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1500字作文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1500字作文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是沉重的。它讲述了在中国政治最为动荡的时代,主人公蝶衣,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的起起落落,以及他一生的爱恨情仇。蝶衣最后的自刎正是应了虞姬别楚霸王的痛苦、无奈和深情。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影片《霸王别姬》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程蝶衣从小依赖师兄段小楼,这种依赖从一开始的师兄弟之情慢慢的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段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段小楼与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段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都说张国荣演绎的程蝶衣是一个爱上自己师兄的同性恋,但我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爱上楚霸王的虞姬。相对而言,程蝶衣的师哥段小楼却远远没有程蝶衣这样投入,虽然他演的是楚霸王,平时生活中也有楚霸王的影子,但是他的骨子里是懦弱的,他学楚霸王,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所以程蝶衣的感情注定是没结果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虞姬,但是他遇到的楚霸王不是真正的楚霸王。在他的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他饰演虞姬时真正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戏里戏外不分,疯狂地、依恋着霸王、依恋着虞姬、依恋着京剧。痴迷的在戏里,痴迷在现实之外,虽然也曾因为他是角儿而看似表面风光过一阵,也曾受张公公,袁四爷,青木等人器重过,但却由于他对戏过度的痴迷,颓废到忘掉了现实的自我,铸造了一种飘忽、游离、无奈的凄美人生。
我知道蝶衣在戏台上越是唱的婉转动人,在戏台下越是寂寞痛苦得不能自己。没有人尝试过走进他的干涸的内心,也没有没有人能够走进他痴迷的内心。沉沦不是程蝶衣的初衷,为了麻醉支离破碎的心,他曾经依赖抽大烟,烟雾缭绕的时候烧掉给娘的家信,抽呀烧呀,反正他也分不清哪出是戏哪出是生活,反正他的生活也被糟蹋的不成模样了。
戏里的虞姬是要死的,这是历史事实。而身为戏中人的虞姬,他也不得不爱,不得不死。因为他把自己当成是虞姬,他要为霸王而死,为他从一而终而死。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虞姬的身份,是他的名,是他的命,是他的结局。
在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历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刚刚适应一种生活就要马上适应下一种生活,那是的人活的有激情,想得开。他们吃过太多的苦,不像现在的我们,自以为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是莫大的苦难,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生命线上挣扎过吧。我看到了艺术。不疯魔,不成活。我回想自己练文笔和口才时的确是下了苦功夫的。无论写作占用了我多少准备工作的时间,无论家里怎样反对,我都坚持。无论口才使我招来多少祸事,我都拒绝做一个沉默寡言,玩深沉的人,我喜欢说话,言多必失就言多必失,我活着就是要大声地说出我对生活的不满,我活着就是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程蝶衣在法庭上坚持青木是懂戏的,在建国时坚持现代京剧不是京剧,我知道艺术使人高尚,像小四那样的中山狼比起菊仙这样的义妓尚且差了太远,又怎么配演虞姬!我看到了世俗。世俗总是会给随波逐流者以最大的实惠,给特例独行者以最大的限制。
我本人认为,拍马屁并不可耻、势利眼也可以原谅、我所不能容忍的,是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世俗往往容易被欺世盗名者玩弄于鼓掌之中,世俗往往会把那些真正关心他们,想拯救他们的人置于死地。但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做一个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拼命往上爬的没有信仰的人,我始终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坚信无论经过多少黑暗与苦难,那传说了无数次,忽悠了无数回,却始终未见的太平盛世,终会到来。我看到了英雄。
段小楼年轻时一身英雄气概,我看到了一个英雄对信仰的背叛,从此他只能以一个窝囊的老人的形象出现。袁世卿在我看来却是个真英雄,对世俗的的威慑力,对艺术的执着,对死亡的从容,令人震撼。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顶天立地的男人突然变成了孬种,而袁四爷如果活到那时,仍然是一个坚持自己步调的真霸王。真正的英雄会恐惧,会因为恐惧而没有做应该做的事,但不会出于恐惧而去做不该做的事。
这场戏不仅将故事急剧地推向一个高潮,更将三个人物最本质的内在挖掘出来,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个原本豪气冲天的霸王不仅在众人前跪地求饶,还揭发程蝶衣,喊着要与菊仙划清界限。最具讽刺的是他还操着一副唱戏的架势,那些恶毒的揭发词好象唱词从他的口中倾泻而出。对于蝶衣和菊仙,这真像是一场噩梦,他们竟然是这样被共同热爱的男人背叛了!菊仙因为一直坚持的东西被颠覆而悬梁自尽。造成这一幕悲剧的就是段小楼后来形成的世故软弱的人格。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真是过分的渺小,面对命运的摧残,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程蝶衣是这样,段小楼是这样,菊仙也是这样,就连精明的袁世卿也是这样。当十年浩劫终于过去,段程二人再度同台演出《霸王别姬》,然而终是年华老去,不复当年神韵。蝶衣一生追求艺术,与世无争,无奈造化弄人,唏嘘不已。霸王已老,戏该落幕了。虞姬在戏中拔剑自尽,蝶衣的生命也随之殒没。可怜一个柔弱之人,受尽百般苦楚,然而他最后的一幕却是何其决绝,可悲可叹。
霸王别姬观后感心得范文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并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本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从影片中看来,段对程的情充其量不过是一般的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并无特殊之处。我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段和程从小到大,相儒以沫,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即使是段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性恋倾向,也该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怜悯之心啊!更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对程从未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爱慕之意,始终只是程一个人自作多情,那么这出戏也许早就唱不下去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表现同性恋题材,如果影片能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戏剧冲突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霸王别姬》反映的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也许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有些事情似乎没有办法深入写下去,许多重要情节没有能够深入地开掘,好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是这一类题材很容易有的通病,不过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好,还可以获得得天独厚的效果。
霸王别姬观后感心得范文
《霸王别姬》所展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大,关于在某种环境里人性的张扬的一部电影。而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霸王别姬》的艺术成功之处就是对于扑朔迷离的的人性的独特的把握。有谁知道人性是什么?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
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而在电影里人性是一种最原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社会也往往因为它的某种原因而“成就”某种人性,尽管我们常说那仅仅是艺术的,可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原先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是因为他有了一种对现有身份的认同。小豆子“本是男儿郎”,在戏里却要做“女娇娥”,这种性格与行为的扭曲,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程蝶衣。
在戏里“她”娇柔百态,俨然就是一个女儿身,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无限风情,无不透出一个假虞姬的真性情。在戏外所谓的“不成魔不成活”是他的戏在人性里的根植,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虞姬身份,同时也深深的把从小所依赖的大师兄,也就是现在的段小楼,真切的比作霸王。可以这么说在程蝶衣看来,人生即是戏,而戏即为人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程蝶衣荒诞的举止与行为,因为他已不仅仅是入戏太深那么简单了,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人性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的误区不仅仅是存在于他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人性的误区解读,以至于到最后当程蝶衣感觉到无法再做他的虞姬的时候,影片为程蝶衣选择了一个比较艺术化的结局,那就是保持他的纯真人性让他的生命嘎然而止。
人生如戏,有过一份感触,我们就会更加珍惜。
霸王别姬观后感心得范文
电影《霸王别姬》对主人公蝶衣的内心成长和感情转变的描写极为细腻。我在为蝶衣的命运哀叹时,却也发现他被那个时代捉弄的必然性。他不仅是一个妓女的私生子,还是一个天生有六根手指的“怪胎”。他被母亲无情地砍掉一根指头并且遗弃。他在戏班里受着非人的训练,过着艰苦的生活,看着同门师兄弟自杀。除了他的师哥,在他的童年里几乎是没有温暖的。一直长到少年,蝶衣依然无法放下男子汉的尊严,进入戏中女子的角色。这让他承受着来自师傅和师兄弟的重重压力。他终于出走,却在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京剧的真正魅力。他从戏班出走后又回去正是一个从被动学戏到主动学戏的转折。而师兄用烟杆搅破他的嘴巴,正是他彻底放下男子汉尊严的催化剂。他对《霸王别姬》这个故事的喜爱,他对虞姬这个角色的热衷和他对师兄的依恋让他渐渐地融入了虞姬这个角色,分不清了戏里戏外,分不清了是男是女。
是命运让他爱上了他的师兄;是命运让这场爱注定悲剧。师兄是有自己喜欢的女人的。蝶衣身为男儿身又伤心,又恼怒。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连伤心恼怒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是男儿身。他寂寞,他堕落,他吸毒,他恨他的师兄;他为救师兄为日本人唱戏,他为唱戏辛苦戒毒。即使在人生最鼎盛的时期,他却也是生活在这感情的纠葛中,这内心无边的孤寂中。我记得,他在戒毒时嘴里喃喃喊着“妈妈,我冷”。这一个“冷”字,正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正道出了他对温暖的渴望,他对爱的渴望。他的师兄揭发了他,他也揭发了他的师兄。我起初是生气,气他们如此不讲兄弟义气,害惨了彼此,还害死了师兄的妻子。可是我气过之后,却又叹他们的无奈。难道他们不互相揭发,别人就会放过他们吗?他们是被那个时代认定有罪的。他们的相互揭发也许是为了自保,也许是他们对人生的妥协,对自己的解嘲。
霸王别姬观后感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青楼女子的儿子,注定不可能在母亲身边长大,小小年纪的他被母亲送到戏班师傅那里想学唱戏求条生路。可是舞台这种对身形态势要求这么高的地方,怎么容得下一个六指的孩子。为了他能活下去,母亲砍下了他的小指。
这个名为小豆子的男孩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戏班的训练生活艰苦乏味,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师哥的出现和关怀给了新来的小豆子莫大的安慰和温暖。渐渐的,他也有了很多好伙伴。小石头的梦想就是成为"角儿"——然后吃很多很多的糖葫芦。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可笑的梦想,在那样一个封闭动乱食不果腹的环境下,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剩下的只有辛酸。最终,小石头拉着小豆子偷偷跑出去,吃糖葫芦,听"角儿"唱戏。然而违反纪律的后果是惨痛的,被师傅抓住后,小豆子主动站出来承受责罚,小石头却满脸泪花地把怀里揣着的一堆糖葫芦塞到嘴里,然后选择了上吊。
死人这种事情放在哪里气氛都是沉重的,即使是在戏班子里也是一样的。不过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是在那个年代被蔑视的行当,谁会一直记着这件事呢?这算是一个伏笔吧,在小豆子变成了程蝶衣,演出入场前对街上卖糖葫芦的人投去的看似无意,实则满是回忆和难言的感情的一眼,和这里形成呼应。十几年过去,太多都已改变,而那个孩子没能活到现在。
小豆子长得清秀,被安排唱旦角。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曲思凡,意想不到却又是必然的转折,给小豆子的人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与其说是终于唱对了戏词,不如说是一种心态的改变和对唱戏全部地投入。人戏不分。
再后来,小豆子就成了名角程蝶衣,和师哥段小楼的"霸王别姬",成为京城里名气最高的场子。
不管是哪个时候,程蝶衣都爱着他的师哥,童年的依恋和安全感慢慢演化成了一种微妙而无比深切的感情。
"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然而段小楼和青楼女子菊仙相爱并结婚。程蝶衣的感情经历了从愤怒到抵抗到无奈的复杂历程,又值日寇的侵略进一步加深,学生游行,局势更加动乱。
后来,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菊仙为救段小楼前来找程蝶衣。一方面,即使有过失望和愤怒,但在程蝶衣心里其实一直深爱着段小楼,另一方面,在程蝶衣眼里其实是只有戏的,所以当日本军官邀请他去演唱昆曲牡丹亭的时候,他欣然赴约。
虞姬是真虞姬,可是段小楼显然并不是戏中的霸王。当段小楼被救出,蝶衣急忙迎上去时,换来的却是段小楼的唾弃。段小楼挽起菊仙走了,剩下蝶衣一个人面对日军嘶吼着的笛鸣。
时势造就命运,这个故事大概注定要以悲剧结尾。在建国后的那场大规模运动中,段小楼早就不是小时候那个敢作敢当冲在前的师哥,为了生存,他把曾经在戏班子板砖拍头的绝技用来忏悔,"揭发"上一秒还在执着地为他画霸王妆的程蝶衣是"敌人"。最终,兄弟反目,菊仙自缢,蝶衣小时候捡到的弃婴"小四"长大了,成为了批斗蝶衣的主力之一。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所有的大梦最终都醒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虞姬终于从戏中走出来了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他选择了真的自刎来结束这场或许荒诞不经却又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发生了的沉甸甸的梦,时代之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