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关于沂蒙六姐妹的观后感

时间: 芷红1186 分享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张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妇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线的状况下,全力以赴发动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那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沂蒙六姐妹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不一样于印象中清丽悠扬的音色,当五个血红的大字闪此刻银幕,接触耳膜的悲怆苍凉的男声和拖曳的音长仿佛在预示: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有太多人向着期望出发,走过的却只能是不满荆棘的险路,胸中交融着喜悦与辛酸,微笑嘴角滴下的是眼泪。。。

  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段满门忠烈的悲壮往事,一幅展现沂蒙精神的不朽画卷,淳朴善良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新中国的期望。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它不像情节惊险的《飞夺泸定桥》,也不像有着神奇地道的《地道战》,甚至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这又是一部战争片,它发生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沂蒙土地,描述的是经历战争的女生和为了赢得和平做出牺牲的女生,体现的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影片以新娘子“月芬”为主线铺陈开来。她从一个贫苦的村庄嫁到另一个贫苦的村庄。这位美丽的新娘眨着清澈的眼睛和公鸡拜天地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她会与她日夜企盼的丈夫一次次的错过,终其一生也没能见到丈夫一面,却用她的一辈子等待爱人的归来。

  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六姐妹带头毫不迟疑地跳入冰凉的河水中,细瘦的肩膀托起布满木茬的木板,一双双奔跑的脚、一个个杀敌心切的战士从她们的头顶掠过,新娘子抬头看着,镜头也跟随着新娘的目光扫过战士们的腰间,看看那里是否会出现眼熟的手绣荷包。

  那个时代的女子真是伟大。善良、朴实、任劳任怨的大嫂李春英,干练泼辣的妇女救助会会长王兰花,心直口快、天真活泼的乐观女孩秀儿,一根肠子通到底的“假小子”小女曼小鹤,她们用坚强美丽的心灵浇灌胜利的果实,像男生一样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铺设通往幸福的路。这条路是红色的,不只是正因战士们的热血,更有他们和她们一路走过播撒的期望。

  大音无声,大爱无边。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精神,支持革命。沂蒙六姐妹更不是单单的六个人,是所有的沂蒙女子,是所有的沂蒙人,代表着红红的沂蒙精神。

  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我在沂蒙山区五次负伤,是沂蒙红嫂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陈毅元帅高度称赞沂蒙人民:“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沂蒙六姐妹是值得颂扬的,她们大爱无私,用自己能献出的一切支援中国革命。让我们记住她们原型的名字: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已病故)、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已病故)。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作文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为我们讲述了讲述了孟良崮战役中,沂蒙的六个姐妹组成支前队伍奔赴前线,用她们勇敢、坚毅、无私的精神诠释了沂蒙精神。这个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情节,比如她们和村民一起抬担架,在冰冷的河里用肩膀架起人桥以便华野军可以及时渡河等等,我就讲几个我觉得很感动的情节吧。

  一、月芬和南成。他们的婚事是一早就订好的,由于战争使得南成不能够回来,虽然是素未谋面,但是月芬却心甘情愿的等着南成。好不容易南成可以回家看一眼,但是月芬却为了借粮食回了娘家,这也成为了他们终生的遗憾。开始我不懂,为什么第一次月芬站在山上喊南成的名字,一个并不是南成的人却回了头微笑,后来想了想,我明白了,其实所有的解放军都是我们群众的亲人,每一个战士都是月芬的南成。

  二、婆婆。其实我觉得婆婆才是最苦命的。“满门忠烈”,丈夫和两个儿子都牺牲了,只剩她自己,正如月芬她娘说的:“烈属光荣,但烈属也不是好当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最亲的人都离开了自己,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信念,忍痛坚持完成任务,熬夜摊煎饼,粮食不够自己出,当时看电影,我真的很害怕婆婆会因为劳累生病。

  三、秀儿她爹。他是一个很真实、很平凡的人物。我觉得这个角色使影片真实了许多。他虽然是一个积极参加抗战的群众,但他也是一个父亲。从父亲的角度来讲,他知道战争无情,他可以为了战争牺牲自己,但是不能让儿子死,所以为了让儿子活下去,不惜冒着被儿子恨的风险,只求儿子平平安安,虽然手段和做法都比较极端,但是却完全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生着病仍然积极参加担架队,收到了发霉的粮食,他知道每家都不容易,但是仍然拿出斗来量,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的热情。一个小人物拥有的真实的性格。

  通过这部电影,我是真正了解了沂蒙精神,感受到了群众对于共产党的热爱,即使多次需要他们在后方生产粮食、马草和草鞋等等物品,群众们都毫无怨言,男人们都上战场,上前线,女人们在后方保障生产。现在虽然处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该多多发扬这种精神,并不是要求我们要上战场去当兵,而是应该学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联系群众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基层公务人员,更应该融入群众,切实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的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范文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沂蒙六姐妹》看完了,从始至终我眼里的泪水就没有干过,每分每秒都被里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着。美丽贤惠的月芬、任劳任怨的春英、干练泼辣的兰花、温柔善良的秀儿、单纯果敢的黑燕、心直口快的小鹤,这是一部关于女英雄的战争史诗,用女人的注脚充分展现了沂蒙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让我们再次重温了一部不朽的红色经典。

  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在党校参加“沂源县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的学员,看完《沂蒙六姐妹》后不禁热泪盈眶。电影中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老区人民无私支援前线,舍小家顾大家,甚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奉献精神。他们拿出全家仅有的一点儿口粮舍不得给孩子吃,留给前线打仗的战士吃;宁肯没房子住也要拆下房顶的草喂养军马……。在当时,老人送孩子、妻子送丈夫、姑娘送情郎,参军杀敌的场景随处可见,千千万万被送往前线的男儿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为革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战争是残酷的,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也不幸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角,她们把自己的小爱升华,把自己的大爱散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倾尽了所有的气力。影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秀美的沂蒙山风光,生动刻画了以六姐妹为代表的淳朴、善良、坚强的沂蒙人民,深情讴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我曾在《沂蒙六姐妹》故事原型所在地蒙阴县公安局工作过,对她们的事迹耳熟能详,更是与千千万万个与《沂蒙六姐妹》家庭背景相似的沂蒙人的后代朝夕相处,因此我看《沂蒙六姐妹》时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我觉得,它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在于它刻画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对号入座,沂蒙大地处处都有“沂蒙六姐妹”的影子。这部影片既立足于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既来源于生活,又有艺术的升华;既是历史的写照,又有持续的生命力,沂蒙女性之美集大成被演绎的惟妙惟肖,沧桑壮丽。它之所以感动乃至打动每一名观者,就在于它的真实和真情。在那个激情而革命的年代,为了灭亡一个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明天,沂蒙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家家都支前,户户有牺牲,用小米养育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可歌可泣。

  古人有立言立功立德之说,总结人生可以留下的诸般功绩,“三立”之中,立德乃是最高境界,德之大者,并不在于一定要在功劳簿上写上谁的名字,就像那些千千万万和沂蒙六姐妹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们,他们平凡朴素,他们没有文化,他们默默无闻,最后甚至连个名字都没留下……但直到今天,却还是被无数的后来者所由衷的崇敬。

  六姐妹坚持的毅力、坚强的品格、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有的人总喜欢一遇到不顺的事就满腹牢骚,抱怨社会不平,甚至失去理智,走向堕落。我们一定要从《沂蒙山六姐妹》中汲取能量,始终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用毅力坚守自己的目标,用行动追逐自己的梦想。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哟好风光……”影片最后,原汁原味、朴素豪迈的《沂蒙山小调》骤然响起,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这首我听了无数遍的老歌一下子变得陌生了,那一刻是如此深沉,如此荡气回肠。我深深感到这歌声表达的不只是沂蒙风光的表象描述,还有沂蒙风光背后的深层揭示。《沂蒙六姐妹》奏响了沂蒙最强音,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沂蒙六姐妹”,还有一种魂——“沂蒙精神”。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精神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的开创未来。


​观后感相关文章:

1.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2.优秀电影观后感:二十二观后感

3.励志电影的观后感

4.经典电影观后感

5.《后来的我们》电影观后感范文

41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