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一起》的观后感5篇大全
最新《在一起》的观后感5篇大全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打破了本应祥和的节日气氛。这场源自武汉波及全国的疫情也冲淡了过年的喜气,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一起》观后感心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起》的观后感1
灯随时光来到二月人间。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本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份。走亲访友,上班上学。可现在,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阵脚。
武汉封城了;30几个省市,启动一级响应;村村自封,不再迎客送朋。现在的每个家,更像一座座孤独,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太多人说:2020年太难了。
但好在生活再难,总有一些人,再替我们负重前行,总有一些光,不断穿透过厚重的乌云,照进千万户家里,照暖每一颗惶恐不安的心灵。总有一群人,默默付出,奋战在疫情一线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全国各省市各地的公安局、派出所等广大青年警察和交警积极响应、立即行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
当然了,最辛苦的那一群人就是坚守在一线抗疫情的医护人员们。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工作启动后,“隔离病区”的医院便建立起了一支支医护队。医护队每天加班加点,坚守一线,用心用情护佑着“隔离病区”的患者,涌现了一个个先进的典例,为我国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新闻采访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批批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们忙碌的身影。因为防护资源紧张,为节约使用,一天只用一套防护服。由于长时间穿戴口罩、护目镜,他们的脸颊、鼻翼、耳朵处被压出了深深的印痕,护目镜的水雾经常模糊了双眼,双手也因长时间佩戴手套被捂的肿胀,但他们从未喊苦喊累。李兰娟、钟南山等一批批英雄涌现出来,面对病毒,他们无畏无惧,用“最美的逆行”诠释白衣天使的担当。
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资格冲锋陷阵;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没有能力研制抑制病毒的药剂;我不是商人,我没有办法像那位浙商在海外直接买下口罩厂,低价售回国援助一线;我不是马云,我没有办法捐出数十亿奉献社会;我不是记者,我不能冲到第一线告诉社会那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国难当头,我会听从国家的安排。不出门,勤洗手,注重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是中国的明天。这几天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们要守住我们的信仰,在越是紧急的关头,我们越是要团结!
加油中国!加油武汉!我希望,在不久的一天,我能看到所有人都摘下口罩,露出满意灿烂的笑容。对世界宣告,中国做到了,疫情战胜了!
《在一起》的观后感2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在一起》的观后感3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疫情,有效抑制了新冠疫情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在一起》的观后感4
二月,本应是学生忙着开学的事情,父母们像往日一样努力赚钱,工人们在工地里忙碌,商人们忙着行商,路过菜市场时热闹喧嚣……但现况并不是这样,今年二月,是一个生病的二月,它不似以往那样热闹,反而多了几分沉默。
之所以学生停课,工人停工,大部分部门都不能运转,是因为我们要共同抗疫,齐心协力,做好防控工作。自从二月初起,有关部门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封路工作。自那以后,我便没有出过家门。有时,望着窗外空荡荡的街道,每家每户都紧锁的大门,偶尔有行人路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寂静,希望赶快战胜疫情,恢复以往的热闹。
看了有关疫情的新闻后,我了解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庞大的确诊人数出乎我的意料,在这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最辛苦的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救病治灾的白衣天使。新闻中的他们身穿白大褂,戴着蓝色头帽、透明的防护眼镜和医用口罩,做好全身的防护工作,眼神里还透着一股倔强。对于病人来说,医院里的环境是陌生的,病床是冰冷的,夜晚是漫长的,唯有医生的悉心照顾是温暖的。医生是一份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是他们把病人从鬼门关中救出来,感谢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共同抗疫,人人有责。在中国疫情爆发时期,外国向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例如:俄罗斯和日本为我国捐赠资金和口罩以及防护衣物。但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就要维护中国利益,在中国面临疫情危机时,中华人民应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要共同抗疫。只有我们团结起来了,力量才够大,病毒才会灭。
降低感染冠状病毒风险的措施。一日三餐前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感冒或流感症状的人,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在无保护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少串门,在人口密集时戴口罩等。
就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相信不久就可以解救痛苦的病人。让我们共同抗疫,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警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疫情,了解疫情,共同抗疫。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我期待学生能收到开学通知书,工人重回工地忙碌,菜市场依旧热闹喧嚣的那一天快点到来,快一点,再快一点。
《在一起》的观后感5
自2020年初,人们还沉浸在过新年的欢乐气氛中,在中国,新冠状病毒就出现了,第一例“新冠状病毒”在武汉发生了,随后便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人传遍整座城,一座城传向另一座城,这个防不胜防的病毒使本来在春节期间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人们一下子陷入了沉寂,街道不再热闹,餐厅不再开门,商店不再营业,感觉整个世界都缺少了生气。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我们都尽量把自己闷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的就是不让病毒感染上。
然而,有些人依然在疫情中逆行,他们不怕牺牲,奋战在抗疫的“一线”上,他们努力奋斗,争分夺秒地冒着生命危险和温疫作斗争。他们在逆行中抢救生命,在逆境中消除病毒。有不幸感染病毒的去世者,以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的生命,有的昼夜无眠地在实验室研制疫苗,他们值得我们牢记,值得我们赞扬。特别是84岁的钟南山爷爷,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
钟南山爷爷是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还记得在17年前的非典中,他是第一个提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他那里去”,那年的他已经67岁了,可是一直奋战在前线。而今年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再次出征,在反复提醒大家不要去武汉的同时,自己却是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的第一线,这种精神在我心中是不可磨灭的。想想看,一个84岁的老人,心能这么的顽强,这是多么令人惊讶啊!按常理来说,他从60岁开始就已经到了享乐的年龄,但84岁的他却一刻也不停歇,正在拼尽全力挽救更多的病人,这是多么的伟大胸怀啊!
看完关于钟南山爷爷的伟大事迹后,再看看中国广大民众对他的褒奖,我感受颇深。疫情那么严重,情况那么危机,钟南山爷爷向灾区逆行,全然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全,钟南山爷爷真是太伟大了,我真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认真,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顽强,学习他的心有大爱!
这场病毒使很多人不知所措,诚惶诚恐,但仍有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的英雄不惜生命危险来拯救病人,他们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感动,他们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最新《在一起》的观后感5篇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