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主要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
20世纪主要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文献
十九世纪华丽且灿斓技巧的比法学派,与坚持纯音乐传统原则的德国学派,这两种演奏风格,到了二十世纪仍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随着地域性与演奏理念的不同,因而形成三个主要的学派:俄国学派、比法学派与德奥学派。
俄国学派:雷欧波特·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海飞茨(Jascha Heifetz,1901-1987)、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与艾尔曼(Mischa Elman,1891-1967)。
比法学派:易沙意(Eugne Ysay,1858-1931)葛拉米安(Ivan Galarnian,1903-1981)与金戈尔德(Josef Gingold,1909-1995)。
德奧学派:弗萊什(Carl Flesch,1873-1944)、谢霖 (Henryk Szeryng,1918-1988)等世界頂尖的演奏家。
一、莱奥波尔德·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
奥尔(Auer)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学派最著名的小提琴教师,他的演奏风格除承袭董特(Jakob Dont,1815-1888)与约阿希姆(Joachim)德奥学派的传统外,也将伟尼奥夫斯基(Wieniawski)与沙拉沙泰(Sarasate)的优点成功地结合在一起。长年旅居任教于圣彼得堡音乐院,依照学生特质与性情,尽情发挥属于其个人演奏风格的教学风格,教授出许多学生,如艾尔曼(Elman)、海飞滋(Heifetz)、米尔斯坦(Milstein)等都是世界知名小提琴演奏家。
奥尔(Auer)的著作相当丰富,除编订大量的小提琴演奏曲目外,还编著八册《小提琴演奏进度教程》(Graded Course of Violin Playing)《小提琴经典作品的演奏诠释》(Violin Masterwork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与收录小提琴的技巧论述于《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Violin Playing as I Teach It)一书。此书出版于1921年,其内容针对演奏时常用到的左右手技巧,提出解说与练习的方法,并陈述演奏时发音的问题、对乐曲音色变化的掌握、乐句分法的处理与强调个人演奏风格的建立,以及建议演奏曲目等论述内容。另外,奥尔(Auer)于序言中强调,演奏者于演奏时必须正视自己心理活动的重要性,也就是重视大脑控制手指运作层面的问题,以及具备敏锐的听觉、节奏感与细致的成触,都是掌握此演奏艺术的要点。
奥尔(Auer)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持琴方法,是不须使用肩垫拉琴的,因它将妨碍小提琴本身的振动,并且应始终将琴抬得高些,才能使左手自由地换把位,且增加乐器和琴弦的振动;应依据个人生理条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握弓的方法,但必须掌握握弓时,右手手腕须下垂且整个手部应放低,使手指按其自然状态落于弓秆上的原则,这是与十九世纪法国学派的握弓方式极为不同之处;论述发音的问题,奥尔(Auer)指出运弓时,应以手腕轻压弓,而非使用整个手臂的运作来获得饱满的音量。另外,强调以全弓慢速做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做持续长音的练习,以增进右手灵活运弓的能力;并针对常用的弓法,做简略的说明。
对于左手技巧的论述,他指出在同一个把位上演奏乃是相当基本的事,还谈不上「技术」的问题,因此有关左手的技术,应从换把位开始谈起。换把位不论使用什么指法,应避免换把位时滑音的产生;在按弦压力方面,奥尔(Auer)认为应根据学生个人生理状况与因手指压力的不同,而造成发音效果改变的两者因素,来决定手指按弦的强度;要获得左手必须的技术,并赋予手指具备独立性、力量与灵活度,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音阶来练习。奥尔(Auer)建议练习音阶,应先由一个八度,再进行到两个八度做所有调性音阶的练习,先用分弓,而后连弓,从一弓四个音、八音,而后尽可能多音一弓,并且以均匀、优美和饱满的音色做为练习目标。
二、卡尔·弗莱什(Carl Flesch,1873-1944)
弗莱什(Flesch)是沿袭姚阿幸(Joachim)之后,德奥学派着名的小提琴教师之一。他的重要著作除有《基本练习)(Basic Studies)《小提琴演奏的音色问题》(The Problems of Tone Production)和《音阶系统》(Scales System)外,还有《小提琴演奏之艺术》(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小提琴演奏之艺术》此著作被赛夫契克(Otakar Sevcik,1852-1934)誉为「小提琴家的圣经」,克莱斯勒(Kriesler)认为是「小提琴演奏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每个小提琴家皆应人手一册」。
弗莱什(Flesch)认为,小提琴的艺术是由一般技巧、应用技巧与艺术表现三者密切关联组合而成。因此,将其论述撰写成《小提琴演奏之艺术》一书,此书分为两卷,第一卷主要是论述一般技巧和应用技巧二部分,1923年出版于德国;第二卷则论述艺术表现,出版于1928年。此书弗莱什(Flesch)是由教学的角度而写的,强调小提琴教师应依据技巧方面的最新方法,有效地训练学生,以及引导学生推理、思考,和培奏他面对技巧方面问题时,应具备分析研究的能力。从书中可明显看出,弗莱什(Flesch)以严谨且透彻的方式对各项技巧做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演奏中常见的毛病提出切实可行的纠正方法,做为此部论述的研究重心。
在一般技巧部分,一开始便对小提琴的结构、试琴与提琴的保养等议题作陈述;其次是针对演奏提琴时的站姿、持琴与左手技巧做论述;再者则对右手握弓、运弓、各弓法的拉奏技巧,以及大篇幅的论述发音等问题。而应用技巧部分则针对练习方法、音阶与练习曲材料,以及指法选择等主要论述的内容。而对于一般技巧部分,弗莱什(Flesch)提出三种演奏小提琴时的站姿。对于站姿,弗莱什(Flesch)提出三种站法,而他最赞同双腿分开跨立的站姿,因为此种站姿最具稳定性与自由度;并从音响学探讨音准问题,并认为没有人可将音拉得绝对的准确,只能训练敏锐的听觉,在演奏当下用最短的时间将音调整为准确,所以慢练是练习困难技巧的根本。关于握弓姿势,弗莱什(Flesch)提出德奥学派、比法学派与俄国学派三种握弓的方式,而本身最肯定并推崇的是俄国学派的握弓,因它是既省力又能演奏出极优美音色的握弓。他认为运弓时,上手臂的动作必须自如且不受枸束,解开了百年来上臂应尽可能放低运弓的魔咒;利用图解详尽地说明各种弓法的运弓位置与练习方法,以呈现该弓法应有的音色,并建立学习者演奏时弓配置的概念。并且提出弓接触琴弦的接触点不同、运弓的快。慢、压弓力量的大小和左手把位的高低都是影响发音关键因素的论点,更大幅度扩充了雷欧波特·莫札特(L.Mozart)首先指出弓靠近指板,音量较微弱,弓靠近琴桥音量较为宏亮而影响誊音的论点。
弗莱什(Flesch)所著的《小提琴演奏之艺术》初版年代为1924年,而后分别在1939年由马尔坦斯(Frederick H.Martens)译为英文版。本书曾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各国音乐界对此书评价甚高。根据弗莱什(Flesch)自己表示,本书尝试将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未经整理的经验,提炼成为合乎逻辑的经验,也就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小提琴的技巧,作全面性的分析并提出实例,还对演奏当中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法,对于小提琴的教学与练习贡献极大。
三、伊凡·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1903-1981)
加拉米安(Galamian)所著《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 and Teaching)此书在1962年出版,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本小提琴教学论述。
作者加拉米安(Galamian)的小提琴教学影响极大,如: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帕尔曼(Itzhak Perlman)、郑京和(Chung Kyung Wha)等著名演奏家都是他的学生,除了优秀的教学成果外,他还校订了许多国际版的小提琴练习曲与重要演奏曲目,其中之弓法、指法皆来自《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所阐述的原则。葛拉米安(Galamian)对美国学派的影响力极大,尤其是二次大战之后的三十年间。
加拉米安(Galamian)的教学概念,是承袭法国学派与俄国学派的传统。自1944年正式入美国籍后,长年任教于柯蒂斯音乐院与茱莉亚音乐院,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学派著名的小提琴教师之加拉米安(Galamian)严谨的教学风格,以及对小提琴技巧具系统性分析,皆一一呈现于1962年所出版的《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书中。加拉米安(Galamian)认为,现今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范畴里,有三项基本原则是普遍性被忽视的,第一、教师须体认学生生理构造上的个别差异,因此,小提琴的演奏就没有必定的规则,只有普遍性的原则,而这些原则都必须建立在「自然」与「正确」的前提下,因为,唯有自然才能使学生威到舒适与有效。例如,持琴的方法,他就认为无一定的规则,只要个人感到舒适即可。但不变的原则是琴头应拿高些避免偏低,才不致使琴大部份重量落到左手,或使弓易滑动到指板。第二、重视各种基本技巧动作间的重复性与关联性。当某个细部动作一旦改变时,所处的姿势就须加以调整,以配合整体的拉奏。例如,一旦握弓姿势有些微改变,其余从肩膀、手臂、手腕到手指等部位都将依个人状况做适度的调整与配合,使右手运弓的动作建立在弹性的系统上,达到良好的运弓机制。第三、小提琴演奏的最高目标,应是建立在精神方面的控制,使心智与肌肉的协调能力更精准与快速,而非止于机械性技巧的表现。
加拉米安(Galamian)对于左手建立音准的部分,有其特殊见解。他认为良好的音准概念,须靠耳朵听力的引导,与手指灵敏的触觉来达成。听力的重要性,弗莱什(Flesch)于先前已提出此论点;但建立手指触觉,找寻适当的按弦位置,则是加拉米安(Galamian)提出积极实践的做法,即是「手型」(frame)的维持与《双接触点》(double contact)的掌握原则。他提出无论在任何把位,左手皆须维持第一指和第四指按着八度的基本姿势使各指在稳定的「手型」下按弦。另外,「双接触点」就是在任何把位中,左手必须保持与乐器的两个接触点。最后加拉米安(Galamian)还提到练琴的观点,应依个人所须的练习时问,制定每日规律练习的习惯。练习时务必聚精会神,切勿留于机械式的练习,否则将弊多于利,达不到所谓的「效率练习」,与自我教导的重要学习。
四、奥托卡尔·舍夫契克(Otakar Sevcik,1852-1934)
捷克小提琴家舍夫契克(Sevcik)曾任教于俄国基辅市皇家音乐学院及布扛格音乐学院。舍夫契克(sevcik)将小提琴演奏可能遇到的弓法和指法发展成一套教材。
OP.1共四册,训练左手指法、把位移动等。
OP.2共二册,训练右手弓法。
OP.7共二册,震音(Trill)基本练习。
OP.8共一册,训练把位移动。
OP.9共一册,双音预备练习。
其中OP.8和OP.9最常被使用;OP.1 Book IV则最重要,对进阶的学生稳固技巧很有助益。舍夫契克(Sevcik)教材若运用得当,可使技巧更加稳固,惟其教材性质较机械化。
五、赛弥尔·艾波曼(Samuel Applebaum,1904-1986)
艾波曼(Applebaum)可说是高水准弦乐教育的同义词。写了超过四百本相关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书籍。曾任教于纽约曼哈顿音乐院。
艾波曼(Applebaum)编写《他们的演奏法》(The Way they play)一系列书籍,共十四册,现已绝版。内容以访谈对答方式,记录了许多弦乐演奏家、教师和制琴家,对于弦乐器各面向观点、学习历程、以及演奏或教学方法,甚至附有演奏家编订某乐曲弓法、指法之乐谱,能带给老师与学生许多启发。
一样以问答方式(Q&A),写作《小提琴演奏的科学与艺术》(The Art and Science of Violin playing)除了剖析小提琴演奏技巧,并说明教学方法,内容更扩及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是提琴学生与教师重要参考书。
六、赛门·费雪(Simon Fischer)
费雪(Fischer)现任教于英国伦敦市政厅(Guildhall)音乐与戏剧学校。费雪教学方法揉合法国、俄国和美国小提琴传统最佳元素,并进一步开发他们。另外,他跟随亚历山大(F.M.Alexander,1869-1955)的学生华尔特·卡琳通(Walter Carrington,1915-2005)学习亚历山大技术(Alexander Technique)八年。这是影响他教学和著作的第三条支流。
(一)《基本技巧》(Basics)
费雪(Fischer)集结从1991年在《史特拉底》(The Strad)杂志刊载《基本技巧》文章内容,共有三百个练习。这些练习,有的是费雪自己发明,有的在过去数十年,甚至是数世纪枕被广泛使用。如葛拉米安式发音练习、弗莱什基本练习式手指击弦,被优思特(Gaylord Yost,1888-1958)和杜尼斯( Demetrius Constantine Dounis,1886-1954)重复应用、塞夫积克式手指模式、杜尼斯式把位变换或运指练习。费雪(Fischer)表示其有些学自于桃乐丝·狄蕾(Dorothy DeLay,1917-2002),而狄蕾表示其学自于葛拉米安(Galamian),葛拉米安学自于卡贝特(Capet)。
(二)《练习》(Practice)
全书共有二百五十个练习,取材自小提琴标准演奏曲目超过一百首乐曲、七百五十个乐谱谱例与图月。从学习练习一乐曲月段方法,应用或延伸到其他乐曲或月段。透过这些练习提供教师解决学生典型问题之资料库。
费雪(Fischer)在《斯特拉迪》(The Strad)杂志专栏,连载194篇文章,吸引了全世界兴趣和赞誉。他最重要两本探讨技巧的著作:《基本技巧》和《练习》,现已翻译成韩语和意大利语。费雪(Fischer)透过这些练习,成功开启和普及小提琴技术研究,将以前是极少数的特权的方法,带给数以万计演奏者帮助,和提升训练水准。《基本技巧》和《练习》两本在世界许多大学弦乐教育课程是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