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2024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2024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4届湖北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物理考试已于近日开考,为方便考生考后及时查看考试情况,查漏补缺,下面是2024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
2023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乌梅 30g、陈皮 8g、薄荷 8g、桑葚 8g、山楂 20g、甘草 5g……这段时间,一服酸梅汤的中药饮方火出圈,成为风靡网络的“时尚养生方式”。可以现熬现喝,甚至还能根据个人体质调配药材,如 此实惠、方便又好喝的中药茶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令广大网友感叹“原来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药房”。
在奶茶、汽水、咖啡等饮品研发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各种花式新品也令广大消费者应接不暇、 褒贬不一。这种情况下,早就拥有极高国民度的酸梅汤又何以迅速“突出重围”、收获广泛好评?
事实上,这恰恰反映出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可。从客观角度讲,相较于市面上许多商业化产品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及食品安全风险,中药饮方具备药理学原理,材料安全透明,让人喝着放心,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从现实反馈看,许多人品尝中药版酸梅汤后纷纷表示其“风味独特”“价格美丽”“健康养生”,完全凭实力打败市面上各种甜腻饮品,更“点亮”了传统配方的“当代优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一服中药饮方之所以不必费心营销就能持续热卖,一定程度上还源于年轻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呼应和积极推广。如今,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亲近中医药文化。面对底蕴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他们更乐于主动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培养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向往和美好旨趣。无论是开方抓药还是记录感想,其实都是他们主动亲近、学习、理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其效果价值往往更胜于传统形式的科普与说教。
在更大意义上讲,此次中药饮方的火热,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自身时代活力与价值的案例。这同样启发我们,要想更好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不妨让其更主动贴近当代人的工作生活,用中医药的文化魅力和真材实效吸引大众关注、感悟其中内涵。在这方面,已有不少中医借助网络,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以专业知识开展科普、讲述养生之道,收获各年龄群体的欢迎。中药版酸梅汤供不应求、掀起社交媒体热潮的事实更有力说明,这届年轻人有自己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宠成时代顶流”。相信在广大公众的普遍热情、包容与探索中,中医药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现自身底蕴、凭实力“出圈”,激发更大的时代魅力与光彩。
(摘编自陈之琪《年轻人中意中药饮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尚不减》)
材料二: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奖,令公众重新审视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但这个礼物却是“免费”的。尽管青蒿素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注册批准的第一个新药,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数不多的创新药,但由于历史原因,青蒿素的知识产权被跨国药企所占有。幸运的是,诺贝尔奖承认了屠呦呦的首创性,认为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三个第一”。40 多年后,这项拯救上百万生命的成果,才被盖上了“中国印”。
然而,中国创新的成果,不能总寄望由国际性的学术荣誉来认可;中国创新的资源,也不应常用“秘不示人”来保护。屠呦呦获诺奖,青蒿素进入大众视野,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以有效措施,开发和保护中医药这一宝库?
我们对中医药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还缺乏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手段。以“汉防己”为例,这种防己科植物分布于中国南部,它的提取物汉防己碱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埃博拉病毒候选药物。然而,这项成果并不姓“中”,是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中药提取物如此,中药复方境况也让人担心。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洋中药”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中医药竟成了国外企业的摇钱树。比如,不少国 人去日本不仅抢购马桶盖,还会扫货汉方药。这就源于日本对《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等古籍 中所载古汉方的开发。
尽管屠呦呦称,阅读了 2000 多本中医古籍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但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寻找创新药,这种“笨”办法仍不啻为一条捷径。西方传统筛选新药方法如同大海捞针,一些发达国家因而凭借技术优势,大力发掘世界各地的传统药物。如果我们捧着金饭碗,却既不愿花笨功夫,也缺乏新手段,拿不出几个像样的一类新药,还得花高价进口原研药,这实在让人汗颜。
中医药属于国人的原创知识,可惜的是,因为保护不当,成了“无主公地”,被疯狂攫取无偿开发。另一方面,流传于民间的中医偏方、验方,受相关政策的制约,应用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验方秘不外传,也只能老死山林、悄然泯灭。中医药的开发利用,不只是加盖“防盗水印”,撑开法律“保护伞”,让中医药姓“中”,为人类健康造福,刻不容缓。
(摘编自《如何为中医药盖上“中国印”》)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药版酸梅汤风行,不仅折射出当代人追求养生的理念,也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丰厚底蕴。
B. 与商业化产品含有添加剂不同,中药版酸梅汤用料上安全透明,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C. 尽管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传统中医药这一宝库的开发和保护任重而道远。
D. 科技助力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是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药版酸梅汤的凭实力“出圈”,说明利用中医药饮方培养人们对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成为一种可能。
B. 中药版酸梅汤的热卖,说明中医药文化始终坚守的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与当下的时代节奏和大众需求相契合。
C. 不少“洋中药”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药品管理法案方 面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D. 屠呦呦在阅读了两千多本中医古籍之后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折射出我国在发掘新药品的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关注与认可”观点的一项是( )
A.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 2022 年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经建成中医馆达四万余家。
B. 不少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它们不仅疯狂地扫货马桶盖、药妆等,还会扫货日本随处可见 的汉方药。
C.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目前参观游客人数已超过 50余万人。
D.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其显著的临床疗效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 重要体现。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 屠呦呦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写道:“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与启示。”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屠呦呦的这段言 论对开发和保护中医药这一宝库有何启示。(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山兄弟
卞毓方
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耷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乡人形容是用芦柴篾子划的。个头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落地无声,穿檐过屋如风,状如小老鼠。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是他娘捡邻家孩子穿剩的破烂。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 1953 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有发展,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撇下他和十二岁的哥哥、三十出头的娘。
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划拨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得吃的,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
“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
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
“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两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
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娘的洗衣盆里塞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
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
后来,娘改嫁。再后来,他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
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西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 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末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
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音断信绝,然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羸形垢面的“小可怜”。
小山后来怎样了?
后来,他还有后来吗?
“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古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
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终于接通电话,下楼开门。
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
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
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
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 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
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娘和我,属于弱劳力,干一天活儿,工分值很低。过年,连块豆腐也买不起。亏得古才哥哥从合德带来两斤茨菰,勉强过个春节。”
“你是如何转运的?”我问。
“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棍;我块头小,但脑瓜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 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
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
“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 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后来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
“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
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
“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妻子是老家陈良人。岳母嫌他眼睛小,他就去医院动了手术,改变了因不良发育而被掩盖的明眸,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生两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孙辈有四,大孙子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硕士,两个孙女,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孙子在读初中。如今,老两口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
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
(摘自《光明日报》2023 年 9 月 8 日,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的描写,不仅刻画出古山兄弟骨瘦精干的特点,也交代了他年少时的偃蹇困顿。
B. 古山兄弟把煤渣和烟丝分给西邻大妈和西邻老爹,体现了邻里友睦和古山兄弟知恩图报。
C. 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找古山兄弟,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兄弟后福不浅的原因。
D. 看到古山兄弟儿孙满堂,事业有成,平淡无华的言语中饱含着对古山兄弟的赞美与欣慰。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容上收束全文,古山兄弟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
B. 结构上戛然而止,余味绵长,给读者留下了空白,激发了对古山兄弟命途多舛的伤慨。
C. 语言上一语双关,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
D. 情感上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山兄弟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
8. 作者是怎样叙述古山兄弟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9. 假如《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栏目”和“心香之瓣栏目”都希望刊发这篇《古山兄弟》,作为 这篇小说的作者,你将选择把这篇小说发表到哪个栏目?简要陈述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
“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项王见 A 人 B 恭敬 C 慈爱 D 言语 E 呕呕 F 人有疾病 G 涕泣 H 分食饮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 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 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 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 强了汉王信心。
B. 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 惠,难得人心。
C. 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 家的雄才大略。
D.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14. 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题交游风月楼
冯取洽
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
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
【注】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拢山、水、风、月于笔底,溢豪情逸兴于纸外,缘胜景而生奇思,境界高远,天然有妙趣。
B. 颔联以数字入诗,构成巧对,看似口出常语,细品工巧混成,交代了楼名来由,意境空灵淡远。
C. 颈联化用苏轼成句,既托出新楼构筑之妙,又以实写虚,照应了楼高风寒,升华了诗人的感情。
D. 尾联既点明新楼落成之日,又语涉双关,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使得诗歌充满了奇情异彩。
16. 有人评价此诗首联“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与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劝学》中,荀子以螃蟹与蚯蚓相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写出其外形与习性,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的道理。
(2)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佳句,营造出秋景凄凉的意境。
(3)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古典诗文中也有不少佳句或蕴含了科学内涵,或体现了科学现象等,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根溯源,“流量”一词很早就用来形容水。从严格学术定义看,流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
A ?其实,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每月流量相加,可以算出河流全年径流量, 我们就知道了河流一年有多少水,水利部门可以开展水量配置、调度。每月流量比照,就能清晰了解流量大小变化,推断出河流丰季和枯季,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离不开流量。无论是规划、设计、建设阶段,还是运行阶段,流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量如何测?①根据概念可知,②只要获取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③两者相乘就是流量,④这就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流速面积法。⑤其实,⑥流量的测量经历了历史漫长的演变。⑦战国时期,⑧慎到曾在黄河龙门用“流浮竹”测定河水流速,⑨形成浮标法测量的雏形,⑩即使浮标法测量精度稍差。
一系列高技术仪器的应用,比如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应用, B 。特别是近些年来, 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立体化监测,可更快更好地为流域规划、河流治理、防汛抗旱、工程建管、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坚实支撑。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19. 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洛伐克女作家黑山说:“我读过很多中国诗歌,但曹雪芹的诗,尤其是女性诗歌首屈一指。然而,翻译这些诗却是最难的,不仅要传达诗意、体现诗韵,我还要考虑情节的需要,比如在‘海棠诗社’中,黛玉的诗往往是公认最好的,宝玉的则逊色一些,所以我也需要在翻译中体现这种差距——让黛玉的诗达到拜伦或普希金的水平,而宝玉的就‘一般般’。”
黑山表示:“《红楼梦》是散文和诗的交响曲,虽然翻译诗很难,但事实上,我非常享受翻译的过程,当我把所有的诗都翻译完时,甚至有一种 ________的感觉。”
解决了对一般情节和诗的翻译,对于外国读者来说,《红楼梦》中依然存在大量易被遗漏或不易被理解的内容,比如复杂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中外文中对于“叔叔”“舅舅”等表述上的差异,“甄士隐”“贾雨村”等带有的“谐音梗”人名背后的隐喻,“宝玉”“黛玉”“宝钗”的名字本身所代表的“物件”及美感在变成“拼音”后的流失,还有大量中国历史文化典故,不一而足……针对这些情况,黑山专门在书后附上了“家谱”和“名词解释”,以辅助阅读。通过以上这些做法,黑山近乎完整地传达了书中所有的“文化意象”,也近乎完美地克服了“不可译性”。
20. 对填入横线中的成语,你认为“如释重负”和“怅然若失”哪个更符合文段情境?为什么?(3分)
21. 我们日常生活或网络中的“谐音梗”,古人其实早已常用。请指出下面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七日夜女歌(其五)》中谐音“梗”在何处?有何妙用?(3 分)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做茧,昼夜常悬丝。
22. 黑山认为翻译《红楼梦》中的一些诗歌时“不仅要传达诗意、体现诗韵,我还要考虑情节的需要”。请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为例,简要分析其是如何体现黑山翻译时的三个 关注点的。(6 分)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林觉民《与妻书》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雪莱《致云雀》
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芳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负使命。请结合材料,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23 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该项以偏概全。“与商业化产品含有添加剂不同”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自然段“从客观 角度讲,相较于市面上许多商业化产品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及食品安全风险”可知,选项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并非所有的商业化产品均含有添加剂。
2.C
解析:该项强加关系。不少“洋中药”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主要反映出我国在中药药品药剂的开发上存在着技术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不能就此得出我国药品管理法案存在不小漏洞的结论。
3.B
解析:该项内容支撑的内容是我国中医药复方成为国外一些企业的摇钱树,凸显出我国国内对中医药宝库的开发和保护存在不足,故不能支撑“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关注与认可”这一观点。
4.材料一采用了“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以中药饮方酸梅汤风靡网络引出话题(1 分),然后从客观与现实等角度分析中药饮方风行既体现出其安全透明、健康养生的当代优(1 分),也折射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及与当下生活节奏的契合(1 分),最后指出以中药版酸梅汤为代表的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1 分)。
5.①从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在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继承中寻求突破。
②要对流传于民间的中医偏方、验方进行验证研究,挖掘传统药物。
③中医药研发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具备锲而不舍的攻坚精神。
④发挥技术优势,勇于创新,积极保护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原创性。
(任答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解析:在见到古山兄弟之前,文中并未有相关文字交代古山兄弟“后福不浅”的内容。
7.B
解析:应该是激发了读者对古山兄弟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古山兄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赞美,而非“伤慨”。
8.①采用对话的形式,以“我”与古山兄弟之间的对话叙述其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紧凑。
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使得古山兄弟的故事显得更加真实。
③现实与回忆交织,拉开时间距离, 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可感。
④对比,文章把古山兄弟的过去与现在,把他曾经的困顿窘迫与如今的幸福美满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表达更为深刻。
(任答两点即可,但务必进行分析。其他角度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选择发表到“心香之瓣栏目”。
理由:①人物刻画上,文章重在真实体现自己与古山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并非虚构;②环境表现上,文中多次写道“下放”“工分”“老三篇”等带有时代印迹的内容,使得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展现了时代风貌。③主题表达上,文中既有“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这样的文字的支撑,也有对古山兄弟命运轨迹的呈现,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劳动改变命运的讴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④表达效果上,本文不追求情节的曲折, 而是以内容的真实求表达的真实,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示例二:选择发表到“短篇小说栏目”。
理由:①人物刻画上,文章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与对比 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古山兄弟这一人物更加形象可感。②情节设计上,文章以古山兄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前后对比,巧妙紧凑,凸显出极强的故事艺术性。③主题表达上,文章主要依托事件叙述和人物刻画,着重突出古山兄弟这一主体人物,借以表现主体。④表达效果上,文章整体上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主体人物前后的命运在读者心理上形成强烈反差,自然引发读者的思考。(本题主要考 查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征,本文更多倾向于散文的写法,故可优先从散文角度分析。如果有学生从小说的角度选择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正常判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10.DFG
11.D
解析: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着内在的关联。
12.A
解析:“简明扼要”分析不当,从材料内容可知,韩信是从多个角度,全面细致地给汉王作出了全面的分析。
13.(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怨声载道,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怨”“特”、被动句式与句意各 1 分)
(2)但是陛下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攻下城池夺得地盘,您就顺势赏赐给他,这是与大家共享利益啊。(“使”“因”“同”与句意各 1 分)
14.①项羽优柔寡决,策略失误;
②项羽虽拥人才,然不善用;
③项羽认为实力悬殊,尚未构成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
④项羽考虑到杀掉刘邦可能在众路诸侯军中产生不良影响。
(任答三点即可, 其他若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5.C
解析:应为“以虚写实”。
16.二者都采用了衬托的手法。(2 分) 冯诗首联上句以双峰和彩虹映衬楼的居高,下句以枝干耸云的乔木大有与楼比高称雄之势,映衬新楼的巍峨挺拔,远近俯仰结合,写出了风月楼的雄伟气势。(2 分)李白诗句则先以夸张笔法写天台山的高峻,然后以抑扬笔法衬托天姥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2 分)
17.(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碧云天 黄花地
(3) 示例: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附:诗句阐释
①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储光羲《钓鱼湾》
释义:俯看潭水,水清见底。见到荷叶摇晃,才知道是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科学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我们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荷动 知鱼散”是力的现象,描述了力的作用,鱼对荷花施加了力的作用,荷花从静止变成了运动。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释义:原野无边无际,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亮明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科学说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清澈平静的江上,倒映出一轮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
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释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科学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 0.1s。
④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释义: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科学说明:小儿听到路人问路,赶忙招招手,不敢回答,因为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水中 传播。
⑤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塞下曲四首之四》 卢纶
释义:酒酣欢畅,战士们穿着金甲起舞,欢腾的擂鼓声震荡山川。
科学说明:共振原理。欢声雷动,鼓乐喧天。战士击鼓,鼓皮振动,使鼓发声。鼓声在空气中传播, 产生共鸣,仿佛连山川都振动了。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萧萧飘落。望不到头的长江,滚滚奔腾而来。
科学说明:“落木萧萧下”的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滚滚来”的长江水蕴含着丰富的动能,奔流不息,营造出雄浑、辽阔的气象,衬托诗人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悲壮心境。
⑦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释义: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鹤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科学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因为“骤暖”,使得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从而“花气袭人”。后半句体现空气湿度大,声音传播快的声学原理。雨后,空气湿度加大, 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形成共鸣。于是,雨后的“鹊声”显得格外清脆悠远。
⑧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释义:九月初三之夜多么可爱,露珠像珍珠,而升起的新月像一张弯弓。
科学说明:露的形成,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九月初三,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夜间地面温度下降,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的温度也随之下降,在降到“露点”以后,多余的水汽析出凝结成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
18.A.算出流量能干啥
B.让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
解析:从“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开展水量配置、调度”“推断出河流丰季和枯季,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无论是规划、设计、建设阶段,还是运行阶段,流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等内容,可以分析得出本段主要是分析流量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故 A 空可填“算出流量能干啥”之类的句子,需要注意此处是一个问句。第四段承第三段内容而来,即高技术仪器的使用对流量测量的意义,即可使流量的检测变得更加准确快捷,可以填写为“让流量测定更快捷更准确”这样的句子,务必紧扣“可更快更好”这些内容,所补写的句子内容上不能太泛。(每句 2 分)
19.语句:⑥;可以修改为 “流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语句:⑩;可以修改为“但浮标法测量精度稍差”。
解析:语句⑥为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语句⑩属于词语使用不当,“即使”一般表示假设关系和让步关系,不符合前后文使用语境。
20.怅然若失。(1 分)理由:因为前文尽管说翻译《红楼梦》中的诗歌很难,但是作者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怅然若失”体现出的是作者在翻译完毕后的意犹未尽、惆怅失落的感觉,而“如释重负” 则是把翻译过程看作一种负担,不符合语境。(2 分)
21.“丝”与“思”谐音(1 分),以蚕丝比喻情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女子缠绵缱绻的情思。(2分)
22. ①传达诗意。此诗不仅赞美了菊花高傲的风格,也写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经常触景生情发于章句的特点,还传达出了林黛玉不与世俗妥协的心声。
②体现诗韵。诗歌四联八句,韵脚整齐,颇具音韵意境之美。③情节需要。“题素怨”“诉秋心”,既表现了黛玉的悲剧气质,也暗示了她后来“眼泪还债”的归宿,暗合情节需要。
(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23. 材料解读:
题目给出三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务必找到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林觉民《与妻书》 中语句表现了林觉民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勇决,是国家大义;雪莱《致云雀》中的诗句“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表现了诗人关注大众命运,自觉承担社会使命的精神境界,是社会担当;钟扬“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展现的是他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种子精神”,是奋斗情怀。
三者的共性,不在于彰显个人的理想与责任,而在于把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实现自我的抱负,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与三则材料之后的“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担当”主题相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在写作中务必观照“我们”一词,不要只是机械地表达对材料中人物为代表的人物精神的赞美,还应该充分考虑结合我们当下的时代谈我们的抱负与使命,以及题目中的“希望与建议”,充分考虑演讲稿的文体写作特点。
参考立意与角度:
①甘于奉献,做时代前行的先锋,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
②发扬奋斗精神,勇立时代潮头。
③ 自立自强,勇于善于求新求变,守正创新,勇往直前
……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封拜大将的仪式结束后,韩信被请入上座。刘邦说:“萧丞相多次提起您的大才,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韩信先是逊谢,随即问刘邦:“大王如今出兵东向争夺天下,您的对手不是项羽吗?”刘邦说:“是的。”韩信又说:“大王您自己估计您的勇猛、仁德,以及您军队的强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沉默了半天,说:“比不上他。”韩信起身向刘邦拜了两拜称赞他的自知之明说:“我也觉得您比不上他。可是我曾经在他手下做事,请让我来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羽大吼一声,可以把上千人吓得瘫在地上,可是他不能任用有才干的人,这样他就不过只有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仁爱慈祥,说起话来和和气气,有人生了病,他能含着眼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可是等到人家立了功, 该封官颁赏了,他却能把印拿在手里摩挲得棱角都磨圆了还舍不得发出去,这样,他那所谓的“仁爱”不过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做了霸主,所有诸侯都对他俯首称臣,可是他不建都在关中,而建都在彭城。他又违背了当初义帝宣布的谁先入关谁做关中王的规定,还把他的亲信都封了王,因此各路诸侯都心怀不满。诸侯们看到项羽把义帝赶到了江南,也都学着样赶走自己过去的国君而占据了好地方称王了。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杀人放火,留不下一个完整的地方,天下人为此怨声载道, 老百姓谁也不亲附他,现在只不过是被他暂时的强大所控制罢了。项羽现在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他已经丧尽了人心。所以说他的强盛是很容易变弱的。现在您如果真能反其道而行之:只要是勇敢善战的人,您就大胆信任使用,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败!只要打下了城邑,您就把它封给您的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不对您忠心归附!您再以那些来自沛县一带的老兵为中坚、为前锋, 让你现有的全部人马跟在后面一起东进,那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被打垮!现在被项羽封立在关中的三个诸侯王当初都是秦朝的将领,他们统率关中的子弟好几年,为他们而战死的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后来他们又欺骗这些士兵投降了项羽,结果走到新安时,项羽竟把这二十多万降兵全都活埋了, 就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个人,现在秦地的父老们对这三个人简直恨之入骨。如今项羽仗着他的武力硬是把这三人封了王,秦地的百姓其实根本没人爱戴他们。而大王您当初进入武关以后, 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酷法,给秦地百姓们定的法律只有三条,秦地的百姓没有不乐意让您在秦地称王的。按照诸侯们的事先约定,大王您也应该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们也都知道。后来您被项羽剥夺权利,排挤到汉中,秦地的百姓们没有一个不对此愤慨不平。现在如果您举兵东下, 三秦地区只要发上一个通告,不用打仗就可以回到您手中。”刘邦听了大喜,感到自己今天才真正地认识韩信实在是太晚了。于是就按照韩信的谋划,部署各位将领的进攻目标。
材料二:
高祖在雒阳南宫大宴群臣。在宴会上说:“你们各位诸侯将领,都对我说真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他就嫉恨,有本事的他就怀疑;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土地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 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制服。”
金太阳联考和鄂东南哪个难?
金太阳联考和鄂东南鄂东南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鄂东南联考难度大。
高三语文各阶段的复习方法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文基础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小编认为:第一轮复习应以语文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语文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