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个也不能少有感3篇
观一个也不能少有感1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主要写的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在这里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可是她担心学生们怎么办就请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魏敏芝,临走时,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魏敏芝:“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
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泼到城市里去打工,这可把魏敏芝吓坏了,他想起高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对学生们说:“老师要去城市里去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了,老师让每个同学出点钱,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么办都不够,老师决定就让她一个人去,到了城里以后,她通过市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可是差距为什么大呢?像有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给扔了,但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孩子闷呢,买一瓶可乐,一人只能喝一口,还要留给老师,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而且成绩都很高。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乡水泉小学到城里来,也像我们一样有那么好的环境的话,他们是否还能品学兼优呢?
观一个也不能少有感2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的著作,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敢说心中澎湃起伏,至少也深有感触。
影片记录的是一所山区的小学,教室简简陋陋、课桌破破烂烂。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小学校,却是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在这儿学习知识,而且有仅有一名老师在这里辛勤的耕耘,撒播知识的种子,浇灌祖国的花朵。影片从小学仅有的一名老师高老师要回家照看生病的老母亲,村长找了一个仅有13岁,小学刚毕业的代课老师魏敏芝拉开序幕。高老师走的时候看着这个还是个孩子的代课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咱这学校原来有40多个学生,现在还仅有28个啦,你要记住,在我回来之前 ‘一个都不能少’ 啦!”影片就是围绕魏敏芝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为主题发展开来。
魏敏芝----这所小学的代课老师,这个第 一次站在28个学生面前还害羞的老师,在高老师走后,牢记高老师的嘱咐,坚持每天点名,坚持每天抄课文。直到一名叫张慧科的学生为了还母亲治病的钱,辍学进城打工,故事才达到高潮,为了让张慧科复学。魏敏芝老师发动学生到附近的窑场搬砖筹集进城找张慧科的路费,没有达到目的。就混上公共汽车,半路上被赶下车,她一咬牙,决定步行去城里,好在路上搭上一辆拖拉机进了城。偌大一个省城,找一个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啊,为了找到张慧科,她利用广播、张贴寻人启事,无果。最后用一天半的苦苦等待,等来了电视台的一期节目,终于找到了失散的小慧科。他们山区孩子的故事也使他们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故事以圆满结局!
看完电影,我想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深思。。。。。。
观一个也不能少有感3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校师生给失去双亲的六年级学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我认为影片主要表达了贫困小村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人民教师,我想我也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