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培训心得>

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3篇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高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

  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等都做了明数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新课标进一步明确数学的意义和数学的教育价值,完善了确的阐述。通过培训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结合当前课改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职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互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三.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篇二: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

  不学习课程标准,不潜心钻研教材,就如瞎子摸象,教学就会产生偏差。数学教学具体定位到底在哪里,也是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体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重在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为以后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数学课不能象以往一样只要求学生会做题,而应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看来,数学课程体现了几个显著的变化:

  宏观上,新教材遵循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状况。大家对数学的认识也从锻炼思维的体操转变到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指出,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在每部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背景,知识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学习数学。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上,因为我们教师能力和教学容量等等许多因素限定了这些方面的讲授,对定义定理的讲解略显枯燥和抽象,以致于用相关题目去弥补讲解,难以体现数学的生动性和应用性。曾听过一名有经验的老师说课,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得很好,自然而不刻意,丰富而有深意。从中不难看出,彰显师生和学校、班级的个性和优势的精品课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将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要求,多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比如,数学学习中着眼于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学习兴趣的引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责任心的栽培,意志力的锤炼,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熏陶,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等等,都属于德育范畴。坚持实践“成才应该首先成人”的道理,如何在重视健全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充分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教育中的大学问,这不仅仅是德育处或是某位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位数学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然而如何群策群力,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德育的亮点,给所有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同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建立全新的教与学的体系与学习评价体系。

  新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组织,而是渗透着学生日常经验和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组织。如函数、导数、古典概型等等章节,从细节处使学生在学习中切身感受到数学和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大价值,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和探索的强烈意愿,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传统教材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例如有一名老师在讲解抛物线时,用动画演示了炮弹发射到落地的轨迹,形象生动的开场一下子就成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找到了兴趣的切入点;也有的老师在讲解立体图形的时候对比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原型,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今天的数学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亲身体验。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关键词”,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新课改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数学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真正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

  如今的教材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材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很清晰地看到,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然而一切事物都有正反面,如同双刃剑一样,专家对课改实践中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回答了“螺旋上升”的思维方式是否可行?是否人为地将知识点割裂?如何处理教材才是合理?目前初高中的知识脱节,师生负担加重?等等问题,解决了我们许多疑惑。欣喜的是,我的观念和许多与会老师不谋而和。我们看到,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意”,它体现着先进的理念,但并不成熟完善,既然我们不能因为瑕疵而否定美玉的价值,就不能因为一些不和谐的困难而否认它的必要性。也正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才需要我们老师的扶持和关注,依靠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其中关键是把眼光放远,避免鼠目寸光的短视做法,坚持走好每一步,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功败。因此一方面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使教师明确更加刻苦钻研,内强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这对每位老师而言是痛苦的蜕变。我作为一名在传统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教师,虽然时常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但身上仍然难掩一些传统教学的风格。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抱怨:新课改让教师变得无所事从。这种抵触心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特别是许多数学老师多年形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新内容前可能变得不再重要,势必会产生强烈的困惑和不舍,因此,在许多学校,仍是口号一套,实际授课又是旧一套。有一位课改专家在描述现在课改现状时,无不担心地说:现在很多地方依旧进行着披着新课改精神下的传统教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于是切切实实施教学改革,避免穿新鞋走旧路,教师的角色转变非常重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首先我们必须接受课改新理念,为失去平衡的心理寻找支点,真正走进新课程;其次努力建树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再次,在进行有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后,信息的整合,经验教训的总结尤为重要,因此及时的心得体会可互通有无,让同行间不断提高认识。

  由于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改还在实验阶段,难免有种种先天不足。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克服急功近利心理,需要正视客观现实:例如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统筹以适应今后的高考导向要求;如何慎重科学安排课时,严格规范地执行课程计划;如何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妥善处理数学选修模块;如何看待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中的作用等等都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篇三: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

  这次参加新一轮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学者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体会:

  1、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4、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在培训期间,我们无论是在报告中,还是在茶余饭后,我们都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感受到合弦的美。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热潮中的冷思考"。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中国自己的教学方法好在哪里,对此一定要心中清楚。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继承的同时要理解与吃透它的内涵。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因此,面对我们自己的数学教育,有 什么理由要失去自信,妄自菲薄呢?在充分肯定传统教学长处的同时,我们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

  其中,有的是在过去就已暴露出来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更多地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重传承文明甚于重创新教育,教知识而不是教创造;重结果甚于重过程,以冰冷的美丽代替火热的思考;重标准答案甚于重个性发展,缺乏对学生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关注。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刘兼同志讲过"我国当前数学教育中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应抱着"扬弃"的观点辨证对待传统教学,不要盲目继承,更不要全盘否定,正视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改正,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走一条自己的路。

  体会到了课改的艰辛我在学习之余,与各地的教师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若要课程改革成功,尚须方方面面的努力。这困难有来自经费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或使用不当;有来自领导层面的--领导对课程改革重视不够或只认为是教育界自己的事;有来自教育内部的--人人关心的终结评价尚未出台,广大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最后的评价十分关切;农村教师的素质的提高问题;高中与初中的课程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几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研修使我们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数学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艰辛。四、增加了新的思考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数学教育,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

  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46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