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共鸣教学
唱歌共鸣教学
你知道哪些唱歌的技巧?关于唱歌的共鸣教学你知道哪些?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些方法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什么是唱歌的共鸣
什么是共鸣?共鸣就是某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的共振的现象叫共鸣。 我们人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而出现了基音。这个基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优美、悦耳的歌声来。
共鸣的作用:就是可以够扩大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音。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结构的共鸣腔,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共鸣的分类:从人体解剖构造上,可以把共鸣分为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部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歌词的清楚程度,而且其他共鸣腔的声音振动都是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
鼻腔共鸣不仅增加音色的美好,而且有助于高音的亮丽。共鸣不是鼻音,有人误认为鼻音是鼻腔共鸣,而且花费很大精力去练习用鼻音唱歌,那是不正确的。鼻音是歌唱的一种毛病,应该加以纠正。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共鸣效果。
胸腔共鸣能够增强音响效果,使唱者用较轻的音量得到轰鸣的效果。加上胸腔共鸣的作用时,还可以加强唱歌的艺术气氛。
头腔共鸣又被称为头声,在唱歌时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声音的质量。
具体练习的方法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讲到,唱歌的时候如果运用好共鸣,你的各个声区的声音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别人听到你的歌声时也会更加享受。
教你如何掌握住歌唱声音的共鸣点
多声乐教师的授课中,“声音的点”或者“支点”是经常出现的术语,这是一个既简单又难懂的歌唱感觉。“点”是对歌唱感觉的形容,这种形容是将复杂的歌唱肌肉的技术,概括抽象为一种感觉,一般称为支点。同时也是对歌唱声音质量的一种想象,称为“声音的共鸣点”。不同的声乐流派对声音点的安放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是将声音的点想象在面罩,或眉心处。经过我的教学与实践,总结歌唱的点要有三个,才能保证歌唱状态的整体平衡。
首先是气息支点。气息支点位置在腰部或小腹,或者同时存在。演唱者要时刻感觉到腰部与小腹肌肉紧张。肌肉力量用在点上。可以通过半蹲的姿势来感受腰腹的支持点。
第二是胸腔支点。胸腔支点是位于衬衫的第二个纽扣处。这个支点沈湘教授和金铁霖教授在教学中都有提到过。歌唱时感觉胸口第二个纽扣处如小提琴揉弦般的声音震动。这样对于歌唱者喉咙的稳定,胸腔共鸣的获得都有着很好的帮助。
第三个支点便是头腔支点,也可以理解为面罩支点。我感觉是在鼻翼两侧,或者感觉在歌唱者的面罩的正前方有一个声音的焦点。这个支点的形成要依靠面罩肌肉的积极收缩,兴奋的抬起获得。歌唱者可以体会哭泣时的面部肌肉动作走向,来获得面罩支点的感觉。
在演唱的过程中,这三个支点相互配合,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支点都要照顾到是建立整体的歌唱状态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