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怎么调音
架子鼓怎么调音
众所周知,鼓的声音是“音头”和“延音”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音头就是击打下去很短时间内两鼓皮产生空气压缩和共鸣时鼓发出的声音,而延音就是这段时间以后,鼓皮和鼓腔共鸣的很长的声音。调鼓也是针对这两个变量进行调节。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架子鼓的调音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架子鼓的调音方法:通鼓
首先来说通鼓。其实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我的不是军鼓和底鼓的调音,而是通鼓的。因为通常演出或者排练场地都提供鼓,而我一般习惯自己带军鼓,所以不用关心排练房或者演出场地的军鼓音色是否好。但我在打那些通鼓的时候经常发现那些通鼓要么被调的很松很松,对着光都能看到鼓皮上的皱纹,要么就调的很紧很紧,打在上面像敲桌子一样。因此每次排练之前我都要粗略的调整一下通鼓的音色。撇开那种垃圾鼓不谈(国外品牌市场价3000之内的,国内品牌市场价2000之内的),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在一些比较好的鼓上总结出的一些两面鼓皮之间的关系。
状态一:我一般首先将两面皮都调整到状态一:最低音高的状态,也就是鼓皮是在可以正常震动的前提下的最松弛状态,作为参考。最低音高状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用手指拧紧螺钉,之后用对角线调法将鼓皮调到可以自由震动的状态,之后拧松一个螺钉,约半圈,使鼓皮恢复松弛状态,再逐渐上紧。期间注意听鼓皮震动的声音,直到鼓皮恢复自由震动时停止。依次拧每个螺钉。这样一遍下来鼓皮就处于最低音高状态了。这个状态下是通鼓能达到的最低音高,是通鼓鼓腔的本质所在。此时音头明显,而延音衰减也很自然。
状态二:略微提高底皮音高,通鼓就进入了第二个状态。在这个状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击打过后通鼓会有一个音高下降的过程,并且音头明显,延音缩短。至于具体的成因就不解释了,懂点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空气压缩和两鼓皮频率差之类的。很多鼓手在调节通鼓的时候都喜欢将两鼓皮的关系调整到这个程度,这也是通鼓可以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一个状态。就个人认为,这种声音比较适合通鼓运用频繁的音乐,因为这样的通鼓声音短,在大量通鼓交错的时候每个点都可以听清楚,不至于打架。
状态三:将上皮调紧,音高和下皮一样,这样通鼓就进入了第三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通鼓的音高下降消失,音头明显,延音也很长。这主要是因为上下鼓皮的频率趋进一致,共振可以达到最大。不过这个状态下声音较暗,听起来并不那么悦耳,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多。如果继续调高上皮的音高,则通鼓的声音会变浅,失去鼓腔的震动,从而通鼓的本质都消失了,所以这种声音就不作为一个状态单独列写了。
状态四:当通鼓皮处于状态三时,同时提高上下皮三到四个全音,直至通鼓发出纯净、明亮、延音长而自然的声音,这时通鼓就处于第四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音头相对较小,延音明显,是另一个通鼓能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状态。很多爵士乐以及需要明亮通鼓音色的鼓手都喜欢将通鼓调节到这个状态。此时若再略微提高下皮音高,会得到更加有质感的通鼓声音,但那种明显的音高下降将消失,因为此时鼓皮已经被调节到了非常紧的程度,频率差以及空气压缩的作用都变得不那么明显。
架子鼓的调音方法:军鼓
虽然军鼓的地位明显高于通鼓,但是说实话我在调节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明显要比调通鼓时少很多。先从我遇到的一些问题说起:很多人喜欢把军鼓调的非常非常松,这样不光声音不好听,而且会对演奏造成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军鼓的鼓皮要比通鼓的紧很多很多。我的老师曾经开玩笑的说,军鼓其实最好调,把两面都上到很紧就可以了。从这句话里可以听出,通鼓和军鼓的松紧程度根本没发比。另外,还有的人对军鼓下皮的调节没有什么概念,经常出现上皮松紧正好,而下皮松松垮垮的情况,实际上这样虽然手感是对的,但是声音出来还是非常的“垮”。其实我真正仔细的调过的军鼓真不多,所以写起来也没什么底气,不过我还是想把自己知道的,实验过的,再结合一些我看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么不对的还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顺便说一句,一般我调军鼓的时候喜欢把响璜拿掉,或者在响璜里支根鼓棒。
先来说下皮。由于军鼓皮要远远紧于通鼓,所以一般不用考虑鼓皮松弛状态时的情况。鉴于文字无法描述定量的松紧程度,所以这里军鼓的调节用固定音高描述。一般下鼓皮可以先调致G。这个音可以从钢琴,吉他校音表,甚至是电话座机上获得(电话座机的拨号音是A,降一个全音就是)。注意在调节的时候会发现,军鼓的下皮音高靠近螺丝的地方很难调到一致。这是因为一般的下皮压圈都给响璜留有切口,这样分布在鼓圈上的压力就会不一样,不过不用管他,大致调到一样就可以。当然有的人可能要问,如果我没有调音表或者钢琴,或者电话座机,那下皮什么样算是调好了呢?在这里给这些鼓手一个大概的衡量标准:如果把军鼓的响璜装上,轻轻敲击下皮,听到“沓沓”的声音,就算是差不多调好了,如果出现“噗噗”声,或者能反应出下皮较松的声音都不对,当然过紧的“嗒嗒”声也不行。当然这只能作为一个定量的描述,实际调鼓的时候还是得自己掌握。
下皮调好以后就该调整上皮了。军鼓上下皮之间的关系没有通鼓那么复杂,一般都是上皮比下皮紧,也就是上皮音高要高。一般上下皮呈3度到5度。总的来说,随着两者音差的加大,军鼓的声音越来越硬,三度的时候声音还较为柔软,四度开始就有一点硬了,出现金属质感(哪怕调的是木腔军鼓)五度就很硬了,并且延音开始加长。
最后就是上响璜了。这个玩意其实非常有讲究的。撇开说一句,一般来讲一个好的响璜上所有的弹簧在松弛的情况下都应该保持正直,如果上紧之后更应该保持严格的平行。如果军鼓响璜的弹簧出现一些不平行,则说明这个响璜开始“衰老”了,从下皮正面看和从军鼓侧面看两个方向上都是如此。回到正题,我一般放置响璜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将响璜放在下皮中央偏向远离响璜松紧螺丝那一端一个毫米左右,记住位置,然后把响璜松紧螺丝调松,并且把响璜器放在“ON”的位置,把响璜在松紧螺丝的那端固定好。此时响璜应该还是在下皮远离响璜那一端一毫米左右的位置。接下来把远离响璜松紧螺丝那一端轻轻固定好。这样响璜基本上就算固定好了。然后把响璜器放到“OFF”位置,再来细微调节响璜的松紧。
最后是底鼓。其实在我看来,底鼓是最好调的。很多人喜欢在底鼓里塞很多很多的东西,或者用海绵把底鼓里面围一圈。这样声音虽然是很短促,但是很死,基本上就是“噗”一声就没了。好的底鼓声音不光要有很漂亮的音头,还应该有一定的延音。不过话说回来,一般的准专业的鼓的底鼓质量还不是非常的好,还是需要做一些消音处理的。我一般是放一个枕头在底鼓里,并且让枕头能同时碰到底鼓的两面皮。这样既能有效的消除泛音,还能保持鼓腔震动的音色。关于底鼓的打击面皮,我基本上每次只是调节到最低音高的状态,然后稍微紧那么一点点,保证踩锤敲击的舒适度和音头饱满就行。关于共振面皮,我一般也只是上紧到没有什么褶皱即止,以保证底鼓在最低音高附近,产生最丰富的低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