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唱歌 > 乐理知识 >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

时间: 绮萍884 分享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

  中国民族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才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式。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的相关介绍吧!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形成期

  40年代初期,随着民族救亡运动的深入,民族音乐配合敌后抗战的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造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新形象。1945年由女高音歌唱家王昆首演的新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新歌剧和统一的中国民族唱法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除王昆之外,还有稍后的郭兰英、何纪光等,他们为中国民族声乐在唱法上的统一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形成期唱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完全使用真声(俗称“大本嗓”)去歌唱。由于声音缺乏气息的支持,喉咙较紧,因而流动性不够,硬且直,表现抒情与婉转的作品难度较大。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到了50年代的后期,一批具有跨时代水平的歌唱家先后涌现出来,他们是女高音王玉珍、马玉涛、阿旺、于淑珍等,男高音吕文科、郭颂、胡松华、姜嘉锵、吴雁泽等。他们的歌声传遍了祖国各地,许多曲目至今仍在传唱,如王玉珍的《洪湖水,浪打浪》,马玉涛的《马儿啊!你慢些走》、于淑珍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吕文科的《克拉玛依之歌》、郭颂的《乌苏里船歌》、胡松华的《赞歌》等。

  这一时期的唱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为基础,结合运用西洋美声发声方法,走出一条中国民族声乐的新路。在这一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代表人物朱逢博、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几十年的演唱实践与研究探索中,他们将西洋发声与民族唱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制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唱法。即将假声运用于民族唱法之中,使得真假声能在歌曲的演唱中结合。吴雁泽唱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声音在高音区的渐弱(真声转为假声的运用)和声区的自如转换,以及利用气息的控制使声音的力度变化恰到好处,如演唱《清晰的记忆》在高音区的处理就是如此。这种技巧在声乐界是高难度的,他们的演唱方法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阶段:成熟期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民族声乐带来了艺术的春天。一批优秀的立足于民族声乐的改革与发展的耕耘者,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精心培育出了无数个歌坛新秀与人才。如果说女高音朱逢博、男高音关贵敏和蒋大为的出现预示着民族唱法走向成熟的开始,那么,女高音、董文华,男高音阎维文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民族声乐民族唱法已走向了成熟的新阶段。

  成熟期唱法的特点,可以说是朱逢博、吴雁泽唱法的发展与继续。、董文华、阎维文等所运用的演唱方法,明显反映出“中西”结合这一特点:声音圆润且流畅,高音通达并带有泛音(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发声技巧方面的区别焦点),因而更富于表现力。由于民族唱法在发声方法上结合与吸收了美声唱法的泛音运用,其作品的表现难度也更接近于美声,如男高音歌曲《说句心里话》、《小白扬》、《再见了,大别山》,女高音歌曲《父老乡亲》、《我们是黄河泰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无论是从作品的音域和音乐的大幅度跳跃,还是从旋律的抒情性与歌唱性来讲,都具备了气势磅礴颂歌般的赞美性这一特点。可以说,成熟期的民族唱法,是一种值得继续研究和普及推广的唱法,它代表着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方向。

猜你感兴趣:

1.什么是民族唱法

2.当代民族唱法的特点

3.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艺术的历史变迁

4.通俗唱法应该怎么练声

201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