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主的细节》有感范文
下面是关于《民主的细节》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前些天,我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看这本书的缘由说出来挺令人惭愧的,源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向往一种生活读书行路,可真到了大学,事情还完全不一样了,时间有了,可书读的不如原来多了。幸亏有了老师的要求,自己逼着自己读了一本书,也算给自己少留点遗憾吧。
全书按作者的话说是“尽量讲故事,找数据,将‘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式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没有多少宏观的大概念,没有多少长篇大论,全书用的是一个个真是的案例,一组组真实的数据。比如,通过纽约公交工人罢工事件展示权力制衡下的协商式政治的图景;通过讲述美国碍手碍脚的繁文缛节、“莫名其妙”的法规条令,描绘出美国式自由的受约束特征——广泛的自由其实连结着深入的责任。我们往往想着民主的实施操作是需要科学的,殊不知民主更是需要经验的。我们总是想着民主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简单地投投票,选选代表;却被有意识到其实任何复杂的规章制度起源都是大胆的创造和简陋的契约。从美国的大选制度我们就可见一斑啊,不仅仅只是单单选举几个代表,而在选举这些代表的过程中,要平衡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权力,作者对制衡的好处着墨颇多,她认为制衡的好处之一是促进利益均衡,不至于“赢者全赢、输者全输”,各方利益总能沾点光,从而缓和政治矛盾;另一个好处则是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这个观点在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下,我觉得可以理解成党和政府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各阶层代表、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加科学、完善,更具有生命力,不仅仅是开个听证会完结了事。
闾丘露薇评价作者:“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看着这句话,我想起了毛泽东在陕北面对农民的讲话,那么通俗生动,那么好懂,能把话说到老乡的心里。只有把事情说具体了,把做法讲清楚了,被高深的术语概念搞糊涂的人们才不会糊涂,才会慢慢领悟,学会参与社会事务,伸张保证自己的公民权利,才能渐渐地更好的生活。
国家一直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民主与法治应当在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谈到论为什么要民主所说的:假如你认为把人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活动用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和创造福利是有益的;假如你觉得理性的判断比天才更对人们有利;假如你的目的不是创造英勇的美德,而是建立温良的习惯;假如你喜欢看到弊端少造成一些罪孽,而且主要没有重大犯罪,你宁愿少见到一些高尚行为;假如你以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生活为满足,而不以一个富丽堂皇的社会里获得为得意;最后,假如在你看来政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整个国家拥有尽量大的力量或尽量高的荣誉,而在于使国内的每一个人享有更多的福利和免遭涂炭;那么,你就得使人们的身份平等和建立民主的政府。
目前而言我们对于民主的观念的比较淡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公民权力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之一,但我想随着教育不断地普及,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民主意识会不断地被具体化,如何才能保障民主,如何才能实现公民的价值,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大家都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言献策,我们的党才会更好为人民服务,让社会主义民主更加的完善。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一提到美国,我们可能会想起它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很显然中国和美国都是“民主”的国家,可两者的民主一样吗?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奈何中国人口众多,我们国家就采取靠人大代表来表达人民意愿的方式,在全国各地由人民选出他们认可的人大代表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向国家提出意见并投票选出国家领导人,从而达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目的;而在美国,总统的选举是需要候选人参加竞选的,由全美老百姓投票,票数多的当选,不仅是总统,各个州的州长,甚至一个小小的地方警官也是要通过竞选PK出来,而总统颁布新法律法规时,需要得到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同意,还要受到新闻媒体和美国人民的监督。
同样是民主,中国的民主却多了一些形式主义色彩。以前我对人大代表是如何选出的深表疑惑,也许是我不怎么关心政治的原因。后来我上了大学,满了十八岁的年龄,拥有了选举权,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次“投票选举”。我拿到了一张纸,上面只写了两个候选人,而这两人我根本不认识,然后就随便投了一张票,其他的同学所处的状况也和我差不多,投票后我还听到有人说“这是多光荣的一票啊”,当时我就觉得好笑,这种“抓阄式”的投票有啥光荣的,我连自己的政治意愿都没表达就把票扔了出去,甚至候选人是个啥样的人都不知道。这样选出的人大代表真得能维持我们老百姓的利益吗?再看看我们经常念叨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美国,大到总统的竞选,小到地方警官的选举,哪个不需要当地居民乃至全美人民的投票,而他们的投票基本上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没人会,同时也不敢妨碍他们的投票,这样选出的总统和官员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至于颁布法令方面,那差距就更明显了。咱们“举全国之力”弄出的人大代表基本形同虚设,不少代表对国家政策“永远支持”,无论是什么政策都投赞成票,我们选出这样的代表有啥意义呢?万一国家政策不合理,那岂不是全国人民集体遭殃。不过我想无论百姓生活怎样对他们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问责机制,人大代表即便不能维护群众利益也不会被百姓怎么样,既然如此,代表们何必煞费苦心地为人民谋利呢?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上夸奖某某人大代表提出某某建议,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敢于提建议、敢于说出心中的想法居然成了“一种创举”,一种备受称赞的行为,可想而知又有多少人把心中的看法一直憋在心里,然后说着一堆没用的官话。我们常常鄙视这种行为,但倘若我们和那些人大代表换一个位置,我们能否把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直接表示出来呢?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出于自保,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在美国,人民选出的代表必须始终照顾他们选区的人民利益的,否则就要面临下台的风险,于是各地的代表纷纷提出选区人民的共同想法,始终站在选民这边,然后由各级行政部门做决策,为了顾及各地的民意,决策部门往往能提出一个折中的、比较符合各地人民利益的方案。比如说提高工人最低工资,允许堕胎还是禁止堕胎,增税还是减税等等。也许有人会问提高个人工资和减税不是很好的方案吗,通过这些法案应该很容易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两项法案引发了人们极为激烈的争论,反对者甚至通过各种论证得出提高个人工资和减税损害人民利益的结论,最后方案都只能折中处理,以平衡两边的利益,就在这叽叽喳喳的争论中,人民的利益得以维护和保障。
也许有人会说民主实在太麻烦了,政策的执行速度大受影响,而且耗时耗钱,比如说总统的竞选就要几亿美元,一个政策的执行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的考虑,而且很难彻底实行等等。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总统的竞选费用很多都来自于选民自掏腰包,大家自愿地花少量钱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相当于给他自己买一个保证,即选出的总统是能代表人民利益的。这样看来也是很值的。还有政策的执行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可以确保政策的正确性,避免重大错误的发生,如果中国能对即将实施的政策再加以思考的话,那““””和“大跃进运动”这样的致命错误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大量的人死去,经济也能很好的发展下去,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啊!
何为民主?真正的的民主应该能让所有人无所顾忌地发出自己的心声,然后由决策层做出最合适的决定。我在这里将中国与美国做了对比,指出中国很多的缺点,又对美国的状况赞扬了一番,这里不是故意批评丑化中国,而是为了表明中国的现有的体制有很多缺陷:民主制度流于形式,人大代表不能很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不能把人民的利益寄托在代表们的良心上,毕竟人是不可靠的,很少有人会在意周围人的生活状况,所以我们要变革制度,并建立强有力的问责机制,逼迫人大代表始终站在人民利益这一边,否则政治生命就要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民主才能跳出形式,真正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