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

时间: 新华0 分享

经常写心得可以帮助自己在职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让自己的演讲更加出彩,同时也拓展了自己赚取财富的渠道。优秀的个人管理心得感悟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个人管理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1

俗话说: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为期2个月的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如给予中青年干部春雨,助其成长,并达到了“破而后立”效果。

一、“破”——破传统之痼疾

以往传统管理工作中延续和重复占有很高的比例,“不出问题”就是万幸,管理的艺术及内涵没有真正去领会,走老路子的观念根深蒂固。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这样的问题也很多,如学生的考风问题,惩罚的严重与否各有说辞,如何能抑制学生作弊,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效果不佳;如日常管理文件的书写,缺乏调研,文书说服力不强,观点站的高度不够,甚至出现格式、措辞不规范的现象,值得反思。

二、“立”——立创新之新局

“立”是“破”后新生,是打破原有常规,利用先前总结的经验,建立新的规则,更准确的说,运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双赢效果。

如考风问题,现象无法遏制,那么从源头开始考虑,即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开展机考模式,利用软件的便利,采用课堂测试及部分题库的对外开放练习,督促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成为兴趣,学会如何学习,变考试只是检验成果的一种方式,而不再成为负担,同时考试过程中机考形式也断绝了学生作弊念头,效果颇佳,收到广大师生欢迎。

如日常管理文书的书写,本次培训中廖教授的案例式讲学引起我们思考,一门平时可能会讲的很枯燥的课程可以如此生动,学的不光是知识,更是上课的技巧。文书规范需要“立”,不光“立”,更要有内涵,要有实证,按照仲红岩主任所说:顺时应势,慧眼观物。

本次培训对我们来说不是单一的“学”,不是模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转变为自身的能力,这才叫“真正”的“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和“潜心”,获取更多知识,才能得到你所想、所获。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2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之学,而教育管理是管理教育的专门化活动或对教育进行管理的专门性活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能将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管理两者混为一谈。

一、教育管理的含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对有关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为人类自身再生产从而使教育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一种实践活动。”由此看出,教育管理强调了管理的本质———协调。结合管理的本质和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要全面理解教育管理的含义,有必要明确以下内容:一是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人决定着在教育管理中,由谁来协调,协调谁,它是教育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象性活动。这种对象性活动指向于协调教育组织与管理者、教师、学生、其他被管理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协调教育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教育管理的过程与方式,这是协调活动的关键所在。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进行协调。协调是按照管理职能运行的规律,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就是教育管理的协调活动过程,而每一项管理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促进协调。三是教育管理的目标。“教育管理对社会的适应和满足,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效率化来实现。这样便于与教育管理相区别。当前教育领导的提法也比较流行,但其含义实际上已经被教育管理所包含。教育领导关注的是组织创新和变革,关注的是组织战略问题,而教育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和组织日常运作的维持,关注的是教育组织中的具体活动。

二、教育管理学的溯源与进展!"世纪末教育管理学的诞生并非偶然事件。一方面得益于教育学迅速的发展。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教育活动以相对独立的姿态活跃于社会舞台,教育概念从简单到多样的跳跃式发展,教育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管理隐含其中)发展到教育过程学、教育实体学、教育系统学,并逐步挣脱教育学的束缚,走向分化,出现了教育学交叉学科、教育学子学科和教育亚学科。此时,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神化与习俗时代、哲学时代,步入了科学的时代。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实证哲学、社会学的帮助之下,教育学者们在“科学”的旗帜下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他们主张按照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建立“教育科学”,形成了教育学科群,出现了多学科的合作,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科研队伍,出版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和刊物。

可以说,思辨哲学的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和文化教育学等流派的产生,为专门的教育管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兴起,管理活动也逐步从经济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由此带动了管理科学的繁荣。随着管理实践的日益丰富和多样,脱胎于经济学而侧重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管理学逐步形成体系,并以一门独立学科的身份跻身于科学大家庭。管理学依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延伸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管理学,如教育管理学、城市管理学等等。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支脉,教育管理学起源于美国的企业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教育管理学的本质属性———学科性在本世纪以前,各门学科基本是在实验基础上形成的经验学科,每一门学科均专注于特定的研究对象,相互之间壁垒森严。本世纪之初,学科边界渐次开放,研究两种对象之间关系的二维交叉学科大量涌现。教育管理学的出现恰逢其时,弥补了其上位学科(管理学和教育学)之间的裂隙和空洞。随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补充,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进入$%世纪中期,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标准的教育管理学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涵盖若干教育管理现象的统一理论体系的学科,甚至包容了古典管理和人本管理、现代管理和后现代管理、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这样多流派、多观点并列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就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来说,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年已经结束,我很荣幸能融入这个大集体里、成为这个集体里的一份子,在这不到3年的时间里我也学会了很多知识,让我感觉到要做好每件事只要用心去学一定会成功!

在20--年来临之际,回顾20--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仓库保管员的工作:

1、负责仓库各种产品及配件的入库、出库等工作,日常卫生和发货工作。

2、做到对仓库配件动点、定期盘点,做好帐、卡、货物相符,保证帐目日清月结,一目了然,每月协助财务做好盘点工作。

3、严格把好验收关、按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对已到货物应立即进行外观质量、数量和重量检验,并做好记录。

4、合理做好产品进出库。出库单须有主管领导和领物人签字,采用货位编号,做到先进先出、产品堆放整齐、摆设合理。

5、配合备件主管对仓库不定期的检查,核对管理工作,完成好各上级领导交予的任务及协调客户退货工作。

6、做到对仓库产品状况有明确标示。一切凭有效凭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不会随意操作。

7、仓库有自己的产品保管帐。正确记载产品进、出、存动态。

8、定期向备件主管反馈库存产品情况。如有长期积压、质量损坏、产品过期等问题,也会按照公司的政策合理化利用仓容、库房,做好货物之间的墙距、柱距、垛距、灯距,以便发货通畅。

9、配合好二级网点和临时顾客的需求。当接到二级网点或临时顾客的订货清单,认真做好备货工作,如要及时发货的客户,做好每个发货客户的协调工作,不能及时发放的产品,会及时和客户做好电话沟通,让客户保持有个良好的心情理解。

10、做到每月一次对仓库进行大扫除,清洁工作,对仓库产品做好防潮、防火、防盗。

11、做好各种入库产品型号的分类,维护好发货工具,对有些易碎产品有明确的标识、标准的垛码、分层,散装产品放入货架分放好。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继续努力工作。以上为本人的20--年工作总结,有些欠缺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最好,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4

精细化管理是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与汽车行业的TPS(丰田生产方式)同出一处、异曲同工,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通过公司组织的《精细化管理讲座》的学习,我对精细化管理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观念是管理最大的障碍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公司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我们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要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得到一次质的升华,引导员工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之事,规划我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之愿景,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我们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是管理永恒的主题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随着公司规划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要改变现状,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对市场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既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精细是管理提升的要素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我们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确,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

“蝴蝶效应”说明: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为我们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5

根据股份公司的部署,今明两年在股份系统内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近日,新能源公司组织召开了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对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做了部署,新能源领导对管理提升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通过学习讲话和有关文件,进行深入思考,对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谈点心得体会。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在股份公司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变化、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的情况下,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要重点抓好“三个突出”,即突出主要目标,突出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任务。我认为,要做好管理工作,取得管理实效,关键是根据管理提升活动提出的工作重点,按照《股份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和《股份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督导办法》的具体要求,狠抓落实。

抓落实,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更是管理提升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所存在的缺点不足,很多是不抓落实或者抓而不实的后果。要抓好落实,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来管理,靠制度来落实。制度是由人建立的,也要靠人去执行和维护。执行制度、落实制度比建立制度更重要也更困难。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严格执行、认真落实,都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今年,新能源公司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新修编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总体执行良好。下一步要强化制度意识,狠抓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用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新能源公司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工作思路已经确定,并已经落实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按照管理提升活动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全面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尤其要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吃透政策,学会利用政策推进企业发展。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结合到实践中去。通过学习运营管理相关知识、学习新能源领域发展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积极开展电厂运营管理体系研究

为了深入推进电厂运营管理,提高电厂的管理水平,今后要结合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加强对电厂管理体系的研究,尤其在标准的制定、执行、实施和评估方面加强研究,确保管理提升活动的有效落地。

四、积极响应股份公司关于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主动修编好新能源公司风电场管理标准化。

五、努力做好分子公司运营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服务等工作

根据新能源公司对电厂管理的要求,对分子公司电厂管理进行审核,主要检查其运营管理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营销工作情况是否符合新能源公司发展要求,并给予建议。

六、积极参与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相关内容的研究

根据新能源公司发展的需要和领导的指示,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关乎新能源公司管理提升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6

张子凡教授的讲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风趣幽默,他深邃的和渊博的知识及广博的见闻,都给我留下深刻地印象,让我油然产生一中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听他的讲座,让我觉的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我们除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真的没有别的选择,我深刻领悟着,学习着,分析着张子凡教授说的每一句话。

如何完成任务?贯彻力是关键。张子凡老师的讲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与人为善,顺势而为;渐入佳境,境由心生”;“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从忙到悟,探底摸高”。

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能反映出你的责任心有多强。责任心是我们立身之本,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基础,更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动力和源泉。责任心强了,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力度就大,就会注重落实的过程和贯彻的力度,克服困难,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责任心越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就越自觉。责任心强的人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把工作当事业干、产生热爱之心、履行认真之责。

我们每个人只有树立责任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才有可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细致的态度对所从事的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贯彻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沟通、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作为一名领导者,在工作中经常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不仅要清晰、透彻的理解上级交代的事情,还要准确无误的传达给下属。如果自身的沟通能力没能得到提升,在工作中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所以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在处理事情上,如果能及时、有效的沟通,不但事半功倍,而且能把事情做的更加完美,还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避免时间的浪费。

除了要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要将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并标明序号,当事情完成后,我们要学会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发扬工作中的优点,改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7

12月4日,公司请国内知名讲师胡飞雪女士给各单位管理者进行了一次情商课程培训。我作为工作人员有幸聆听了这堂精彩的培训课,并从中收获了很多,犹如醍醐灌顶,现拿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管理者应当善于认识和改变自己

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所谓的个性,或粗暴,或温顺,或刚强,或懦弱??。在培训课程上胡老师也讲到了一个概念,叫洞穴心理,是指保守、狭隘、封闭、自卑、无进取心、嫉妒等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会对他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或好或坏,那么,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我们就必须要趋利避害。怎么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呢?首先要认知自己属于哪种性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身边的人嘴里得到答案,他们与你接触最多,对你日常的行为表现都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些人包括你的同事、家人、朋友,坦诚的与他们交流,定会得到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当你已经知道你属于哪种性格之后,要做的就是与你的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念进行比较,看你的性格是否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利,就要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谈方法是谈不完的,胡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根本上的解决办法——“境由心造”,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能主导自己行为,改变性格对行为的不利影响。胡老师说“变化决定速度,速度决定差距”,让我们行动起来。

二、管理者应当善于了解和激励员工

胡老师说:“我们要建立动力分散型团队,这是比学习型团队更加高效能的团队,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动力分散型团队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在竭尽所能的为同一个而目标努力奋斗。那么,怎么才能建立这样的团队呢?首先,要了解员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不怕别人不了解你,而应担心你不了解别人。孙子兵法中亦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在前知己在后,说明了解别人之重要。如何了解你的员工,孔子又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如果能做到这三点,那么,你的员工在你面前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了。我们既然了解了自己的员工在我们这里工作的目的,工作的动因,以及他是安于现状或是雄心勃勃。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充分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能够调动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至于管事、管钱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管理者应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的三种需要理论之一就是“亲和需要”,即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说,“亲和需要”是人生三大需要之一。另外,中国人是爱面子的,丢了面子等于丢了尊严,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中国的管理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保住对方的面子。胡老师也说:“人际关系是第二生产力”。由此可见,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

怎么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胡老师教给我们六大原则:

第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善于合作。别人落难时要帮,得意时也要帮。

第二,要善待差异。人与人之间,性格各异,能力各异,信仰各异,所以,在管人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必须区别对待。

第三,坚持原则。身为管理者,手中自然有一定权力,权力的使用必须公平公正,否则不仅不能起到高效管理作用,反而会造成被管理者的怨声载道。要保证公平公正,就必须坚持原则,在亲戚、朋友面前要坚持原则,在金钱、诱-惑面前要坚持原则。

第四,要善于吃亏,不斤斤计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应有战略思考,有战略胸怀。大家都知道韩信,他经受胯下之辱却终成大事,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

第五,要明白“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道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与身边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都经营的很好,所以,应当分清主次,重要的人重点经营,比如上级、同事、下属,他们与你相处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你事业的成败。

第六,要有同理心。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将心比心,而各得其平”,孔子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人交际的时候,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人所处情境,这样你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

最后,以胡老师的一句话来给你我共勉:智商发现机会,情商把握机会。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8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学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绍的,他认为“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职责的管理书籍”。并认为“这是那些准备只读一本管理书籍人士的最佳选取”。

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本质,之后针对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这三个企业管理的资料重点介绍了管理的结构,最终归结到“当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强调了“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的主要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这样一个观点,这同通常状况下我们所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比较起来,的确大相径庭。德鲁克先生认为,“利润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条件,远远不构成企业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时承认“企业务必有足够的利润才能经营,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职责,也是企业对自己和员工的首要义务”。虽然我还不能充分理解他这一观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是我很喜欢他的这一说法,因为这让我感受到企业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气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仅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经济价值。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阐述的另外一个与我日常工作切实相关的资料是企业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认为“人类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崩溃瓦解。因此管理层的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企业需要的绝不仅仅仅是还过得去的绩效,企业需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达成最佳绩效。员工需要的也不仅仅仅是能有所表现的职务,他需要的工作务必能为他的潜力和才华带给最大的发挥空间,给予他最大的机会持续成长和表现卓越”。因此,他主张“员工能做的规划越多,就能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越大的职责,因此生产力也就会越高。如果员工总是听命行事,那么只会对工作造成伤害”。

彼得德鲁克先生透过这种角度说明了企业透过这种管理方式,即让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发挥自己主观潜力的机会,并且让员工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之间产生实际的联系,实现企业和员工以及员工的工作之间在工作目标和切身利益上的&39;统一,最终就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发挥的自由空间越大,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给员工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强。由此我想到在团队工作中,作为中层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之后,我也就应有意识的为自己的团队成员留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团队成员能够有机会和余地规划自己的工作进程,并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努力达成工作成果,进而获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鲁克先生说的“员工对企业的要求,在基本的经济报酬之外,就是自我实现。员工在企业中感觉到自己的潜力提高、地位实现,做完成的工作对企业具有好处,也就是实现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这本《管理的实践》,对于我这样对企业管理实践不深入的人来说稍显枯燥和晦涩,但他朴实的语言以及书中所列举的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确让我对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和片段产生思考并有所启发,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论让我对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工作背后的好处有了一个更合理的观察和思索的角度,并把自己以前无意识的管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管理实践,在带领团队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也为团队成员和我自己的自我实现做出具体的努力。

个人管理心得感悟篇9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对我们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有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有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这些问题依旧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生产,其实就是抓人的思想工作,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我公司在三八节组织的安全演讲活动,三月十八晋城苗匠x事故发生一周年的.警示,宣誓活动,无不在提醒我们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安全生产;加强制度落实,保障安全生产。

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我认为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来提高。现在我们正在不定时的集中培训学习,以及每日在餐厅的黑板上写出一道有关安全生产的题目,以供职工在吃饭的间隙也可以了解一些安全生产知识。这种方法其实都是在意示着我们要时刻增强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觉;要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蚂蚁窝,只要是在平地的蚂蚁窝,都会在洞口边发现一圈高高的土,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它们就是怕下雨的时候雨水流进洞来。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如此。其次,我们还要通过身边的典型和事例来警醒。这两年,我国发生的x不安全事故很多,离我们近的,比如说我们单位6·22顶板事故,晋城苗匠x事故,还有前几天发生在孝义的安信x主井发生炸药爆炸事故,我相信,谁听说之后心情都会沉重,都会悲痛,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当时心痛一下,更多要从中反思,总结教训,不断的警示自己,告诫自己该怎样做,从哪里做起。增强安全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明白防患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实现,除了有极强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本领强的队伍,包括管理队伍和生产队伍。

220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