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如何让演奏有质的飞跃
郎朗:如何让演奏有质的飞跃
朗朗曾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和网友们分享了自己学习音乐的心得。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在方法上都是有相似或相通之处的。没准儿,从朗朗的经历中,你会获得一些特别的启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吧!
任何质的飞跃,都离不开量的积累
所谓飞跃,一定要有基础,就像堆积木一样,一定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没有前期的积累,不会有飞跃。所以,第一个飞跃点,以及每个飞跃点,都是以时间积累为前提的。”
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每一次弹奏、每一场音乐会,都要用思想、用创造力、用专注去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既是职业要求,也是音乐家的素养。其中,每首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实践去磨炼去精雕细琢,如此,逐步积累。
飞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跟其他人(包括跟你的老师),其他音乐形式,甚至其他艺术形式,以开放的心态交流的过程中,领悟之后所得到的。
广开悟,深领会,多练习
朗朗认为,学习过程中要有开放的心态,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学,才能悟到一些东西。多和人交流,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要怕跟人分享,就像学语言要多说一样。而学习钢琴时,朗朗就非常珍惜每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尽量多上台,多弹琴给别人听,这对朗朗的技艺临场表现都是极好的锻炼机会。
他说,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我们成长,慢慢成熟,艺术上也会出现飞跃,但这也是在前期不断交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我刚到Curtis的时候,觉得同学当中,很多都是天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就像大师一样。当时我就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了,在国内所谓的优势,已经变得不值一提。”
以开放的心态,多方吸收学习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朗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借鉴和学习了不同人的优点。他像海绵一样,不仅跟老师学,也跟同学学。跟这个学一点儿,跟那个学一点儿。有同学弹西班牙乐曲弹得好,朗朗就学他豪放的拉丁节奏;有同学出身音乐世家,他便向他学习了许多音乐知识;有同学弹琴的架势特好,特有钢琴家的范儿,弹琴的样子看起来很有气质,朗朗感到自己的差距,也学来了。
之所以进步很快,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多学习,多交流。他说,古典音乐本身就是很开放的。比如,Mozart的音乐里有很多奥地利country music,那是不是要听听这样的音乐?比如,他开始时一直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弹奏开头,有一次去圣彼得堡开音乐会,听到塔楼钟声时,居然产生了灵感。
所以,他说,我们不仅要以这种开放的心态多听、多看、多交流古典音乐,也要和其他音乐形式多交流。比如,可以像Mozart一样,从其他音乐,得到不同的灵感,比如爵士、摇滚、流行;或者像rach一样,从周围的声音得到灵感。
一步步地打好基础,一点点地超越
朗朗谈及自己学钢琴的经历,也是从小在学习中经历了一个一个的关卡,Step by step。首先,是爱好,自己要真心喜欢;其次,是第一次登台,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考到音乐学院;然后,是参加国际比赛;再然后,是进入Professional training;走到职业路上之后,就是想着怎样提高水准,超越一些旧有的,比如种族的偏见,然后进入到更大的世界……
这其中的每一关,都要突破自己,或突破一个状态。不断更新自己,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朗朗说,他现在也在学习,学新曲子,学各种新的东西。所以,学钢琴时,一定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不要着急。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因为一次两次比赛结果不理想而消极失落。
竞争/比赛,使人精进
为什么很多明智的家长,会热衷于让孩子去参加一些比赛呢?赛事之所以存在,必有其道理。
对此,朗朗认为,参加比赛,对他学钢琴很有帮助。但他说,比赛不过是一种方式,不是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你能从参赛过程中总结到什么,不管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
郎朗回忆起他七岁时,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连前三名都没进去,就是第七第八名这种荣誉奖安慰奖。当时他非常失望,是那种自信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遇到失败的打击,很失落很可怕。郎朗居然杀回考场,跟评委说:不公平!哈哈!郎朗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很可笑,那时候太气盛。
可不是吗?现在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大朋友小朋友,在比赛没进决赛,或者最后没拿奖时,呈现出那种消极状态。
朗朗说,从事艺术的人,千万不能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有可能有些人在开始那几年会落后一些,但是不放弃努力。到了一定年龄,积累到足够深厚,随着理解力等每个方面都成熟起来后,一旦开悟,很快就会超越过去。
因此,朗朗提出建议:希望大家不要着急,不要太看重比赛成绩。参加比赛后,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老师和评委对参赛学员的想法,有什么意见等。不管是优势,还是缺点,都要做到心中明了,以便思考如何突破并解决问题。
这便是学习,如水滴石穿,朗朗从很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学习的要义。一是心态,有容乃大;二是行动,日积跬步,方能至千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