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
《天才捕手》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发行的传记片,由迈克尔·格兰达吉 执导,科林·费尔斯、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主演。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1
《天才捕手》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讲述的是美国出版界的传世奇才麦克斯韦尔·珀金斯帮助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编辑出版了《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等不朽名著,并将其塑造成伟大作家的故事。早在发现沃尔夫之前,珀金斯就已经编辑出版过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影片从深秋的曼哈顿,珀金斯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第一次看到沃尔夫的文字便欲罢不能展开情节,描述了独具慧眼的文字编辑与怀才不遇的文学青年两个男人之间的传奇经历和温暖感人的友情。
沃尔夫和珀金斯是两个性格、气质截然不同的男人。沃尔夫性格乖张、创作癫狂;珀金斯深沉、冷静,克制、内敛。珀金斯把自己的文学梦想寄托在沃尔夫身上,用慈父和兄长般的关爱和胸怀,温暖、支持和鼓励着沃尔夫。他遵循自己的职业操守,耐心编辑沃尔夫的作品,把那些繁复冗长的文字处理的恰到好处。尽管他在编辑著作时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但他自始至终都谦虚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一一“书是属于作者的”。 在与沃尔夫相处十年的情感历程中,珀金斯还一直扮演者沃尔夫“人生导师”的角色,他帮助沃尔夫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麻烦和棘手的事情,成为沃尔夫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伴侣”。
当沃尔夫成名后,更加冲动,被名利所引诱,抛弃爱情、调侃友情、疏远亲情,固执的离开了珀金斯时,珀金斯诚恳地告诫他:生活不能仅仅只顾是自己,还要替别人着想。
影片以沃尔夫在生命弥留之际,写给珀金斯的信作为结尾,把整部电影推向高潮:
亲爱的麦克斯:
……
我最想告诉你的是:无论发生什么,都改变不了我对你的感受。就像11月的那天,你到码头接我,我们一起踏上楼顶,感受生命的冷暖、荣耀和散发出来的力量一样……
影片的结尾真挚感人,它在深深打动观众情感的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无数的人生哲理:
伟大的作家身后,必定有一个智慧的推手……
纯洁的友谊,始源于彼此无私的奉献……
生活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有平凡、琐碎的眼前的“苟且”……
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执着地追求事业和梦想的同时,不要忽略身边的亲人和友人,他们才是属于我们一辈子的财富一一那些爱情、亲情和友情。
《天才捕手》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里,无论如何都是一部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细细品味的好电影。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2
《天生捕手》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发行的传记片,由迈克尔.格兰达吉执导。影片讲述了美国天才编辑麦克斯.伯金斯与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之间的各种恩怨。
《天才捕手》,托马斯是天才,麦克斯是捕手。
在多次受拒之后,早已习以为常的托马斯出现在了麦克斯的办公室,第一笔的预付版税仿若一道黑暗中的强光直刺托马斯的心脏,自此其满溢而出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本书《天使,望故乡》在麦克斯的指导下犹如夜空中的一响礼炮,瞬间在文坛引起巨震,一夜之间,铁树开花,璀璨万众。也因此,两人越发投契,尽管时时会有分歧,但也是火花最闪耀之时。为此,托马斯的女友艾琳心声怨念,执着甚至于有些偏执的她为了从麦克斯手中“夺回”托马斯,极端地用手枪威胁麦克斯,以死相逼只为寻求托马斯的回到自己身边。《时间与河流》的删改足足花了两人两年多的时间,这一路上两人因为其中的可删性与否爆发了无数次的争吵,为了这部作品,两人几乎是废寝忘食,朝不保夕,除了艾琳,麦克斯的妻子亦是开始有了怨言,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两人都几近崩溃。但最终,两人都力扛重压,《时间与河流》得以面世并再次引起轰动。
纵观全片,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转折与高潮,但其人物的刻画有力强劲,深入人心。特别是托马斯的人物设定,疯疯癫癫,有些神经质,但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其直率异常的性格。影片最后以托马斯的死亡为结局,在历经了对麦克斯的不信任,想要拉拢杰拉德一起“背叛”麦克斯,但在杰拉德的
极力辩护之下,托马斯得以醒悟,但却为时已晚。患上脑膜炎的他在第一次手术醒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给麦克斯写下了最后的一封信,是对麦克斯的告解,亦是醒悟之后对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恩。
从怀疑到醒悟,影片只用了很短的篇幅去呈现,显得有些过于仓促,使得作品整体重心偏向前,头重脚轻。但是从整体来说,《天才捕手》仍是一部很值得观看的偏文艺性的传记电影,无论从道具和人物设定都有了很完美的还原度,很适合喜欢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风的观众。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3
一本好书是如何来到读者的手中?一个作家是如何迎来事业的高峰?《天才捕手》用平实的镜头向我们诠释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日常生活”。
托马斯·伍尔夫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与麦克斯·珀金斯的发掘和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影片从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入手,真实还原了一个文学巨匠是如何诞生。作家和编辑对于稿件的讨论,一个文字、一个段落应该如何组合;作家对于自己的文字爱惜备至,而编辑则需要通盘考虑全局,两者的矛盾和交锋也如雷鸣闪电般惊心动魄。最后,为了书能够顺利出版,双方都要妥协,达到一种统一。影片很朴实无华,无论是描写伍尔夫和珀金斯,和家庭和朋友,还是描写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用的都是平视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他们是普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缺点,让我们觉得这部电影很平易近人。
影片讲述的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那时正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因此,影片的画面和光线都很暗淡,暗示着那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年代。伍尔夫的《天使、望故乡》也是在无数出版社拒绝出版的情况下,才遇到了珀金斯所在的出版公司,从而使他一飞冲天。影片的画面色调和光线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无论是家庭生活场景、办公室场景,还是富丽堂皇的宴会场景、欢快嘈杂的酒吧场景,一切都是灰蒙蒙的,让人觉得无聊和萧索。也许,只有萧条年代才能诞生很多文学巨著。因为,文学在此时就是社会大众的“白日梦”和“精神鸦片”。
影片真实还原了这一批著名作家和编辑;这些人身上的光环褪去了,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普通的一面。伍尔夫为人真诚又自私自大,说话口无遮拦;面对成功,他显得狂妄而不可一世;面对菲茨杰拉德的窘境,他极尽挖苦讽刺的才能,让对方出丑。对于写作,他又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他不停地写,不停地改,不停地删;为了写作,他不惜冷落自己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却是人们口中的才子、巨匠、“从阿什维尔走出的缪斯”。珀金斯严谨又不失幽默,他首先看到了伍尔夫的才华,竭尽所能去保护和引导这样的才华;他懂得包容、接受新思维和新创意;在伍尔夫撰写《时间与河流》的时候,一开始他还是沿用老方法,让伍尔夫删除大量段落和文字,伍尔夫为了写作和他激烈交锋。过后,珀金斯也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正确,自己的编辑会不会使作品走形,“我们会不会让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这些场景都显示了珀金斯的坦诚和谦逊,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发掘出伍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在江郎才尽后的窘迫和凄惨,看到了海明威豪放狂热的个性和不屑一顾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拍摄手法,是真诚的。我们看到这些“精英”是一群有着特殊才能的普通人,他们的内心有善,也有恶。因为他们普通,所以他们才真实可爱。
影片的主题就是文学,我们看到了从事文学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我们明白了,对于他们来说,灵感和专注是多么重要。伍尔夫因为脑海中有无尽的灵感和想法,善于编故事,因此,长篇小说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菲茨杰拉德因为灵感枯竭,每天写一百多个字都要谢天谢地。有了灵感还不够,还要专注,专注到放弃一切。伍尔夫为了写作,冷落自己的妻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吞食安眠药,也不陪她回家,最后两人终日以冷漠相待;珀金斯为了让伍尔夫更好地写书,安排他来自己的家来住,每天动用一切时间来读文字。为了伍尔夫,他放弃了和家人的一次难得的野外郊游。这种专注,近乎于残忍。然而,为了自己的内心,他们只能选择一意孤行。
影片集结了一众优秀演员:科林·费斯,裘德·劳,妮可·基德曼,盖·皮尔斯,劳拉·林妮,多米尼克·韦斯特。主角和配角相互烘托,搭配和谐,保证了影片的质量。这是一部视角平凡的好影片,很适合文学爱好者观赏。
文学和其他行业一样,既有光鲜的表面,也有艰辛的里子。有些幸运的千里马在历经艰辛后,能遇到一个伯乐。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4
我本来以为《天才捕手》会拍成《霸王别姬》的。
如果把 A.司各特·伯格的整本原著《天才的编辑》都转换成影像,那么最合适的应该是改编为 HBO 剧。每一集主要讲一个作家,最好是阿伦·索金写的剧本,他能把所有的繁复故事都处理得干净利落。导演就找大卫·芬奇吧——它可以是 20 年代的《社交网络》。
主角麦克斯·珀金斯被称为那个时代“完美的编辑”,与他合作过的作家有写《小城畸人》的舍伍德·安德森、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之后最优秀的幽默作家林·拉德纳、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的 J.P.马昆德、加拿大总督功勋奖的得主莫里·卡拉汉、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艾德蒙·威尔逊,还有道格拉斯·索瑟尔·弗里曼、艾丽丝·罗斯福·朗沃思、汉密尔顿·巴索、南希·赫尔和约瑟夫·斯坦利·彭内尔……
更省事的介绍方式:他是那个发现了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人。
但珀金斯编辑生涯里最戏剧化的一段,是他跟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之间的工作经历,其中包括《天使,望故乡》和《时间与河流》两部书稿的出版。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天才捕手》这部电影里,编剧界大名鼎鼎的约翰·洛根(《飞行家》《角斗士》《林肯》)会拎这个故事出来单独讲。
托马斯·沃尔夫是个疯子。饰演他的裘德·洛一出现就能告诉你这一点。他是“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偶像,习惯抵着冰箱写作,毫无节制、嗓门大、话痨,喜欢用他那双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皮鞋用力踏着地板打拍子。异类。这是让你对他保持兴奋的原因之一。
电影开场没多久就有一个小高潮,渴望得到肯定的沃尔夫被纽约出版商退稿数次,打算把书稿放到发现了菲茨杰拉德的麦克斯·珀金斯的手里一搏——毕竟菲茨杰拉德的稿子一开始除了珀金斯之外,其他编辑也不怎么能读下去。最后,珀金斯亲口告诉托马斯·沃尔夫:“我们打算出版您的作品。”
这不仅仅是个通知那么简单。珀金斯的这句话挑起了一个庞杂的故事线。这两个人性格迥异:托马斯·沃尔夫行为怪异又冲动,写起东西来完全收不住,麦克斯·珀金斯节制而内敛;托马斯·沃尔夫对这样的认可期盼许久,听了这话简直激动得要昏厥过去,麦克斯·珀金斯恰好是个对作者负责到超出职业本分的工作狂,同时,他们也都有时常需要他们在身边的另一半;托马斯·沃尔夫是个满身缺点的天才,珀金斯要做的就是把他最好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任务艰巨、过程甜蜜……这里有无休止的讨论、有大时代的背景,有疯癫、有误解、有冲突,最后还有心碎的离别。
中文译名类似的《心灵捕手》跟这部电影有几分相似,让一个天才“问题少年”降服的,肯定不仅仅是一位编辑或者老师,他还得是情绪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他最开始是他的灵感来源,然后是精神支柱,最后,他忍不住要把他当成他的一切。更恰当的比喻可能是,这像是一部能拍成《霸王别姬》的电影,至少体量上应该是相当的,而且在裘德·洛脸上,老有一种“我要成角儿”的劲,他们一起开始的,是一段“不疯魔,不成活”的不寻常经历。
你要看到托马斯·沃尔夫的情人伯恩斯坦夫人在编辑部吞药企图自杀才知道这两个人疯魔到哪个程度——他们为了工作家都不回了。珀金斯一直想要个儿子,沃尔夫想念他的父亲,然后他们遇到了对方。托马斯·沃尔夫扛来了三箱的《时间与河流》的书稿,看上去有 5000 页,麦克斯·珀金斯要大段大段地删。珀金斯说为了这事要一起没日没夜地工作,一页页地讨论修改,总共持续九个月,沃尔夫言听计从。最后,不怎么听爵士乐的珀金斯,在一家爵士酒吧最后跟沃尔夫一起踏着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耐磨皮鞋,踏着地打起了拍子。所以,在那个不需要问作者“你现在公众号有多少粉丝”,单凭“独特”两个字就足够有理由把他们留下的年代,珀金斯在沃尔夫身上所花下的心血,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超出一个编辑的本分。
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让他们双方的伴侣都有了妒意——这样的关系像是一个编剧的黄金素材,因为它很好下手,起因简单,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相当丰富的元素,只要你前面把那个互相牵引的理由讲清楚,后面事情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为这个故事线带来无限的回报。
但关键也在这:由这段关系产生的信息量太大了。编辑与作家的相处;夫妻之间的关系和后来的矛盾;还有要解决的一系列背景问题:在大萧条时期,人们对故事有一种什么样的特殊情感;重要嘉宾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又同时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另外,这可是一个有时间跨度的故事,他们不是在办公室或者火车站这么走火入魔地探讨那么一两次,这个故事是有一定年月的(妮可·基德曼饰演的伯恩斯坦夫人说,自己被沃尔夫冷落了两年),如果时间跨度能表达得更好,这电影一定会更激荡人心。
基于这些层层叠叠的描述,要是把《天才捕手》故事线都处理得淋漓尽致,可能得要三个小时才能解恨。看看导演的背景:迈克·格兰达吉之前执导过《李尔王》和《费加罗的婚礼》,是伦敦 Donmar Warehouse 戏剧公司的'艺术总监(萨姆·门德斯曾经担任此职),获得过托尼奖。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它有更加轻巧的一面。赏心悦目,毕竟是英国导演带着几个英国演员拍的。同时也挺风趣,能够让人毫无压力地看下去,即便你对电影的背景一无所知。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5
在某段时光中,与心仪的作家碰面,聊一聊文学,酒喝得开心了,关系走得近了,顺便再聊一聊文坛、情感八卦,是不是一件挺有趣的事?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就曾畅想了一把。
《天才捕手》由英国戏剧界翘楚迈克尔·格兰达吉执导,妮可·基德曼、科林·费尔斯、裘德·洛等出演。影片再现了传奇编辑珀金斯的职业生涯,以及天才作家沃尔夫的写作人生。迈克尔·格兰达格导演的《天才捕手》也有着这样的情节安排,只不过在《天才捕手》中出现的文学大师,比《午夜巴黎》要少一些,但能够看到托马斯·沃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这三位,对于喜欢他们的读者来说,也值得面带微笑去关注。我个人更期待菲茨杰拉德的戏份,《了不起的盖茨比》《美丽与毁灭》《人间天堂》都曾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并且愿意沉湎在他营造的颓废文学氛围里。但在《天才捕手》中,菲茨杰拉德的饰演者并没有展现出十足的魅力,他与泽尔达在片里打了个酱油。毕竟是沃尔夫与他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的故事,裘德·洛的表现才是衡量这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
在片中,沃尔夫是个精力旺盛、热情四溢、略有点神经质的家伙,这样的人天生应该是个作家,因为才华的缘故,他的旁若无人、桀骜不驯,也变得可爱起来。“天才多少都有点魔鬼的面孔”。沃尔夫在成名之后,有段时间狂傲得不可一世,对给予过他巨大帮助的珀金斯,也有过不屑与背叛。跟沃尔夫不同,珀金斯则敦厚、和善得像位天使。科林·费斯非常棒地诠释了这个角色,乃至于在他表演的时候,时常会让人感觉到珀金斯的背后有洁白的翅膀扇动。用中国影视剧当下流行的套路来看,沃尔夫与珀金斯无疑是一对“好基友”,他们各自的妻子对待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都抱有强烈的质疑和深深的嫉妒,沃尔夫的妻子甚至还闯到珀金斯的办公室,试图枪杀“情敌”……但格兰达格导演,压根没有渲染“基情”的意图,《天才捕手》的情感内里是正经的、严肃的。在第一个层面上,珀金斯对沃尔夫的欣赏,是商人式的。如同掘金家发现一个富矿,“一辈子只能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珀金斯不会放过,他的专业精神,他对出版的热爱,以及他对公司盈利的追求等等,都不允许他错过沃尔夫,他们的合作,在商业上是天作之合。在第二个层面上,沃尔夫的超凡个性和精神气质,恰恰弥补了珀金斯所欠缺的一面。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男人,珀金斯喜欢并欣赏沃尔夫身上离经叛道的地方,但作为在家庭生活已经墨守成规的'中老年男性,他在行为能力上,已经没法像沃尔夫那样酗酒、泡妞、我行我素,但在内心冲动中,珀金斯仍然渴望拥有沃尔夫那种永远属于小伙子般的叛逆与冲动,在一脚踹碎沃尔夫曾经租住的房屋窗户玻璃时,那是珀金斯与沃尔夫走得最近的一刻。但归根结底,珀金斯对沃尔夫的喜爱,是父亲对儿子的宽容甚至溺爱,他对沃尔夫的批评,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式的“恨铁不成钢”。
为了让观众明白这一点,导演有点儿刻意地突出了珀金斯有四个女儿、缺少一个儿子的遗憾,并含蓄表达了珀金斯身上的父性。就是这样,合作上的互相需要,性格上的互补,乃至于人性幽暗深处的契合,使得珀金斯与沃尔夫的组合,成为一个文坛传奇。影片花费了不少的篇幅,来表达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改稿过程。潦草的手书、古老的打字机、红色的删改笔、装帧精致的出版物,把20世纪30年代那种人人热爱文学的浪漫氛围,良好地呈现了出来。影片因此拥有了一股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审美,对应当下写作与阅读均快速数字化的环境,给予了观众一种微妙的观感——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怀旧情感,并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时代对比的冲动,得到故事之外的某种触动。
天才捕手观后感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