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播音主持男生练习自备稿件五篇
作为一名播音主持艺考生,我们在考试时准备的稿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能够发生共鸣,并能被深深打动的作品。因为自己喜欢的作品一般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相符,能够利于充分理解和调动思想感情。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播音主持自备稿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晚上一到家,我就发现劳累了一天的老婆已经进入了梦乡,打鼾声还挺响。我想:“鼾”就是人休息了,而鼻子却还在加班加点卖力地干活。
有次参加同事小吕的婚宴,喝“口子”酒,抽“红双喜”烟。我敬酒时祝小俩口“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好事多多,喜事连连”。我还打趣地调侃小吕:“小夫妻就是小两口,有这两个‘口’,你就成了真正的‘吕’老师了。”我想小吕未成家时是一个人,一个口,无牵无挂,自然是自由自在。后来恋爱、结婚,两个“人”结合成了“从”,两个“口”组合成了“吕”,其中的两个“人”、两个“口”字粗看似乎一样大小,感觉也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情况已经出现了左右之别、上下之分、大小之异。由于每个“人”与“口”都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这就难免会有“领导与服从”的关系。有了比较我们就不难想象:平等只是形式,不平等才是事实。于是两人难免会因一些家常琐事的处理分歧而男争女斗……常言所说的“三年之痒”、“七年之痒”也无非是这样引起的。
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较量中,新的“人口”又加入进来,于是“从”发展为“众”,“吕”升级为“品”。一方面是人多势众,香火旺盛,给人踏实安全感,但在面积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通常意味着人均占有量的减少,不难看出貌似和谐、平等、平衡的三个“人”与“口”字,其实也是不平等的。而这种地位的差异和不平常,却非常确切地反映了中国家庭之现状。代表孩子的那个“人”字、“口”字不仅占据了二分之一的空间,而且凌驾于父母之上,地位最高。而代表父母的那两个“人”字、“口”字,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们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甘心情愿为人梯,默默无闻作奉献,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独立成家,离开了父母,“众”字返回到了“从”前。再后来,年老的夫妻难免会有一人要先“走”,于是“从”字又回到那个“人”字,直到“人”的最后消亡。
“人”→“从”→“众”→“从”→“人”……“人”字的变迁简明扼要但又富有哲理地向我们说明了人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消失的整个过程。又一次巧妙解读了“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的俗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我们会因“前浪死在沙滩上”而哀伤,我们更该为“后代更比前人强”喝彩。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这样谱写的。
在我看来,“口”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从物质层面上说,“口”要吃饭;从精神层面上讲,“口”得说话。因此从古到今,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始终绵绵不断,而少有“人手”、“人脚”词语的争辩。这也更让我由衷地惊叹并且敬佩我们祖先造字组词的高明。
看似不平等的汉字,实际却又是平等的。书写汉字时,无论一个字的笔画再多,也只能委屈自己和笔画最少的“一”字一样只能占据一个空格,而英文则不同,字母多了可占据多个空格。有趣的是联合国投票权倒有似于汉字的书写规则。《联合国宪章》第十八条规定:“大会之每一会员国,应有一个投票权。”这里的平等显然照顾了小国的政治利益,反映了联合国成员国无论国家大小都拥有绝对平等的政治地位。
年少时,我常常为拥有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中国只有一个投票权而愤愤不平!长大后,我才领悟到规则、政策和法律的存在,使自由平等有了充分的保障。
家由人组成,国由家合成,世界由国联成。由小及大,推而思之,家也好,国也罢,世界也然,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平等”充其量只是一种表象,而客观的“不平等”才是绝对的事实。想通了这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何会有强权政治,为何会“弱国无外交”……国是
如此,家、人亦同!如此当你再次面对世道的不公、不平、甚至不幸时,就会很自然地多了一份淡定从容,多了一份心平气和,从而轻松自如地放下各种恩怨是非。
真该好好感谢我们的祖先。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造出如此精辟美妙的汉字。我学过十年的英语,一个月的日语,一个星期的俄语,却从来没有感悟到它们拥有汉字的那番精彩。
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你来到神奇的汉字世界,分享我的快乐。
乐在字中,学习汉字实在是件既有趣更有益的开心事。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我为遵义女婿,而因妻得以认识了你,继而恋上了你——遵义,而曾经的你,却有着多个名号,至今最近的名字,叫播州。在你的怀里,我寄宿了近两百个日夜,今日因故欲离去。行囊里盛不下太多的依恋,风牵着思绪,伴着离愁,随着飘泊的青春,扬起浓重的尘烟。
遥想当年,杨氏一族雄踞于此,囤兵养将,排除异己,俨然播州的太上皇,好不威风,好生风光。但时势弄人,谁又能预料后来的凄怆呢?
宛若投射于枝叶缝隙间的光影,你无法拒绝破碎。平播一役,被蹂躏的心,如同遗落的音符颤粟地滚落于琴弦上,空气里弥漫着血雨腥风的气息,在风雨中幽叹着。短暂的春花秋实,七百年的基业,一朝灰飞烟灭。二十万人的尸骨,填平了沟壑,压跨了杨氏的旗杆。曾经的战场,无数村寨集市所被湮没的荒烟蔓草中,今路有遗骨,山有鬼唱。染红穹天一方,滴滴流淌的是青春的血泪。
在无望的期待里,时间的流水憔悴了你华美的容颜。你内心的一汪深潭,被激起千层风浪。曾经的过往,惟有你自己才懂。那把摧毁你心中圣殿的战火,曲终人散后,空寂的山野淡淡地诉说着陈病新伤,你高贵的花香孤独地演绎着千年的悲凉。
当曾经的城楼市巷化为一缕青烟,繁华万千也随浩浩蹄声远去,一声叹息,日夜回响在茶盐古道,遵绸之路。凋零的花瓣散落在烟黄的记忆之册。
你翩翩惊鸿的身影,坠落在杂草错生的乡野。悲苦与哀怨在心里翻涌,泪水和汗水侵入你的心脏,徘徊在流离的梦中,把忧伤的记忆一点一滴地植入你的骨髓。在无尽的悲哀中,等待岁月的轮回。
冷月下,你轻锁蛾眉,泪洒缕缕花魂。沁芳的湘江流水,淌不去你所有的悲伤。风吹过,散落一地的心碎,化作婉丽清词一阕,诉不完的血泪,道不尽的对往日繁华似锦的眷恋,在千古绝唱中,演绎成蝶,翩燃飞去。
风扬起岁月的尘,吹落往事满地。会址楼阁的精致与典雅象征着“会议之都,转折之城”的意义将永远不会灰飞烟灭,其长征精神永远为世人所敬,以及阐释其言之真理。1935年的1月15-17日,先人们在此据理力争,雄辩滔滔,弃之错误,但求真理,运筹帷幄,历经千辛,扭转战局,只求为民,其言其行,尽显英雄本色。
湘江河畔,我面水而立,成为一幅别样的风景,我想在此透视曾经的古老韵致。飘落水中的花瓣,辗转浮动,缕缕暗香,一河清流被演绎得到了极致。尘封在心里深处的某些情怀,已渐次褪却,任其暗淡销蚀。只能把叹息藏在心里,把眼泪流进梦里。
在远去的故事里,你是神秘的简章。迷一般的眉目笼锁着轻愁,万种风情自你的香唇四溢。而当高雅与雍华跌落的那一刻,曾经的那缕香魂带着你的幽怨,袅袅然逝去。
一抹夕阳,铺洒成画稿,任你彩笔难绘。即便用尽所有的色彩,也难描绘心中的圣殿。于是乎,你静寂了,静听杨柳街基督教堂里的吟诵和虔诚的朝拜。你绽放成一朵洁白的清莲。
“历史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其实只是无数生活泡沫的堆积。”
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世界各地精英汇粹,名流云集,人头攒动,玉箸上滚动着光环,琥珀里美酒飘来散去。而包装简陋的茅台,却在此鹰击长空,龙吟大海,横空出世,从此闻名天下,成为举世无双的酒中至尊。
距遵义城向南约三十公里处的沙滩,于月白风清的夜晚,或许我们还能看见晚清的“黔北三儒”结伴同吟,沙滩以及曾经令人所趋的沙滩文化,成为他们永远的归宿。这是你的幸福,更是黔北人民的一种骄傲。
清雍正五年(1727年),你归属于贵州的版图,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四年的历史,在历史的车轮见证下,而你也无疑地为贵州挣足了颜面。东风扬起了漫天飞絮,摇醒了湘江的春流。馥郁的酒香里,我听到你浅吟低唱;流年里,写满世间的沧桑;辗转的梦尘里,又有谁能抚平你心底对过往的忧伤?而今,你傲立的倩影,别样的风骨,屹立于黔北,为贵州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朝气和生机。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高贵不由出生、家世、外貌来彰显,而是心灵之光由内至外闪跃出的迷人魅力。
心灵之光如一块七巧板,由气质、奉献、善良、为人处事等线条勾勒而成,是人的一种底蕴、根基、,是决定人格魅力的主色调。
气质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一个心灵纯洁、坦荡、自信、乐观的人,表现出的气质一定是昂扬挺立、气度非凡。瞧,女孩走路抬头挺胸、行云流水,我们说她是世界上气质最美的美女,男孩弯腰驼背给我们的印象不是酷而是衰。所以第一印象来自气质,优美的气质带给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奉献是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必然具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面对危难和肮脏的环境能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特别感动的是,新生班上一名有智障的同学,面对平时聪明活泼的同学被臭气熏天的垃圾熏得掩鼻而逃时,依然用不灵便的双手大义凛然地帮着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把教室里的垃圾清扫干净,让同学们坐在洁净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地学习,我们说他身体是残疾的但心灵是高贵的。掩鼻而逃的同学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相比,也许你们来自高贵的家庭,但你们的心灵是低俗还是高贵呢?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成绩你们又占几分呢?老师和家长平时对你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抛到九霄云外了吗?孩子们从现在做起还不晚,在享受阳光的同时别忘了身上的责任,拿出你们的热情和真诚,一步一个脚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你们依然是最棒的雄鹰,快乐自在地翱翔在蓝天。
善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孔子曰:“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别人跌倒时的一次牵手、受人欺负时的一次仗义、困难时的一次帮助、痛苦时的一次抚慰。点点滴滴的善意之举如小溪汇聚成江河构成了人之根本——善良。
“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央政府、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情系着灾区人民的安危,总理亲临现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千里派兵运送救灾物资,官兵不顾自身安危用双手和鲜血奋力救援,华夏儿女纷纷慷慨解囊救民于危难,这种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一步步升华,激烈着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饶重建家园。我们的祖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在为民排忧解难,我们的人民从政府官员到黎民百姓都是善良的人民。
处事之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法宝。要想成就一翻事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90后的孩子们不缺爱甚至爱过剩,由此滋生出不可一世、唯我独尊的毛病,你们天时地利有了,缺的就是人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弱了,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传统观念淡薄了,从我做起自己动手的行为习惯减少了,这些缺点需要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克服。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那么老师是孩子们人生中的领路人,如一盏航灯指引着你们前进的方向,老师如一只红蜡烛,燃烧了自己了照亮了孩子们,他们的高尚情操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吗?孩子们见到每一位老师都该礼貌地问好,一位哲人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什么好都没有为人处事好”。
一个具备气质优美、心地善良、奉献精神、为人处事友善的人是心灵美的人,也是一个高贵的人。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花。尊牡丹为花中之王,誉莲花为花中君子,梅花清高,玫瑰英雄,秋菊呢,玉骨冰肌。诚然,这些花都可爱,可敬。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深山幽谷里的山茶花。
我结识山茶花,是在十五年前的一个冬天。
一个滴水成冰,严霜盖地的早晨,我和几个度假回乡的学友进山打柴。我们冒着凛冽寒风,沿着蜿蜒山道,踩着枯草落叶,绕过座座山头,默默走进大山深谷。当我正对这满目萧然,感到一丝凄清的时候,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树红花。多美的花呀,她开在浓霜似雪的野谷中,成团抱簇,红光烨烨,简直是燃烧的火。我走到花树下,呆呆地站着,凝神细看那花树的姿容:她竟无视风刀霜剑,一味生机勃勃,披红挂绿,欣欣向荣。
我信手扳过一根花枝,只听“嗒”一声脆响,那有瓶颈粗细的枝条,就齐齐地断了。还真没想到,开着三朵红花的枝条就已经在手。我分明看见三张容光焕发的脸蛋,尚自对我微微地笑着。就这一声脆响,使得走在前面的同伴都回过头来。他们一看我的神态,嘻嘻地笑了。有两个还大声地跟我开玩笑:“你在赏花吗?吻她吧,未来的诗人。”“那是山茶花,赞美她吧。”赏花!我凭什么资格来欣赏这样高贵的花!赞美,倒是应该的,我怕没有这能力。我红着脸急急离开了这棵花树。
我认识了山茶花,就处处留意山茶花。渐入深谷,冰条吊挂,霜铺似雪,而花树却越来越多。有的生在沟边岩畔,有的生在悬崖顶端,有的却从满身披刺的荆棘丛中挣扎出来,而树树又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花红如火……
十五年光阴流逝,我作为一个乡村民办教师,执教桑梓。那“未来诗人”的美梦自是已经破灭,唯有那“赞美她吧”的夙愿却始终未了。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那些花树想必苍老多了,说不定有的为了给人以光和热,早已鞠躬尽瘁。想到这儿,一股力量驱使着我加紧去偿还夙愿。
多可爱的山茶花呀!那如血、如火的花自不必说了,就是那枝枝叶叶也是使人动容的。她枝干繁多,但绝无旁逸斜出;枝枝紧紧靠拢,笔直向上。她的叶青翠碧绿,片片相覆,温柔敦厚。她的皮光滑圆润,丰腴细嫩,似乎内里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无穷的智慧与充沛的精力。不行!这样的直接描述,无论你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也是不能写出山茶花的绰约风姿的。还是打些比方吧,不过打比方也很难啊!说她像穿红着绿的美女,不像;说她像光彩照人的英雄,也不像!她从没有像美人们那样,对着璀璨的明镜梳妆打扮过;更没有学贵姑娘那样要富厚的家资替她装点。她也没有伟大的功绩留于人世,只有毫不吝惜地把自己花粉赐予那些冬日的游蜂酿蜜过冬。虽则有时她也曾粉身碎骨将自己化为一团火,替那些赶早进山的人们带来柔情的温暖,或以其淡黄的光焰,照亮登山的路。但她从没有得过一枚勋章,更不曾想过要配戴一顶珠光闪烁的桂冠。她不是美女,她不是英雄,她就是花,就是扎根在深山野谷的无比纯洁的山茶花。
那就比之以花吧。她像湖中出水的莲花?不。她虽然像莲花般纯洁,但她不像莲花要长在柔情默默的水中,更没想过要人承认她为“君子”。她像庭前盛开的牡丹?也不是。她的容颜虽如牡丹一样鲜红,但那“粉团儿”压根儿就没有牡丹大,更不敢想要称王。像芙蓉?她不娇柔。像玫瑰?她不带刺。像秋菊?她不是玉骨冰肌。像蜡梅?她不清香高雅。再者,她何曾上过诗坛争奇斗艳!她就是山茶花,树树开在冬日深山野谷里的,高人识之尚少,只能与樵夫会面的普通山花。
我爱山茶花,是因为她那矜持又潇洒的英姿,纯洁而无邪的灵魂,既不随和世俗又不自鸣清高。虽然才气横溢,却不攀附显身。她身居苦寒,尚能枝枝靠拢,叶叶相覆,宁折不弯,奋发向上。她不计较得失,始终热情洋溢,红心似火,尤不吝啬。即使万木萧疏的日子,她还是吐红放艳,向山野抛出她那吸取雨露阳光,用心血凝聚而成的全部精华。
这一切不由得使我想起那些在困难时期、动乱年代,顽强拼搏在那濒危的教育战线上的乡村教师们。他们始终心系人类文明的传播,始终憧憬着祖国美好的未来。他们无论身受多少艰难困苦,甚至屈辱折腾,却没有消沉,不敢懈怠,顶风冒雪,坚持战斗在旷野峦头,深山幽谷的一所所简陋的学校里。这千百万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园丁们,不就是一树树冬日里开在深山幽谷中的山茶花吗?
如今,已是大地春回,百花齐放,万木欣荣。我却总是惦念着那些冰冻霜凝中的山茶花。不是冬花傲霜雪,哪有春花红万家?我景仰在祖国大地上盛开的千种花,万种花,我更赞美这与深山幽谷为家,冒雪迎霜而开的山茶花。
【播音主持自备稿件】
经常下乡,偶尔总会看到一些乡村中的老人,头上包着不同颜色的头帕。一直在乡村长大的我们,总觉得习以为常。时间久了,慢慢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时代的象征,还是一种乡村里独特的风景。
如果有记忆的人都会想起来,过去的老人,常常都会天天包着头帕,不管是什么颜色的头帕,总会在上一辈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这些装饰,总会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一种陪伴。
民国初就在贵州土生土长的外婆,直到去年才离开这个世界。可以说,上百岁的外婆,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战争到和平,从和平到发展,从破败不堪到“中国梦”。外婆常常包着的青头帕,也陪伴着外婆走过了日复一日的不平凡岁月。
纯净善良的外婆,她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社会的成长史,一部贵州历史发展的实在教材。因为从经历风雨的那一天起,外婆就注定与贵州这个山水相依的险要地势相依相偎。贵州建省600年,而外婆确是这个年纪的六分之一,这里的一山一景,一草一木,都是外婆心中深刻的记忆。
外婆40岁左右,外公就因为“抽大烟”被人害死,外婆就成为了大山中一株孤独的松柏树,带着母亲姊妹几人,面对着艰辛的农村生活,饱暖不是如今人们理解的概念。过去,外婆最爱说一句话:“哪晓得能活到今天。”可见,在外婆的生活之外,总有那么一丝丝对生活的恐惧。
“没有饭吃,外婆常常就去山头挖野菜,不管有没有营养,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外婆的无私,常常会从母亲这里得到一些可靠消息。
因为经历着中国发展历史的过去、现在。外婆可以说虽然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但在她单纯的内心中,还是思考着生命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就是要坚持生活下来,‘豺狼虎豹’都见过,还不是现在好好的。”这是外婆在世的时候常常给我们说的话。
然而,在我们以及母亲的记忆里,外婆都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虽然时代就像海涛一样的凶猛,也没有冲击去这个女人外柔内刚的尘色,她坚强的内心,就像贵州的山水一样坚定。
除了农活,近百岁的外婆,一样还是坚强着在土地里来来去去。除了帮助娘舅们打理家务,一辈子陪着这位老人的两件事情就是:晚上放裹脚,早晨缠裹脚,晚上放头帕,早上围头帕。
经历着时代的更替,从旧社会来到了今天,外婆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过去的传统,脚被紧紧的勒着,一双小小的“秀脚”,逝时留下的印记,也是这个女人即使生活在大山也逃不过的命运。虽然经历了多少风尘变化,也要随着过去社会的风俗而走。因为外婆的这些习惯,早已成为了她步入百岁行列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外婆的头帕,更是历史赋予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不管这个时代承不承认,也不管现在认不认同,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外婆的身影,就有这些装饰和她相随。
记得我们刚刚懂事,外婆就从来没有卸下过自己的头帕,头上常常包着一张青色的头帕,不管如何也要和她形影相随。就连母亲的回忆里,外婆也是一样的这个形象。
可见,外婆包裹着的头帕,也从来没有摘下来过。不管天晴下雨,也不管春夏秋冬,就像她佝偻下去的身子,似乎从来就不是她能左右。
人们常说过一个成语叫,“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是对于历史而言。然而,就外婆的一生来说,用上这个成语估计也不是问题。因为从民国开始,外婆就开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翻开中国历史,多少沧海桑田,多少动人感人的故事。不是一个历史的瞬间,也不是四季更替就能进行诠释。
笔者在外婆的一生中,可以说进行挖掘的事物,比仅仅只是一张头帕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很多。但什么就选取头帕这个线索,因为常言道:“人面不知何处去?”外婆的一生,自有她自己明白。但就外婆的这张青头帕,是我们有目共睹,实实在在陪着外婆,就像她的每一个岁月。
记得十年前,因为外婆的青头帕破旧了,母亲就要求给外婆换一张,但颜色有所不同,是白色的,外婆知道后,她也没说什么?就是不戴母亲买的这张头帕,急得母亲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也才知道,母亲买的颜色有所出入,外婆干脆放在箱里,依然带着自己破旧不堪的那一张青头帕。直到母亲发觉这个问题,又悄悄换了一张,外婆也才接受母亲的这份亲情的赠予。也因为这件事,我们也才知道外婆为何一直带着的头帕都是青色的原因。
想起外婆,真的不得不想起过去曾经的一句诗:“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看看贵州的历史,不也如一个人的人生吗?外婆经历了无数岁月,也活出了生命的极限,百岁才慢慢闭上了人生坎坎坷坷的眼睛。
外婆去年过世,正值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预示着一年的光景就这样悄悄逝去。而外婆经历着这些岁月,同样和我们一样见证着贵州这个地方的风雨旅程。
也许,不仅仅只是一张外婆的青头帕可以贯穿全部,但至少有一点,就凭外婆的这张青头帕,也足以说明了外婆经历的很多很多,也体现了人生中每一个变化或者不变化的细节。
外婆要是还能继续走下去,估计不仅仅只是一张青头帕,也许更能从生命的本质亲自去问问外婆对人生的体验过程。可惜没有这个机会了。要是外婆能为我们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作用,同样能给我们带来的也不仅只是一张青头帕,而应该是一篇魅力十足,内容丰富,多彩多姿的历史史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