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
远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
远程培训又称卫星直播培训、远程会议等,它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通过卫星实现在两点和多点间高清、实时互动的远距离培训系统。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远程培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一:
今年暑期,根据南通市项目办和通州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报名参加了“南通市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8月17日,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统计,我校参训率、学习率、合格率和优秀率均达100%,各项成绩位居南通市同类学校前列,网络培训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现就我校这阶段的远程培训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识到位,制度完备
1、树立大局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本次校本培训的第一阶段,南通市项目办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合作,采取了网上研修的方式,对普通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尝试。网络的开放度,信息的大容量,沟通的快捷性,对平时还没有良好的网络习惯的教师是一种挑战。我校抓住这一契机,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入信息时代的必要性,通过网络研修,让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再上新台阶。
南通市暑期教师全员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网上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对外展示自己和展示学校面貌的重要平台。我校要求全体教师要从大局出发,展示南通教育的形象,展示南通教师的形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积极投身到暑期的网络研修之中。
2、制订研修方案,确定培训领导组。
7月10日,我校根据通州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结合校情,制订了《五总小学校本研修方案》,对暑期研修的三个阶段作了具体部署。确定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组长)的领导组,教科室主任具体分管培训工作。并根据学科结构,明确了各学科组长,为培训班级的学科责任人和学校联系人。
二、保障到位,督查及时
暑期,我校正处于“校安工程”收尾阶段,老校区百废待兴。租用的校区已经被拆除,有的教师家中还不具备上网条件。为了克服这一系列的困难,学校充分利用原行政办公室和电脑房,接通网络。7月27日,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分管领导对远程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安排电脑教师对上网技术进行了专门的辅导。8月1日,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项督查,及时解决网上培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教师的参训率、学习率保证了100%,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开门红。
三、沟通到位,反馈迅速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确立了多种联系方式,实时解决网络研修遇到的各种问题。除了及时提醒教师加入各研修班级群之外,学校还建立“五总小学教师群”,发布研修公告,了解各班教师研修进度,讨论研修话题,实现资源分享。
对于不熟悉网络录入操作的老教师,采用结对帮扶的形式,由精通网络的教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的话题录入和跟帖,帮助他们将纸质的作业录入电脑,保证了全员跟上班级学习进度。
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家校通平台,让不在线的老师实时了解培训资讯,提醒教师关注研修进度。正因为信息反馈及时,至8月10日,所有教师均完成了看课,话题、跟帖和作业撰写任务,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培训成绩积累了宝贵的时间。
四、小结到位,成绩喜人
培训过程中,各科教师均能与辅导员和管理员有效互动,共同协商解决培训中的问题。至14日止,所有学员均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自荐作业,且获得合格以上学分。33人的作业,15人达到优秀,18人合格。邱国彬学员的作业《语文练习课,也要有“三味”》在首页精华作业栏展示。巫毅华等老师的学习状况,以班级简报的形式登上了首页。学校教师的综合成绩,3人100分,30人90分以上,均达优秀。因此,学校参训率、学习率、合格率和优秀率均达100%,实现了大满贯。
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二:
20XX年的暑假,加入了中小学远程教师培训的活动,让这个稍显炎热的假日觉得异常的有意义,从知名教授的讲座到一线名师的经验,从高深专业的理论到精典个案的解析,从精彩的互动交流到激烈的学员论坛,我们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这次培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洗刷掉我们内心深处的点点尘埃,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让我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技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第二次利用网络方式将吉林省美术教师进行大规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作为美术教师的责任。
一位老师在研修日志里有这样的话语: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带着乐趣去学它,一生将会变得丰盈而充实;而倘若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只会成为你一生的缺憾。其实,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也是一种享受。我也有同感。本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精辟。既有各领域的专家在理论方面的精彩阐述,又有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供参与培训的教师观摩、学习。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不仅带给我全新的教育理念,还有情感的熏陶、精神上的享受、心灵的震撼以及思维火花的碰撞。下面将我的一些亲身参与的体会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从教师变成学生,不禁怀念起以前的读书时光,怀念读书时的美好点滴,不想这次培训也将成为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时光,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多了美好的回忆。看到培训课程的第一感觉便是密密麻麻安排了很多内容,想想将要接受这么多内容的培训,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但是后来证明,这是一步步的阶梯,让我们慢慢登上这新课程的列车,将带着我们驶向美好的前方。
二、思想认识到位,角色转换迅速。
我虽然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虽然美术学科长期处于边缘学科地位,得不到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对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信心十足,并且在不断寻求机会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自参加这次国培后,我立即行动起来,从思想上实现了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请教老师和同行,又能根据美术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培训时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了每天做好什么,完成什么的准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服从统一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高质量的完成了本次学习测试、作业任务,得到了班主任教师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集体加分散学习,效果好。集中研讨,讲究实效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安排,有步骤的培训,不超前不滞后,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美术班采取的是集体加分散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实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建立了学习群,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我不仅在学校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学习经验,研讨学习内容,收集资料、提炼出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而且还在美术班级论坛上也进行了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并将提炼出的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请教央馆专家进行解决,并能积极参与专家的数次讨论。在讨论中,每位学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畅所欲言,气氛活跃,这种有效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参训教师的积极性。
四、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这次“国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天的经历,但对我影响深远。首先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能参加理论深度的讲座而感到幸运,利用这次会做了很好的提炼与总结,并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之后还对“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具体教师操作方法进行了反思,用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同时,我又从两位专家那得到充电的机会,感受到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意义,对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我又认识那么多的新朋友(全体参培的老师),相信有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我们会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达成“国培计划”的最终目标。
通过这次对美术新课标的培训,使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启迪,素质得到了一次次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这次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不断地去践行。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三:
20XX年7月我参加了历时一周的远程教育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这次培训活动,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能积极参加网络研讨活动,和各位学员相互交流,共同砌磋,真心探讨。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两个多月的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2、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这些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短暂的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虽然短暂的培训学习已将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