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乐器 > 学笛子 >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

时间: 永强1221 分享

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

  笛子循环换气法指在竹笛吹奏的过程中,鼻子同步吸气,达到气流不断,演奏不停的效果。从演奏效果看,分成“长音循环换气法”和“双吐循环换气法”两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笛子循环换气法的介绍,欢迎阅读。

  循环换气技法由来

  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循环换气法种类和练习方法

  循环换气法有两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旋律循环换气实为长音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应用);第二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

  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方法是: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在练习过程中,可逐步将嘴与目的物(灯或手)的距离由近渐远地拉开,以测量你的气量是否增加。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以免失去控制。

  5、身体要平稳,不可上下前后倒斜抖动。

  6、为使笛音柔细动听,而且便于换气,遇到长音时,可加用本位或下位虚颤音(即指震音)相助。

  笛子运用循环换气的代表曲目有《鹧鸪飞》(赵松庭作曲,记住不是陆春龄老师的那个版本,陆老属于南派笛风,不用循环换气的)、《三五七》(赵松庭改编)、《幽兰逢春》(赵松庭、曹星创作)。

  二、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一说为是四十多年前的1966年,由当时的内蒙古艺术学校学生马世新开始练习,1971年在其笛子独奏曲中使用的技法。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由于可以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进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可以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不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进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正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笛子运用双吐循环换气的代表曲目有《绿洲》、《无穷动》等。

  笛子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练习与掌握

  吐音循环换气比起长音循环换气来有许多限制。这些限制,除了时间上的以外,主要的就是有它机械式的规律性——换气规定在1/4拍位的“补”字上。在快速的双吐进行中要循环换气,这时大脑除了要支配气管在1/10秒或更短的瞬间完成违反常规的呼与吸同时进行的动作外,还要支配手指等器官的动作配合协调而不出差错。这无疑给想掌握此种技巧的演奏者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并付出艰辛劳动,尽管困难还是能学会和掌握这一技巧的。自从关于此技巧的论文发表后,许多笛子爱好者来信说对此技巧仍感神秘而不能理解;也有人说已初步掌握却提不高了,无法用于实践。为了能使更多的人掌握并能在实际演奏中运用这一技巧,笔者特将吐音循环换气的练习方法以及一些个人的体会写出来,奉献给广大的笛子演奏者。

  (一)先决条件

  吐音循环换气技巧,是受长音循环换气技巧的启发而产生。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要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必须先掌握了长音循环换气技巧。这是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先决条件。

  (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

  有些演奏者长音循环换气技巧能运用自如,而吐音基本功底较差,学习起吐音循环换气也就显得困难。因此,有必要加强吐音基本功的练习,使吐音的力度、速度和清晰度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而为学习、掌握吐音循环换气技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掌握要领

  学习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要领是:换气拍位只能在“吐补吐苦”的“补”字音,而非其它任何音。这是掌握这一技巧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程度的关键。

  (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

  知道了要领,还需注意在实际吹奏中这个“补”字是不能发出声来的,只是以发出这个字(虚音)所形成的口形来使嘴唇及两腮收缩紧逼而缩小风门。这时的风门比起用气管里的气吹奏要来得小。为什么在循环换气中吹同一个音会有大小不同的风门?这是因为,要使笛子发出声音,气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力度;二是要达到一定的流量。通常吹笛子,所用的是肺内的气,通过腹部的收缩(加压)使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度和流量,从而吹响笛子。这时的风门相对来说是稍大的。而在实施循环换气时,由于是利用口腔里的气,压力和气息量都有限,因此只能通过缩小风门使气流束变得细小而集中、流速加快,才能达到吹响笛子所需要的起码的冲击力度和流量。

  然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具有很足的口劲。有的初学者在练习吐音循环换气时,往往会发出“补”的声音来。究其原因,就是口劲不足。这不但影响了演奏效果,而且想提高速度也很困难。因为,发出了声音,风门就不是缩小了,而是无规则扩大,气流束也就分散、不集中。这样,用气管里来的气所吐奏的音与换气所吐奏的音之间,就会出现轻重、强弱、高低的差别,从而使整个吐音循环换气的过程显得不圆满,有痕迹。可见,要想吹好吐音循环换气,必须加强口劲的训练、提高口劲的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嘴唇对于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训练。因为旋律分高、中、低不同的音区,吐音循环换气不可能只在最容易实施的音区内进行,不同的音区要使用不同的口劲力度,要想达到应用自如,就必须具有能适应任何变化的嘴唇控制能力。

  (五)在笛子上进行分阶段渐进式的吐音循环换气练习

  第一阶段:在笛子上进行不动手指的单音吐奏练习。

  这个阶段要分三步走。

  1、首先在中音区上进行练习。这个音区的音比较容易吹响,相比之下费气、费力不大,口劲、口风要求适中,初学者先在这个音区上练习较宜。

  2、接下去在低音区进行练习。低音区虽然相比之下省气省力些,但在吹低音时口劲比较松、风门也稍大,而吐音循环换气却要求口劲逼紧、风门小,这就产生了矛盾,且给练习和掌握这一技巧带来困难。因此,在低音区进行练习时,音一定要吐得短促,否则会出现音不清楚、似连在一起而不象吐音的现象。

  3、最后在高音区上进行练习。由于高音区吹奏费气费力,且用口腔里的气吹吐音时气又显得不够,加之口劲力度等因素,就不容易吹响。故需特别加强练习。

  这个阶段练习的目的:一是为找准1/4换气拍位(“补”);二是为了加强和提高口劲力度。练习时注意不要急于求成,应由慢到快逐渐提高速度,使吐音循环换气的动作由逐步适应、习惯而变成规律性的自然动作。通过练习,要求吐音循环换气时做到两个一样:音高一样,音响一样。也就是不留痕迹。

  第二阶段:在笛子上进行配合简单指法的吐音循环换气练习。

  这个阶段也要分三步走。

  1、首先在中音区进行练习。

  2、接下去在低音区练习。

  3、然后在高音区进行练习。

  这一阶段的练习,目的主要是巩固换气拍位的习惯动作,使之不会因为加进了手指的练习而变得混乱。关键是吐音循环换气与手指的配合。由于换气是在规定的1/4拍位上进行的,在不加手指动作吹单音时1/4拍位较容易辨别,一加进指法这个规定的1/4换气拍位就不容易找到了。这是因为,大脑还要同时指挥手指等器官的动作,一脑多用更增加了难度。所以在练习时应从慢开始,待吐音循环换气与手指动作配合协调以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第三阶段:在笛子高、中、低不同音区配合较复杂指法的吐音循环换气练习。

  这一阶段是吐音循环换气的应用练习。由于指法复杂,更加大了难度。特别是快速吐奏中,换气拍位的不同音高,要求嘴唇对气息有极高的应变控制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练习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具备了前两个阶段练习打下的基础,对第三阶段的练习坚持不懈,达到理想的自由王国也就为期不远了。

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