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规定
应急管理规定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应急管理规定,希望对你有用!
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而制定的制度。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第二章 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三章 原则编辑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5、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第四章 管理机构编辑
1、领导机构
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项目部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2、办事机构
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工作机构
项目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项目部有关决定事项。
第五章 运行机制编辑
一、预测与预警
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二、 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 应急响应
a、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B、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C、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D、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4、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三、 恢复与重建
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 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 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4、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第六章 应急保障编辑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工作。
应急计划管理规定
1.目的
本规定是对突发性事故的控制及处理,以确保供货及时率达到100%。 2.范围
适用于生产现场、仓库的火情、停电、供应中断、关键设备故障等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的处理控制。
3.职责
3.1 生产部是对突发性事故处理的归口负责部门。 3.2 供应部负责原辅材料的采购,并确保按时供货。 3.3 营销部代表顾客对应急计划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 3.4 其他部门为配合部门。 4.有关规定 4.1 突发性灾害
4.1.1公司建立消防领导小组和场内消防队,负责组织培训,并配置灭火器等器材。
4.1.2 当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公司及生产部立即组织人员,使用合适的器材进行处置,迅速恢复生产,并填写“事故报告”。
4.1.3 当事故严重造成停产时,生产部应及时以通知单形式通知营销部,立即检查产品库存量。若库存不足时,营销部立即同顾客取得联系,协商处理办法。
4.2 突发性供应中断
为防止突发性供应中断,公司已制订《采购控制程序》,生产部采购员建立合格供方名录(每种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商具有可替换的合格供方),并对主要原辅材料库存量作了规定。当发生突发性供应中断时,生产部采购员应以最快的运输方式(包括空运)采购,以确保正常生产,满足顾客需求。
4.3 突发性停电、关键设备故障
4.3.1 当公司内突发性停电、关键设备故障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时,生产操作人员立即关闭电源及相关设备开关,同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并填写“事故报告”。
4.3.2 生产部组织维修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分析,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并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对此产生的异常品按《不合格品制程序》中的“可疑产品”处
置。突发性停电发生在外部,应与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尽早通电。对此产生的异常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可疑产品”处置。
4.3.3 如设备故障不能短期内排除,无法诊断并判定维修时间,应采用以下方法确保供货:
⑴ 采用同类备用设备;
⑵ 如没有同类设备,尽快组织技术、生产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会诊,仍无法判断,应聘请专家进行诊断,并明确维修周期;同时形成事故报告报营销部。
⑶ 营销部迅速清点库存,并及时与客户沟通,取得同意后,采用其他供应商供货。
⑷ 一般产品或有备用设备的产品,最低库存储备量不能低于2天,关键产品或没有备用设备的产品,最低库存储备量不能低于5天,详见营销部产品最低、最高储备定额。
4.4 紧急缺勤
4.6.1 对关键、重要的岗位通过培训建立二线替补人员,详见车间顶岗计划。 4.6.2 当关键、重要的岗位人员因意外情况而发生紧急缺勤时,应立即抽调二线人员填补,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及时向顾客提供产品。
4.6.2 进入人才信息平台,定期浏览,记录与本公司相关的人才储备信息,当需要时随时启动信息库。
4.5 外部退货
4.7.1 当主机厂批量退货发生时,营销部应在退货当时将退货信息原因及库存情况反馈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生产部会商解决办法,提出临时性应急措施(24小时内作出)和永久性措施(一周内作出),并整改、闭环。
4.7.2 营销部清点库存,根据技术质量部判定的退货原因和整改措施,重新制定并下发追加生产计划或委托生产计划。
现场应急管理规定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各类突发事故或灾害,正确有序地处臵紧急情况,将人员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通用标准。
本标准统一规范了现场应急预案的编写和日常管理要求,明确了现场处理紧急情况的原则,强调所有现场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应有的正确行为,为现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项目生活、施工作业区域。所有生活、施工作业区域的应急预案必须涵盖一天24小时,一周7天。
本标准为xxxx强制性执行标准。
3. 主要灾害防护
3.1爆炸、火灾的防护
由于发生自然灾害、其它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同时发生火灾、爆炸,所以有足够的防火、防爆措施是很重要的。应保持所采用的消防、防护标准是最新的,并确保员工完全理解这些标准。属地主管和员工应了解爆炸和火灾的危害及其所负责区域的防护设施,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火源。
3.2毒性物质泄漏的防护
不受控制的毒性物质泄漏,会产生严重危害,应采取防护措施,迅速撤离。每个施工班组都应有一位经过应急培训合格的管理者带领的应急小组,迅速的带领撤离到安全地点。
4. 紧急情况的分类
紧急情况是指要求立即采取行动的非正常情况,这些非正常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灾难,本应急管理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各类紧急情况。
a.火灾:小范围火灾,可以控制。
b.爆炸: 小范围,对设施、人身安全没构成危险。
c.油气管线爆裂、淤堵: 井、站油气集输管线裂口,闸阀密封不严。 d.油气泄漏: 油气处理厂站、集输管线出现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e.中毒: 发生个别人员中毒。
f.有毒物质泄漏: 有毒物轻微泄漏,可以控制。
g.交通事故: 人员轻微受伤,车辆可以启动。
h. 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临时局部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短期影响生产运行,临时应急处理即可恢复正常。
i.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致个别人中毒,或对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社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或威胁,临时采取措施可以控制。
j.地质灾害: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经危及油田生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或少量经济损失,灾害停止发展。
5.职责
5.1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负有保护人员、生产设施和公众安全的总体责任。
a.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完善现场应急预案,对预案进行年度评审;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的现场应急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应急演练;组织对员工的应急培训;负责设立现场应急指挥点,组建现场应急组织机构,并提供应急资源保障。
b.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组织控制现场,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同时,必须按相关程序和要求向上级汇报,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汇报险情动态。
c.在紧急情况或灾难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指挥现场所有应急活动,防止或控制对其它区域的影响,防止事态扩大;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应由直线经理担任或是由直线经理授权的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应当有能力快速作出应急决定并承担全责;发生紧急情况时,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迅速到达现场应急指挥点,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
应急小组的工作。
5.2属地主管
属地主管应当熟悉施工区域所涉及的操作和物料,在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到达之前,尽可能地改善紧急情况,并指导、协调各应急组的工作。当现场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到达后,汇报现场情况,并协助开展应急实施工作。
5.3抢险组织组
抢险组织组组长应当由属地主管或具有相当技能、熟悉工艺操作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负责日常应急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现场应急操作、抢险和救援工作。
5.4技术保障组
紧急情况发生时,在应急现场指挥点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参与评审现场应急管理的质量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5.5安全消防组
安全消防组负责生产区域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员工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发生紧急情况时,负责现场消防工作,并且负责事故现场内的环境监测。
5.6通讯联络组
通讯联络组负责保证生产区域内外的相关人员都建立和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通讯中断,应当指派通讯联络员携带书面信息(而不要口讯)传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淆和曲解信息。应急组织中的关键成员应当佩戴有特殊标记的身份识别标记,如特殊标记的安全帽或臂章,以确保信息准确送达。特别强调,应当按信息上报规定谨慎地、尽可能少地发出不成熟的或会引起轰动的信息,特别是可能涉及伤亡受害者姓名的信息。
5.7后勤保障组
负责落实和管理应急所需的物资。紧急情况下,负责组织应急所需的车辆、机具和物资;负责应急所需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保障。
5.8警戒救护组
负责调查生产区域周围的环境,制定紧急撤离线路,建立外部联络机制;日常应储备各种必要的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对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护知识培训。紧急情况下,负责照顾受伤的或可能中毒的员工,引导人员疏散;设臵安全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统计核查人员,应确保生产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没有遗漏;统计所有可能失踪、受困或伤亡的人数;运送受伤的人员;运送医药或应急供应品;紧急情况下,通知周边居民撤离。该组组长应由经过紧急救护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5.9 HSE部门
a.对紧急情况的防止和控制措施提供建议和指导;
b.持续不断地评价应急预案和组织;
c.评价应急培训和演练效果,作为定期安全检查的一部分。
5.10全体员工的职责
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参与应急管理活动;在紧急情况下,所有生产区域的员工必须承担应急处臵的相应职责。
6. 日常应急管理
6.1现场应急预案
在现场采用适当的设计、足够的工艺控制和良好的维护等措施后,为增强应急防护成效,还应实施应急预案管理,以更好地满足现场实际的需要。
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必须以工艺安全分析(PHA)为基础,以保证其针对性。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采用故障假设等分析方法(“这里有可能发生事故”或“如果发生了事故,我们要做什么”这类问题的回答),来分析工艺操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评估事故后果。这些工作对确定现场需制定的应急预案类型及需要的应急步骤及优先顺序是非常必要的。
现场应急预案不仅仅是用作培训的参考资料,更是一个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灾难时起指导作用的工作计划。
现场应急预案应分成两部分制定:
a.基本原则和演练、培训。包括突发事件的处臵原则、应急防护的原理、培训演练、应急人才和物料储备的要求等。
b.行动预案。在应急处臵时应当能够迅速参照行动预案来确定要履行的职责。行动预案应当语言简洁、有可操作性。应使用图、表来描述组织机构、职责和责任、应急程序等。本标准附录A的审核清单既是制定现场应急预案的指导标准,也是现场应急预案的评审标准。
6.2 应急预案培训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总体负责现场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 培训对象应分成两个层次:一层是应急组织的成员,由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与各专业小组长共同负责完成;另一层是仅仅需要了解预案、随时接受应急指令的其他员工,由各级属地主管负责落实。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与各专业小组长应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培训可采取课堂学习、实践课程和演练等形式。预案的修订和发布,应及时告知员工,并组织相应培训。
6.3 演练
为评估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各种工况的(包括白班或夜班)、全范围的、事先告知的或不事先告知的演练。演练应当设计各种各样的场景,来验证应急组织的每个部分功能的有效性。应急操作演练和消防演练与全面的应急演练不同,不能替代全面演练。
演练的模拟场景可能包括:模拟火灾、爆炸和毒性、放射性物质泄漏;测试报警系统、急救、撤离程序及下班后的关键人员召集程序;电话太多造成通讯不畅;新闻媒体未经许可进入应急区域;无线电系统中断或不能使用;某些关键岗位成员不能及时到位;统计人员缺失;模拟受伤、中毒和群体伤亡;模拟风向变化等。
每次演练后必须对演练效果作出评价,并书面记录。
6.4 应急物资
项目部在日常应急管理中,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7. 应急指挥点、紧急报警和撤离
7.1应急指挥点的设臵
每个施工作业区域应当选择一个主要的应急指挥点,同时还应有一个或多个备用。应急指挥点应当远离可能的危害,并对人员和设备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防护。应当首选非燃烧体建筑物或是钢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场所应当至少有二个出口、足够的通风,以及能防护爆炸碎片。
应急指挥点所需的器材和设施应当是现成可用的,见附录A。
7.2紧急报警信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 能够立即通知到施工作业区域内应急组织成员;
b. 能够通知到生产区域的所有人员;
c. 能够在断电时正常报警,并有自备电源;
d. 应有备用警报系统和多个报警启动按钮。
7.3 撤离
撤离预案的计划和培训应当包括:
a.撤离行动的基本原则 ;
b.撤离行动的授权 ;
c.撤离通知的信息沟通 ;
d.撤离线路和紧急集合点的位臵 ;
e.救援设备的位臵 ;
f.风向判定 ;
g.撤离人数统计核实。
8.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