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演讲稿5分钟
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均应修改与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课堂演讲稿5分钟,感谢您的欣赏。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动科132班的李佳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2
英国作家约翰生的“职业能彩饰一个人的品性”这句名言,道出了职业在人生中的价值。一个完美的职场新人是在从事职业的劳动中塑造起来的,决定他成功的态度则是敬业、乐业。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敬业、乐业。这是人生意义的砝码,也是人生欢乐、幸福之所在。敬业和乐业,都是对待职业、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不过两者又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敬业和乐业属于两个层次,两个境界。敬业是指一种严肃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到最好的工作态度;乐业则是指一种从心里热爱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出色传统,也是当今社会值得大力提倡、弘扬的高尚品质。
敬业,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才干,体现着一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体现着一个人对人生的热爱、追求、积极的态度。因此,敬业既是社会检验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又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一个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业,才能热爱工作,开拓前进,取得成功。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漫不经心,必定导致事业的失败。敬业需要专心、细心、诚心。专心,就是专心致志地从事工作。南宋朱熹在谈到何谓“敬业”时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一个人如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见异思迁”,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其结果,常常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利于己,亦不利于民。细心,就是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明代学者胡居仁认为,粗心是对事业的不敬,他说:“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诚心,就是要诚心实意地做工作。有位学者曾说过:“敬业需要注意两件事:即已着手之工作必须完成,已接受之事务必诚实为之。”《汉书·张敞传》上记载着张敞敬业的一个故事:张敞做京兆尹(当时京城的最高官吏)将要去职的前几天,叫手下一个小吏去办理案件。这个小吏硬是拖延不办,并且私自回家了。家人劝他不要这样,他答曰:“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意思是说,张敞他只有五天的待头了,还办什么案子呢?张敞知道后,惩处了这个小吏,亲自办了这桩案子,才离职而去。这种“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精神,就是古人倡导的敬业精神。只要做到了上述“三心”,那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忠于职守。”
敬业需要乐业。乐业,即是打心眼里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者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爱心。爱心是事业的灵魂,事业好比花的幼芽,只有用爱心的阳光去照耀,才能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只要对自己的工作热恋如迷,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奇迹。许振超,青岛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吊车司机,三十年如一日,练就一手绝活,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李斌,上海液压泵厂的初级技工,在近20年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开发5种类型共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实现各种技术攻关项目162项,创造了“李斌效应”。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以勤劳的双手,不懈的追求,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神奇”。他们的成就令人羡慕,他们的事迹令人钦佩,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在一些人看来,要成就一番事业,应该有高起点、高平台,如果工作环境、条件一般,岗位平凡,很难脱颖而出,很难有什么大成就。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怀才不遇的自怨自艾中浪掷了光阴,虚度了青春。大千世界,众生芸芸,平凡的岗位千千万,不平凡的岗位能有几?许振超、李斌等的事迹告诉我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敬业乐业的精神写在人生奋斗的旗帜上,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造辉煌。平凡中蕴藏奇崛,机遇往往是在平常的工作之中。抓住机遇,挑战奇崛,不断超越,离不开一颗强烈的进取心。许振超在年复一年的桥吊工作中发现了劳动的美丽,李斌在日复一日的机床操作中看到了创造的价值。不断进取,不断向上,不推诿不敷衍,爱琢磨问究竟,哪怕是一件看来很简单、枯燥、单调的工作,也能干得有声有色。不甘于现状,勇于创新,凝聚起热情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他们奋斗的过程就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华美的乐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的人说,自己根基太浅,水平一般,如何能摘取诱人的果实?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天赋,需要条件,但更多的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使是“笨鸟”,也可以先飞。勤于学习,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实践是一所大学校,知识改变命运,自学可以成才。许振超边干边学,着了魔似地钻研,自学专业技术知识。李斌向老师傅虚心求教,到国外接受培训,自学高中课程、考电大、进修专业课程,几乎从未间断。他们不但攀越了一个个技术高峰,也不断升华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可是,总有人为自己不敬业辩解,说他不努力工作,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这种职业不符合他的理想。诚然,当今社会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但是,人生并不是“心想事成”那样简单。当一个人在求职、就业上暂时没有如愿,或者他还不具备那种职业所需要的条件,或者他实际上缺乏从事那种职业的才能时,他可以加倍努力,创造条件,提高素质,寻找机会实现他的理想。但是若以不理想不喜欢为理由,不安心本职,不认真工作,只是一味赖在一边怨天尤人,那样的话,他一辈子也不会有理想的职业,更不会有他梦想的辉煌的事业成就,留给他的只是痴人说梦的笑谈,甚至失去生存的饭碗。
敬业、乐业是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梁启超写有《敬业与乐业》的专论,视它为职业道德之规范。无论你是工人、农民、商人,还是公务员、医生、教师、演员,都应自觉地敬业、乐业,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自觉地履行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我们身边不乏有敬业乐业的事例,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忍不拔,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豪情;从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典范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如冈底斯山”的坦荡胸襟,到献身国防、隐性埋名十余年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赤诚之心 ;从“服务万户千家,情系黎民百姓”的水电工徐虎,到“真情为顾客,岗位做奉献”的首都公交售票员李素丽。无数事例提醒我们,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敬业乐业、恪尽职守,少一些所取,多一些奉献,再默默无闻的人生,也会谱写出壮美的旋律。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敬业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乐业的人是难有成就的。 不要因为渺小就回避进取,不要因为平凡就拒绝奉献,不要因为低微就不敢仰望蓝天,不要因为生命短暂就不去创造精彩的瞬间。把职业当成毕生的事业,用敬业和乐业为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3
哪一个人不愿笑语长在?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安全,特别是交通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可曾几何时,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情杀手,汽车、摩托车就像那一把把锐利的尖刀,肆意地宰割着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大家可知道?据不完全统计,伊拉克战争历时两年,死亡4万余人,而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就达10。9万,这是一个比战争还要冷冰冰的无情的数字呀!交通问题如同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紧压着人们的心魂。太多太多的事故让人惨不忍睹,让人闻之撕心裂肺。多少生命因之消云,多少家庭因之破碎,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那么难以置信!甚至来不及看上最后一眼,说上最后一句,巨大的悲痛就沉沉地罩住了原本一个个欢乐幸福的家庭!
在悲痛之余,我们是否想过,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交通安全防卫知识。爷爷伯伯们,叔叔阿姨们,同学们,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道路安全,并积极投身到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中来,为深化文明交通工程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现在,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部门和交警队的叔叔阿姨们都很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尤其关心我们小朋友的成长与安全,颁布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力地规范了道路交通,整顿了交通秩序,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文明交通,从我做起”,我们小学生也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大人们郑重承诺:一定学好交通安全知识,把交通安全记心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用我们的小手去拉爸爸、妈妈的大手,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共筑文明交通,共建幸福家园!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4
对于我,正值青春,正是青年的我,不知道讨论“少年与青春”是不是会有些当局者迷,是不是还不能了解青春对于我真正的意义,是不是还在被自己的一些偏见和固执所左右。因为这些不确定,我不能肯定我所说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别人的心意,所以我想我能做的就只是尽我所能,真诚诚实地讨论我对于这十五年的一些领悟。
很多人会说,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正在享受着青春的人往往只是沉溺在青春甜美舒适的一边,而很少接触到其苦涩的一面。但我认为事实上并非如此,相反,就是这样的想法,反而增加了那苦涩的一面,往往约束了那甜美舒适的一面。因为这句话,我们在这一路上被要求做了多少事。物质的条件有所提高,但是自由也就愈加减少,我实在不能明白这之间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但似乎他们就是认为物质的高标一定要行为的高标才配得上,不管那样的高标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我心目中的青春并非如此,我心目中的青春的特点,是自由,是因材施教,是顺水推舟,是在不逆其航向的情况下将船只引向正确的方向,是允许百花齐放,是欣赏美丽的碎片,而不是苍白的整体。青春的确是一个动词,它是一条蜿蜒美丽的溪流,它需要真正懂得它形势的人,花些年月踏遍它身边的每一处沼泽,它代表着生命在这里比在任何一处都不羁,代表着生命在这里比在任何一处都恣肆,代表着生命在这里比在任何一处都狂乱,代表着生命在这里比在任何一处都迷惘。
它本身十分的普通,它真正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爱它。
它的爱体现在它给人勇气,有时甚至是以固执作为形式赋予人们。正值青春的人有谁是不固执的呢,我们都很难或是不肯改变。我们对青春的爱建立在它给予我们选择的自由,建立在它给我们轻狂的权力。
童年的我们的快乐建立在一种无知上,建立在对自己,对周遭的不了解上,而真正的青春能让我们了解自己,它所给予我们最大的就是让我们自己摸爬滚打,就是赋予我们选择的自由,并且尊重我们的选择。
因而我们爱它,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很少能再有这样的时刻:能一次在生命里添上这么多的色彩。因为青春赋予我们的,我们很爱自己,爱自己的选择。因为青春赋予的勇气,我毫不犹豫地承认了那些我所选择的:我想我是极其抱残守缺的人,尽管了解自己这些奇奇怪怪的毛病却如何也不肯改正;我想我是极其喜新厌旧的人,尽管会偶尔想起那些过往却如何也不肯再花多的心思被感动和羁绊;我想我是极其冥顽不化的人,尽管身边的人在怎样想用他们的温柔和付出将我感化也几乎无济于事。我尝试着习惯性埋葬那些过往,因为我相信因果论,因为我相信只要加以论证它们的发生都带有必然性;我尝试着沉默,因为我相信不善于说的人听觉更好,也因为我了解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尝试着创造恼人的幽默,因为我相信唯有出其不意、圆滑狡黠才能带来真正耐人寻味的幽默,而并非仅仅是有趣或可笑;我尝试着在交往中有所保留,因为我相信被理解透彻和被理解错误都是十分烦人的事情。
青春所赠与我们的还远远不止这些。青春不是那些赞美诗写的那样,至少我的青春不是。青春不是一轮初升的太阳,也不是皎洁的月亮;青春不是光明,也并非黑暗;青春不只是善,但也不只是恶。
青春的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赋予我们选择的机会。它本身不是,但我们却因此选择光明或是黑暗,它本身没有能力成就我们,但在它给我们选择的权力中,我们第一次明白了自己是什么,自己要什么。
青春给我们一次机会,它给我们它的爱,那就是,尊重,和放手,把我们寄托给自由。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5
1630年,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经历了一场恐慌:在如今美国田纳西地区东部,人们发现大量的蝉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每公顷数百万只蝉、一棵树下约4万个孔,这实在让人害怕。几个星期过后,蝉儿销声匿迹。不过,令人诧异的是,17年之后,这段历史又重新上演了一次;而再过了17年,“没有改写的剧本”重被搬出;直到2004年,正好是23次。由此得出一项结论,那里的蝉生命周期就是17年。
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观测数据表明,蝉的生命周期大都为质数。比如,科学家发现,在北美洲北部地区其周期为17年,而在北美洲南部地区都是13年,亚洲的蝉周期为5年、3年。为什么是17、13、5、3等质数,而不是偶数呢?
进化论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
生物学家们认为,蝉最初可能具有各种不同的生命周期,如1、2、3、4、5、6、13、17年等。但对于不同生命周期的蝉而言,其遭遇天敌的几率是不同的。如果蝉的生命周期是偶数,如12年,那么它每次登陆地面的时候,都会不幸碰见那些生命周期为1年、2年、3年、4年、6年以及12年的天敌,使得种群生存受威胁,这些生命周期为偶数的蝉就会因为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掉。
与此相反的是,生命周期是质数的蝉,则幸运多了,因为它们可以大大降低在地面与天敌遭遇的几率,从而一代一代顽强地生存下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剩下大量这些3、5、13、17年等质数周期的蝉就恰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极好证明。
对此理论,在2002年,德国马普学会分子生理学研究所以及智利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给予了合理的证明。他们建立了一个“猎人-猎物”的数学模型———即将蝉比作“猎物”,其天敌比作“猎人”———用数论证明了蝉选择质数作为生命周期可以稳定地保存种群数量。
蝉的生命质数现象,说到底是一种躲避天敌的策略,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导致的结果,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生物现象。在漫长的流年岁月中,一代一代的蝉儿在“知了知了”的叫声中逝去,它们不知道,神秘的大自然在为它们精确计算着各自的“天命”。这种“天命”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就是禅的哲学。
经商也好、科研也好、学习也好,必须注重“新、奇、特”。千人齐挤独木桥,必定会有大-片落水者;万人竞上羊肠道,必定会有许多掉崖者。只有“新、奇、特”,才会像那些生命周期是质数的蝉一样,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天敌”,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
大学生课堂演讲稿5分钟相关文章:
★ 课堂五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