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
今晚9点锁定《时代楷模发布厅》 一起来听听毛相林、黄诗燕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一
真正来到下庄村时,眼前的景象,还是会吓人一跳……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四面均是悬崖绝壁,犹如困在深井之中,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决心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脱贫路”,彻底打破村里世代沿袭的贫穷命。从1997年开始,历经7年,殉工6人,100多名村民靠肩挑背扛,用双手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血路”。当地干部认为,“下庄精神”是愚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具有鲜明时代意义。
“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下庄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油诗。“1997年以前,全村397个人中,将近一半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绝大多数人没见过电视,更别说高楼和汽车。”62岁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从他记事起,因失足坠崖、飞石砸中而意外身亡的村民就有30多人。
村里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是接近垂直的后山以及山上的108道“之字拐”。村民们去巫山县城,要经由险峻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因为交通不便,村民种出的农作物,要么自己吃,要么喂猪,而猪因为运不出去,喂得再肥也换不来钱。
1997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在县里干部班培训时,看到过去同样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已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幢幢洋楼起、路上汽车忙,被深深地刺激了。“我要修路,再难也要修,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这个男人暗下决心。
回到村里,他立即召集全村人开院坝会,把修路的想法跟村民们说了。一听说要修路,村民们纷纷摇头,说不可能。可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耐心地给大家做工作:“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如能前进一丈,绝不后退一尺。我们修不完还有儿子,儿子修不完还有孙子,总有能修完的一天。”
毛相林的坚定,让很多村民从他身上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希望。“修吧!”“我同意修!”“我也支持修!咱不能一辈子当穷汉!"村民们纷纷响应。一个“愚公移山”的当代故事,便在悬崖峭壁前展开。
这条路,远比想象得更难修。四周都是陡峭岩壁,连落脚之地都很难找,更别说在上面施工了。但下庄人并没被困难吓倒。几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腰上系一根长绳,徒手爬上悬崖,悬在半空钻炮眼。他们安装并点燃炸药,然后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崖壁上,以防被飞石击中。
纵使格外小心,但意外还是发生了。1999年8月14日晚,26岁的村民沈庆富找到毛相林,希望请两天假回村看看打工回来的妻子。得到同意后,沈庆富十分高兴,趁着天没全黑又去撬石头。突然,一块巨石从他头顶上方落下,沈庆富瞬间滚下了几百米深的山谷。直到第二天,村民们才把他的遗体从山崖下收上来。
沈庆富的意外,并没有让下庄人产生动摇。他们安葬了沈庆富,立即又投入了开山凿路。然而,仅仅过了50天,不幸又降临到下庄人头上。36岁的村民黄会元正抱着钻机打炮眼,被突然滚落的石头砸中身亡。
接连发生的意外,让毛相林无比愧疚,黄会元灵前,全村的村民自发聚集起来,为这位专门从外地赶回来修路的壮士送行。看着黄会元悲痛欲绝的家人,毛相林颤抖着说:“这路要修下去,可能还要死人。今天大家表个态,路还修不修?”
“修!”人群里有人大声说。喊话的人正是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他说,“我儿子死了,但他死得光荣,路必须修,不能让他白死了!”听到如此斩钉截铁的话语,村民们修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此后,又有4名村民为修路献出宝贵生命。但对笃定的下庄人来说,为了走出天坑,拔掉穷根,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下庄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毛相林说,村民们白天修路,晚上住在山洞里,留守在村里的妇女和孩子种田、送饭,全村没有一个闲人。
2004年,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的“愚公”们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2米宽的机耕道。下庄通路了,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这是他们走出天坑的路,也是他们走出贫困的路。
路开天地宽。通了道路的下庄,第一件事是摘掉“贫困帽”。脱贫靠产业,有了道路的下庄人,大刀阔斧地发展起了产业。
近年来,为了帮村里找“项目”,毛相林和村干部到处偷师学艺、打听销路。听说曲尺乡的柑橘种得好,他们就去了曲尺;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们又去了钱家坝。
在村干部带动下,村里种了300亩西瓜、630亩核桃、200亩烤烟、650亩脐橙,甚至过去卖不出去的红薯、玉米、马铃薯,由于生态环保,也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一些人还专门开车到下庄来“扫货”,村里人喂的猪也早被人预订。
2015年,下生村率先在全县完成整村脱贫。满脸皱纹的毛相林欣慰地说,修路前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如今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是原来的40倍。
摘了“贫困帽”,下庄人并没有停步不前。发展乡村旅游是毛相林的新梦想。“我们这里抬头是景,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毛相林说,3年前他带头改造自家房屋,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每年巫山“红叶节”短短一个月,民宿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在毛相林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吃起了“旅游饭”。2017年,巫山县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建成了19栋34户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还有65栋79户在规划建设中。“不但我们能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毛相林说,如今村里与巫山县博物馆合建的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已初具雏形,今后村里还将打造“下庄古道”“桃花源”等旅游景点,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
“修路让我们脱了贫,发展旅游会让我们奔小康。”毛相林说,现在两成村民的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再过两三年,等旅游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还将大大增加。
“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质,不但在三峡移民时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在脱贫攻坚时期也时刻传递着正能量。近年来,下庄精神作为当代版的‘愚公精神’,一直鼓舞着巫山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说。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二
酃峰宾馆三号楼,五楼会议室。电子屏幕显示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会”。会议室坐着近百位战斗在炎陵脱贫攻坚战线的关键人物。
黄诗燕穿着那件人们熟悉的黑色夹克衫,脸色明显憔悴。当他发言时,人们吃了一惊。他的声音很低沉,甚至听不太清,只讲了20多分钟。
书记今天怎么了?疑惑与不安浮现在人们心头。炎陵县委副书记饶祥明主持会议,特意在黄诗燕讲话结束后,重复了他提出的几点要求。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道战斗令。
当晚,黄诗燕因突发心源性疾病逝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县委大院。11月30日清晨,送别黄诗燕的车队缓缓绕城一周,悄然离开——
他愿意这样悄悄地回家。“他平时最怕的,就是麻烦别人。”妻子彭建兰懂得他的心。令她痛彻心扉的,是11月24日,她没能说服身体不舒服的黄诗燕留在株洲的家,留在她身边:“他说第二天有工作,连夜赶回了炎陵。”
回想黄诗燕最后的生命轨迹,人们感慨,为了脱贫攻坚,为了美丽幸福新炎陵,他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11月24日晚,他因胃部剧痛彻夜未眠。
11月25日,他没吃早餐,去县医院检查,发现胃和心脏都有一点问题。但他只吃了点胃药,就赶去参加了炎陵县中医院新址落成活动。
11月29日早晨,黄诗燕只喝了点稀饭。饶祥明劝他不要去开会了。但黄诗燕说,脱贫攻坚是大事,必须参加。
(2019年11月25日上午,炎陵县中医医院新址正式运营,黄诗燕出席揭牌仪式,随后视察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县人民医院。)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是民生工程,压倒一切!”
“切实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落实、落细、落小,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与会者的笔记本上,留下了黄诗燕的最后嘱托。
2011年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从市委大院到边陲山区,也有人背后咬耳朵:还不是镀镀金,过两年“曲线救国”,进城升官咧。
黄诗燕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去了。
他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旅游资源丰富,却是当时株洲唯一的“无电村”。
60多公里崎岖山路,黄诗燕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向他诉苦:村民自己装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由于用电强度大几次把发电机给烧了。全村共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他去了中团村的一户果园,和正在忙碌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谭忠诚聊起了炎陵的黄桃。上世纪80年代,县农业局从上海引进了100株芽苗。虽然炎陵有适合栽种黄桃的独特地理条件,但历经近30年发展,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黄诗燕短时间内先后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他越走心情越沉重,沿途一幅幅图景在心中挥之不去:船形乡水垅村大半村民住在“杉皮屋”里,逢雨必漏;下村乡坳头村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因山路闭塞,一公斤两块钱贱卖给商贩……
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摸清了家底: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数据让他寝食难安。历史的机遇,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下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2011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5年1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脱贫攻坚大战打响。炎陵扶贫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出身农家、毕业于农校、对农民一腔深情的湖南汉子肩上。
炎陵,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领军人物的到来,他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凝聚起这片土地积蓄起来的所有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炎陵脱贫攻坚,路在何方?
2019年12月27日。在炎陵县县长文专文的办公室里,文专文指点着墙上一幅炎陵县地图,感慨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的设计师,政治站位高,富有战略眼光。
“黄书记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提炼出‘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通过修建102公里的旅游环线,改变了炎陵千百年来东、西、南不联通的交通格局。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2017年3月16日,黄诗燕看望慰问炎陵县的老红军。)
炎陵县副县长陈黎明,同样佩服黄诗燕的前瞻性:“山沟沟里的县委书记,眼光放得很长远。2013年,黄书记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选择,实现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梦想。他很有定力,看准了、盯下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7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6.57%下降到2017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2018年10月19日,炎陵县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动员大会。黄诗燕向全体与会人员深深鞠躬,讲话非常动情,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眼泪。当他讲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还脱稿说,大革命时期有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
“黄书记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文专文红了眼圈:“你看这幅株洲市地图,从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来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个小时。黄书记跑了差不多9年。单是坚持做到这一条,就不容易啊 。”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三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_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_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四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_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五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 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5个省区。这些数字凸显了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到20__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贫困县要全部摘帽,时间十分紧迫。 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20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三十多年间,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党的__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作出新的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__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__年减少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20__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实现了连续三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六项机制创新,初步完成建档立卡、派出驻村工作队、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等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建立了贫困县考核和约束机制。实现了更广泛的社会动员。
扶贫开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难度不断加大,增收难度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两低现象(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比较普遍,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是致贫原因复杂,返贫风险增加。剩下的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四是区域性贫困凸显,发展基础差。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有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五是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已有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想相关文章:
★ 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十篇|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
★ 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代楷模观后感精选20篇|《时代楷模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