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唱歌>音乐欣赏>

如何欣赏音乐剧

时间: 玉美976 分享

  作为一种特殊的剧场艺术表演形式,音乐剧能风靡世界,面对本来就陈词不清的这一新鲜艺术门类,许多渴望了解音乐剧的中国观众更加迷惑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关于欣赏音乐剧的资料,赶紧快和小编来看看吧。

  欣赏音乐剧需要走近音乐剧

  音乐剧相比于其它剧场艺术,如歌剧、话剧、舞蹈等应该更容易使观众有亲切感,最直接的原因是,音乐剧是一种大众娱乐型艺术。不过由于我们对音乐剧缺乏了解和认识,神秘感和陌生感自然存在。

  所以要能真正欣赏音乐剧,得从了解音乐剧开始。了解音乐剧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很难实现的现场观看之外,还可以通过欣赏音像制品来走近音乐剧。音像制品包括音乐剧唱片、电影版音乐剧、音乐剧专题晚会、以及为数很少的现场版音乐剧。当然有空的时候读一读音乐剧的有关书籍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音乐剧的历史上,几乎每一部音乐剧在成功后,甚至还未公演前,制作人就开始大量销售磁带和CD,使人们反复欣赏,反过来又加强了人们对音乐剧中音乐部分的重视。所以寻找音乐剧唱片相对来说是最容易的。

  自从有声电影诞生以来,歌舞片随百老汇音乐剧一起发展,而且许多百老汇音乐剧都被搬上了银幕而风靡全球,使得许多优秀的音乐剧得以保留至今。所以看电影也是一个了解百老汇音乐剧的一个很好途径,而且是最便捷,也是最省事的方法。这类影片很多,你不妨从奥斯卡获奖影片开始看起。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大概要数《音乐之声》、《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埃维塔》等。我再向你推荐一部影片,即米高梅公司1974年出品的歌舞片《娱乐春秋》,这是一部百老汇音乐剧的回顾电影,希望你在浑厚的"老人河"歌声中,在金·凯利和蕾斯丽·卡龙伴着葛什温的音乐翩翩起舞中,叩开音乐剧的大门。

  欣赏音乐剧的专题音乐或舞蹈晚会是了解音乐剧的又一个便捷途径。比如2001年9月、10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为北京和上海的观众带来的"非凡之作--音乐剧盛典"、韦伯50岁生日时在英国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的庆典晚会、著名音乐剧制作人卡梅龙·麦金托什的音乐剧庆典"嗨,制作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最具魅力的剧场版音乐剧则是少之又少。在欧美的音像店里,你几乎找不到一盘"当红"的音乐剧全剧录象制品。音乐剧拒绝进电视台,拒绝到老百姓家里去,原因很简单--基于商业利益。音乐剧不同于好莱坞商业大片,其票房价值很快就能证实,而一部音乐剧经典之作在首演之初票房价值难以估计。音乐剧的舞台制作还会在演出中一改再改,趋于完善。于是有钱人便坐飞机去了百老汇,没钱的只能在家里翘首以盼一部经典音乐剧来本地演出。所以剧场版的音乐剧是相当罕见的,得等音乐剧的现场演出大赚特赚了之后。1998年百老汇和西区音乐剧历史上上演场次之冠--《猫》终于被制作成录象制品在全球发行了,使没有机会观赏该剧的"猫迷们"得以圆梦。如今音乐剧大师韦伯的作品《约瑟夫和他的神奇五彩衣》以及《耶酥基督超级巨星》也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被摆上音像店的货架。

  欣赏音乐剧需要从欣赏名剧开始

  音乐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且生命力很强的剧种。然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几千部在百老汇登台过的音乐剧大多已经难觅踪迹,而有幸被历史记录的也只是其中的几百部,堪称经典、经久不衰的著名剧目不过几十部。这些音乐剧因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音乐剧历史的某个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音乐剧被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多次复排,有的音乐剧一演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音乐剧被搬上了银幕,有的音乐剧则向世界延伸……通过欣赏某个时代的代表作,我们就可以最近距离地了解它。从反对美国种族歧视现实的《演艺船》到讽刺美国总统竞选制度的《引吭高歌》,从弘扬美国民族精神的《俄克拉荷马》到反映东欧犹太移民生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再到对童话进行现实社会心理剖析的《拜访森林》,从揭示60年代美国反战文化的《毛发》,到刻划百老汇龙套演员、群舞演员真实生活的《合唱班》,再到深入剖析当代美国青年人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房租》等……美国历史上还有六部获得过普里策戏剧奖的音乐剧作品。这些音乐剧都不是简单的"好听、好看、好玩"。而正是这些有着积极现实意义的音乐剧才使得美国音乐剧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欣赏音乐剧需要了解音乐剧特点

  纵看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衍变,虽然经过了发展的几个阶段,但其中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以说是音乐剧的一些主要特点: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市场化(商业运营)等。换句话说,历史上几乎每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都兼有或是分别具有其中某一类特点。了解音乐剧的特点对于提高欣赏音乐剧的主动性有一定作用。

  娱乐

  作为一种娱乐型文化的音乐剧,其诞生就与娱乐有着不解之缘。在美国,人们渴望看到新戏,就象渴望看到一场精彩的棒球赛一般。说百老汇就是娱乐,未免过于简单,但是其百年来的走向却的确如此:娱乐,娱乐,娱乐。这是一个需要刺激平静生活的娱乐世界,这也是一个因娱乐而寄托,因娱乐而发泄,因娱乐而骚动的时代。历史、政治、法律、宗教、人文……这些题材,在百老汇居然也是为了娱乐而娱乐。

  音乐剧的娱乐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欧洲的喜歌剧,以及19世纪中叶欧洲的轻歌剧。自音乐剧诞生初期,它就以歌舞女郎、插科打浑的娱乐外表讽刺腐败的统治者而出台。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国家衰危的经济条件和日益加深的战争威胁,音乐剧又成为在娱乐外表下的反映人们对于世界愤世嫉俗态度的艺术形式为更多人喜爱。随着音乐剧不断地走向成熟,娱乐的形式更加得到智慧的飞跃。

  喜剧

  音乐喜剧在百老汇音乐剧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即便是许多艺术家所追求的音乐戏剧也渗透着许多喜剧因素。这种喜剧的表现方式就是幽默。美国传统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幽默——一种善于嘲讽的机智,讽刺幽默对于针砭时弊能起到异乎寻常的效果,自嘲幽默最能自省,哑剧幽默开拓了哑剧和舞蹈中间的空白地带……

  百老汇音乐剧的审美价值观主要是被美国中产阶级的好恶态度所左右的。以幽默和机智为艺术特征的世态喜剧,一直是百老汇商业喜剧的共同特征和重要生财之道。很多音乐剧最动人之处就是:以最有美国味道的形式——音乐喜剧,来说明最有美国味道的梦想。描写浪漫爱情故事、家庭感情纠纷、讽刺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格调轻松活泼,往往还追求情节的曲折火爆。诸如:衣衫褴褛的贫民变成亿万富翁、丑小鸭变白天鹅等等。

  百老汇就是百老汇,它既可给人以快乐忘情的波峰,也能给人情感跌荡的波谷;这里恰好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没有完全的禁区。在百老汇,幽默就好象锋利的矛,嘲讽好象坚固的盾。现在的艺术家们就更熟练于这种表现方法,有着百年传统结构社会风情剧、笑剧的经验,再加上现代生活新鲜的调剂品,剧中的人物怎能不活龙活现呢?

  大众化

  对于音乐剧发展、成熟以及未来的探求而言,大众化是音乐剧的源动力。音乐剧虽是19世纪诞生的艺术形式,但大多数的音乐剧无论是从它的创作手法、还是风格特征都表现出在后现代社会下的大众化的特点。音乐剧创作虽然有一定模式,但每一种模式的生成和表现方式没有固定法则,而且每一次新的创作若是没有新形式包装,怕是过不了商业这关的。换句话说,音乐剧的娱乐性和喜剧色彩都是迎合了大众对于轻松娱乐的追求。由于今天观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音乐剧并不是创作者一个或几个人的心理表达,这种创作除了基于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充分研究观众的需求,研究创作者、作品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今天音乐剧类型、题材、形式繁多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音乐剧始终都是一种商品。其商业特性使它具有最大限度追逐利润的本能,它倾向于把所有人都变为消费者,而一切人都具有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天性的要求。人和商业的互动,他们之间的引诱和就范,摩擦与妥协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景观。随着这门艺术一百多年的发展,观众对它的要求,以及鉴赏力都出奇地提高了。这也就是音乐剧决不是普通文化工业,它还具有普通文化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追求艺术和完美的精神。所以但凡成功的音乐剧巨作,在剥落了它五光十色的商品性外表下,总可以窥见其占主导地位的不无可取的意识形态。否则,音乐剧也就不成其为"赚钱的高雅",只能降低到最初"杂耍"的水平了。

  音乐剧的大众性还在于它是面向现实的艺术形式,即使是些古老的主题,也可以被演绎得具有现实特性。当代的音乐剧更在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诉诸的对象抑或诉诸的情感、事实,都面向着当世、现实和当代的人群。除了娱乐、商业这些特征以外,音乐剧还曾是青年思想和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比如60年代的主流,是嬉皮的、政治的、乌托邦的,所谓"花之力量",还有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重金属和90年代的另类。无论如何,音乐剧是属于大众的。

如何欣赏音乐剧

作为一种特殊的剧场艺术表演形式,音乐剧能风靡世界,面对本来就陈词不清的这一新鲜艺术门类,许多渴望了解音乐剧的中国观众更加迷惑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关于欣赏音乐剧的资料,赶紧快和小编来看看吧。 欣赏音乐剧:走近音乐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3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