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1
宋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带领着一群兄弟从无到有创建了一个可以与朝廷对抗的势力,但是却在他的私心下向朝廷诏安把那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推向了死亡。
号称“及时雨”的宋江有一个令我敬佩的优点:重情重义!他总是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及时给他人排忧解难,而不是落井下石。而且他的性格又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得透:说他真心待人,他又时时显示虚伪做假;说他义薄云天,他又心机重重;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又对朝廷忠心无比,不然又怎会有后来的招安呢?;说他为人宽厚,他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虽然他的性格变化多端,但是他还是他,不管怎样说,他对真心对他好的人也给予真心对待,这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需学习领悟的。
最初看到宋江时,我觉得他除了仗义疏财,略有武艺,就也没什么优点能令人满意了。但是到了他成为梁山首领,并且能使大部分人忠心臣服于他,并且为他卖命,就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试想一想,除开一些幕僚、军师、术人以外,其他的'都是些孔武有力的猛将了,以那些英雄们心中的标准来说,如果不是能打赢他是不可能被别人驾驭的。然而宋江却可以,这说明了宋江驭人之术非常的高明,简单地说宋江是一个心机重重城府极深的人,能够一直在一百多个强人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他们的领袖,并且游刃有余,真是不可小瞧。
最后,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起义走向了辉煌与鼎盛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招安了。这让人不知道说他是忠心耿耿好,还是说他愚不可及好。这种愚忠的思想使得他们一众走向毁灭,真是令人扼腕。最终宋江也不得善终,若是他能听从那些不从招安的人的主意,那么或许能创立出一个新的王朝!
看完整本书,无论对宋江的评论好也罢、坏也罢,我只能深深叹息一番。我们只能朝前看,那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一直前进,创造出属于我们新的未来。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2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其乃宋江也。
宋江是梁山起义军领袖,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有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三十六天罡星之首,为人仗义,经常救济没钱没粮的人,又孝顺父亲,爱护幼弟,在邻里之间搏了个好名声。
宋江能坐上第一把交椅,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他名声在外,自然有诸多英雄好汉前来结交,就连几次死里逃生,就是有人听说他是宋江前去搭救的。而他自幼便与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相识。在“生辰纲”事发后,本应前去抓捕晁盖的他却偷偷放出消息使晁盖等人脱险,自己反而被阎婆惜发现,以此相要挟。无奈之下宋江怒杀阎婆惜,落得个四处逃亡的处境。
面对国家,宋江也确实忠心。在发配江州的途中,梁山众人让宋江落草,宋江不愿并以死明志。但他也不是没有反心,浔阳楼上题的诗中有一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足以看出他对官府的不满。不然他后来也不会坐上梁山的交椅。
但是对于传奇人物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的,宋江也不例外。梁山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他们甚至活捉了奸臣高俅。这时候朝廷终于意识到梁山好汉的势不可挡了,派人安抚。按理说此时朝廷已然腐败不堪,官官相护的现象处处可见,取而代之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宋江等人的妥协下,梁山全体接受了招安。接受招安后,统治者派他们南征北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不复当年108条梁山好汉的盛景。
最令人气愤的是,高俅等人给宋江的酒下了毒,而宋江为了不让李逵造反,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忠义之名,骗了李逵也喝下毒酒。这还是那个孝义黑三郎吗?自此,梁山好汉落得个惨烈结局。
宋江,孝顺是他,仗义是他,忠心是他,然,虚伪也是他。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3
小人乃山东郓城县宋江,这是宋江逢人必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宋江想广泛结交朋友。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我真的很佩服施耐庵的写作技术,看完这一段,宋江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征服了107位铮铮铁汉,并引导他们走向强盛,或许他就是以这一副老好人的形象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但从好汉们为他出生入死可以看出,他是用更深层次的东西来使他们信服。
义107个好汉,无一不是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才跟随他,对付比如李逵一样的江湖好汉,基本上早已听闻宋江的名号,死心塌地跟随宋江,而武功高强的官人,宋江就采用抓来就放方案,而且是亲自松绑,这些官人也很吃这套,哪有当年孟获那样,抓了七次才屈服,不过他不是官人。这样的宋江,是可敬的。
义使他们对宋江忠,但宋江的忠却引来了不义。
忠四大贼臣才有机可乘,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阴险狡诈之人,为了自身的权益到处和宋江作对,也利用了宋江的招安之心,向皇帝亲诉衷肠,宋江也是执迷不悟,明知是有人的诡计,却只想招安,能垂名千古,流芳百世。而这样的宋江是可悲的。
《水浒传》这本书,是带有一点迷信和虚构色彩的一部小说,而它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靠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本小说,创造了107人义,1人忠义的梁山泊,这样反而一点都不矛盾,反而体现了宋江的领导能力,或许这就是宋江的强大吧!
我眼中的宋江,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可敬在他的仗义疏财,可悲在他的执迷不悟。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4
在这闷热无聊的暑假中,最惬意不过的就是读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这不,我就在暑假中看了一本由施耐庵写的、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从小父母也许就会和我们讲有关于《水浒传》的故事了,比如说三拳打死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武松打虎等,这些故事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是文学界的学者们一直议论纷纷的一件事,有的人说是施耐庵写的,有的人说是罗贯中写的,还有人说是施、罗合作的。
《水浒传》内容跌宕起伏,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在三拳打死镇关西中,鲁达无意中听见金翠莲在哭泣,问明情况后得知是镇关西欺辱她们父女,心中怒火顿起,先把金翠莲父女给安顿好了之后,自己便去找镇关西评理,先开始耍郑屠,镇关西看见鲁达身强力壮,就没敢吱声,但是时间长了,镇关西很累,也火冒三丈冲鲁达发火,鲁达看见激将法成功,便说明是为了金翠莲父女而来,然后不容分说对镇关西的肚子就是一脚。
镇关西趴在地上没起得来,接着鲁达又补了三拳,镇关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死了,鲁达看见之后很是害怕,于是回去后收拾行李走了,后来官府也通缉了他。就这件事而言,鲁达也就是后来的鲁智深,见义勇为,这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他处理的的方法确实欠佳,他不由分说动起了手,而且还把人打死了,这点做的很不好,但是镇关西也欺人太甚,鲁智深太激动了。
《水浒传》中前七十回主要写的是朝廷腐败,人们纷纷竖起义旗,去梁山入伙,有的是朝廷官员,比如说:双鞭呼延灼、急先锋索超等;还有的则是一些普通的人民群众,比如:浪里白条张顺、阮氏三雄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人物们种种个性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义。
《水浒传》这本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让我们读者受益匪浅,值得一看。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5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后来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后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后面见皇上的也只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后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后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竣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快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当前局势,知道该退时就退,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但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后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
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
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读后感: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关于初一水浒传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 初一水浒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