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_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高校教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是体现教师的素养的重要标准。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欢迎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篇一

  作为今年进入贵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2013年冬季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中, 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入学习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伦理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正是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确认了我们做“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教育伦理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师之道”。我们既然在择业时作出了这样的人生选择,就应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积极主动地遵循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人伦之理的要求,只有自觉并认真地遵循了它,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德性和品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下逐渐形成,历史上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高校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正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一样的特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能够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发挥评价功能,

  形成积极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功能。它具有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和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要完成一个由“外道”向“内德”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逐渐地帮助个体实现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要求向自我内在的“自律”要求的伟大飞跃。高校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体现自己生命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事业,自觉做到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敬业精神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高校教师必须做一个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人,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地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具备和发扬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知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和精业意识。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它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树立“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对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职业意识,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高层

  次、专业化、复杂性和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一切教师的行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这一根上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业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气氛。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只这样才能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五、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高等教育管理是管理主体有意识地协调教育各方面关系,旨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高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和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概况为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和对高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种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辅导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修养、性格修养、道德修养。高校行政人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六、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有效规范。高校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我们每一位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得道化德”的方式培育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个“化”字就是要将新要求内化“为己“的内在品性。一名教师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从业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良好的教师职业德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高校教师长期居于知识分子的最高层,堪称社会精英。所以,高校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还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特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良好职业品质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其道德修养也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而有着自身不同的要求,做到恪守底线,注重私德,追求境界。加强自我师德修养,需要讲究方法,慎独修身,保持操守;内省自讼,改之为贵;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相互切磋;用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人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道德是一定人群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样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并通过广大理论工作者整理形成、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校教师行列的新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前辈的道德实践经验,是迅速提高职业道德品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

  当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篇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法》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下面,我就对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十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对每一位学习的教师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其所阐发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即“为师之道”。教师职业道德从“做教师”方面理解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从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性方面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然后再通过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完善自我品质,提升人生境界。“伦”生“理”,“理”成“道”,“道”化“德”,教育伦理也是一种人伦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所阐发的道理内化于心,那么他将“得道化德”,从而使自己拥有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目的

  的双重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2﹞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和理想的活生生的人——学生;﹝3﹞手段的示范性:教师应该以身为教,为人师表;﹝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5﹞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活动;﹝6﹞效果的滞后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价值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正是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如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及道德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高校教师,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立人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还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有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核心和领导地位,而高度的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得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关心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等学校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地方,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

  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端正学术道德行为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人,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者,辅导员可影响学生的道德习惯、性格气质的形成,辅导员的兴趣、专长、仪表风度及人格魅力等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审美情趣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学生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知识能力、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修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高校行政人员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行政人员必须遵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道德规范,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忠于党、多办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

  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做到有教无类,亲徒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形象,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任,因此,必然将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也具有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在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过程中应处理好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使三者保持

  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性,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还应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道德选择标准中还要把握好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从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利益需求而又不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加强自我人格修养,解决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的冲突。而这种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及道德实践三种途径来实现。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民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而他们将来都会从事医学相关职业,这些职业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人文的情怀关爱学生,用心面对那些质朴的心灵。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民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一幅风格迥异的画,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他们还如此年轻,有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的我,愿为之努力和付出。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

42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