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乐曲简介
《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乐曲《彩云追月》的相关内容吧!
《彩云追月》的乐曲来历
《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开始为百代国乐队谱写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以管弦乐重新编曲的优秀作品,成曲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乐曲《彩云追月》的作者介绍
原曲:源自清代广东民间粤音曲谱,作者不详。
改编:任光(1900~1941)中国作曲家。
1900年11月9日生于浙江嵊县。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任光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位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融。此后,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后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他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制成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推动、组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940年春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同年7月,随叶挺将军赴皖南,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 任光以写作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见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融,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任光还作有歌剧《洪波曲》(安娥编剧)和《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让任光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当时,许多有为的青年为了探索中国的未来,投入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这股新文化浪潮在上海震旦大学掀起了波澜。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任光决心发挥所长,立志学好音乐,用音乐作武器,唤起民众,争取光明,为振兴中华效力。当时国内尚无音乐学院,而法国已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他萌生了去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音乐的念头。1919年8月25日,任光乘“盎特莱蓬”号轮船离开祖国,于10月1日,抵达法国马赛,在经过努力后进入了里昂音乐学院学习。
《彩云追月》的乐曲赏析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猜你感兴趣:
2.彩云追月古筝谱
4.乐器木鱼的简介
5.适合婚礼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