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10篇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模板10篇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有哪些?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1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从实践中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进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自身建设,也对世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作为组工干部,更要紧密跟随“一带一路”脚步,认真反思“一带一路”到底有什么启示和影响?
用“一带一路”的求真务实来成就事业。“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阴霾、实现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能,自提出以来便得到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务实进取的“一带一路”赢得全球点赞。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练就会抓问题突破口,能理清工作思路、会摸清发展脉络的本领,才能在时代的长征路上,始终当好“开荒者”和“领头雁”。
用“一带一路”的公平公正来选人用人。 “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对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发展的责任感。而如何坚持落实公平公正,更是组工干部的永恒话题。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组工干部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特别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为党和人民选好用好干部,才能将“公平公正”的主旋律唱好唱响。
用“一带一路”的多元共享来互通互促。“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私家小路,而是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同时,组织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共建的,其最终目的是让干部群众满意,其成果理应与人民群众共享,它不是“独角戏”,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协奏曲”。组织部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对待群众,通过搭建组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党建信息及资源共享等方式,才能让组织工作成果让更多的基层干部群众互通共享。
用“一带一路”的开拓进取来迎接未来。在丝绸之路上,始终流传着中国的一句古话,“遇山开道,遇河架桥”。同样,组织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工作较为艰苦。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发扬“安专迷”精神,养成事业为先、服从大局的习惯,妥善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倾情事业、吃苦奉献,夙夜在公、孜孜无怠,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才能用开拓进取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2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互利,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推动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这些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促进和平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减少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和平稳定。
总之,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谈,包括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文交流和促进和平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的完整内容。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3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领导人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下是我对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
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水平、促进投资合作等方式,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推动文化交流和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了经济合作,还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合作。各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发展。
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区域合作和协调,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政治互信。通过加强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区域和平稳定。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和协调。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4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通过我国和周边国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亚洲国家探寻区域一体化和区域治理机制绘制蓝图,符合各方根本利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这对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区,超过4000多万华侨华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商经济总量为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在东盟国家。华商经济实力增强,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公司约占70%。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华商经济相结合,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海外侨胞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沟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他们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一方面,要在中国政府的规划指导下,在相关使领馆的具体帮助下,重视海外侨胞,特别是华商企业积极参与驻在国“一带一路”有关项目的建设并从中受益。预计从20__年到20__年,东南亚“一带一路”基建投资将达1。5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海外侨胞和华商企业又可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华商企业自身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深化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与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海外华人华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资源,他们熟悉驻在国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对中国和家乡情况也很熟悉,是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在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这一“天然桥梁和纽带”打造得更好。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5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6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从2013年共建以来,中阿始终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细读讲话,笔者有一些感触。大到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小到一个地区和一个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合作参与、理解包容、共享共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舍弃小我,奉献自我,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
从“我”做起,涵养理解包容,培树大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个小我的家庭成就了大家、大国。从家庭到单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凡事,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不斤斤计较,不睚眦必报。遇到困难,多沟通、多交流。通过最有效的“对话”解决问题,处理好矛盾。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不断锤炼党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做到遇事不急、处事不惊、办事不慌,有张有弛地解决好急难险阻之事。
从“我”做起,坚持共商共建,彰显大格局。大家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一家说了也不可能算。面对世界波谲云诡,中阿坚持国际原则,共同协商、共同创建。同样,我们也要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团结一心,凝神聚气,发挥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倾力协作。在重大事情、重要决策上多商讨、多研判、多方征求意见,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言堂”,就事论事,不偏不倚,切实打好各项攻坚战,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
从“我”做起,遵循互利共赢,干出大业绩。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改革、创新是助推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开门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工作中大胆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过时的工作方法,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凡事,以大局为重,要不惜舍“小我”,顾“大家”。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少一些私心杂念,少一些“个人主义”,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出以公心,努力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一切力量,抱团发展,争取干出更大的业绩。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7
李白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的,巴蜀地区被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环绕着,奔涌的长江水又形成天然的屏障,巴蜀就这样与世隔绝了。可是热情,乐观的巴蜀人却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无限的智慧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
毋庸置疑的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由千千万万人共同创造的,自古巴蜀地区人才辈出,上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才子苏轼等。他们为古巴蜀的文化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后有朱德,张爱萍等人。他们在无一不在抗战中展现出巴蜀人刚强、英勇的特性。谁又能说巴蜀不是人才的摇篮呢?
几千年悠远的文化浸染了巴蜀、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灿烂文明之一——三星堆文明的发源地。巴蜀人用勤劳编织了名扬四海的蜀绣、蜀锦。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巴蜀在中国的商业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在巴蜀发展正盛时,巴蜀人却没固步自封,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繁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开始碰撞融合,尽管这条道路曾经停止喧嚣,而巴蜀人创新、积极、开放的态度点燃了这条道路的热情,巴蜀文化在这枢纽带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光芒。
今天,新的 一带一路让巴蜀重新站在了世界的焦点。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在成都游玩后,感叹道,自己被这流传千古的巴蜀文化所震撼,越发对中国的大地的喜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成都之行,则向完美地向世界展示中西方文明的悠远绵长。自此,成都这个天府之国,在巴蜀辉煌上又添一笔。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巴蜀更是代表,借一带一路之力,巴蜀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在再次融合,令巴蜀人兴奋使世界人愉悦,通过一带一路。让全世界看见了巴蜀宝地的奇丽与闪耀。让一带一路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新的辉煌吧!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8
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这项政策有其自身的金融意义。“一带一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它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流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制提出双重需求,即功能与融资的需求。为满足这两个需求,我国金融产业需要研究建立新机制。我国应尽快完善人民币环流机制,并且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全球清算体系建设,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高效安全,需要加大支持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和投资。“一带一路”也带动了股市的发展。继沪港通之后,A股市场近期又掀起了一波新的主题炒作—“一带一路”。在这种炒作氛围下,基建、涉外工程、港口等概念股持续受到资金关注,此前遭到冷遇的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材国际等这些传统基建股纷纷得以“翻身”,股价迎来大涨。随着“一带一路”主题炒作升温,民生证券、申银万国、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相继发布研报,推荐该主题的投资机会。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动力、营造良好环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战略发展动态,积极落实基层各项工作,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这项策略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将来的学习发展。通过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坚定奋斗。我相信,中国正朝着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道路前进。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9
5月14日,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代表汇聚北京,4000余名中外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次历史性的盛会。随着“一带一路”的海陆两条弧线向世界铺展,无数人的命运画出了一道向上的曲线,世界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一带一路”就是人民梦想的助推器,它使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也点亮了人民的梦想。
它是一个和平的梦想。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年轻的制皂工阿尼靠销往中国的手工皂,挣到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费;亚吉铁路,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承建,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去年10月建成通车,当地人感慨:亚吉铁路是中国建设者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还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尽管世界不太平,但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为人们生活点燃希望,点亮梦想。
它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的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这是青年人实现梦想的大好机会;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中国中铁承建,是埃塞俄比亚乃至非洲第一条城市轻轨,为当地增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也改变了市民出行的方式。对于渴望改变命运和人生的人们来说,“一带一路”意味着“逆袭”的可能,意味着人民美好梦想的开始。
它是一个幸福的梦想。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一带一路”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合作,更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带来幸福。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就是人民梦想的助推器。它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务实行动,激活人民的圆梦动力。这条路的前方,是70多亿地球人民的梦想,这条路的远方,必将是一个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
“一带一路”的启示和影响个人心得体会篇10
“一带一路”建设是需要所有参与的国家共同来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它不是靠一个国家的规划能解决的。那么“一带一路”的机遇在哪里?简单的回答就是:关键是要敏锐地发现商机的盈利点,找准“一带一路”机制建设的突破点。
以务实的经济项目做支撑。在调研内容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城市和企业依然不知道要卖什么,还在丝绸、茶叶、瓷器等“老三样”上做文章,或者认为“新三样”(高铁、核电、航天科技)是国家和国有企业的事情,既不是自身的需求,也不是自己的强项,因此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不够、介入性不强。故此,中国城市和企业首先要在“买卖”等务实的经济项目上做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不知道卖什么,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此外,我们要摆脱对稀缺性资源的依赖,摆脱“有什么就卖什么”的顽固惯性。例如,一说到东北就卖粮食,一说到内蒙就卖羊肉,一说到新疆就卖能源和棉花,一说到宁夏就卖枸杞,一说到广西就卖水果、橡胶和黄花梨……另一方面,要摆脱各省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惰性。例如新疆举办亚欧博览会,仅新疆企业是难以满足近50个亚欧国家商业需求的;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企业也满足不了东盟十国的差异性需求;宁夏举办中阿博览会,22个阿拉伯国家到宁夏发现可买的东西实在不多……因此要打破地域限制,在务实的经济项目上做文章,找到市场的盈利点。
不要过度抬高某些国家或某些项目。不要让人感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有求于人”。有企业家对笔者讲,中国企业原来到中亚投资,拿一个项目可能只需要10亿美元,现在对方知道“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做的“政治任务”,而本国又属于中国必须争取的“节点国家”,因此开始坐地要价,最后导致我们的企业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竞标一个项目,而且项目本身自然而然会延伸出不必要的政治风险。在经济上讨价还价是好事,但在政治上讨价还价,我们往往是只赔不赚。目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先把标志性项目做好,积极去除“一带一路”过多的政治化色彩,等沿线国家主动来找我们,到那时候,我们提要求、设门槛,沿线国家必然会自愿提供相关项目的落地保障。
打造优质和品牌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很多企业“蜂拥”而出,不分企业业绩、能力、口碑、背景等,统统喊着“一带一路”的口号,“攻城略地”,其场面颇为壮观。但是,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需要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进行识别管理,建立优质企业名单(红榜)和不达标企业名单(黑榜)制度,不好的企业和项目上黑榜,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上红榜,国家要支持有能力、有品质的企业做大做强海外业务,鼓励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逐步提升能力、树立品牌,并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代表中国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一些海外项目出了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其他企业的后续项目,连相关基建项目都受到牵连。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中国企业的走出去项目都和“一带一路”挂钩,出了问题必然导致恶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满与排斥。
尽快编制与完善“轻资产”名单。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的很多是“重资产”项目:港口、运河、高铁、核电、大坝……这些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我们再怎么低调,都会被人以高调看待,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战略意图”。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分析这些重资产项目了,他们认为这些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做的,而且这些企业几乎都具有军工背景,所以警惕性上升。例如,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尼加拉瓜运河等,总让人感到这些项目背后的动机“不一般”。因此,我们要打造一批能够理直气壮推销的轻资产项目,如现代农业、中国餐饮、民俗文化、中医药等,但前提不是仅卖历史久远、独一无二、价值连城的稀缺资源,而是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与转化能够严丝合缝地对接国际需求,在“必需品”上做文章。美国的三片文化、双H战略,即美国最赚钱的是“薯片、芯片、影片”以及“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优质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不要忘记和冷落国内市场和需求。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脉络是: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部向西部推进。“一带一路”也要服务我国广大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内陆地区一方面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有效释放发展潜力和空间,将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常常有人问:“在新疆、西藏建高铁,是三股恐怖势力利用的多,还是我们利用的多?”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命题,而且这种意识的杀伤力绝对不亚于__。不能因为有一小撮__,就不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福利。在西部或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有经济发展一定解决不了问题。因此,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激励东部沿海的优质企业和负责任的跨国公司主动到西部去,既把项目和资金带到西部,也把相互了解和彼此欣赏带到西部。
注重“一带一路”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有很多细节问题我们做得还远不够理想。例如,“一带一路”的英文译法较为混乱,特别是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精准的英文缩写。首先“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不应和“战略”挂钩(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而应强调“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那么,问题来了,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缩写是“BARI”,这个词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因为它已经有特定的指代,即意大利东南部的港口城市“巴里”。如果把Initiative去掉,缩写变为“BAR”,又容易让人联想到“酒吧”。看来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虽然表述准确,但缩写困难。还有一种说法是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但这同美国的“新丝路战略”很类似,而且极易让人类比成中国的中亚战略或霸权计划。笔者建议,用One Belt One Road(OBOR),政府用“倡议”,智库或学者不妨就谈OBOR,避免所有的议题都同政府对标,导致很多事物被贴上政治标签,反而对我们不利。在国际关系舞台,很多全球议题被人们熟知,往往不是其全称,而是其缩写,如WTO、FIFA等。今天,“一带一路”有了大名,也要有英文名和小名。“一带一路”才刚刚上路,要做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繁杂、要细致。
不要过度放大“一带一路”的风险。从2013年9月至今,同“一带一路”搭配最多的词汇可能是“风险”,但诸多的风险分析基本上是泛泛而谈,而且仅仅讲风险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提供具体落地的可操作性建议。其实,中国企业不走出去也有风险,而且风险可能更大。原来问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很多企业家回答:“要服务国家战略”。现在的答案往往是:“走出去是要解决生存压力。”可见,企业家越来越在商言商,这是件好事。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要过分夸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关键是自身要准备好、要把项目选好,要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企业没说要做“一带一路”,但他们实际做的就是“一带一路”,即用产品和文化“征服”人心。其实,中国企业的最大风险是中国企业性格的内向性,不走出去,中国企业会越来越被动,会越来越受制于人。
把产能合作的基本内涵讲清楚。“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要从“三个一”入手。具体来说:“一个前提”是中国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富余产能,如钢铁、水泥、铝、平板玻璃等。“一个条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铁路、公路、核电、电力等领域有竞争优势。上述富余产能能够提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一个路径”是在沿线国家就地取材,并建立相关园区,一方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中国富余产能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合作工业化和共同现代化。当然,产能合作的升级版是基于平等与需求层面的产业合作。毕竟同产能相关的词汇往往是“过剩”“富余”,这些词汇首先不准确,是相对的,同时也容易形成“中国中心主义”的错觉。
把“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讲清楚。“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首先,中国希望自身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赢得尊重,不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仅仅看作是“会走路的钱包”。其次,要强调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现代化、信息化的负效应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暴力、自杀等极端事件依然是社会顽疾。故此,以“向善关怀”“正心修身”为内核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许能够对此做出独特的贡献。“一带一路”就是要通过文明互鉴解决相关国家的治理失败问题,解决深层次的国际冲突问题。再次,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也是文化交流与人心亲近的项目,要让国际社会既“喜欢中国做什么”,也“喜欢中国是什么”。
总之,“一带一路”,需要我们一路行、一路思,唯有找准关键点,才能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