了。我是在2018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看到这部影片的。我这样一个大叔混在无数年轻的电影爱好者中间,眼看着贾樟柯隆重地推荐刘苗苗导演,也听到马可穆勒主席对刘苗苗的溢美之词,心里多少有点打鼓,原本对这部艺术电影不抱期望。没成想,却从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开始,就被深深吸引。春天,阳光下的杏花,成对的小虫子都那么浪漫,年轻人带着浓厚自卑的独白,缓缓展开西部广袤原野上,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有癫痫病的男孩,原本对爱情失去信心,但他的母亲却努力要为他说成一门亲事,在相亲之后,他娶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姑娘。然而,他才发现,那女孩原来曾经订过婚,前男友(也可能是前夫)不幸车祸去世,才让他有机会与这姑娘走在一起。而他的癫痫病发,也暴露出自己的隐秘。当然,美好的故事都是这样,无论生活有多艰难多糟糕,这一对年轻人,还是牵手走在一起,一直走了下去。全片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完全是静水深流,但仍然有着生活中最真实的幽默。我看到自己身边的年轻人表情专注、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因为一两句简单的话而笑。这不得不说是一份惊喜,平遥电影展上的青年人都是真正爱电影的。真心希望这样的青年人会有很多很多。从平遥回来,《红花绿叶》依然时不时会浮现在自己的脑海。这部电影的平静从容,简单故事背后宏大的主题,扎实的画面,精彩的对白……都彰显了刘苗苗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78班的功底。后来我知道,她78年上大学的时候,才16岁,同班的有年长她十岁的田壮壮,还有陈凯歌、李少红、胡玫……这些“第五代”导演,他们有不同的境遇,但却是中国电影历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们在国际上为中国电影拿到无数荣誉,有的人饱受诟病,有的人急流勇退,有的人,比如刘苗苗,却在蛰伏多年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这样几句台词“哪怕是一个残缺的麻雀,它的指望也是全美的”,“愿你的疼顾都在阿西燕身上,愿你的考验都在我身上”……一个贫穷的人,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自己的妻子,能包容一切。如果说最大的收获,是我在《红花绿叶》中感悟到的一个公式:幸福的婚姻=一点点宿命+共同成长的信心。我想,这部电影虽然是发生在西部农村的故事,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也都是成立的,也都能打动人,打动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尤其是我这样的中年人,曾经相信爱情,后来在婚姻中忘记了爱情,曾经相信金钱能解决任何麻烦,后来却发现越来越好的物质,却换不来当年的情感。《红花绿叶》定档今年七夕,口号是“愿天下眷属终成有情人”,这也算是敲中我的心了。
《红花绿叶》观后感二
“男人喜欢一个人表现在他的胆怯,女人喜欢一个人表现在她的勇敢。”《红花绿叶》导演刘苗苗在谈话中用这句话总结了电影的整个主题。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要尽力地伪装自己,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甚至会愤恨——为什么我不是他/她想要的那种人,为什么不是那个闪闪发光的人,为什么单单是我没有资格爱上他/她。
《红花绿叶》从古柏的一场发病开始,在他的限制式视角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着自己恋爱与婚姻的生活志。在现实社会中的发部分情况下,一旦要结成婚姻,男人最首要的是可靠,他要像顶梁柱一样支撑起整个家。古柏却因幼时的一场高烧患上了类似癫痫的怪病,他没办法做苦力,更不能受刺激。出于对自己情况的考虑,对于母亲介绍来的阿西燕,他没办法接受,可是看着阿西燕的照片,又不由得心动。用古柏的话来说,他糊里糊涂地结了婚。
从“无人与我立黄昏”到“有人问我粥可温”,没有人说古柏娶回家的阿西燕是个坏媳妇儿,甚至古柏的母亲愿意把这样一个“有问题”的女孩捧起来。古柏选择了胆怯,新婚燕尔的一张炕上,他不敢面对这样一个漂亮而又贤惠的女人,只顾自己睡觉,他害怕阿西燕已经知道了自己天生的疾病,害怕她嫌弃自己。在阿西燕的世界里,她经历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在回族聚居的大环境下,她也是有缺陷的人,面对着实诚的古柏,她选择勇敢——勇敢地将枕边的古柏拉进自己的被窝。
刘苗苗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从不避讳自己曾经有过的精神病史,甚至在看到石舒清的原著《表弟》的时候与自己进行了对比,有着精神病症的两个人所产生的共情,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就算失去了一切,爱还会在。
我们常常说,红花还需绿叶配。绿叶没有红花,总是不够精彩;红花没有绿叶,总是太过突兀。如果说阿西燕是红花,那么古柏便是她的绿叶,呵护着她的美丽和善良,用自我的牺牲去实现他对于这个女人的承诺;如果说古柏是那朵红花,阿西燕便是他的绿叶,知道了古柏有着残缺,依然会选择自己走回家去,选择接纳,去守候这份爱情。
在长期的中国主流叙事中,穆斯林是缺席的,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人对穆斯林群体的不解和误读。《红花绿叶》是一部及时的作品,让人们得以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以质朴的影像去切入他们的生活,关照他们的喜怒哀乐。刘苗苗导演找到了自己的角度,无论你生活在何处,无论你是哪个族裔,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或者说最大公约数,不是别的,是爱。
古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对不住阿西燕,他愿意在验女婿的时候花一千八给这个女孩买下那身衣服;看到阿西燕从娘家回来,恨不得把整个小卖铺买回去;阿西燕怀孕后嘴馋想吃生葵花籽,半夜去偷葵花,即便被田主打,仍然要带回一个大葵花。爱上一个人是可怕的东西,它会让我们卑微到骨头里,何况我们还都不够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过去或者说难以启齿的隐秘。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有尊严地生活,导演用最朴实、平静的方式,呈现了通往未来的一种途径。穆斯林的生活在中国银幕上第一次得以不带偏见、奇观的呈现。伟大无需声张。低到尘埃里,开出了“红花绿叶”。
《红花绿叶》观后感三
包办婚姻裹挟着宗教与人性向纯朴的小两口展现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善意和悲哀,最终的和解放在“想得越少 活得越好”的被二十一世纪边缘化的回民村落里自然水到渠成。坦白讲我还是很吃这种氤氲乡土气息的爱情的,即便加了戏剧性的不完美也没什么硬伤,不上纲上线说什么封建糟粕的话,没什么可批判的,每个层面的情感维系都有各自的法则,不给具体的现实矛盾冲突,观影体验总是有的。
值得称道的在于对第一人称的几乎绝对忠实并没有影响次要人物的形象刻画,素人卡司也没有过多出戏片段。西北地区的高原地貌和风土人情也是加分点。
但是赶工操作略掉线,三十几天的总时长其实对这种封闭小环境内的纪实性影片足够,毕竟一切取景都已经做好入镜准备,导演说赶了几天春景,之后就全部在九月拍摄,结束前又刚好来了一场雪补了几组镜。为了赶十月份的平遥影节,这怕是最后自行车雪景戏用抠图完成的借口了吧,为什么这种对电影不尊重对观众不负责的行为能够得到主流评论的宽容?上周北影节《我失去影子的那天》,影像后期剪辑痕迹也十分明显,但那是用影子这一意象表达对大马士革平民生活困顿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为了影子的设定不得已才后期操作,用好莱坞特效去要求叙利亚本土电影未免过于滑稽。退一步讲,这样一个“好”故事等不及下一年平遥影节,那么今年六月才上映,真将电影视为艺术视为职业的话,期间再去完善最后的结局是首选吧,而不是大小影节都出来宣发一波。
#不好驳面的熟人交际圈互吹,这和囿于狭隘民族观的某些人会给予的盲评没有本质区别
##也很好奇演员从剧本回归生活后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海报有点基顿默片的风格,十分钟意
《红花绿叶》观后感四
生活就是一杯酒,饮下了过去,也饮下了明天的期待。
据说是青年电影节上零差评的电影。剧中的主要演员也是生活在当地的纯回回,这样一部接地气和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建议一定要是看的。还有独特的地方语言对话,在幽默中让人感到生活的本质!展示了时代变革中新老观念的冲突和改变,在变化中让生活好起来。
《红花绿叶》观后感五
少数民族题材,尤其是回族题材的一部优秀之作。借用一句影片的宣传词: “对不起,我不够优秀,但我爱你。” 这部电影已经被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参加由该校宗教学系、文化语言文学系、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及全球伊斯兰教研究中心、高等人文研究与公共领域中心、国际研究中心、数码影像世界研究所收藏。
国外的反响也很好。 美国专家学者们对影片的认知和理解与中国学者专家几乎一致,对影片创作的核心精神、人文关怀及影片的美学特征给予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