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能够使你从金字塔结构中任何一个位置上的思想着手,发现其他所有相关思想。接下来就跟学习啦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吧!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篇【1】
这个原因同文章的结构(structure)——也就是句子的组织顺序有关(不管句子本身写得是好是坏)。如果某人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 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vertically)——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horizontally)——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作者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对文章所述思想作出的疑问/回答式反应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没有国籍和民族的差别。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幸运的是,人们弄清自己思想所需要用到的结构也是金字塔结构。因此,写作者在强迫自己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后将发现,准确把握自己的思想也有助于其本人写出条理清楚、意义明确的句子。本篇的主要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读者最容易对金字塔结构作出反应,以及组成金字塔结构的子结构之间如何互相关联;介绍了如何利用以上知识确定需要写入文章的思想,以及如何为这些思想确定清晰的相互关系;细致地分析了序言部分的逻辑,并澄清了演绎和归纳这两个容易令人混淆的概念。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其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举个例子,古希腊人向星空眺望时,看到的是由星辰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辰。这个例子证明人脑具有将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
你可以通过检查你的思想是否以金字塔结构相互关联,从而预先确定你是否正确地建立了文章的结构。具体地说,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因此,如果某组思想中的第一个思想是做某件事的一个原因,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做同样一件事的其他原因。如果某组中的第一个思想是某个过程的一个步骤,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同一过程的其他步骤。检查你将思想进行分组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你是否能够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根据这一方法,该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被冠以"建议"、"原因"或"问题"、"需进行的改变"等名词。思想的种类没有限制,但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于同一范畴,都必须能够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所选择的逻辑顺序反映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顷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重要性顺序。
金字塔结构包括的一些子结构能够加快你发现思想的过程。这些子结构是:
★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one-dimen-sional):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基本呈现出纵向向下的结构。但是这种文字的纵向延续却掩盖了一个事 ,即思想是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的。根据这一事 ,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他思想发生着纵向及横向的联系。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建立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你的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迫使你在理清你的思路时,对纵向的疑问/ 回答式逻辑关系在视觉上清晰化。你所做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起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以下的结构层次上横向地对读者的疑问予以回答。
★ 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够回答在其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表述所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因此,演绎性思想组合具有以下形式:
l 所有的人都会死。
l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l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你需要概括演绎性思想组中的论述,以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的概括主要基于最后一个表述: "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归纳性思想组中的思想仅仅因为你能够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表示它们而互相关联。归纳论述方式的形式是:
l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l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l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判断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 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或类似的思想。
★ 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但是,除非引发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的句子与读者具有关联,否则这种疑问/回答式对话也 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保证出现这一关联的惟一办法,就是使这个句子直接回答你发现的 业已存在于读者头脑中的某一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你必须使其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或者是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短暂的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文章的序言部分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应当按照典型的讲故事模式发展。
了解了纵向关系,你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思想提出的疑问)。了解了横向关系,你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信息(即:是否 于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问题,将确保你组织起来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我将"思想"定义为"向读者发出新信息并引起读者疑问的语句" 。(人们一般不会阅读他们已经了解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说,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
因此,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必须在作者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提供对该问题的回答。
金字塔结构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迫使你只有在读者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相应的信息。
你可以利用你知道的这些知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构建文章的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1.画出主题方框
这个方框就是你的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写出你将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请跳到步骤二。
2.确定主要问题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针对什么对象?你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什么问题?如果你确定了主要问题,请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四。
3.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
如果尚不清楚,请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该问题。在最顶部方框填入 1、你准备讨论的主题。 2、你准备回答的读者头脑中已存在的关于该主题的问题。 3、对其的回答将回答与序言部分对照
4、列出"情境"
5、列出"冲突"
6、以上回答会引起的新问题。
7、确定以演绎法或归纳法回答 如采用归纳法,需确定可用于概括的复数名词。组织支持以上观点的思想
8、在此层次上重复以上的疑问/回答式对话过程。
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够作出关于该主要问题和回答的最清晰表述。具体做法是:将要讨论的主题同"情境"结合起来,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首先,关于该主题的什么表述肯定不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呢(因为读者知道这一表述,或者根据以往的事 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自下而上法
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过程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但是,你必须采 自上而下法或者自下而上法。我已经 力使你了解一般性的思维方法,但是在具体应用时会遇到各种可能,出现问题也是难免的。对金字塔原理的初学者 经常提出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
1.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一旦你着手将思想变成文字,它就似乎戴上了最美丽的光环,令你感觉"字字珠玑",甚至使你不愿意进行必要的修改。因此,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都写出来,因为你稍后就可能很容易地想出文章的结构。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 际上是不连贯的。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
3.不要 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你不应该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即:因能够为读者提供新思想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思想只能以逻辑方式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描述一些通过分析发现的因果关系时,你才可以在正文部分列举读者已知的信息。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6.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篇【2】
工作之余在网络上阅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该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盘的思考,最后落实在笔尖的写作上,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金字塔原理》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这本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同时,本书使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金字塔的原理和应用,这也是作者最能说明自己理论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横向的分层构筑,讨论如何组织哪些句子与段落,有助于明确传达想法观点,从而提升写作、思考、解决问题、简报的能力。特别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与写作其实是互为因果,写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准。
对于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工作中,能说能写的表达能力十分关键。这本《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一套简单且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脑中将观点建构清楚。观点一旦建构清楚,所有文字沟通的问题就大幅减少,按照本书建议的方法,先想后写,不断的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洁又清楚的文章,将讯息正确传达给对象。很适合现在忙碌、讯息变化快速的时代步伐。当我们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脑海中确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最后由我们表达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