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精选5篇
2020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精选5篇
影响在线教学过程的因素要远多于现场教学,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超载、网络情况不均衡等,都会严重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篇1】
受疫情的影响,假期延长,为了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和学生在中心校和校委会的安排下从2月10日到2月15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线上教学。现将一二年级网络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按学校的课程表上课,每天早上7:50以前都能及时开启打卡模式,进行一天的工作,语文老师提前都会在钉钉群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预习新课,8:00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诵课,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打卡,家长们把孩子诵读的视频发到群里,个别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诵读进行适当的指导。分享直播链接,提醒孩子们10:00准时进行市局直播的在线学习之后进行班级内部直播学习的知识落实与督促,在班级直播时能进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在家校本里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每天的9:00-9:40都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计算训练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做好准备,每次的直播课完后在班级群里对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加以辅导,在家校本布置适量的作业并进行详细的批改。
3、大部分家长还是能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打卡任务,作业提交及时,有个别家长由于上班,爷爷奶奶照看,不会操作,作业不能及时上交。
4、由于线上授课是老师、家长、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没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难点落实的效果不是太好。
总之,网络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式,既方便又灵活快捷,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篇2】
停课不停学”工作牵动整个社会。相比起学生们来说,困扰更大的还是家长和教师。如何适应、掌控这种教育新样态,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大问题。
比如在媒体的报道中,有位教师,也许还承担了学校管理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线上要求,直言:“我现在每天抱个手机这个群那个群里跳来蹦去,分不清上班下班。”又如有位教师,深感“上网课的尴尬”,感慨:“明明是老师,非要逼着人去做主播。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心累。”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在胶着期,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停课不停教,这是大势,也是大局。但是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却也还是有规律可循,有道理可讲。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之后,教育部近日对“停课不停学”进行了一系列解释和规范。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制作直播课,“教育部推出22个线上课程平台,2.4万门课程,经过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遴选,有质量保障”。同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要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各地要结合本地学习资源,统筹安排,针对不同情况,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特别要防止各地各校不顾条件都组织教师录课,增加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教育部意思已经很明确,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都不硬性要求教师录播课程。换言之,“停课不停学”不是要逼教师做主播,更不是逼教师当“网红”。可是不做主播,不当“网红”,当下,教师该做什么呢?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大学里有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导师制度主要不是给入门的学生教课,而是让学生跟随导师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导师提供指导、答疑,并主要在非课堂的沟通中树立榜样,激发问题,组织研究。许多导师不仅从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方面甚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扮演亦师亦父母的角色。做好“导师”就要求教师从个体差异方面要更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给予差别化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居家学习缺乏师生共同在场的感染,教师只有像导师一样,像教练一样,给予每个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才能有效。
其次,教师应该扮演好“导购”的角色。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等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联通主义,万物互联,信息海量,而其难点也正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和课程中选择自己合适的内容。居家学习尽管不只是线上学习,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更回避不了线上学习。当数十个平台、数万门课程推送到学生面前,一名出色的教师,其优势不仅仅在于充分了解这些资源和内容,更在于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甚至要比学生本人还要了解。这样的优势,足够让教师做好一个“导购”的角色,在海量、可选的线上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内容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效度。
最后,教师应该扮演好“学伴”的角色。居家学习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师生在场的那种切磋琢磨,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的原因之一。在缺乏学友和同伴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身边可以信赖的“学伴”,一种远程在线,但时刻在场的智慧“学伴”。当学生有感想时,当学生有疑虑时,当学生有情绪时,老师能够成为学生随时倾诉、分享或者求助的可信赖对象。如此,教师就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了。
特殊时期特殊的教育形态,对教师的“导”和“伴”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谁又能说,这种形态和这种要求,只是暂时的。
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篇3】
2020年2月x日晚上七点半,我首次尝试了和班上的孩子进行“线上教学”。总的来说,我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从课后反馈情况来看,孩子们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一节课上完之后,进入教学反思环节,还是想写一写从首次“线上教学课”中收获到的“得”与“失”。
一、课前准备:一切皆从磨砺出
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课前的准备工作却是格外“磨”教师的。尤其是对于从未涉足过的“线上教学”,更是“磨”上再加一层“磨”。
1、磨教学平台
在即将开始的这节特别的课堂上,没有我熟悉的三尺讲台,没有我熟悉的方块黑板,没有我熟悉的小巧粉笔,只有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掌大的鼠标,我该怎么上这节课呢?我该用什么教学平台上这节课呢?我该先从哪儿着手进行备课呢?这都是我脑海中冒出的一个个问号,这都是我需要面临的一道道难关。一片茫然,真的可以用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幸好,2月6日下午四点,亚老师为我们开展了一节网络直播的培训课。直播课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干货满满。它及时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拨开了我心中的谜团。直播课结束,我退出了直播间,但我并没有离开电脑前,我想趁热打铁,先解决该采用什么教学平台的问题。对于几乎算得上是“网盲”的我来说,从纷繁迷人眼的众多教学软件中,选择一个适合我教学的应用软件,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的。生活中的时间也许过得很慢,但电脑前的时间总是流逝得飞快。经过近两小时的摸索、试用,最后我还是决定化繁为简,就用我和家长们最常用的QQ群。我也想明白了,教学平台毕竟只是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媒介,有时候越简单反而越有效。大道至简,方为正途。
2、磨教学内容
选定了教学平台后,进入备课的关键环节,确定教学内容。遵循“正式开学前不讲新课”的规定,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放在了课外。于是,我打算从我们班孩子人手一本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选择教学内容。这本书是我在课余诵读时间中,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经典诵读的课外补充教材。就这样,确定了首节“线上课”的教学内容为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而“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我们在四年级上册刚刚学过的王昌龄的另一首代表作《出塞》,正好可以先从“温故而知新”开始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颇具画面感,我在引导学生诵读这两句诗时,不妨可以引导他们利用以前的学习认知,试图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画卷: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对于这几个关键的地名,我可以展示一幅中国地图,使他们眼中有“地图”,脑中有“画卷”,进而再发展到心中有“感悟”。比如,那一个“孤”字就写尽边疆环境的恶劣,写尽戍边生活的艰苦,写尽将士内心的孤寂,写尽保家卫国的自豪。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的。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一个“穿”字,一个“终”字对仗工整、遥相呼应,这二字中所包涵的意蕴深刻,所概括的内容丰富:虽然戍边时间漫长持久,虽然边疆战事频繁艰苦,虽然将领内心想念家乡,虽然战士心中思念亲人,但报国壮志依然坚定,但卫家信念不可磨灭。“穿金甲”的战斗越艰苦,“终不还”的决心便越显铿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也许暂时还无法有多么深刻的体悟,但可以通过配大漠战场图、沙场征伐声来塑造声临其境之感。
二、课中教学:此时无生似有生
万事俱备,只欠和家长约定好上课时间。因为“线上”课毕竟不同于“线下”课,怎样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电子产品恰当地服务于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这不得不成为执教教师在课前需考虑的问题。于是,和家长约好上课时间的同时,也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完成本次的学习过程,我相信有家长为伴,孩子的学习劲头会更足。
经过一番前期准备,2月7日晚七点二十分,我如约提前十分钟进入直播间,我和家长、孩子们作了一个简短的图像、声音测试,在确认一切顺利后,身处网络两端的我们便开始了这节形式独特的“古诗鉴赏课”。
此时,我的身边没有学生迎面相对,只有电脑形影陪伴。因为是第一次上这种“线上课”,因为我们师生暂别了一个寒假,所以我先从统编本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的21课中的两首古诗《出塞》、《凉州词》开始,和这些“不照面”的孩子共同回顾了边塞诗的诗歌特点,以及诗人王昌龄的诗作特点。通过连麦抽背、信息栏反馈,本不太适应这种“新课”的师生双方,在渐渐找到了“上课”的感觉之后,我们开始了今天《从军行(其四)》的学习之旅。
三、课后反思: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课前的准备时间很长,但课上的四十分钟好似过得很快。下课之后,我和几位家长并没有直接退出直播间,针对本课的教学形式及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和交流,比我更熟悉电子媒介的年轻家长们也向我提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平台的建议。下线之后,我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1、“线上教学”之得:既有师法又变通
学习应该既不囿于学校围墙之内,又不困于时间、地点之限。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以其时空上的自由性,在20202庚子年这个漫长的寒假尾声,成为沟通师生双方教与学的首选方式。2月7日晚上七点半,当我打开摄像头,与镜头另一端近一个月没见面的孩子在屏幕上相见时,都颇感亲切而新鲜。短暂的交流之后,进入诗歌的学习,熟悉的课堂感觉又回来了,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在诗歌的一诵一读中,也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能够品味到诗歌的意韵。
2、“线上教学”之失:欲说还休意未尽
经历了四十分钟的“线上直播教学课”之后,我对着屏幕那端的孩子们宣布下课的一刹那,虽然顺利完成了备课时的预设教学任务,虽然孩子们基本上也达到了学会当堂诵读诗歌的学习目标,但我心中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在这节直播课中,我没有像平时在线下课堂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小脸上,由学前“若有所惑”的眉头微蹙到学后“若有所获”的双眉舒展。小小的屏幕,限制了我对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悟与想象。虽然摄像头也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老师熟悉的面容,但无法让老师看到全班孩子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虽然麦克风可以让孩子们听到老师亲切的声音,但无法让老师听到全班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想想,不管是目前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猛火热炒,还是个别发声的“线上教学”冷静思考。所谓“教无定法”。非常时期,先不妨采用“线上教学”的变通之法。回归正轨,将更能体悟“线下教学”的情境之妙。两相结合,博采众长,方显“教学有法”。2月10日“线上教学”模式将正式启动,三月份的“线下教学”肯定也会如期而至。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次尝试“线上教学”之后的反思,是为了今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之路,都能够砥砺前行。因为,只有亲历“实战操作”的得与失,方能体会“纸上谈兵”的深与浅。
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篇4】
当下因为疫情,中小学的开学时间一直在延迟,从第一次通知开学推迟时,就有规定出台,停课不停学,但不给学新课,可随着开学时间的再次推迟,甚至于还不知道确定的开学时间时,这个停课不停学的不给学新课,慢慢地就被人选择性的忘记了,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预习、作业纷涌而至。
作为一名初中生家长,我从一开始就不太认同所谓的停课不停学。
我们很多成年人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也突然变为在线办公,远程协作。很多行业或岗位之前并没有尝试过或很少进行这种工作模式,所以都还有各种水土不服,状态不适。
更别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接受的是线下课堂教育的孩子们了,这一下子突然转为所谓的互联网学习,你们觉得他们是能迅速适应吗?
首先,教学形式五花八门,各科老师采用的还不是一样的模式,有QQ群发图片讲解的,有在B站开直播的,还有就是微信群里发作业打卡解答的,学生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都得武装齐了,还要有摄像头。这里并不是埋怨老师,别忘了,老师的转型和适应过程只会更加痛苦,因为他们以往的备课或教案肯定都不是为了线上教学的。
其次,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自律性没那么强,其实大人也好不到哪去,当你平时很难得给用下手机、平板或电脑的孩子,突然一下子都摆在他们的面前,有多少能控制住不开吃鸡,不找同学聊天,不上网闲逛的。
再者,对于学生而言,抱怨更多的是,现在每天时间表排的跟上学没什么区别了,而且听说等复课之后,依然还要缩减周末和暑假的时间去赶上教学进度,明摆着变相地将他们的实际学习时间延长了,他们的抵触心理可想而知,不然怎么会出现组团给某APP打一星好评的神操作,试问这种心理之下,学习效果会好吗?
虽然说很可能会延迟一两个月才能复课,但是下半年的暑假确实可以缩短用于冲抵这耽误的时间,其实总的教学长度可能并不会缩短很多,所以真的没必要为了赶什么教学进度而搞什么停课不停学。
个人觉得,推行这种过程痛苦、效果一般的停课不停学,真不如推荐一批迎合当下孩子喜好的书单,趁他们现在只能宅在家的时候,每天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个可以每天定任务、打卡。
也可以让孩子们学着自己去规划每天的时间计划表,将阅读、锻炼、复习、作业、兴趣等任务安排在他们自己的合理时间段里,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找老师答疑就行了。这样不是很好吗?
教师学习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心得【篇5】
庚子之初,新春佳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非常时期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各个岗位的一份子都竭尽全力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秉持着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吉林大学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于宝君也和同事一起开启了自己的网络在线教学之路。他深知这是师生教法创新、学法改革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疫情之下,网络之上,初次尝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授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在线教学的尝试
在线教学中可利用的平台很多,除了我校合作的超星等之外,还有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等多种平台可供选择。到底选哪个平台,成为首先要抉择的问题。从2月4日收到学校的通知开始,于宝君老师仔细分析了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过程的需求,逐一尝试、筛选直播平台。先后试用了超星、Zoom、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10余个平台。与家人一起逐一试验。初步选定了腾讯课堂作为主播平台,并以课堂派作为备用平台。
为了确保所选的平台经得起考验,于老师特意提前主动联系学生,在2月10日组建了课程群。并在2月15日、23日先后进行了两次试课。并根据试课中反馈出的问题,形成了书面的在线教学方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线授课方案》。在方案中,详细地写明了在线教学所需的平台及注册方式、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后答疑、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努力,2月24日的开学第一节课,于老师和60名同学圆满顺利地完成了1小时40分的直播授课,确保每一个同学做到了 “停课不停学”。
二、在线教学的总结
24日开课第一天,学生和老师都充满了期待。因为前期的充分准备,第一堂课的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课程直播过程顺畅,课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求助,师生联系更加紧密。这也触动了授课老师对网络在线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虽然这次进行在线教学本是因疫情之需,暂解决燃眉之急,但相对传统教学,它也有着传统单纯现场教学中缺少的教学优势:
1.开课前的师生沟通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课前准备,提升了授课的效能
此次在线教学,在开课之前,借助QQ群和直播平台,将课程的介绍、学习方法、需要安装配置的软件等内容提前介绍给学生,并且通过远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个别学生安装配置开发环境。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效率和效果都有明显的提升。
2.及时、有效课后辅导答疑,拉近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次直播课程结束后,老师安排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学相关内容。下课后,就开始有学生通过QQ咨询学习中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文字回复、远程桌面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3.准确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方便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
第一节课后,老师布置了自学第二章中的一节——“Java基本数据类型”的课后任务,第二天,信息系统专业18级的张荣芊同学通过QQ向老师反馈学习感受“因为有C语言的学习基础,整个第二章自学起来感觉都不困难”。老师迅速地根据这个反馈意见,通过QQ群要求大家自学整个第二章,并在周五之前,通过投票的方式,反馈这一章中每个主题掌握的情况。进而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地调整讲课内容和课堂计划。
三、在线教学的个人心得
1.做好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第一次试课时候,同学反馈,听老师讲课有杂音,于宝君老师意识到需要专业的设备才能保证授课效果,于是购买了直播用的麦克。还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购买了数位板,用于授课中的板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直播的效果。
2.要认真选择和测试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是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核心技术支撑,所选的平台要有能够提供充足服务资源的能力。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到底哪个好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征选择,并且要对拟采用的平台进行充分的测试。在第一版的《授课方案》中,选择了某在线教育平台作为直播的备用平台,结果在第二次测试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直播便中断了。因此,我们在选择直播平台时,一是要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二是对所选的平台,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进行两轮以上的测试,把直播中断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3.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设计好书面预案
影响在线教学过程的因素要远多于现场教学,网络带宽不够、服务器超载、网络情况不均衡等,都会严重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第二次与学生试课中发生的直播中断,让老师意识到原有《授课方案》中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存在不足,于是完善了异常处理的机制。每个班委托了1-2位学生监督员,作为在线直播异常时的通讯联络员,一方面通过电话提醒老师,另一方面将后续的安排传达给同学。这些异常情况处理的安排都写到《授课方案》中,公布给所有的学生,保证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处理。
疫情来袭,我们需要一份守望、一份觉察、一份理智:坚定必胜信心,做好防护,坚持学习,积极生活。“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共同战“疫”,期待花枝春来,山河无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