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普利片说明书
雷米普利片说明书
雷米普利片(瑞素坦)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发作后的前几天之内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雷米普利片说明书,欢迎阅读。
雷米普利片商品介绍
通用名:雷米普利片
生产厂家: 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725
药品规格:5mg*14片
药品价格:¥31元
雷米普利片说明书
【通用名称】雷米普利片
【商品名称】雷米普利片(瑞素坦)
【拼音全码】LeiMiPuLiPian(RuiSuTan)
【主要成份】雷米普利。化学名称:(2s,3as,6as)-1-{(s)-2-{[(s)-1-(乙氧羰基)-3-苯丙基]氨基}丙酰基}-八氢环戊并[b]吡咯-2-羧酸。
【性状】雷米普利片(瑞素坦)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发作后的前几天之内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者。
【规格型号】5mg*14s
【用法用量】高血压开始时2.5mgqd,根据病人的反应,如有必要,间隔2-3周后将药量加倍。一般维持量为2.5-5mg,大量为10mg/日,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肌酐清除率为50-20ml/分):初用量通常为1.25mgqd,大量为5mg/日。充血性心力衰竭初药量为1.25mgqd。根据病人的反应,可间隔1-2周后将药量加倍,如果每日需服2.5mg或更大剂量,可分2次服用。大量为10mg/日。心肌梗塞后初用量为2.5mgbid。如果病人耐受不了这一初始剂量,可先服1.25mg,bid,连服2日。大用量为10mg/日。
【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头晕,伴注意力不集中,疲乏、虚弱、肝、肾功能损害。皮肤发红伴有灼热感、瘙痒、荨麻疹、其它皮肤或粘膜疹,结膜炎,有时大量脱发,雷诺现象可能突发或加重,很少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病人可发生刺激性干咳。消化道不良反应,如口渴、口腔炎、便秘、腹泻、恶心及呕吐、胃痛、上腹不适。血象可能出现变化。
【禁忌】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肾且伴肾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血液输入或输出减少,低血压或循环状况不稳定的患者,妊娠及哺乳妇女。
【注意事项】严重、恶性高血压、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已有或可能发展为液体或盐缺乏、已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慎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及磺脲类衍生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血糖过度降低的可能。当与钾盐、保钾利尿药或肝素同时使用时,血清钾浓度可上升,勿与钾盐同时服用。ACE抑制剂会减少锂盐的排泌,可能会导致血清锂浓度的增高。与其它消炎镇痛药同时使用时,本药的降压效果可减弱,并可导致急性肾衰的发生。本药可能会加强酒精的效应。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5mg*14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725
【生产企业】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
雷米普利片(瑞素坦)的功效与作用雷米普利片(瑞素坦)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发作后的前几天之内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者。
雷米普利片服用常见问题
雷米普利片是一个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雷米普利片在临床上的疗效可靠,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那么,雷米普利片可以长期服用吗?
雷米普利片是可以长期服用的,服用方法是,开始时口服每次2.5mg,每天1次,根据患者的反应,酌情间隔2~3周后药量加倍。一般维持量为每天2.5~5mg,最大剂量为每天10mg。肾功能不全时,初始剂量通常减半,每次1.25mg,每天1次,每天最大剂量为5mg。充血性心力衰竭初始剂量每次1.25mg,每天1次。酌情1~2周后加倍。如每天需服2.5mg或更大剂量,可以一次服用或分两次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10mg。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心肌梗死最初剂量为每次2.5mg,每天2次。如患者不能耐受,可以减半服用2天,再酌情增加。肾功能不全患者初始剂量为1.25mg,每天剂量不得超过2.5~5mg;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损伤患者用药剂量参照初剂使用。
雷米普利片服用时需注意,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增高,常为暂时性,在患有肾病或严重高血压而血压迅速下降时易出现。用药前应检测血压、血电解质(血钠、血钾、总二氧化化碳)、血尿素氮和肌酐,并定期复查。肾功能障碍或白细胞缺乏的患者在最初3个月内应每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1次,此后定期检查。尿蛋白检查,每月1次。
综上所述,雷米普利片是可以长期服用的。患者在服用雷米普利片时,应先仔细的阅读说明书,按要求服用。若患者在服用时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看到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1.咽炎片说明书
2.腰痛片说明书
3.硝苯地平片说明书
4.汇仁肾宝片说明书
5.氯沙坦钾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