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美丽人生影评3篇(2)

美丽人生影评3篇(2)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美丽人生影评3篇

  三、画面暗示象征方面

  当基度在酒店里工作的时候,他的同事告诉他说他叔叔出事了,然后基度急忙跑出去一看,发现他叔叔的马被人写上了“注意犹太人的马”几个字样。尽管这时候离纳粹屠杀犹太人还有好几年的时间,但这个情节无疑暗示了以后犹太人被屠杀的情节。基度一家人锁门准备去叔叔家给小祖叔华过生日,当门被锁起来的时候,门上赫然写着“犹太人的书店”几个字样,这些字也从侧面暗示了形势的严峻性。当基度被他以前的情敌带走之后,影片马上给了一个街道上的描写,街道上走过一群全副武装的德国军队,这也暗示了当时严峻形式又加深了一步。接下来重点分析下影片涉及到的第一个镜头的完整内容,即基度抱着祖叔华走在迷雾当中的那一段。从酒会上回来以后,基度抱着祖叔华在迷雾中艰难得行走,自言自语道:“我想我是迷路了……希望这是一场梦,明天妈妈就会把我们叫醒……”然后他们继续往前面走,雾气越来越重,突然,基度僵在那里,面无表情。然后镜头转换到迷雾中的一堵墙。暗灰色的墙体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冷冷的色调强化了它的无情和残忍。很明显,墙象征着阻碍基度等犹太人生活的纳粹恶势力。在生活的迷雾中,基度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这也从侧面暗示了基度的下场——必然因为找不到出路而得到凄然的结局。而他说的“希望是一场梦”也是当时大多数犹太人的心态,更加反映了纳粹的残忍,犹太人民希望有一股力量来将他们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在纳粹士兵枪杀基度的时候,导演也高明得采取了侧面描写,士兵把基度带进一个墙角根,然后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即那个士兵急冲冲走了出来。这些镜头以很快的速度进行切换,尽管没有看到那个血腥的场面,但悲剧的色彩正在于此,一个重要的人,死去的时候没有用很多的笔墨去描写,这样更加可以从反面来反映现实的残酷。

  四、镜头转换方面

  大凡优秀的影片,它的镜头转换,抑或叫着剪辑都是相当漂亮的,《美丽人生》也不例外。前面提到的第一、二个镜头通过声音来转场就是很高明的。关于声音应用在转场上的例子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在后面基度骑着“犹太马”大闹多拉的订婚仪式上也是一个精彩的应用。当所有人在为餐厅送来的大型伊塞俄比亚蛋糕欢呼的时候,一阵马的嘶鸣声打破了丝竹欢闹之声,全场开始骚动,然后镜头马上切换到了餐厅的门口,只见基度骑着“犹太马”面带微笑的走进餐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技巧在《红楼梦》王熙凤出场时就有很好的运用,这里基度出场也用了这样一个常用技巧,尽管是常用,但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在镜头转换方面,我觉得该片运用最好的还是下几个镜头:基度骑马把多拉从订婚仪式上“解救”到了他所住的房子面前,然后用铁丝去开那紧锁着的门,这个时候,镜头开始拉远以使边上另外一个鲜花簇拥的门也走进画面之内,多拉慢慢地从那花的门前走进去,当基度将门打开的时候,发现多拉已经不在了,于是他也走进了门前满是鲜花的房子里去,当基度的身影也消失的时候,镜头静止在了鲜花簇拥的门前。几秒种之后,只感觉门前的光线突然亮了一些,然后听到一个声音在喊:“祖叔华,祖叔华”,然后从门里面跑出来一个拉着坦克玩具的小男孩,这时候,基度和多拉从门外的另外一个方向出现在了镜头里面。他们从门里面突然出现在了门外,着实让观众大吃一惊。但是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看似是一个镜头的镜头应该是两个镜头,只是在切换的时候使用了场景的相似性来连接而已,而那光线的变亮也在暗示着“时光飞逝”的含义。这个转换应该算是该片中镜头转换运用最精彩的部分。

  五、画面美术方面

  在画面的美感上,《美丽人生》也做得很好。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第一个镜头,雾气弥漫的画面在表达了导演的一些想法之外无疑也增加了影片的玄幻美。关于画面美感方面该片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这里我只想分析其中比较经典的部分。基度和他的朋友从乡下刚来到城市的时候,给影片中的大城市有一个远镜头的描写:宽大的广场,有高又大的柱子……所有的一切都表现了城市的包容美。在基度与多拉从剧院出来之后的环境描写也相当的浪漫和美幻。在基度的帮助下多拉下了车,多拉正想向前走的时候基度发现地上有一滩脏水,他于是从车子里拿出一卷红布,随着他大幅度的一甩,红布卷很快地向前滚去,于是,一条鲜红的星光大道出现在了眼前。基度牵着多拉的手让多拉走在“星光大道”上,画面的浪漫气息扑面而来,让青年男女们心向往之。之后他们走着的雨后的街道,潮湿的地面在夜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街两旁的建筑以暗灰为主,水滴从房子的屋檐下不紧不慢地往下落,一个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从基度和多拉面前驶过……这应该就是爱情的画面。

  六、总结

  总之,《美丽人生》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光靠文字是不可能将其中的所有精华表现出来的。所以,要真正了解影片本身,还是找个时间,老老实实的到电影院去坐会儿,让眼泪中的笑声来告诉你影片本身。

  美丽人生影评3

  《美丽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那充满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爱恋与舐犊之情……这些能够得上美丽人生的因素却是发生在战争阴霾之下。 残酷的战争为背景使得这一切都那么难能可贵。战争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阳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态度便是积极的,心理便是乐观的,画面便是明艳的,情节便是喜剧的。

  偶然的邂逅了他的公主;冒充视学官对种族的一番调侃;在叔叔的饭店里左右逢源;和“公主”在雨中漫步,又骑着一匹涂有“犹太马”字样的白马带着公主逃离订婚现场;儿子大了,他对儿子说“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其实一样;被纳粹抓走了,妻子毅然决然的说自己也是犹太人,跟着他们到了集中营,而他更是对儿子架构了一场精彩刺激的积分游戏,他从德国军官那儿“翻译”了游戏规则,他偷偷跟儿子通过广播问候他的公主,他给儿子找了一群德国小伙伴,他用餐厅的留声机为远在女营的妻子播放他们曾听过的歌剧;纳粹要撤出集中营了,他对儿子说这是游戏的最后一关,将之藏了起来,他冒着危险寻找妻子而不得,却还对那些素不相识的女犯们嘱咐关心;他被纳粹军官抓住,可在儿子的视线范围内像在表演一样做着夸张的动作,为的是让这个谎圆满下,让儿子生存下……几声枪响,我们知道,基度被杀了,没有血腥,没有绝望,甚至是从容的,像这部片子一直贯穿的那样。

  记得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我们临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爱,对妻子,对儿子,对整个世界,在死难面前,在战争浩劫面前,是那样伟大,那样触动心灵。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喜剧片,充斥一些搞笑噱头,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快乐的而已。我甚至一开始还有些讨厌基度,长相平平,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油嘴滑舌,胡说八道。也忽略了战争这个背景。可到后来,竟是笑中带泪,像卓别林的喜剧片一样。

  我已经习惯把电影当成娱乐消遣了,加上自身向来开朗,因而为看一部电影而哭的时候很少。但当《美丽人生》到最后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便再也忍不住,在电脑前哭了很久。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美丽人生》的这样的悲喜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再拼起来给人看。美好的东西碎了,你固然伤感,但若碎了还能拼起来,虽然不完整,但又是另一番残缺的美;或者说还有拼起来的希望,便在伤感中给人以希望的感动。如同地震中,你对从废墟中顽强求生的人而产生的感动远远大于对早已埋死了的人的。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平凡中升华的伟大。基度是一个平凡的男人,他与多拉的爱情也平平淡淡,没有家族、地位、第三者等等的阻隔,连种族的隔阂在片中都刻画的很淡,自然而然的便结婚生子了,而那场编构的游戏,跟世界大战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但基度时时都保持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充满智慧的幽默,多拉甘愿说自己是犹太人也要跟随着家人受难,基度为了让儿子不受战争的身心摧残而编织的完美谎言,还有一同保持谎言的陌生人……平凡中升华出了人类的永恒主题,生命与爱……

  片中几度描写到叔本华的意志控制的哲学。但我想,导演加这些巧合的桥段并不是为了增加噱头,而是这个哲学本身就是整个片子的哲学思考,其意义并不是要说明意志对客观事物的作用,而是意志控制意志的力量。

  前阵子才看过一本小说叫《天堂里的小提琴》,讲的是二战末期的德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凯勒尔被突然传唤到了犹太人集中营,集中营的长官命令他在接下的四天里,给几十个当作实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够重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里的求生意识。这本小说的英文名称叫the savior,是说小提琴家是这些麻木的犹太人的救赎者么。或许这样的救赎真的有用(在小说中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书中麻木的灵魂与《美丽人生》的灵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已经心死,外界的拯救也无济于事,而《美丽人生》告诉我们真正能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因而不论环境怎样只要有个美丽的心灵、美丽的意志,那么人生就是美丽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思想,那何不让它更美丽一点呢。

3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