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个人心得体会
纲要个人心得体会(精品3篇)
纲要个人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纲要个人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纲要个人心得体会(精品3篇)】,供你选择借鉴。
纲要个人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实际教学经验是有所欠缺的,所以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领导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对此进行了学习,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从中得到帮助。
纵观《纲要》,分为四个部分: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验,教育评价。总则是其他部分的精辟概括,其他部分则是总则的扩充和延伸。从横向来看,这四部分都围绕着幼儿的发展来谈,以注重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也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不管是总则中第二条所提到的“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实际出发……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还是第五条中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我个人观点,《纲要》是以关注幼儿发展为中心的。下面我就从如何关注幼儿的发展这个层面,来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不过也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正所谓“三岁定八十”,意思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到老了都不会改变,此谚古已有之,可见幼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幼儿时的教育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不容我们小觑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到底如何教育幼儿,既不能强制要求幼儿这个不许那个不行,也不能纵容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莎翁在《哈姆雷特》中写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所以这个答案要拿捏得精确有点困难。那么到底如何教育幼儿呢?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就如同顺着风扫落叶,根据风向来扫必然事半功倍,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必定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步增长,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在成长过程中所学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一般都说懂礼貌的小孩更招人喜欢,不光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还要让他们能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新教师,我喜欢时不时地跟幼儿以聊天的形式交谈,聊吃的早饭,聊玩的玩具,聊他们的朋友等等,这样既可以拉近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了解他们的习惯性格,还可以从聊天中积累教学实际经验。可能别人会觉得大人与幼儿聊天,会讲的牛头不对马嘴,这个我也赞同的,有时确实会听不懂他们的“外国话”,这个时候我会找他们的同伴当翻译,或者让那个幼儿重复再说。这样做有人可能会不解,我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我想进一步了解幼儿,让他们在某一方面也能把我当同伴,这样能更好的知道他们的成长;另一个是我希望他们能够说出让大人明白的话,学会清楚地说出自己要说的话,这样对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在聊天过程中,我还发现有的幼儿想要把发生的趣事告诉老师,心里急着说,可是讲出来的话却磕磕巴巴,有点语无伦次,这个时候老师可不能没有耐心,要鼓励他们开口讲大胆讲,也要表示自己对他们讲的事感兴趣,这样幼儿才会更有自信,以后可以从讲身边发生的事发展到讲完整的故事。
1.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表扬、一个赞扬,都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第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对学生有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向上。
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能够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的学习气氛,会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行为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能在宽松的气氛中使悲观的学生变得快乐,受挫折的学生建立信心,懒散的学生变得勤奋,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固执的学生变得灵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学生的害怕、说慌、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都是由于教师心理不健康造成的。
2.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人工心理环境,指导学生解决冲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自我设计,自己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教育资源。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教师的心境、情绪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影响教育环境,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好,而且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发展起着刺激和作用
五.教的专业素养
目前,教师的教学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原理知识、课程与课堂教学知识、心理健康与辅导知识、课堂与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与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研究知识等,并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国的教育已从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个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
3、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学生,乐于教学,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教育的开始,是幸福的开始,如果我们给孩子带来了压力和灾难,那还不如不教育。”这是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所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老师要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准确的评估,全方位地了解幼儿的发展,选择适宜幼儿的学习方法,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年龄、个性特征甚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唯一性的。比如说老师提问,有的幼儿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有的幼儿则需要经过提醒和帮助。又如有的幼儿能够快速模仿老师的动作,有的幼儿则要经过多遍的重复指导。我们就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有目的的进行引导。
初步学习了《纲要》,心得体会也不能一概而全,我想每次研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此次学习让我丰富了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论指导,为了一切幼儿的发展 ,为了幼儿一切的发展,相信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会给我带来很多益处。
纲要个人心得体会篇2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确实如此,幼儿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支持,那么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效果,只有家园共建,双向互动,才是开启成功早教的“金钥匙”。
最近学习解读了新《纲要》中家园合作这一块内容,在“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中其中有两小点提到“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角色意识,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承担的任务”及“教师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作为班主任,更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承担的任务,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这与家园合作分不开。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幼儿园老师,除了对家长“尊重、热情、主动”外,必须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尤其是我们在幼儿园,孩子年龄小,要照顾的方面很多,更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同时为我园提升口碑。幼儿园和家长之家建立起互相的信任感,架起家园合作的桥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是我们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如:班上的家长,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可能孩子们离园时间到了家长赶不及来接幼儿,我园就安排孩子们去晚托班,又安排了老师们轮着值班,虽是延长服务,老师们没有任何报酬,但老师们谁也没有“计较”过。
家园合作,当幼儿园或老师们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要,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才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当幼儿园或老师们只要用心地、竭诚为家长服务,家长自然会更肯定我们的工作,配合好我们工作的开展。
纲要个人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 ……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希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通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判断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形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赖性,这种损害是任何现在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现在,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二、真诚的面对幼儿,是师幼实现对话的基础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 重视一日生活中每一次与幼儿对话的机会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提供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老师洗,后来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老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老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老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接受,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 ,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意义,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导能够切实引起孩子产生一定的感受。例如在主题活动《小手真能干》中,请幼儿用小手蘸上颜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儿感到即新奇,又高兴都大胆的印着。这时张雨恬“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老师,我不敢”,这时坐在她旁边的陈澳说:“别怕,我来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边向张雨恬投向鼓励的目光,一边说:“好啊,陈澳哥哥可勇敢了,你来当小老师吧!”过了一会当他们的作品完成的时候,我又用鼓励的话说:“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叶”。陈澳的小手印还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俩抬头看着我笑了。我的话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师幼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幼对话的观念。就像瑞吉欧幼儿教师们说的那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获得体验和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