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心得体会1000字
《历史的选择》心得体会1000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的抉择》读书心得体会一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 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题记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鸡。 人民的劳动,自然的结晶。气势浩然,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雄风,精致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著——《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 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历史的抉择》读书心得体会二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至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自由独立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题记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八四零年六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让中国的大清帝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被统治国度,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辛亥革命
一八四九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兴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了三民主义,并成为了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义获得胜利,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九一八事变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军驻东北战军晚上炸毁铁路,然后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军队东北野战军,一天之内就站领了城市二十多座,东北三千万同胞倒在了日军的铁蹄下。人民音乐家聂耳饱含爱国激情,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全面内战的爆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中国的命运正处在一个岔路口。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在一九四六年六月,上海各界游行示威,反对内战。一九四八年九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十月封闭国民党进出要道,大军合力战淮海,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北京三十万民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郑重的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从此站起来了!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人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新的国家。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施爆成功;一九七零年四月,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卫星射入太空预定轨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和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成立;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实施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中国梦,梦到的是团结统一;梦到的是无所畏惧;梦到的是欣欣向荣;梦到的是不屈不挠。中国梦,承载的是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国梦,承载的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热爱。没有畏惧,不屈不挠,走出的是一条和平之路;脚下是一个发展之梦;创造的是一个特色社会。
中国梦,在我心中,在每个人心中。
《历史的抉择》读书心得体会三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
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对反冒进的人,办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他们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这就很可以说明,大跃进名词的由来也直接与反“反冒进”有关。
其实,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就有了大跃进思想的萌芽。在这一年7月和10月举行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和中共七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对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批判,人为地掀起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又进一步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应当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在有关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农业和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迅速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倾保守”,“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激励下,国务院各部纷纷修改长期计划指标,把15年远景设想和《农业四十条》中规定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在5年甚至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也随之纷纷上马,“各方面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出现了急躁冒进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冒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前奏。
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就是需要时间降降温?需要时间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