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古筝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弹古筝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古筝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我们听到优美的琴声,是演奏者经过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练习才有的动听,练琴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练琴的时候通常也会进入一些误区,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弹古筝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好习惯一: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如果手冷,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好习惯二:由慢至快
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在别的文章有详细解释,在此就不多说了。
好习惯三:从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
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而且不会为将来的改错而浪费时间。
好习惯四:弹琴时备一支铅笔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比较难改。
好习惯五:没有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好习惯六:学会分段练习,单独纠错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好习惯七: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好习惯八:弹与自己水平相符的曲子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
好习惯九:学会背谱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参加演出或比赛会更有把握。
好习惯十: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坏习惯一:弹琴时坐姿不正
“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弹琴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敲着二郎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法力。
坏习惯二:盲目追求速度
这点上面已经提到过,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慢练是王道。
坏习惯三: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进度
很多人拿到个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得像录音里一样,从而忽略了曲谱上的许多表情记号,甚至还会有大量错音,虽然听起来也许还不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揠苗助长”式的弹琴只会适得其反。与此相同,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坏习惯四:弹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个曲子弹熟以后许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弹,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坏习惯。大多数曲子弹熟以后,必须要经过无数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为基础。如果弹熟以后就不在慢练,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弹“油”掉。
坏习惯五:练一个曲子永远是“从头到尾”
换而言之,就是不会分段练习。许多只会“从头到尾”练得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首曲子里总有那么些错音改不掉、每次弹到那么几段总会有停顿。所以练琴时一定要学会分段练习,这样才利于改正错音,也便于解决曲子中的技术难段。
坏习惯六:过度追求技术
这点相信所有都能理解,作为所谓“中国人练琴得通病”,望大家能驱而避之。虽然对没有技术做基础,空讲感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但弹琴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没有情感的音乐相信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
坏习惯七:练琴时不专心
不单是小孩子,许多成年人练琴也有这个问题,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所以练琴最好选择自己持续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
坏习惯八:弹得不好拿琴出气
没办法让乐器发出好的音色,就拿古筝出气,拍古筝,砸古筝,好像是古筝错了似的。这是很糟糕的想法态度。
坏习惯九:对基本练习不屑一顾
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学任何乐器之前基础最重要,基础有好好学,将来学什么都快,未来碰到瓶颈无法进步,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基础不够好。
如果学琴只挑好听的曲子练,不练练习曲也不练音阶及基本的练习,这样你的未来只有黑色的。
坏习惯十:拿不出一首完整曲子
把一首曲子弹完是最尊重作曲家最基本的态度,一个完整的作品是所有乐章都要学习,才能够感受到做曲家所有想表达的,练曲子只练前面几页,或是挑好听的乐章,甚至是只练习考试的那几分钟,都是很不好的学习态度,也感受不到演奏全曲是需要多少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