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长征方面的相关内容推荐↓↓↓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人的精神力量若强大起来,可以到什么境界?从1931年开始的那段征程应最能诠释。从瑞金到延安,从东南到西北,为救国救民倾尽所有,最终,真理战胜了谬误,血泪凝聚成了丰碑,镌刻了那一代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长征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是蒋介石的"围剿",内是博古、李德"左"的错误。初期的战役无疑是悲壮的,"血战湘江"一役红军从八万锐减到三万,剧中一个叫"阿玉"的姑娘,打游击战,被捕后高唱一曲《十送红军》,沉塘牺牲。红军,不仅要抗击各地围追堵截的军阀、国民党的中央军,还要、也更为重要的,是纠正党内的错误,否则,工农红军,全军覆没。故说长征,是一场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跋涉。
剧中党内一切以"苏联军事顾问"为王的指导方针让我讶异,军事顾问并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导方针出现严重错误,导致中国的工农红军一败再败,甚至可以说到了四面楚歌的绝境,但,指导方针将博古、李德的教条主义奉若神明,丝毫不考虑党内的实际情况,这时的红军是艰难的,是压抑的,也是岌岌可危的。但,幸好,毛泽东等领导人,一再坚持打游击战、西进川滇黔等作战方针,创造了四度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终于,让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高奏起了凯歌。
回望长征,不禁感叹那对信仰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信仰,是多么崇高的名词啊,它由不得任何人侵犯与亵渎,在任何情况,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是天边那颗最亮的星,始终在心中亮着,即使,触碰不到它,即使,实现它在好远好远的未来。崇敬红军当时的信仰,敢问若心中没有坚定的追求,岂会拼上一切,倾尽所有,只为那个"缥缈"、"虚无"的将来?乱世,让当时的人迫切改变一切,小至个人的生死,大到国家的存亡,唯有坚持,才可能有出路。现今的我们,谈及信仰,还会有那如此的激情吗?随着年岁增长,被社会渐渐磨平了棱角,在养家糊口中也便淡忘了曾经的信仰,曾经至高无上的信仰。只是,不论是朝九晚五,还是诗情画意,都要拥有信仰,坚守信仰,才不至于在思想的沙漠里干涸至枯萎。
真理,每一个人都应穷尽一生追求的。没有永恒的真理,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立足实,只有如此才能找到真理,或是立足真理。长征初期犯的不就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吗?这让党吃了很大的亏。没有绝对,没有永恒,面对任何事物,都要以一种辩证法的眼光看待,敢于指出错误,即便所有人都抱有与之相反的观点。若没有当时毛泽东、朱德、洛甫等人的正确批判与清醒认识,红军,或许真会断送。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践,自会检验出它的真伪。
长征,一段峥嵘岁月,一场共产党人关于信仰与真理的跋涉,那种坚守、不屈、奉献,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必将铭心。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红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用毛泽东写的诗,做开头曲,写的是即将看到长征胜利的曙光,但道出了多少血汗艰辛。我听着这首歌,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内心五味杂陈。
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红一方面军就走了二万五千里。敢问,短短24集,每集46分钟上下,加起来不到19个小时,要问我从中体会到或是学习到什么,我除了惭愧,无以回答。19个小时,我舒舒服服坐在电脑面前,除了画面和音效还有历史的刺激,我所经历的感受还不如那些战士在战场上呆的一个小时来得毁灭。在此谈感想,我心里是不安的。
在电视剧《长征》中,我看见,红三十四师血染湘江,陈师长为了不让敌军得逞,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我至此仍心有余悸。我看见,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把老蒋的几十万军队远远甩在后面。我看见,风霜雨雪,冒死躲避轰炸机的红军,为了生存而食草根地衣的红军,站在老百姓身边,无私奉献的红军。而我,我却念不出他们的名字。我相信很多大学生和我一样,可以一眼念出当红小生,花旦的名字,爱好,甚至生活经历。而我们却对长征这段历史,这些英雄时常不闻不问,说来实在惭愧。
看完电视剧《长征》,有两个字,让我时刻谨记——一个是苦,一个是创。
说到苦,不仅是吃苦这么简单。"苦"是人生常态,是"乐"不可或缺的反作用条件。长征是一条吃苦的路,更是一条走向光明的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知道,任何一条未来的路,都将是不易的,如果没有对"苦"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吃苦的意义,不能体会吃苦的心境,那么什么梦想只会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下,新时代的大学生,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受益于这个时代,也更有责任去为这个时代,无论从小我还是大我的层次上,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至于创,我相信每个看过《长征》的人都能明白,红军长征,甚至之前的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等等,新中国的今天,都是老一辈的革命战士创出来的。创——要敢创新,要创造,要创业。发展永不止步,创新的步伐便不可停下。新时代的我们,要重拾长征的勇创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发新芽,创新业。
长征结束了近百年,电视剧《长征》也看完了,但是新的长征还在等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长征要走,都有自己的梦想与责任。至此,我希望,长征精神不灭,中华儿女,永远带着长征的火种走下去。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极高的今天,在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还能够在学校的要求下观看《长征》这部不平凡的历史巨片,实属罕事。我很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再次重温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革命前辈、先烈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繁荣与富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的革命精神,没有他们与敌人英勇奋战,没有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与自由民主。
"红军不怕远征能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礞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好一首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歌曲,它深刻的体现出当年中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围剿的坚强毅力。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再加上有飞机轰炸的重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经11个省,终于胜利到达了革命根据地陕北,从而挽救了中国的命运。红军长征能够成功,这完全是集体奋斗、团结、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制定了一个合适于党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一个正确的长期发展目标,一个完整的行军计划,拥有一个统一而又明智的军事指挥团队,并充分发扬了民主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当今世界,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努力发挥各自的潜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像红军一样从弱小逐渐变成强大,再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并不断的积累成为根据地,再通过这样一个根据地慢慢的发展、扩大,从而使得我们的学校也发展了,创造的效益也提高了,同时学生的素质和品质也就会相应的提高了,我们的学校也就越来越好。这样就可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可以为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将教育事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这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在读的学生都要有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
红军的长征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他们相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要富强,只有靠自己。同样的道理,当代社会高速的发展,不能靠神仙与皇帝,只有靠我们的共同努力与奋斗,才能走向胜利,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社会正处在"红军不怕远征能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有满腔的热血与激昂的斗志,我们要吸取红军长征的经验与教训,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努力把教育、社会机制提高上来。特别是起带头作用的社会官员们,不仅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红军革命精神,更要有自我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前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善于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真正实现"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的、努力的吸取他们的经验与教训,把他们的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拟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继承发扬! 《长征》让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生活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做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绝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这部主旋律电视剧以史诗般的气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的悲壮场面和历史性意义。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节节败退,为了保存实力,红军选择了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长征之路。毛泽东的决策起初并没有被起用,直到遵义会议确立其在党的领导地位,长征中,毛泽东及党内主要领导人率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经历了一场场出生入死的革命时刻,终实现会师。
《长征》确实是一部看得比较顺眼的主旋律剧,摆脱了脸谱化、腔调化、程式化的表演,演员们演技全程在线,非常真实。看完后震撼又感动,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深感更应珍惜当下的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队伍中一群衣衫单薄、脸上红扑扑的人,突出重围时止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从雪坡上滚下来,眼睛里都是希望,主题曲响起,婉转又好记。特型演员中,最喜欢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先生,一张温柔脸,风度又翩翩。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遵循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加集体英雄主义的路子,情意二字可以作为本片成功的要旨。当一个战士牺牲了,总要响起十送红军的曲子来,正所谓喇叭声咽,残阳如血,别有一翻忧伤的滋味。
演员们实地拍摄如此辛苦,长征的英雄们吃的苦更是无法想象。长征是叹为观止的,无论是以何种标准衡量,都是一次史诗般的历程。可以说,没有长征就没有后来的中国的历史。中共之所以能在后来的较量中获胜,不能不说是长征锻炼了一支团结的钢铁般的队伍。
本片或许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夸大了,但是毛泽东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国古典战术的出色运用、善于组织的能力及巨大的领袖魅力都令人折服。长征是他从一个被贬低的边缘人物到领袖的过程,也是他自己的一生奋斗的写照。奋斗不止,革命不息,极度自信,狂傲隐忍。
《长征》里面有一种振奋人心,打动人心的东西,那就是——信仰。人毕竟是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无论这信仰是什么。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五)
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题目: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切断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终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于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碰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书籍读后感,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______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眼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心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以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假如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假如战略指挥出了题目,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
固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忆这些画面,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相关文章:
《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上一篇:《辛亥革命》观后感心得体会
下一篇:《燃烧的影像》观后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