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10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写什么?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开放发展、敢为善成,绘制精谨细腻的“互联互通”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接班人,积极投身“互联互通”“开放发展”实践,交好时代答卷。
绘好“互联互通”工笔画,要交好“开放发展”这张历史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45年前,总设计师__在“九二南巡”时,鼓励后辈“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开放发展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时代考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唯有开放发展,方不负使命。年轻干部要坚定“开放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有开放视野,顺应信息化、全球化的大潮,跳出中国看中共,站位全球谋中国。要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用国际视野谋发展,用开放思维引全球资源,用国际礼仪迎八方来客,面向“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面向世界,以全域开放汇聚全球资源,激发发展活力。要多渠道拓展开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主动融入时代开放发展大潮,自觉走在开放发展最前沿,勇当开放发展“弄潮儿”。
绘好“互联互通”工笔画,要交好“创新驱动”这张时代答卷。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年轻干部作为推动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注重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以创新破难题、以创新增动力、以创新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说起来是朗朗上口,但做起来是异常艰难。没有创新、没有定力、没有坚持,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去干,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要有“活思想”,把“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放到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大格局、大战略中去审视,把准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有“金点子”。年轻干部要发挥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优势,提出改革发展的“金点子”,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推动形成创新品牌。要有“好办法”。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将各项工作项目化、路径化、具体化,让每一项工作有科学方案、有具体项目、有细化措施,以科学有效的办法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绘好“互联互通”工笔画,要交好“敢为善成”这张人民答卷。敢为善成,敢为就是要逆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困难面前挺得住、硬仗面前打得赢、危险面前豁得出,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存在的畏难情绪、瞻前顾后、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等问题;善成就是坚持目标导向、结果至上,强化“以成功论英雄、以项目定成败”意识,说十件不如干一件,干十件不如成一件,用力做到最好、用心做到极致、用情做到完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年轻干部要干字当头,坚持目标导向、结果至上,提高复命意识和划“句号”能力,以最讲认真的态度和最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把事情一件一件抓好,任务一件一件落实。要在一线接一接“烫手山芋”,在火线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苦其心,砺炼胸怀;累其身,砺炼筋骨;难其行,砺炼耐力,在面对重大挑战和风险时,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才能为民以心、为民以责、为民以行,站得出、敢担当、能作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2】
金秋十月,随着硕果的成熟,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流水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渺的大海,星星之火燎原成为璀璨的银河。这一国际盛会不仅标志着“一带一路”从中国的倡议走到全球的实践,更见证了其为各国与人民带来的深厚利益。这条凝结了古老文明记忆与现代发展愿景的道路,正以实际行动和卓越成果,为全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绘制新的篇章。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它已从一个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全球的实践,从“大写意”的策划到如今“工笔画”的精细化发展,展现了其顺应国际社会主流愿望和需求的生命力。共建“一带一路” 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的动力,追求的是合作共赢的目标,展现的是和平开放的决心,这一结合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的愿景,为全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开创了新篇章。
“一带一路”是创新发展之路,引领科技进步开创“新篇章”。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动力。 “一带一路”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从创新中汲取了持续动力,形成了一个多方互惠的国际合作体系,摒弃了西方主导下的“出资者强势”观念,展现了真正的合作与包容。“一带一路”也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科技人文交流到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从科技园区合作到技术转移中心的打造,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强大联盟。例如,在中埃合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埃及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红利也开始深入人心。数字经济,如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和跨境电商等,已经成为共建国家间的新焦点。同时,5G、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应用,助力其数字化转型。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评价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创新之路,更是一个前所未有、大胆的全球尝试。它不仅为共建国家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更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切身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路,深化合作策略绘就“新画卷”。古语言,“人心齐,泰山移”,这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核心精神,即各国的团结与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国家各具特色,而在技术、科技、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就像是一幅跨时代、跨文化、跨领域的壮丽画卷。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进一步深化了各国之间的合作理念,它鼓励各国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释放智慧之光。从经济贸易合作到对外民生基建工程投资,从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到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这些都是“一带一路”下一阶段的新发力点。事实上,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初时受到了部分质疑和误读,但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愿与各国共同努力,攻克困难,分享成果。疫情期间,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伸出援助之手,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发展的决心。这幅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新画卷,正在由各国共同绘制,它不仅是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共创美好未来之路。
“一带一路”是和平开放之路,助推世界交往筑起“新桥梁”。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数字丝路”的全球化计划已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国际先进中心,构建了一个日益扩展的知识网络。古老的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桥梁,见证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胆识和玄奘西行求真的坚毅。如今的“一带一路”正是这条古老之路的时代重生,它为中欧之间筑起了坚实的交流与合作桥梁,中欧班列的发展更是为两地之间的合作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一带一路”创建了一个开放、互惠的交流平台,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它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思维,中国的智慧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方案。在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与各国保持平等合作,确保所有参与国家都从中受益,这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与开放的路,它既是经济的桥梁,更是人心的纽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3】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将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至此。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十年间,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一带一路”架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读懂“硬联通”,基石之上的大道共筑。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我国工程企业扬帆出海,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成为内陆城市连接大西洋的经济动脉;飞架南北的佩列沙茨大桥,见证克罗地亚经济腾飞“高光时刻”……这些昔日存在于设想之中的“里程碑式”项目不断涌现,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福祉,不仅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更为各国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注入新动力。
读懂“软联通”,合作之魂的共识凝聚。“一带一路”的成果不仅在于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建成一个个“繁荣港”、铺就一条条“幸福路”,还在于共建国家在贸易合作、资金融通、气候变化、油气管道等领域形成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规则标准在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协同发展、畅通投融资渠道、便利经贸往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围绕规则标准的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标准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我国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促进了多领域标准国际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区域经济逆风前行。
读懂“心联通”,友谊之桥的人文交融。如果将“硬联通”比作“筋骨”,“软联通”比作血脉,那么“心联通”则是“心泵”。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相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和关键,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注入澎湃动力。秉持“兼济天下”的情怀担当,中国农业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造血式”帮扶为当地培养农技人才,造福一方百姓;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埃考古学家携手五年,让卢克索孟图神庙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联合考古队也在学习借鉴中结下深厚友谊。300多个民生合作项目、1000余对友好城市、46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在一个个“实而惠”的民生工程中、一次次“多彩且包容”的文化交流中,共建国家人民的心意在潜移默化中彼此相通。
丝路迢迢,通达八方。十年的历程,我们看到“一带一路”运用“三重联通”的笔触绘制出恢宏长卷。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我们相信,这项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创举,定能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4】
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十年来,这条路从无到有,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俨然成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从当初提出宏伟蓝图时的“大写意”到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工笔画”,其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和大国的担当点亮世界、造福各方。
不下“对手棋”,和平发展才能共享繁荣。“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以前民族冲突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由地缘政治割裂的文明必然会造成对立、对抗,由一带一路为纽带连接的共同体则提供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让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架起了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让沿线国家各要素按照市场秩序有序流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一带一路”让中国的基建走向世界,在改善当地基础水平的同时,也让世界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创造。
不吃“闭门羹”,开放包容才能携手同心。“商通华夏八方土,业网环球万国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优势产能、先进技术融合“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引进来。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的活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绿色发展的“生态兴”带来国家发展的“文明兴”。千年丝路,驼铃悠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沿线各国政府的责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
不唱“独角戏”,交流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第一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无限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共享创新成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在北京成立,依托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明搭载着“一带一路”的快车,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秉承着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让文明交流替代文明隔阂,让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发挥中国主体作用,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让“条条大路通中国”成为可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5】
十年来,由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合作吸引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全球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唯有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是各国应当作出的明智选择。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要“以绘制‘工笔画’的精神,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把共建“一带一路”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
精谨细腻绘好“和平画”。中国人素来追求天下大同,这体现的是“和合共生”的智慧、互利共赢的思想。从古丝路上的烽火,到近代战争的硝烟,再到今天“一带一路”的兴盛,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和则兴、战则衰,和平安全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要强化和平观念,牢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公道正义,着力化解冲突,积极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增进合作互信,减少相互猜疑,着眼消除贫困,致力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
精谨细腻绘好“繁荣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需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一带一路”上,各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各有优势,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合作前景广阔。要充分凝聚共识,在全面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基础上,按照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的工作思路,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将共识转化为行动。要强化互联互通,抓住产业这一经济之本,畅通金融这一经济血脉,聚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重点领域,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充分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努力打造同甘共苦、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精谨细腻绘好“开放画”。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一带一路”发轫于开放,通达于开放,繁盛于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坚持开放导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立足全局、放眼未来,积极主动打破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走出“小圈子”、扩大“朋友圈”,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弘扬开放包容精神,把握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机遇,加快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精谨细腻绘好“创新画”。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共建“一带一路”是运动向前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必须向创新要动能。要提高创新能力,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要优化创新环境,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创新人才交流项目,大力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举措,激发沿线各国人民的创新活力,为各国青年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精谨细腻绘好“文明画”。文明因多样而精彩,文明因交流而升华。共建“一带一路”打开了各国各民族交往的窗口,书写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篇章,要持续挖掘当中的文明底蕴和文化内涵,努力促进沿线国家相向而行、互学互鉴。要健全人文合作机制,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通架设桥梁。要开辟文明交流渠道,广泛开展民生领域的合作,联合开展一系列环保、反腐败等领域培训项目,深化各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不断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形成和而不同、多元互动的文明共荣发展格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我们必将迎来周道如砥、终和且平的锦绣前程,携手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6】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中欧班列驰骋在广袤的亚欧大陆,运载的是琳琅满目的货物,联通的是亚欧国家的市场需求,架起的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桥梁,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为增进各国民众福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今天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复苏脆弱乏力,增长基础不稳。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显。但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的合作势头渐起,各国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我们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找到打破困境、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鉴古知今。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搞封闭、排他的安排没有前途,只有开门搞合作、大家都受益,才是光明大道。正如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讲,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我们希望高峰论坛有助于冲散经济低迷的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为了更好凝聚共识,推进合作,中国将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各国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是高峰论坛的重点,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我们认为,上述主题和议题针对当下形势和挑战,突出国际合作,突出联通,突出对接,与各方普遍关注的议程高度契合。在此,我想提一点,近年来,国别、区域规划和全球议程层出不穷,区域倡议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洲投资计划、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全球协议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社会应该抓住机遇,推动各倡议协同增效,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7】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这一符合时代潮流、历史大势的壮举,必将展现更旺盛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是发展之路,为全球均衡持续发展注入“助推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世界经济衰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大力开展港口、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为开展贸易往来筑牢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贸易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产品;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上千对友好城市,双向旅游、留学生交流人数大幅增加。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促进者、贡献者,以“一带一路”为助力,逐渐化解制约全球发展的因素,为全球均衡持续发展注入“助推剂”。
“一带一路”是共赢之路,为全球合作共赢融通打造“强磁场”。“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的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怀着源自骨子里的“美美与共”的心境,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合作倡议,聚焦互联互通,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努力,极大地提升了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基垒台之后是贸易的全面提升,中国为“一带一路”各国带来中国制造的电器、车辆、航天科技等,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同时,也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不断提升自身产业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各国紧紧连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希望之路,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贸易壁垒、新“冷战”思维、单边主义不断升温,全球治理面临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恰逢其时。首先,“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为全球合作提供了伟大的实践平台;其次,“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所追求的互利共赢,为全球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最后,中国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凝聚为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困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带一路”由最初的一份倡议到如今取得优异成绩,证实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正确性,为解决世界难题、消弭世界乱象带来新的希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8】
“丝绸之路”——说古老也年轻。古代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唐代,历经2000多年。如今,它再度成为高频词汇,但明显具有了新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含义呢?
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历史主题
说起“丝绸之路”,无人不知。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陆上通道。由其衍生的海上丝绸之路亦连接东南亚,通南亚,到阿拉伯,至东非,覆盖欧亚非三洲之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旅驿客,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古代,这条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往来的商贸之路,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今昔两条“丝绸之路”始终有一个最显著的共性——传承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情怀,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从“雄鸡”到“和平鸽”的国土新奇观
众所周知,我国的版图如同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当前,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全球思维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让这片神奇的国土呈现一种新的视觉奇观。
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一直向西,以新疆为首,东北为“路翅”,南海为“海翅”,台湾及附近岛屿为尾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祖国如同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这种“由鸡变鸽”的视觉形象转变,其背后是思维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一带一路”就是“和平鸽”翱翔的空间,“和平鸽”是“和合”精神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既是“一带一路”的追求目标,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强源固本的泵站-—“黄河几字湾”
“一带一路”必须依托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要强源固本。在讲座中特地强调了“黄河几字湾”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黄河几字湾”由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的21个市盟组成。这片区域不仅是我国同蒙古、俄罗斯、东北亚地区以及中亚和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如果这片“富矿”能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在这片区域内现有的10个国家战略区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的整体规划,进而驱动“一带一路”的发展,“黄河几字湾”所起到的泵站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做好“六个协同”
“一带一路”的关键抓手是要把握好六个协同,即远近协同(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新旧协同(新旧“丝绸之路”)、东西协同(国内的东西部和国外的东西方)、陆海协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内外协同(驱动国内外合作的双引擎)、软硬协同(中华软实力的建设与硬实力)。
此外,“一带一路”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置,丝路基金的开启,标志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一个新角色,由过去的“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中华民族凝心聚力,调动国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华力”的作用。“中华力”是由”六力合一”的多种力量构成,包括党的领导力,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由经济、科技和军事构成的硬实力、纵横捭阖的外交巧实力。这些力量最终必将汇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中华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9】
建设“一带一路”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性工程,对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综观“一带一路”的整体路线布局等,笔者认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内涵具有较为一致的特质。
“一带一路”与太极中的阴阳二极特性具有相似之处。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带一路”恰似我国版图周边的太极阴阳鱼,环绕我国内陆的广大市场,共同发挥内外交流、合作共生的强大作用:
“一带一路”发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两大窗口作用。这“一带一路”分别以我国的西北和东南为起点,两两相对,这两大对外交流大通道通过各项改革开放的大举措,内引外联,从我国的两个相对方向共同对全国市场发挥推动、流转作用,与太极的周行不备、生生不息的特性相似。
“一带一路”发挥了我国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和历史文化交流国家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周边各国情况较为复杂多样,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国西北部为起点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曾经与我们同属一个共同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具有较扎实的联系沟通基础。另一类是地处我国东南部为起点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交流较为紧密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与我国文化交流较为密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认同感。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们加强与这两类国家的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我们营造和谐的周边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发挥了我国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陆路与水路两方面的优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主要依托高铁等陆路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主要依托港口航运进行,这两种交通方式代表了当今世界陆权和海权两大类国家的最主要表现形态,我国如果发展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将有效吸收两类国家的发展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发挥所长、平衡发展,有效打破以西方为首的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封锁、遏阻战略。
易曰: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我们要多举并措、内外兼修地发挥好“一带一路”的综合作用:
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工作。我们要发展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沟通联系,加强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这些硬件基础设施工作做好了,我们才有了落实“一带一路”长远规划的要件,也才能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感受到同我国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惠,才乐于参与共同发展。
其次,要搭建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和运作机制是确保良好发展的制度性保障,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平台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从多个方向、多个领域全方位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人民才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参与的平台和组织。
再次,要坚持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经济是基础,要发展好“一带一路”关键在于发展好沿线经济,让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真正从发展“一带一路”中得到实在的经济好处,才能进一步发挥出“一带一路”其他方面的幅射带动作用。文化是保障,“一带一路”要长远发展好,需要通过文化交流来保障,因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文化的交流是内在的,容易从思想上统一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思路,为“一带一路”的长期繁荣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最后,要坚持以和为贵、共同发展的理念。要建设好、发展好“一带一路”,就要坚持合作双赢、利益共享的思想,不能走西方殖民的路子,否则就会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抵制,就会成为独角戏。
“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与实践,将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壮举,她将为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将成为趋动亚洲梦奔向理想彼岸的强劲双轮。“一带一路”发展繁荣的每一天都将会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实现万邦和谐、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美好日子。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心得1000字【篇10】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开放之路,为世界合作共赢融通打造“强磁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唯有开放才能进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新拓展和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中国,面向世界。十年来,开放的中国与越来越多的伙伴携手,为建设更美好世界而努力。一带一路”以开放促进共享包容,倡议传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始终向世界各国敞开怀抱,既不进行意识形态捆绑,也不附设价值观约束;既不是为了势力对抗而产生,也不是为了阵营划分而存在。促进互联互通,拉紧合作纽带,促使有关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通过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解决发展难题,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助力实现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文明之路,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架设“铁桥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从秦岭脚下的古都西安到亚欧大陆西缘的里斯本,从东南海滨的厦门到大洋彼岸的圣安东尼奥港,“一带一路”跨越五大洲四大洋,各地人民语言不同、肤色各异,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精神创造和文化成就。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能迈上坦途正道;唯有深化交流互鉴,才能推动文明发展。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合作,架起文化互赏的桥梁,用一个个具体行动,构建起文明对话的平台,让文明之花跨越山海,绽放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向世人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了不同文明同放异彩、相得益彰的底气。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绿色之路,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方向标”。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千年前兴起于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把一片绿色的中国茶带给世界,时光流转,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一片茶叶,更是绿色发展的智慧和行动。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十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能源,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绿色机遇,为当地人民带去绿色福祉。目前,中方同有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同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共建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更是中国对降低全球碳排放,以遏制全球变暖、减少极端气候作出的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