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自我介绍 > 自我介绍作文 >

复旦大学简介_复旦大学精神文化

时间: 洁娜0 分享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那么你对复旦大学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复旦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复旦校训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图为李登辉校长题写的校训。

  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精神: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复旦大学校史

  筚路蓝缕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校舍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瀚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1905~1911年,复旦公学培养出四届高等正科 ,毕业生共57人。

  1912年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开学。一时各校纷纷筹备复课,复旦则因校址无着,经费困难,束手无策。孙中山先生在听了于右任(时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汇报后,当即决定拨补助金一万元。之后,复旦迁址徐家汇的李鸿章祠堂办学。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复旦公学派人布置灵堂,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这次革命迅速失败。复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千方百计地开源节流,师生共同努力,终于使学校收支趋于平衡。在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1912~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知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3~1941年,李登辉担任校长,是复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在他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闻名全国、有特色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办学体系。

  1917年,复旦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复旦升格为大学后学生也逐步增加。

  1918年,李登辉校长去南洋集资了15万,在江湾置地,即是今天复旦校园之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复旦教师邵力子当时任《民国时报》总编,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传真,立即告知李登辉及复旦同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罢市,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

  草创奠基

  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今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两翼,改作图书馆,今校史馆所在地);第一学生宿舍(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

  1922年4月,大学部迁址江湾;中学部则留徐家汇原址,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议在理科设立土木工程系,内部分为道路、桥梁、建筑等。该年秋,复旦在郭任远教授建议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院。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

  1928年,五卅惨案爆发,复旦学子自动组织义勇军,积极训练,准备投笔从戎。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在李登辉校长主持下,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复旦同学在李校长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出兵抗日。11月20日,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被分配担任后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战争期间,复旦大学迁至徐家汇的附中(今上海市复旦中学)继续上课。

  1935年华北事变后,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蒋介石打电报给李登辉,李校长被迫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我们修。”同学们修复铁路后在无锡被阻拦。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军警当局包围复旦大学,并从校外宿舍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下午,军警又冲入校内,殴打师生,学生有力反抗,将军警逐出校外。军警在校外开枪,误杀警察一人,反诬学生所为。26日上午,军警进校搜捕,结果一无所获。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党的暴行,29日召开临时校董会,会后前往责问上海市长吴铁城。吴承认发布复旦学生枪杀警察的新闻是错误的,保证以后决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国会也发表宣言,抗议军警围捕复旦学生。在各方面的反对和抗议下,国民党不得不将全体被捕学生释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下半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下被迫离职,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抗战时期

  1937年1月8日,为了贯彻国民党最高当局把复旦大学迁出上海的意图,学校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出资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以促成复旦迁校。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设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寇侵沪,战火纷飞,复旦学生开学到校极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学、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四所私立大学组成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落而退出,复旦、大夏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大,“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一部联大决定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3月,复旦、大夏两校领导人在贵州桐梓会晤,决定取消“联大”,各自在川黔两省设校。该年复旦大学重庆部有六十多名毕业生,留沪复旦复课,这年暑假,复旦上海部有55名毕业生。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重庆复旦大学,罹难师生共七人。由于校舍被炸毁,学校宣告本学期暂告一段落。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翌年起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宣布复旦沪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

  1942年1月1日,中学部改称“上海市私立复旦中学”,李登辉兼任校长。

  1946年8月,复旦渝校师生回到上海。同年秋,投考学生达11000多人,录取400余人,复旦生物系设立海洋学组,是国内高校第一个海洋学专业。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国兵强行奸污。30日晚,复旦举行“全校学生大会”,控诉揭露驻华美军暴行,决定从12月31日起罢课三天。31日,复旦与其他各校代表开会,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并决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在外滩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一起共一万余人,沿南京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这场抗议驻华美军的运动持续到三月上旬,成为蒋统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的标志。3月,复旦学生自治会进行改选,进步同学组成“五院联合竞选团”,反动学生组成“不谈政治竞选团”,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五院联合竞选团”获得了压倒的胜利。学生自治会竞选一结束,复旦同学立即投入到三反运动中去。5月26日,在特务学生的指挥下,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血案发生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被捕去11人,由于争议力量的努力,从7月8日开始,被捕学生陆续释放。7月5日,李登辉老校长提出了“复旦精神”的定义,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

  1947年,复旦恢复招收研究生,是年春,经济研究所成立,首届招收研究生9人。至1949年春,研究生人数达97人。1948年,复旦向教育部申请设立生物研究所,从事医药、农业、渔业等问题的科学研究,获准从1949年开始招生。

  1948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暗中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这件事揭开了护校和迎接解放斗争的序幕。

  1949年,为了做好护校工作,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限令复旦大学在两天内迁入市区育才中学。国民党军队随即进入学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复旦同学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乘汽车进入复旦校园。6月20日,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军管会任命张志让、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该年学校设有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20多个系(科)及经济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

  跨越腾飞

  1950年,复旦大学的海洋学组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2年2月,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李正文任书记。

  1952年秋,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济学院和沈阳农学院;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院系并入复旦大学,是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调整中进复旦的,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第一学府”的美誉。

  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期间,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1949~1966年,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学系。这些新专业的创建,标志着复旦开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之路。

  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66~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大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8年,苏步青出任校长、党委委员,夏征农出任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成立新的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建院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称国立上海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预审。)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贺信中称复旦大学是“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词。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复旦百年校庆纪念邮票,这是继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中国第二次为一所大学百年校庆发行邮票。

  2006年,“复旦”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2007年,“复旦”商标(包括“复旦”二字和图形标识)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教育类),复旦因此成为继清华大学之后,中国第二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16年9月29日,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揭牌,系复旦上海本部之外的首个院区。

猜你感兴趣:

1.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2.上海市重点大学最新排名

3.2017上海最佳大学排名榜

4.2017年复旦大学最新排名

5.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人物介绍

339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