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2020最新
电影于我们也是一场梦,散场了,梦醒了,生活依然继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1
由于母亲在过年期间有病住院,心情一直很沉重,快开学了才想起了放假时留的三部电影观后感作业,于是打开电脑先搜到《小鞋子》这部电影看了起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伊朗某个穷人家庭的故事。主人公阿里是个懂事的孩子,母亲生病父亲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小宝宝,所以家中的许多负担都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阿里有一次买菜时不幸丢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双刚补好的鞋子。为了不受父母的挨骂,也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努力和妹妹交流让妹妹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阿里和莎拉的上课时间是不一致的,阿里决定把自己的球鞋先让给妹妹穿,妹妹上完课马上赶到约定地方把鞋脱给他穿,他再奔跑着去学校。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小阿里看到参加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他决定参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可报名时间已截止。为了送妹妹那双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保证能得奖。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然而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却一不留神拿了冠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那双球鞋。失望的他在照相机前留下了内疚的泪水。回到家中,妹妹看到阿里两手空空,难过地走开了,毫无胜利喜悦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的受伤的脚不断地游着……此刻父亲正拿着给阿里和妹妹的鞋子回家了,影片到此结束了。
影片中的阿里和妹妹都是这样懂事,让我想到一句古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别是阿里,笑的时候连眼睛都闪着光,而当他哭的时候太阳都仿佛没有了温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生在21世纪的我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一遇到挫折,就只会逃避。而阿里兄妹呢?虽然他们家境贫困,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很快乐。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过着这种虽贫困却很快乐的生活吗?他们那份纯真的坚持,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么样就算累趴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样的坚持在我小的时候也曾有过,刚上初中时我就在心中立下一个目标:放弃上高中的念头,在初中一定要考上中专或技校,这样既为家里省三年学费又能早毕业为家里挣钱。我每学期都努力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生活在现代社会下的我却在幸福生活中迷失了最应该坚持的东西!心痛的不能自已!现实生活中我因为恰恰缺少了这种信念,才使我生活在这幸福社会里,却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天生活的碌碌无为,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小鞋子》给我的感动是属于贫民的感动,是底层劳动人民不被恶劣环境打败的坚强,是穷苦人家小孩子纯真朴实的懂事。其实,生活的美好本不抽象,就像那忧郁的蓝色中突然跃入的一抹亮色,让人惊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让人浮想联翩……多一点释怀,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豁达,少一点纠缠;多一点懂事,少一点无理取闹,生活的美好就在眼前,在阿里和萨拉的眼前,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一部西方的《牡丹亭》,一部超越时空的绝美爱情,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在凄美的音乐中徐徐展开。生命如此短暂,惟爱永存……
一部四十年前的老电影,多年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却在光阴一点点瘦下来,已日渐习惯琐琐碎碎的“现实”方看了这部唯美的爱情片。观看《时光倒流70年》影片时只为女主角超凡脱俗的容颜、为一幅幅梦幻般绚丽的电影画面打动,以为不过是一个浪漫的爱情童话。倘若正值青春年华,抑或会被故事本身感动;今日再听主题曲《ThemeFromSomewhereInTime》,蓦地泪水涌出,回放精彩画面,牵动我的不仅是故事,更是时空之外响起的音乐,贯穿整部影片的灵魂之声。一遍一遍聆听,那段温柔多情、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穿越时空久久萦绕……有澎拜的激情、缠绵悱恻的幽情、哀婉忧伤的悲情,闭上眼睛,恍惚走入电影画面,时光倒流一九七二年、一九八零年、一九一二年。
影片一开始是一九七二年,男主角理查德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碰到了一位气质高贵的神秘老妪,送给他一块金表,深情对他道“comebacktome”。理查德虽感迷茫却并未理会。镜头一转,已是八年后的1980年。理查德成为一名剧作家,在一种神秘力量召唤下,来到一家旧式旅馆渡假,发现70年前的一张女明星相片就是那个老妪,已于他们见面当晚过世了。
老妪回家的当晚,放起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段音乐是连接她与理查德的重要线索。在婉转悠扬、激昂澎拜的音乐中,老妪慢慢闭上双目。理查德来到70年前,他们共度美好时光的酒店。
在酒店的墙上,理查德看到了美得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明星照片。那微笑的红唇、含情脉脉的双眸、千转百媚的凝望,深情注视着理查德。此时响起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醉人心脾的音乐中,理查德一步一步缓缓靠近,照片在丝丝缕缕光影中亦真亦幻,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袭遍全身,浓烈的情感一触即发!宛如贾宝玉初识林黛玉。照片中的美女像是在召唤他,理查德疯狂寻找她的资料,排除万难,用催眠术让时光倒流70年,回到1912年。
70年前的画面弥漫着梦幻色彩,宛如泛黄的老照片。女主角的出场经过层层铺垫,在理查德、观众心中营造出“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感。当理查德在沙滩找到女主角艾丽丝时,画面似披了一层轻纱,不知是清晨还是黄昏,音乐静静流淌,轻盈、欢悦。从旧时光中走来的艾丽丝倚立树下,犹如从天边飘来的仙子,看见理查德并不吃惊,而是说,“是你吗,是吧?”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是浪漫爱情的开端、这是冥冥注定的仙缘,惟有轻轻走上去,默默拿着她的手“原来你也在这里。”一个穿着夏日薄如蝉翼的纱裙,一个穿西装、戴礼帽,画面如此不协调却又如此完美,好似梦中,太多不相适宜却美得不可方物。
与所有美好的爱情故事一样,总会历经坎坷磨难。艾丽丝的经纪人百般阻挠他们交往,像个巫师预知了艾丽丝的结局,遇上一个会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然而,他又岂能阻挠分分钟钟都想在一起的恋人。两人开始到海边约会,此时的音乐欢快、激昂,在马车上、在海边、在船上互诉衷情。两人泛舟荡漾在湖中,阳光柔柔映在他们身上,整个画面像笼着轻纱的梦。为了分开他们,经纪人绑架了理查德,可这一切只能让相爱的人靠得更紧,就算知道是悬崖也要往下跳。艾丽丝摆脱经纪人的束缚,疾疾向理查德奔来,理查德也从楼上跑下,他们在白色的旋转楼梯上紧紧拥吻,天蓝得透明。在舒缓、轻柔的音乐中,他们的灵与肉再也不愿分开。
越是惊心动魄的爱情越要面临撕心裂肺的分离。理查德错拿一个70年后的硬币被意外带回现代,最痛苦的爱情莫过于在热恋中被生生分离。再也无法让时光倒流的理查德痛不欲生,形销骨立,犹如梦中醒来的杜丽娘,再无法孤孤单单活下去。弥留之际,在哀婉、凄丽的音乐中,艾丽丝在云雾中、白光中召唤着理查德,他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所有艺术中,惟音乐可超越时空。《Theme From SomewhereInTime》主题曲是《时光倒流七十年》的魂,一次次把理查德和艾丽丝紧紧连在一起,无论天上人间、前世今生。艾丽丝为理查德等了70年,理查德为艾丽丝放弃生命。从前的日子好慢,一生只为爱一个人,在现代人眼里,已是童话,更勿说前世今生。固然,这是一个爱情神话,“穿越”在影片中并不重要,只为那份等待。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因看了杜丽娘的画像而爱上了她,掘坟让她起死回生,历经磨难缔结良缘。理查德看了艾丽丝的照片爱上了她,让时光倒流70年,命赴黄泉到天国与心爱的人相会。柳梦梅让杜丽娘从阴间回到现实,理查德从现实走向天国,相爱的人皆超越了时空,永不分离。貌似圆满的结局,却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恰因现实中有太多的不圆满,浪漫的爱情一般难有好结局,剧作家通过非现实手法为男女主角设计一个圆满的结局,满足观众对圆满结局的期许。马尔克斯《霍乱时期中的爱情》讲述了非常现实的爱情,却赋予小说一个浪漫的结局。阿里莎为费尔明娜等待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等她结婚、等她生子、等她衰老、等她丈夫去世,他们终于走到一起,登上一艘有霍乱标志黄旗的游艇,让游艇一直在海上漂着,爱情战胜了死亡。太多现实问题、太多不相适宜,作者不写、导演不拍,艺术可以反映现实也可美化生活,却改变不了现实。生活不是艺术,我们却可艺术地生活。
观影中,我们可暂时逃离琐碎的现实,跟着角色哭、跟着角色笑,为平淡的日子增添几抹别样色彩。当理查德穿越后回到现实,犹如南柯一梦,照片中的人儿依旧只能挂在墙上。电影于我们也是一场梦,散场了,梦醒了,生活依然继续……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3
非常非常感激科波拉和Al Pacino都还活在世, 前一段时间开始看《教父1》后,Al Pacino还放出了他最新和科波拉一起的照片。样子两人笑的非常灿烂。 当然,他的账号,从去年就开始了。
说一说学到的一些东西,但也不能说是新学到,只是confirm家族里人的一些想法吧:
1. 是我家族的人必生,亡我家族人必死。
影片中最后应该是康妮的儿子接受洗礼,在音乐声和枪战中,神父神圣地为他受洗,仿佛是生命接连不断地延续,但所继承的同样是个乱世,而且不说这个孩子本身好坏及命定。
家族,在科波拉心里,应该是个伦理概念、而不是血脉,
影片中有个地方我稍稍有些迟疑、不是完全清楚的,是为何开始时,仿佛家族周边所有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背叛、不知好坏,仿佛草木皆兵,你每天都置身于极度怀疑与恐惧中。
而影片慢慢到了最后,好像可以被指使和派遣的人越来越多,人员非常好控制,仿佛一眼就能参透好坏。
但影片也想说的是,家族每个人所有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家族。为了它的延续。
不是这个家族、或背叛的人,会被铲除,所以最后,即使是自己妹妹孩子的父亲,也是难逃死掌的。
老一代逝去,新一代挑起重任,但我想说,在科波拉心中,谁是家里人、谁不是,每个人应该一清二楚。
2. 当影片差不多1个小时,al pacino在大哥的调教下,练习枪法、准备去为父报仇的时候,
我听懂了他们的对话。
这是导演和Al的安排。我懂了他们的身份。
再过去,就不难理解michael和那个意大利女子的那一段了, 她出来时,
然后看到al pacino看她的眼神, 我惊呆了。
Al Pacino和梁朝伟很像,但比梁朝伟要更出彩,我个人认为。 也就是说,他站的更出来、更靠前一些。
有些感动,更多想法,我应该是在看完全套三部,直到最后1990年的最后结尾,我再来感触整个家族的想法和概念吧。
3. 看到洗礼的部分,我非常非常感动。 那个孩子……………………
枪杀中,神父问michael:
Do you believe in God?
I do.
Do you believe in Jesus Christ?
I do.
Do you believe in the Holy Ghost, the Holy Baptist Church?
I do.
Do you renounce Satan?
I do.
Do you renounce all his works, and his pomps?
I do.
枪杀结束。
很多我身边周围的男人,深受《教父》影响, 不说别人,一个我爸、一个我表弟,
他们两个熟知深谙其音乐,每个人表面不说, 心里都怀揣着一个教父形象和神旨般的“概念”横行于世上,
可以说, 他们理解的教父教旨,是必要时“发狠”。
或者说, 一些自己以为的“处世教条”。
我可以跟你说,处世教条这种东西, 你要不就是家族的人,心里就有这些东西。
要不, 你就没有, 你不是我们家族的人。
就是这么简单。
不信,你可以看看这两个人现在在干什么。
另外,我认为,对于孩子,你要一概去接受, 等到差不多3、5岁, 就可以分辨了。
这时,你可以差别对待,并保持警惕。
另外,领养的孩子,比如Tom,只要他是个正苗、是个好小孩,像Michael那样对他不敬的说话,
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依然是这个家族的孩子, 最后,他会为保护这个家族做出贡献。
最后, 当Kay问Michael,他是否做了那些事情时,
Al Pacino回答:No.
影片结束……
“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男人不可以。”
“永远不要告诉别人你在想什么。”
只有面对上帝,你可以毫无担忧。
但愿我们的新时代已到来,我们的家族就是唯一的家族,最后的家族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4
记得小时候看过《决裂》之后没多长时间,就传出来这部影片被批判了。《决裂》是75年北影拍摄的,发行到农村放映应该是75年底或者76年初了,那个年代文艺作品被批判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这么短命的作品还是少见的。当年看《决裂》也是看个热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其中葛存壮老爷子的那句“下面我们讲马尾巴的功能“,其他的情节比如抡铁锤的江大年退学,龙校长去追他回来,以及考试交白卷等还都有印象。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松山分校在山区农村招生办学的故事,并且结合了当时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一些时代背景。很多人或多或少地知道点77年恢复高考的历史,但是对于为什么66年会在全国范围统一取消高考,为什么会有工农兵大学生这段历史背景则知之不多,可以说《决裂》这部电影对于这段历史做了一定的还原和诠释。
就这部电影所阐述的理念而言,其中不乏合理成分,以下几点其实放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是值得借鉴的。
1) 教育要和实践相结合。农业大学就是要办到农村去,办到田间地头去,这样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顶级的农业专家是不可能在城市的实验室搞出成绩的。对比一下我们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他那举世瞩目的成绩靠的是几十年田间地头汗水的浇灌,绝不是在诸如北京三环边上巴掌大的试验田里能鼓捣出来的。
2) 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龙校长招生的时候请的顾问是贫下中农老代表,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农村出来的青年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却都对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有明确的目标。都是为了掌握相应的农业技术然后更好地在农村参加人民公社建设,而且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点就好于现在很多的大学生。
3) 避免应试教育鼓励素质教育。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何保证公平公正的问题,在实施层面难度太大。其实工农兵大学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次很好的实践,那些片面鼓吹素质教育的人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现在的应试教育的确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国有名的几个高考工厂这几点名声鹊起,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跟踪调查,就是这些高考工厂出来的状元学生们后来的发展如何?至少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跨度才能对高考工厂模式做出评判。
4) 方向和立场比学问更重要。片中龙校长引述毛主席说的话“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这句话在当代更有现实意义。其实如果只是”无用“还好了,现在看很多为各种利益代言的专家学者,凭借自己的学问起到的是”反作用“,因此各种刷新下限的事情层出不穷。
当然,这种通过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做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得以大展身手,真正的普通工农兵大多与此无缘,以至于后来走后门的问题愈演愈烈。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以《一份退学申请报告》为题报道了南京大学政治系工农兵学员、干部子弟钟志民拒绝父母“走后门”的安排,要求退学一事。“批走后门”迅速与“批林批孔”联系在一起,上升为“批林批孔批走后门”。1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点名指责叶剑英“走后门”,同日叶剑英向毛泽东写信。2月15日,毛泽东回复叶剑英:“剑英同志: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小谢(即谢静宜)、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我的意见如此。”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走后门”问题应该放到运动后期妥善处理。
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虽然说现在的社会发展使得高考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不过考上大学依然是大多数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的孩子赖以改变命运的希望。
高考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当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就如同不可能存在百分之百的纯金一样。这几天刚好山东高考冒名顶替的事情在日渐发酵,很多人都在说古代的科场舞弊案是要杀头的云云,很显然这是把当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搞混淆了。古代的科举是为了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所以科场舞弊直接触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相当于搞颠覆搞破坏,必须零容忍。现在的高考冒名顶替,与其相比就是一个球而已。
至于个人受到的伤害如何求得补偿,有些话也不便多说,但是睚眦必报是必须的,坚决杜绝一切以德报怨的事情,因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5
在我收藏的近千部电影片中,有一部黑白故事片《平鹰坟》发人深省。这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于1978年制作完成并开始在国内公映。该片导演高正、傅超武,主要演员有张伐、张雁。
影片围绕山东一个农民家庭的悲惨遭遇,通过农民吕振山打抱不平惹祸,再到儿子吕明松打死地主猎鹰被逼抵地出殡,在民主政府掘平鹰坟后发现吕明松早被杀害这三部曲,真实再现了旧中国人吃人的不平现象,有力鞭挞了土豪劣坤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为富不仁思想。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多会思索“是真的吗?”这么一个问题。有史料记载:1923年3月2日,山东莒南县地主少爷庄善昌外出放鹰捉兔,因未驯好的鹰扑向农舍吃鸡,被农民魏学墩一锨连鹰带鸡拍死。庄善昌暴跳如雷,不但毒打魏学墩一顿后要他出钱赔鹰,还逼他以葬父之礼给鹰出殡。魏母为保儿子性命,被迫卖掉自家4亩地,并找人做了棺材、纸鸡、纸兔,在吹鼓手鸣吹的唢呐声中,魏学墩身穿孝衣跟在棺材后面边走边哭。
1943年,中共莒南县委组织群众填平鹰坟,砸断鹰碑,为长期深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农民伸张了正义。
《平鹰坟》正是依据这一历史事实,结合山东当时、当地的地主还乡团的一些案例,经艺术加工而创作的。
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莫不为吕振山的仗义执言所折服,更为他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转化为一个具有阶级觉悟的共产党员所鼓舞。同时,地主张广才、张继祖父子鱼肉乡邻的毒辣手段,不但令人毛骨悚然,更引发了观众的义愤填膺。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成功刻画了吕振山坚忍不拔、地主张广才笑里藏刀和内奸丁大绥阴险奸诈。影片通过地主劣绅设计夺地,农民埋石碑不忘仇恨,再发展到还乡团反攻倒算和民主政府巩固新生政权,用敌我之间的数次交锋,有力表达出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不屈心声。
影片中,除了吕振山出场,他的妻子和大儿子吕明松、小儿子铁蛋都各自有戏。吕家土地被夺走,大儿子去向不明,吕妻不堪张广才父子压迫悬梁自尽……凛冽的大风雪中,吕振山听从穷乡亲的忠告,将铁蛋托付他们后,外出寻找生路和寻求革命真理。而张广才父子在影片中,一个假仁假义,一个穷凶极恶,内心都有世世代代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企图。父子两人犯下的滔天罪行,虽然在张广才的“阿弥陀佛”声中暂时得到掩藏,但当两具白骨出现在鹰棺底下时,他们天理不容的丑恶嘴脸便彻底暴露。
民主政府通过发动农民,不但使人民看清了地主阶级的真面目,还使他们懂得了团结起来闹翻身的革命道理。尽管张继祖不甘心权力被人民夺走,试图组织地主余孽成立“还乡团”反攻倒算,最终逃不脱民主政权的铁拳打击,落了个以命还命的可耻下场。
影片内容不但思想积极,艺术手法也有可取之处。片中唯一插曲取自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演唱者李兆芳,歌词紧扣当时的政治环境作了修改。随着影片公映,这首歌曲引起了观众共鸣而广为传唱。
我已不下十次观看过这部影片,每次观看都有新的收获。它不但使我明白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员为何更具有先进性,为何在劳动人民心中更具有吸引力,还使我清楚知道,人类只要存在社会,便会有不同阶级的产生,更会有阶级矛盾的出现和加剧。作为一个有着初步思想觉悟的人,在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的同时,面对弱势人民群众,更应利用一切机会为他们的合法权益鼓与呼。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2020最新相关文章:
电影观后感大全1000字2020最新
上一篇:电影观后感大全汇集5篇
下一篇:电影观后感大全800字最新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