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考真题 >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

时间: 舒淇4599 分享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小编带来了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语文是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新高考I卷语文试卷+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概括题: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问词序能否调换,如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能否调换另一词题型

答题模式:(1)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题模式:(1)能否,(2)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3)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4)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问句子能否调换: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结合说明方法谈写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写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写法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温馨提示:查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试卷真题,可下载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即可免费获取。

215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