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心得体会(2)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心得体会篇3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突出。严格地说,教师职业决定了其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校内还是校外,教师的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施行寄宿制后,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多,学生时时关注着教师,教师的言行就更显得重要。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不高。学生寄宿后,好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而他们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甚至连穿衣都不会,更不用说叠被子,整理内务。虽然有生活老师帮助指导,但生活老师不能替代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要树立强烈的表率意识,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自我形象,时时处处都要考虑自己给学生的影响。
首先,班主任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寄宿的学生,一开始,由于在家依靠父母,自立能力差,特别在生活自理方面,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依赖性特强。所以班主任要积极配合生活老师做好养成教育。一开始,班主任要坚持每天在学校就餐时,和学生一起排队盛饭,教低年级学生如何用餐具,如何洗刷餐具,如何才能保持餐具的清洁;就寝时,指导帮助学生如何铺床,将衣物放在一定的地方,夜间如果要入厕如何向生活老师报告而不影响其他同学;起床时,要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叠被子,如何整理床铺;洗漱用具应如何摆放等等。这样,看起来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这恰恰是减轻了以后的工作量,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效果比生活老师的教育好的多。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进孩子有高尚的一股巨大的力量。”要求学生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习惯,也要求教师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达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教师,为人师表,就应该时时、事事作学生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适时做“好雨”,要“润物细无声”。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班主任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但不一定立竿见影,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学生心理,结合实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再次,要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保护牙齿”、“卫生常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生活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卫生常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懂得感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很显然,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班主任,也许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有许多具体的课业要抓,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其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乃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感恩他人的良知。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亲过于溺爱,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对现有条件的不珍惜,只顾一味的索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都不知这是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恩情。因此,我们进行尊重生命、感恩他人的教育,让这种意识深深扎根于孩子心中,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让。学生懂得: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让学生懂得:自己生活在周围人们的付出之中,所以应当努力回报他人,回报社会。要让学生懂得爱惜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在集体中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总之,我们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能在爱的沐浴下幸福快乐的成长,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心得体会(2)
上一篇:民主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下一篇:关于6s管理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