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
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
今后,我们要有张思明老师那样的教育理想,用心做教育,真心爱学生,不断地充实更新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篇1
读完关于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他的童年经历,他对学生的深切之爱以及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孜孜以求让我为之感动,深受震撼。他的淡然、坚韧、仁爱、思辨更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在自学中崛起,在三尺讲台上挥洒,在奉献创造中孕育快乐的教育家的形象。
从教二十多年来,张老师刻苦钻研教育理论,不断开拓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他在继承、借鉴、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他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上,还是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巩固成果——求异探新延伸问题链
他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层次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创设生活情境,可以直观的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上40分钟难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如果将数学知识教学穿插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很多知识点可以在玩中得以习得、巩固并深化。例如我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用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创设故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小猴吃完桃用0表示——出去找桃——沿途遇到阻拦小朋友帮助解决——邀请小朋友做客……贯穿始终,并将大部分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充分的感知形成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他们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将自己融入于情境之中,师生间的互动顺利进行,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满意。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采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一种流程呢?从上学时的观摩课到现在的教学实践,在很多时候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以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民主性,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口语交际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提出了无数个自己的观点,有时自己真的驾驭不了课堂,甚至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曹福海和郭立昌两位老师在总结张思明的教学风格时提及了“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活动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他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也应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正如张思明所说:“只有教师的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可见,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其重要条件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高的要求,并达到高的境界。张思明老师的成功就是一个实例。无论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张思明老师都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他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应终身学习。”
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要去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张老师的坚韧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张老师的事迹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与反思,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投入。
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篇2
上星期五例会上,包校长、马校长领着老师学习张思明老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张思明老师秉承“用心教学”的教育信念。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张思明老师就是完全将他自己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他有着崇高的师德,他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我希望我校的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爱学生、有方法、刻苦、付出,而且不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勇于追求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
我希望我校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我校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过程的特点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人生体验,是远比授业解惑更难也更重要的事情。”今后,我们要有张思明老师那样的教育理想,用心做教育,真心爱学生,不断地充实更新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范文篇3
《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是20xx年1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在庆祝教师节建立20周年之际,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出版了。《丛书》的出版,是教师向他们自己的节日献上的一份厚礼,是教师节建立20周年来的一项成果展示。《丛书》的出版,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从一具侧面展示了教师节建立以来培养名师、名家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所取得的成效。
积累、探索、改革、创新、自成体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规律。由于《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在职教师、师范专业在校学生和教师资格申请者,所以《丛书》从成长历程、教育理念、经典案例、社会反响、成果体现五个方面展示了全国20位成长中的教育家的“成长”过程及成就。突出其可读性和可借鉴操作性。总之,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更多的教师成名成家。
目录
我的成长之路
一、傻孩子,长大了
二、父亲给了我什么
三、生活的磨难是成长的加速器
四、“残渣余孽”也到过中南海
五、“站起来”的感悟
六、只争朝夕,用心实践,努力创新
七、永远的角色
我的教育观
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二、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教育的认识
三、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认识
四、从数学建模到课题学习——激发学生走向创造的想法和做法
五、尊重是前提,“四性”是要素,学科是特色——我做教育的感悟
六、用心做教育——我想对自己和大家说的话
走进课堂
一、课堂中的数学应用与建模——磁带问题的案例与说明
二、结合立体几何数学应用——“电视塔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三、课堂内的数学实验——粮食堆的测量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四、数学主题阅读的设计——学生自学斐波那契数列案例
五、常规教学中应用设计——基本不等式的教学
六、引发学生创造的教学设计点滴
社会反响
一、搏击中,你的天空最美
二、给你数学的美丽天空——记北京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中国教育报》记者
三、数学可亲育人无痕——记北大附中教师张思明《中国教育报》
四、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应用——张思明老师教学风格浅析
五、一位中学教育家的教育生活——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思明《中小学管理》杂志记者
六、责任和动力——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七、一点见识——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
八、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对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理性剖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附录?教学科研成果
后记
学习张思明老师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