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大家是怎么写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通用1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如今,先辈们的热血充斥着我们的心,他们挥舞的火一样的旗帜还浮动在我们眼前,他们的一桩桩热血事件还印在我们心中,他们不怕艰苦的精神引领着我们前进,前进,前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享受着先辈们一手打下来的太平,我们更应该不忘历史,不忘前人。
穿过历史的长廊,年仅16岁的贺炳炎将军拉开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那时的他在年仅16岁之时冒着枪林弹雨给八路军送信,在返程途中,遇到一支刚打完仗的日本队伍,单枪匹马的他看到后,悄悄躲到大树后,等敌军临近,他迅速从树后蹿出,举起枪对着敌军说:“把你们的枪放下,放远点儿,举起手来。”许是敌军对突然蹿出来的他起了疑,认为有埋伏,竟乖乖地照贺炳炎将军的话做了。就这样,贺炳炎大将军一人将这支40多人的敌军俘回了营地。营长一看吃了一惊,对贺炳炎刮目相看起来,渐渐开始重用他。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贺炳炎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还不是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还不是他具有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还不是他骨子里坚定不移的长征精神。
另一位将军贺龙,当他还是一个团长时,他便做了父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叫“捷生”。据说,在过赤水河之时,水很深,流量很大,小捷生跟随其母亲过河时差点儿被河淹没,于是贺龙将军把捷生放在胸前的衣兜里兜着,不忍其离开自己。有一日,他听闻前方有一支敌军,贺龙将军很是兴奋,随手把兜里的捷生一扔,便带领兄弟们打仗去了,胜利之后贺龙惊觉捷生不在了,慌忙的对着士兵一阵痛骂,对自己更是顿足捶胸,幸好被误丢在草丛的小捷生因哭声太大被一伤兵捡到,最后小捷生回到了父亲身边。这一趣闻意蕴深远,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子女因战争福祸处于旦夕,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具有民族魂的将军与战士,今天,我们更应好好生活,不忘历史。
长征,唯有信念和初心,信念之火不灭,长征永远在路上,____,长征永远在路上!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2】
在21世纪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无一不改变,但是党还是一如既往,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更没有年轻貌美或者风烛残年的区别。能让党始终如一的,终究还是华夏人民的那一颗炽热的心。因为我们沸腾的心燃烧之时,映照出来的只有党的影子,所以党至今还是那么灿烂辉煌。
记得长征是一段艰苦又无法一带而过的历史,是中国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想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从各个角度上来说,无一不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无人能敌,不可战胜的队伍。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顽强信念、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一往无前不畏牺牲的英雄豪爽的乞丐,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仅对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不拔的革命理想和坚贞不屈的信念,无论如何都相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就难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所拥有的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上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谨守纪、团结一起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同大家生死相随、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党的原动力和中国革命的伟大的顶梁柱,更是一股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无形的力量。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3】
长征,它是一次当年令全世界震惊的行动,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饭吃也是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4】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奉献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宝贵生命。这是他们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为了自己的祖国,他们感到,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
21世纪的我们,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但要取得胜利,却是不易的。
让我们一起用长征精神来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5】
有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那就是长征,有一种品格我们不能忘记,那就是长征精神!
怀想74年前的屈辱,国不成国,怀想74年前的生活,民不聊生。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百姓的安宁,他们,走了一段难于上青天的路程。过草地,饥饿难耐,爬雪山,寒气袭人,漫漫两万五千里,他们徒步挺过来了。因为有精神,有信仰,支撑了他们。因为有目标,有毅力,才创出了这千古神话。
路,长吗?很长。难吗?很难。你能坚持下去吗?你支吾着,不知该回答“能”还是“不能”。我们很难想像当时到底是怎样的情景,也很难知道当时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若你现在的学习就是次长征的话,你,走得怎样?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有足够的毅力?你是不是永远都不曾想过退却?你能拍着胸脯说,你都能做到吗?
也许,你曾经无数次赞美过长征精神,也许,你曾不止一次地保证,自己也能做到那样。但当你去面对的时候,你的满腔热血还在沸腾吗?所谓的长征精神,并不是仅仅表现在长征上,精神要延续,品格要延续。当你真正地明白的那天,你会突然间觉得,就是你的守信,你的诚实,就是你的永不言弃,就是你的持之以恒。它们在不同的方面诠释了长征的新的意义……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为之奋斗吧!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光阴荏苒,还曾记得80年前的那只红色的军队,穿梭于敌人的枪林弹雨之间,踏平一个又一个困难。
80年前,由于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便由此开始。
眨眼之间,13个月零2天便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搁在我们平时,很快便可过去,但由于那只血色军队来说,说成度秒如年也不为过。在此期间,他们最远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途中爬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有18座,在爬山过程中,许多战士受不了这种环境以至于最后缺氧而死。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还经历过大大小小上千次的战斗。活下来的战士,已经较之原来的缩水了一大半。
爬雪山,过草地,渡河流,生死战。这些在常人眼中,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们却完成了。凭什么?他们凭什么能完成这比死还难的任务,他们又没有三头六臂。凭的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凭的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凭的是他们作为军人的那种敢于担当,顽强拼搏的品质。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吗?
所以,作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不正应该要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吗?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做学生的任务也日益加重,来自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涌进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应接不暇,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过放弃,不再学,让那些知识都喂狗去吧!但每当我们一想到老师当初跟我们说的那只血色军队的精神时,便又立刻主动去学起来。是啊!红军长征那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建设特色社会添砖加瓦。
缅怀革命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长征之精神,让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来体会长征之精神的宝贵。
长征之精神,我们之传承!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8】
在于都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红军长征出发前,驻扎在于都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把一口行军锅送给了房东钟伦扬,钟伦扬推让再三,最后高兴地收下了这份礼物。红军出发后不久,军队来势汹汹,命令村民把红军的物品统统交出,否则格杀勿论。为了不让行军锅落入敌人之手,钟伦扬什么东西都顾不上,背起锅就拼命往屋后的山上跑,军队发现后,朝钟伦扬跑的方向开了一枪,哐当一声巨响,钟伦扬应声倒地,也许是红军庇佑,子弹穿过行军锅,但钟伦扬只受了点儿轻伤。就是在这口锅的陪伴下,他在山上躲了几天几夜,直到党军撤离。新中国成立不久,钟伦扬与世长辞,他的儿子钟正予把这口带着枪眼的行军锅捐给了纪念馆。这口军锅,上过战场,挡过子弹,苏区百姓舍命保锅的举动也印证了军民深厚的鱼水之情。
在纪念馆展柜里有一只篮子,看起来和普通的菜篮子没有两样,提手上翘起了很多毛边,篮壁上是大大小小的破洞,谁会想到,这只篮子竟是育婴的摇篮!长征队伍中有许多红军女战士是带着身孕上路的,女战士在长征途中生孩子,面临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我们的战士在战斗中拼尽全力,有时也许就是为女战士争取一个平静的生孩子的时间,新生命是用鲜血换来的。是的,他们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他们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明天!
长征,一段向死而生的伟大征程,一次举世震惊的非凡壮举。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惊呼,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西方作家惊叹,到底是怎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那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历史被时间洗净铅华,而长征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9】
长征精神是什么,其实我不懂,之前也从来没听说过。开学第一课,电视里介绍了红军、介绍长征胜利80周年才知道一点点,爸爸说,解放军原来叫红军,那时候还很弱小,被敌人追着打,为了保存力量、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苦,整整徒步走了2年时间,终于在1936年10月到了甘肃会宁红军成功会师。爸爸说,长征精神,具体说就是: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困难!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在物质条件上我们并不匮乏,所以这方面吃苦的不会太多,我认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苦”,是面对困难的能力,勇于面对事实的能力。
我最近做的一件事,虽然没能得到太多的赞扬,但是我觉得很骄傲。我们第一次的手工作业是第一次手抄报“我的暑假”,我觉得很难,不懂得怎么画。爸爸说,你学过两年的画画,你将自己学过的东西画出来就可以了,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从四个角开始画起,从边框描绘起,经过两个小时漫长的涂画,我在长隆动物园见到的长颈鹿、大象、鹦鹉跃然纸上,虽然文字我不会写,可是画画都是我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最后,虽然没有像别的电子作品那般光鲜亮丽,也没能得到展示,但这是我花了两个小时亲手画出来的成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才是我真实的作业,我仍感觉骄傲。
有困难,在爸爸的鼓励下完成了,事实求实,我的作业我自己画的,我的能力确实仅限如此。勇于面对困难、事实求实,这就是长征精神的体现了吧。爸爸,一直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会的他才会帮我,我也希望早点学会更多的文字,学会打字、学会写博客。真实的博客,应该我自己写!你会什么、你该做什么、你缺什么、你还需学习什么?实事求是,这应该是最真接地气的“长征精神”吧!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0】
今年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国家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胡爷爷发表了重要讲话,虽然我对过去的那段历史还不了解,但在爸爸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许多,长征精神鼓舞我前进。
红军战士,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为建立新中国,历经艰难困苦,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躲过天上敌机的狂轰滥炸,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很多红军战士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和平幸福的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呵,我在日记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现在要刻苦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永远铭记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1】
这个影片通过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兵的回忆讲述了红军在长征时发生的事。
在长征时的困难我原以为只不过是挖野草,啃树皮,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我却惊讶地发现不光是这,他们还不得不面对敌机从头上丟下来的炸弹,看着睛个又一个的炸弹在红军战士们的身边爆炸,可他们却无所畏惧仍不住地前进。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给我的震憾之一。
还有一次是红军加入了一个彝族的人,他右边披着点儿头发。引起了这位小兵的好奇,当他去撩开头时,却被这个人扔到了一边儿。红军战士们都纷纷指责他,可这位小兵却自己一个劲儿地道歉,并和好了,这使我十分感动,他本来可以教训这个少数民族人一顿,可他却不做,如果是我的话早就打起来了。可小兵却明白打下去是两败俱伤的,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第二次震憾了我。
最令我震憾的是飞夺泸定桥时,战士们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精神支撑着战士们,才使他们飞渡天险,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喜欢《我的长征》因为它使我明白了人活在世界上应有的品质和精神,也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当时长征时的困难,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2】
我的家乡在于都。那里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远近闻名的长征第一渡、重光宝塔、罗田岩……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征公园。
来到 长征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高大的、挺拔的树木。树木长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公园封的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这一排排树木犹如一个个红军战士守卫着长征公园。走上台阶一看,哇!树下有许许多多的石桌、石凳,还座无虚席呢!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多热闹 呀!有的在画画,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拉二胡。他们给公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公园中间矗立着三位红军战士的雕像。中间的红军叔叔拿着枪,左边的红军叔叔挥舞着一把大刀,右边女红军也是手拿大刀,好像正准备战斗呢!雕像的前面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白墙红瓦,把公园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转个弯下来,就来到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游乐场。游乐场里好玩的项目可多啦!
有旋转木马,有碰碰车,有水上大战,还有蹦蹦床——我最喜欢水上大战。每当双休日,爸爸就会带我去玩。
每当夜幕降临,长征公园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人们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多开心啊!
我喜欢长征公园。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3】
如果没有革命英雄,就没有我们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纪念拯救我们祖国的革命英雄。
革命英雄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一个个中国人,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革命英雄们愿意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由于英雄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祥和。因此我们更加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多学本领将来为祖国多做有益的事。
我们就说说董存瑞吧: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觉得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而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太伟大了!
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生活感到骄傲、自豪。我们以后要为祖国多做有益的事,来纪念死去的英雄!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4】
在南京的东面、紫金山的脚下,有一座美丽的陵园,那就是有名的中山陵。在那里,安葬着开创中国革命的先烈——孙中山。
孙中山从小就有强烈的`反清思想,非常憎恶清政府的所做所为。每次提起清政府,孙中山都义愤填膺。他并不像其他人,只是一说,他曾多次举行起义——例如武昌起义。
受到孙中山的影响,许多青少年都开始向往并加入革命。不仅老百姓仇视清政府,许许多多的官兵也受够了政府欺压,纷纷响应革命。
一天夜里八点左右,随着三声枪响,城里的内应打开城门。这时,孙中山身先士卒,向士兵们大喊到:“冲啊!解放武昌的时候到了,大家冲啊!”听到喊声后,士兵们大受鼓舞,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
虽然起义过程很顺利,但孙中山为此付出的艰辛却不为人知。他在伦敦留学时,曾被清政府驻英公使准确关押过,每天吃馊饭、喝臭水,经常遭受毒打,可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通过他的智慧写了一封求救信给自己的老师才逃离险境。为了收买手握重权的袁世凯,答应他做总统的条件。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刚刚得到权力,就宣布恢复帝制,孙中山多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不过所幸的是,这位“皇帝”只当了几天就一命呜呼。
孙中山的勇气、智慧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我非常尊敬他。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心得体会【篇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必须先改变,再合格,后优秀。革命应先从家长开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在今天给我们的启示是,应用爱的力量引领孩子和谐发展、健康成长。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如孩子在校受人欺负,父母就纵容孩子,叫他不让人等行为。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必定是自私、贪婪、狂傲不羁的。所以,家长必须先做到宽容、大度,从关爱家人、朋友、周围人开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孩子在爱与被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