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办公文秘 > 文秘基础 >

经典农村扶贫故事

时间: 良兴1191 分享

  扶贫即是支持和帮助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挑选的经典农村扶贫故事,供大学习和参阅。

  扶贫故事

  “**”蒙古语,意为“农田河沟”。以沟命名,因此沟系是本地最早种庄稼的地方,故此命名。**村位于**管委会北部,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草牧场32.36万亩,林地5.65万亩,耕地1.23万亩,牲畜存栏25606头只,主导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9户、2772人,其中常住户253户、485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

  近年来,按照市委、旗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国资委和旗政府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及**市兆丰粮油有限公司、**桥头**自治区粮食储备库共同结对包联**村,选派5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包联工作。市旗包联单位紧紧围绕**村实际,以党建为统领,注重“造血式”扶贫,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39户92人下降到目前的5户13人。

  党建引领促脱贫

  市旗包联单位深刻认识到,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强村党支部是关键,提升党员素质是重点,转变农牧民观念是前提。一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近年来,市旗包联单位将“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建强支部的重要契机,全程参与和指导,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引导**村党员群众将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员选进“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切实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强化党员培训教育。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七一”等为契机,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讲党课等活动,在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学习规模化种养殖知识、党员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有关政策,切实提升党员的领富带富能力。三是增强村民脱贫信心。扶贫必须扶志,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方面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教育他们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向贫困户大力宣传本村已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通过榜样示范带动,让贫困户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行动起来。

  抓住“鸡”遇强产业

  **村山沟多、耕地少、地下水位深、资源缺乏、老弱病残群众多,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市旗包联单位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东胜、达旗、伊旗等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依托“山沟多”的自然条件,研究确定了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散养土鸡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集中养殖带动农户分散养殖土鸡,逐步实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市兆丰粮油公司以10%的股份入股**村百草地合作社,并派出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促进了合作社运营规范化;建立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农牧民入股合作社增加收入。市国资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调市城投房地产公司和市交通投资公司共出资44万元,建成简易鸡棚18组72个,建成420平米的包括鸡舍、饲料房、屠宰室等功能用房,修建水泥路100米;争取旗扶贫产业资金100万元,围封养鸡场地250亩,建成集生态散养鸡产品切割、包装、冷藏冷冻于一体的小型肉联厂,开展养殖配套建设和经营管理。2018年7月,合作社购入3个月大的鸡苗3000只,养殖5个月后公鸡将全部出栏,保留母鸡产蛋,经测算,到12月底,养殖成本约18.5万元,公鸡和鸡蛋销售收入约23.5万元,总收益15万元(其中,净利润约5万元,1000余只母鸡价值约10万元)。2014年以来,旗政府办累计投资275600元,向**村所有贫困户及常住户共发放鸡苗34040只。通过合作社集中养殖和旗政府办发放鸡苗扶持养殖,带动本村农牧民养殖土鸡1万余只,户均增收2200元;计划到2020年,合作社散养土鸡规模达到1万只,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牧民养殖土鸡10万余只,户均增收5500元。制定村集体经济4:3:3收益分配办法,收益的40%用于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贫困户资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

  发展电商助增收

  为拓宽**村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17年,**村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旗政府办投资50000元建设了**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电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依托“卖货郎”和**市同圆电子商务等平台,让农牧民通过网络平台服务站完成网上购物、网上售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等业务,使农牧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实现“网货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目前,电商服务中心主要开展电商培训、农副产品代买代卖、快递收发、网上缴费、综合服务、劳动力输出、产品包装设计、村级互助资金运作等服务。合作社计划12月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生态散养土鸡,销售价格为188元/只,是农村鸡市场价的1.25倍;鸡蛋88元/每箱30颗,每颗鸡蛋约3元,是农村鸡蛋市场价的2倍,进一步提升产品效益,推动生态散养土鸡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双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今后,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旗包联单位将与村“两委”班子再接再厉、真抓实干,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推动**村科学发展和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经典扶贫故事

  “妈妈担心你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可咋办呀?” “想那么多做甚了,儿子去哪都是好事”“超,你分哪去了?”……

  每时每刻,总会有许多声音,时刻萦绕在你耳边。是牵挂,是担心,是不解,是鼓励,有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永远不会显得麻烦、絮叨,有的只是感动、温暖和对未来的坚定。这源于一次选择。

  我是一名山西人,我成为了一名内蒙古选调生。

  “爸妈,老乡们搭照的可好了”

  “搭照”,是我到**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意为照顾。

  犹记得在那个满是匆忙的季节里,是六月里的一声惊雷,作了与学生时代最后诀别的礼炮,将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子、小姑娘送出了校门。十字路口的站定,各人选择了各自的未来。

  “时代这么好,不能就顾吃好自己那一碗饭”,带着这句似是倔强、又是理想的话,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选调生,听从组织安排分配到了托克**。

  说实话,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开始新的工作生活,以一个不再是学生的身份,害怕倒不至于,但要说心里一点不慌那是假话。作为一名硕士,我深知就业的选择,不仅是自我的承担,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尽管就业渠道很多。

  “后生,你买这个被子,冬天暖和”,店里的叔叔热情的和我说道。刚到的这几天,我需要尽快的安顿下来,买枕头被褥、锅碗瓢盆,发现去了哪都是热情的人,大家愿意为你出谋划策,给你指引提点。

  这里老乡们的搭照,让“儿行千里,母不再担忧”。其实,这就是生活。你要学会伸开手去接受,在不经意中去品味,心里不要总想着城市生活的五光十色,觉得农村生活就会怎样。我们本身就是农民的子弟,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一次回归、一次洗礼、一次再教育、一次大学习。做选调生,就是要适应气候克服“水土不服”,成为这里的“土苗苗”。

  “你们放心,我也要去扶贫了”

  做选调生,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那就是为什么。初衷没那么多,就一个,想扶贫,受父母影响,我也想为脱贫攻坚战做点贡献,把所思所学用进去、奉献进去,那真的就太幸福了。

  这是一种情感,一种天然的天生的情感。在大学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就真切地感受过农村的不易,也曾通过“三下乡”等机会亲身体会过。城市里毕竟机会多,而农村却是“空心化”;也是一种情怀。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几年脱贫攻坚是重点,这样一件人人称赞的好事情希望自己可以有幸参与。年轻人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不要总盯着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要担当些为人民为社会的有益之事。

  “组织挺重视我们,教育锻炼我们”

  “千年古云中,魅力托克托”,**的大名早有耳闻,能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是种幸福。

  初来乍到的我们,除了脑袋和膀子,啥也没有。脑袋里装的是书本上的,膀子上扛的只是自己那点事。来到这里,县里非常重视我们,让我们先在县委组织部调训一个月,打下基础。从简单的收发文件,逐渐的到公文写作,从扫地拖地,到一起商量汇报。几天的时间中,我逐渐明晰了工作的内容、知晓了办事的流程,见到了亲切和蔼的部长,也有着热情帮助的大哥。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公文写作、撰写信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做人做事。有了他们的帮助、鼓励、支持,基本功打好了,接下来去往基层,去寻找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真知灼见,就更有底气了。

  时间不久,月余而已,可言犹在耳:“多看看,要总结规律,慢慢地耐下心来学习,肯定没问题的。”他们是我们这些 “白纸”进入机关工作后的第一任老师,在组织对我们的培养和关爱下,我们才能开好工作的“头”。

  这阵风,这片云

  心里知晓这非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然而情感又揉捏在了一起,真切的认定就是这阵风,这片云,这儿的人,这里的情。这一切,将在我的生命中流淌,用青春和热血浇筑,而随时间不断加固——“第二故乡”。

  农村经典扶贫故事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古城镇**村民**在众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中,可以视为典型。但是,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帮助下,他也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家里来了“一对一”帮扶干部

  **村民**一家,本是和和美美、家境不错的幸福之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在化工厂工作时不幸从屋顶摔落罹患突发性脑溢血,身受残疾,再加上**是多年的“三高”,各种并发症一下之间全部爆发,至此重度瘫痪、卧病不起。离婚、辍学、治病……一系列的家庭巨变让这个家庭彻底破碎,一夜之间如坠冰窖、一贫如洗。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口齿不清的**用了几分钟才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就是女儿,唉……。”

  2017年,耗尽家财和工伤赔偿款的**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民革赛罕区总支委员会主委宋志成负责**的“一对一”帮扶工作,驻村第一书记皇艳芳、村干部在平日里也多有照料。**常年瘫痪在床又无人照料,加之子女年幼又无经济来源,还得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一家人过的十分困难。

  今年农历八月十五,宋志成等依旧入户看望,送来了慰问金、月饼,“团圆日”的温馨探望得到了贫困户**一家的声声感谢。

  家里的“第四口人”

  要实现精准扶贫,简单的给和送,解决不了问题。要“精准”,就要深入病根、刮骨疗毒、对症下药,有如外科手术般去除病灶。

  **的病是主要根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院、武警医院等民革党内颇有名气的专家教授们在宋志成的联系下,详细了解了**患病前后的诊治过程。经过诊断,专家们表示:**卧病多年,肌肉神经多有萎缩,病情发展较重,只能维持现状。

  对于很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而言,因为条件所限,许多人的诊治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只能长年服药、维持现状,对于重度瘫痪患者,大多只能卧病在床。

  **是**的女儿,在外出打工期间患上了皮肤病,一直没机会去正规医院诊断。宋志成主动联系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民革党员贺伟予为其免费诊疗。10月24日,驻村第一书记皇艳芳带着杰乐来到贺伟教授的诊疗室,就诊的人非常多,但贺教授依旧热情耐心细致的为其诊治。详细询问了发病时间、症状、检查手脚状况后,贺教授开具了处方,嘱咐了注意事项,并安顿杰乐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姐,谢谢您们,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人情温暖,心里住进了阳光,我一定能坚持下去”,是啊,扶贫路上,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善良和真情的存在,才使得深陷贫困之中的人们重振信心、面对生活、憧憬未来。

  大爱惠全村

  疾病,是摧垮家庭幸福的罪恶元凶。**村及周边的村子中,很多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都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疾患。这一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10月13日上午,在古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宋志成、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的有效努力下,民革赛罕总支携手太极集团联合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市民革秘书长王连格,民革赛罕区总支委员会副主委李永生、杜林蔓等也参加了活动。

  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40分,在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义诊团先后为**村、一间房村、古城村的100多位乡亲服务义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我们就相信中医,中医看的好,是真的义诊不是搞形式,我还告诉了跟前所有的兄弟姊妹们”“群众这么信任我们,我们不吃不喝也高兴,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坚决看完最后一个”,一问一答间,彰显了新时代的担当作为!

  **住进了**温馨养老院,子女们安心的外出打工,低保金、村集体产业分红、到户产业资金……脱贫享受政策的**一家,生活有了新气象,心里有了新盼头。

  **仅仅只是诸多案例中的一个,是同样的“因病致贫”,但通往幸福大门的道路却是不同的。脱贫攻坚战,就是要“一户一策、科学施策”,找到适合于每个贫困户的出路、办法,保证“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农村扶贫故事相关文章:

1.农村扶贫经典故事

2.关于感人的扶贫故事随笔:嫂娘

3.关于扶贫的故事随笔:因为,扶贫

4.扶贫驻村工作日记5篇

5.扶贫驻村工作日记5篇

411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