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实施方案 >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时间: HT1 分享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

我们学校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活动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二、实施过程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1)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2)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3)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4)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5)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6)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7)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3.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4.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课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安排了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两方面内容。本学期的劳动教育主题是“变废为宝”。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资源的循环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刻不容缓。“废物利用”就是保护环境的好方法之一,让我们发现身边许多的宝。一点巧思、一份创意、一些实践就能给那些随处可见、平凡无奇的废品赋予新的生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收集废弃物品的过程中,知道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品可以有不同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儿童幼小的心灵。

三、学生评价工作安排

(一)考察与探究的评价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1)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正面评价。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学习。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数值成绩。

③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的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2)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每一次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②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合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校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③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3)评价的具体措施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多元评价,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甚至可以以学生为主,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比较常见的有:

①学习过程档案。这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档案记录,可以记录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表现;可以包括观察日志、讨论过程、访谈记录、探究计划和结论,收集到的资料、作品;还可以包括自己的感想、别人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过程档案能比较充分的体现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展示个人独特的风格。档案材料的积累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感,并为师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调整和反思提供依据。

②展示与交流。展示和交流可以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它要求学生在别人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的表演,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也能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展示和交流可以采用学生的绘画、制作、文章展示,以及口头演说、讨论会等多种方式。

(二)设计与制作学习活动评价 1.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与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考核的结果应当计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2.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心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样式。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2月——20××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3

一、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立法上存在欠缺。首先,与《立法法》的规定不一致。20xx年颁布实施的《立法法》明确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制定法律来规定。劳动教养无疑属于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但它的最高位阶法律只是1957年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1982年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因此不符合《立法法》的要求。有人可能会说,前述两个法律文件虽然主体是国务院,但当时都是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因而从性质上仍然应当算法律。这种说法理由并不充足,因为按照现行的《立法法》,并不存在这种过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来的法律类别,况且《立法法》还特别禁止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授权立法,也就是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可以授权国务院就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进行立法。更成问题的是,在法律操作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是1982年由国务院转发和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但由于该试行办法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充其量也只能与行政法规沾边,由它来规定劳动教养这种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显然是严重违反《立法法》和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的。

在认定和执行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为法定的劳动教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是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负责人兼职组成,并未设置专职的负责人。其主要法定权限有两项:一是审查批准收容劳动教养人员;二是批准提前解除劳动教养和延长或减少劳动教养期限。而这两项职权长期以来实际上分别由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名义行使。这样一种机制使劳动教养在实践中难免带有随意性。在公安环节,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非法将上访人员投入劳教所的消息(如“唐慧案”),以及对某些因定罪证据不足或办案期限已到本应放人的,却转而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劳教,或以教代侦(即先将其送到劳教所,继续对其犯罪线索进行侦查)的做法,都是审批权被滥用的例子。在司法行政环节,不仅劳教机关有权对劳教人员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累计达1年之久,而且还授权劳教场所可以对劳教人员行使延长3个月期限内的审批权,这种由执行机关和场所擅自决定延长关押时间的做法,使其权限甚至超过了关押罪犯的监狱。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劳教质量,近年来公安部门也做了一些努力,如20xx年公安部的《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规定了对拟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决定劳动教养2年以上的,以及应当对未成年违法犯罪嫌疑人决定劳动教养的等类案件,可以实行类似听证的聆讯制度,但这一制度实施的效果总的来看不甚理想,不仅大量的劳教案件(如决定劳动教养2年以下的,以及对组织、利用组织破坏国家法律实施和吸食、注射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决定劳动教养的等)被排除在聆讯之外,即使纳入聆讯的案件,也由于仍然是审批部门自己组织,实际执行中不少地方流于形式,特别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更是极容易被突破。

另外,20xx年8月份,媒体广泛报道了甘肃、山东、江苏和河南四个省的城市正在试点劳教制度改革,如南京市政府20xx年11月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委《关于印发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了《关于成立南京市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委员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但根据笔者近期对有的试点城市的调研,并没有感到与传统的劳动教养制度在审批和执行中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与其实际严厉程度不相适应。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够刑事处分的人。但从劳动教养的期限以及剥夺被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自由程度看,却比适用犯罪人的管制和拘役这两种刑罚还要严厉: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而劳动教养期限则为1—3年,必要时还可延长1年。被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在原居住地执行,属限制部分人身自由的开放性刑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人,就近执行,每月可以回家1—2天;被劳动教养的人,则收容于专门的警卫森严的劳教场所,节假日一般只能就地休息,甚至劳动繁忙季节还不能休息。不仅如此。刑法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还可适用缓刑,而劳动教养则无此类规定。劳动教养的这种严厉性,使得社会上都把劳改与劳教混为一谈,即使国家机关,也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统称为“两劳人员”。

实践中劳动教养甚至与某些刑事处罚出现内在逻辑的颠倒,导致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几人共同犯罪,主犯被法院判拘役或有期徒刑缓刑,而从犯却反而被公安机关处劳动教养1年以上;有的案件如盗窃,盗窃一两千元,法院判处的刑期仅为几个月,而盗窃不足千元的,却要被公安机关处劳教2年以上;有的劳教人员,刚被投入劳教,便主动坦白交代劳教前的犯罪问题,恳请被法院判刑,从而用较短的刊期来免去较长的劳教期。

二、建议将保安处分作为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方向

现代国家的刑法一般都实行刑罚和保安处分的二元制。所谓保安处分,是指国家基于保卫社会之需要,对于具有特殊人身危险性的人,以矫治、感化、医疗和禁戒等手段,替代或补充刑罚适用的各种保安措施的总称。

刑罚和保安处分的共同点是:行为人都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都要经过法院的司法裁决。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刑罚主要立足于对已然犯罪的惩罚,保安处分主要立足于对未然犯罪的预防;刑罚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正常人,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则主要是一些需要对其人格或身体进行矫正治疗的“病人”,如吸毒成瘾者、精神病人等。

正如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刑罚种类不完全相同,保安处分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刑法中也不完全一致,如《德国刑法典》在刑罚之外,专门规定了6种“矫正与保安处分”:

(1)收容于精神病院(实施违法行为时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法院在对行为人及其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后,如认为该人还可能实施违法行为因而对公众具有危险性的,可命令将其收容于精神病院)。

(2)收容于戒除瘾癖的机构(如果某人有过量服用含酒精饮料或其他麻醉剂的瘾癖,且因其在昏醉中实施的或归因于瘾癖的违法行为而被判处有罪;或仅仅因为他被证实无责任能力或未被排除无责任能力而未被判处有罪,那么,如果仍然存在由于其瘾癖而实施严重违法犯罪的危险,法院可命令将其收容于戒除瘾癖的机构)。

(3)行为监督(因实施了法律特别规定应予以行为监督的犯罪行为而被判处6个月以上有期自由刑的,如果行为人仍存在继续犯罪危险,法院除判处刑罚外还可命令在其释放后对其予以行为监督,如未经行为监督机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居所或某一特定区域)。

(4)保安监督。

(5)吊销驾驶证。

(6)职业禁止。

我国台湾地区现在仍然沿用1935年制定颁布的《中华民国刑法》。当时这部刑法典就规定有较为完善的保安处分制度,具体分为7种:

(1)感化教育处分(“因未满14周岁而不罚者,得令入感化教育所施以感化教育。因未满18周岁而减轻其刑者,得于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令入感化教育处所,施以感化教育”)。

(2)监护处分(又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心神丧失的人的行为不判处刑罚,根据需要可直接处监护处分;二是对于精神耗弱或喑哑人的犯罪行为,虽然可以减轻刑罚,但在执行完刑罚或赦免后,可以强制其进入特定的处所施行监护)。

(3)禁戒处分(也分两种:一是对吸毒的犯罪人,可以判令其进入特定场所施行禁戒;二是对因酗酒而犯罪的,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可以令其进入特定场所施行禁戒)。

(4)强制工作处分(“有犯罪之习惯或以犯罪为常业或因游荡或懒惰成习而犯罪者,得于刑之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令入劳动场所,强制工作”)。

(5)强制治疗处分(“明知自己有花柳病或麻风病而隐瞒、与他人进行猥亵行为或奸淫,以致传染给他人的,可以判令其进入特定处所强制治疗”)。

(6)保护管束处分(包括:①以保护管柬代替其他保安处分。所有的感化教育处分、监护处分、禁戒处分和强制工作处分,都可以以保护管束取代之。但是,如果在保护管束期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随时撤销保护管束,继续执行原保安处分。②对特定人的保护管束。对受缓刑宣告者在缓刑期内和获假释者在假释中可以得付保护管束。在这两种情况中,如违反保护管束规则情节严重的,即可以撤销缓刑宣告或假释,而执行其宣告刑或继续执行其剩余刑期)。

(7)驱逐出境处分。

对照上述德国和台湾地区的规定可以发现,类似这些行为在我国大都是作为行政处罚措施规定在相关的行政法规或规章中,如我国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的收容教养,对人员的收容教育,对吸毒者的强制隔离戒毒,以及过去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有些保安处分措施,如对因酗酒而犯罪者的酒瘾戒除,在我国甚至还有待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刑法实行一元制(只有刑罚而没有保安处分),值得反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刑罚和保安处分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社会都面临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精神病人、吸毒和酗酒成瘾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一个人虽然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是精神病,但如果通过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足以显示其对社会还继续有危险性,就不能因为不符合刑法上的罪责原则而一放了之,还得考虑保卫社会;而对那些因吸毒和酗酒成瘾而犯罪者,单处以刑罚并不能有效地防止他们再犯,所以也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安处分措施来对其行为恶习加以矫治。

但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通行做法,凡涉及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或措施,都要由法院通过司法裁决来决定。我国在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根据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解释,该款适用于剥夺自由的一切情况,无论它涉及的是刑事案件还是诸如精神病、游荡、吸毒成瘾等其他情况;这里的“法律”,是指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所谓的“根据和程序”,是“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来裁判”。

我国在1997年颁行新刑法时,增加了对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的规定,这是在我国刑法一元制的情况下,保安处分措施渗透进刑法的体现;今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将强制医疗的裁断程序司法化,即对那些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由人民法院鉴定予以强制医疗。这体现了我国法治发展的规律,也为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三、将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为保安处分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犯罪行为由于有“情节严重”、“后果严重”、“数额较大”等定性之外的定量要求,因而基本相当于国外刑法典中的重罪部分;我国的劳动教养和治安处罚大体包括国外刑法典中的轻罪和违警罪部分。从长远看,应当实现刑法与治安处罚法的衔接,而把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改造成为保安处分制度。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现行的治安处罚和刑罚在处罚力度上可以衔接。过去我们讲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主要理由在于处理那些行为的客观危害虽然不大、但屡教不改者。这一思路导致实践中我们的刑法和治安处罚法过于偏重行为的结果而忽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甚至唯结果论。例如,在肖传国等人袭击方舟子一案中,由于方舟子的伤情鉴定连轻微伤都不是,而按我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要构成故意伤害罪,必须造成至少是轻伤以上的结果。因而本案最后定不了故意伤害罪,只好牵强地定一个寻衅滋事罪(按立法本意,寻衅滋事罪侵害的是不特定对象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肖传国报复的对象很明确)。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刑法也在朝着摆脱“唯结果论”的方向前进,如20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规定就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强调数额,而是规定“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不论数额多少,都可以构成犯罪。至于实践中是否都要一概以犯罪来和判决,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来定,对没有必要定罪的(如初次扒窃、数额极小),仍然可以予以治安处罚。

第二,现行的治安处罚和刑罚在处罚力度上可以衔接,而加进一个劳动教养,反而打乱了逻辑。如刑法上的管制刑,最初是因劳教而设,但后来进入了《刑法》,这样就出现了刑罚比劳动教养还轻的现象。由于劳动教养在实践中异化为“二劳改”,致使这种现象还很突出,刑法中的缓刑、假释和拘役等。都要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度和长度上,轻(短)于劳动教养。目前在刑法领域广为推行的社区矫正,也是一种落实刑罚轻缓化的措施,但劳动教养却反而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以相关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为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劳动教育机制

(一)学校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各班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本班计划、具体落实。

(二)注重学科XX,科任教师根据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学科的特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传递正确劳动教育观念。

三、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一)自我服务。结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精细化管理,从班级实际物品分工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如: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取营养餐、发放、收取营养餐垃圾工作;日常垃圾分类,宿舍个人内务整齐有序等;普及环境美化知识,让学生认领班级花盆绿植并进行养护,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劳动课教师进行细化分工,有劳动人员、监督人员,记录人员、量化人员等,本周之内完成班级分工表。

(二)班级劳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成立劳动小组,做好每天两次早晨、中午打扫环境区和教室卫生工作,组长负责卫生区的打扫与维护,确保班级、卫生区卫生干净。班主任亲自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学生将平日学会的劳动技能运用到班级值日中,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三)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一是走读生,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住宿生利用周六日、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三是每学年利用五一,十一假期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学期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个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如在低段独立完成买家庭日用品任务、学会正确扫地、叠被子等,高段完成做一顿饭的任务、洗碗、洗衣服等,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

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形成班级劳动教育课程。

(四)公益活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学校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组织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每年寒暑假,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劳动的智慧与文化,让家长对活动进行及时反馈。

四、宣传评价

每月底,劳动教师要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上交学校;学期末每个学生将自己一学期的几项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A4纸)在班级展示,择优上交学校。

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同时,应教育他们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劳动光荣,不能轻视体力劳动。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5

一、主要目标

(一)促进妇女就业。

1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2调整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行业就业的比例;提高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

3落实男女平等的就业原则,用人单位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4加强妇女教育与培训,提高妇女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

1.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2.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规,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女性禁忌的劳动,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安全和健康。

(三)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1.建立生育保险制度,20xx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

2.合理确定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女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促进生育保险向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拓宽妇女就业领域。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就业的稳定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妇女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特殊需要,努力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岗位。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实现自主就业。加强妇女就业服务,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普遍开展针对女性特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纳入法制化轨道,指导企业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于违反《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招聘中随意提高女性录用标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企业违反规定,强迫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的劳动、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劳动报酬、不与招用的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不为女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和处理。

(三)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

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加强对女职工“四期”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普及女职工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女职工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相关配套措施,将推进生育保险工作纳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制定生育保险覆盖面年度计划以及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实行生育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

(五)加强职业培训。

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业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妇女终身培训体系。

(六)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面向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贯彻落实《纲要》是未来十年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将妇女劳动保障工作纳入劳动保障事业总体规划,加强对妇女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成立分级领导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我部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继续承担指导各地贯彻落实《纲要》的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或计划。

将《纲要》的实施纳入劳动保障工作的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未来十年促进劳动保障领域妇女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政策措施。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我校深刻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1-2年级开设“家庭劳动微课程”,发动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培养简单的生活技能。如:扫地、拖地、叠被子等。在3-6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将劳动技术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在全校学生中错位开展种植园、劳动微生活等实践性较强的实践课。做到所有活动贯穿小学6个年级。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对学生一学期的劳动成绩进行三维评估。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阳光农场、一米菜园,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在经费保障方面,我校每年开辟专项资金进行劳动工具购置、劳动场地布置、劳动活动举办等,每年保证相关经费不低于一万元。

学期经费计划:劳动工具(扫帚、锄头、钉耙、铁锹)约4000元;各班劳动园地围栏、班牌20xx元;土地平整、除草1000元;种子:500元;各类展板、宣传板1000元;其他费用约1500元。

3.组织师资,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培养专业负责的师资队伍,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另外,我校根据学年度劳动教育整体规划部署,聘请部分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农技员进校,为学生现场提供示范和讲解。

学校劳动教育总负责人:总务主任。劳动场地策划、活动组织:后勤人员以及各班班主任。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定期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园成果分享会,“小小丰收节”、“美食节”等贴近学生劳动实际的活动,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感悟等能力。

6.每学期,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在高年级举行“我爱劳动”主题演讲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学期末开展评选最佳“劳动能手”等活动。

9.在假期开展“缤纷的暑假”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各班、各年级、学校组织报道。

劳动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德育工程,近年来,我校的劳动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收获了殷实的教育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感悟劳动,热爱劳动,深切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7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具有X劳动教育新生态。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学段、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和时间。加强学生劳动体验,以体力劳动为主,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加强部门协调,统筹推进,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校园及周边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社区、行业、企业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到20xx年,用3年时间,统筹多样

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具有xx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打造渭北葡萄产业园、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瑞梦印务厂区、经开区部分企业等一批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先进劳动教育示范校;评选一批区级劳动教育骨干教师,评选60名区级劳动教育教学能手,表彰1000名区级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把劳动教育素养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之中,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在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任务

不断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从内容上拓展小、初、高三个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在学科中有机**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打造互通立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互通立体劳动课程体系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xx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系统研究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中小学周课时计划内,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2.组织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各校每学年要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也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劳动主题教育,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社会劳动实践等形式进行,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小学以校内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兼顾校内外,合理安排和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集体劳动为主。要切实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将劳动教育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提升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

3.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各校要结合区域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等因素,从内容上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积极申报劳动教育课题,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研修。各校要积极开发开设家政、木工、烹饪、农作物加工、采摘、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教育内容,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4.促进学科深度融合。要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要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和德育教学中**劳动观念内容,在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整体设计劳动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各学校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劳动教育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小学阶段:注重劳动基本习惯养成。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健康行为习惯,让学生研究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爱惜劳动成果;中高年级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培养家务和校园劳动习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安全使用电器,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

初中阶段:注重职业劳动体验。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研究,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高中阶段:注重社会劳动实践。普通高中学校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职学校注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特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训I、技能竞赛等活动,积极投身工艺升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增强职业荣誉感,培育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立志成为扎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

校内劳动是学生校园研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研究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劳动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劳动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日常劳动教育机制,在上好每周至少1节劳动教育课的基础上,对各学段校内劳动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在与校内劳动相关的生态文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内务整理、值日保洁、研究整理、重要技能等方面提出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劳动实践,并且在亲身劳动经历中习得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培育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要重点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各小学要严禁家长代替孩子做值日或大扫除。

(2)开展校内种养殖。各学校要因校制宜,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辟“开心农场”或种植园(角),专门种植花草树木、农作物或中草药等,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小学高年级以上可尝试开展科学种植,如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小动物或鱼苗养殖。学校也可将各类种植活动与义卖及公益慈善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培养孩子关爱、服务精神,使种植体验活动更有活力、更有意义

(3)组织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竞赛,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2.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学校应动员和引导家长关心劳动教育,并在认识上达成共识,配合学校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应使学生逐步养成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参与处理家庭事务,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理解和尊重家庭成员,能为家庭成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1)努力探索家务劳动经常化有效运行机制。学校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每周要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形成学生家务劳动经常化有效运行机制。学生每年要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2)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本年度起,各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必修内容。

3.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

各学校应根据不同学段,让学生到社会各行业中进行考察、实践,通过与社会生活的直接接触,了解社会,形成对基本劳动的认知,体会到良好的素质、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对个人生活与工作发展的重要性;要大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主动对接借助区级、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单位,充分发挥其设施的教育功能。

(1)制定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计划。各学校要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生产、工业体验、社区服务、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2)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少年宫项目、团队日活动、劳动实践主题教育月活动、“三名+”建设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3)推进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三)健全劳动评价制度

(1)各学校要依据劳动教育目标、明确评价内容,构建导向正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各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收集来自家庭、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多方面的信息,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客观真实,要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2)劳动教育考核要求。一是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

二是开展校内劳动教育主题大型汇报评比活动;三是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四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区级大型观摩活动;五是开展区级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与最美劳动基地等评选活动。

五、实施路径

(一)多渠道加强实践场所建设。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将创成渭北葡萄产业园、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瑞梦印务厂区、经开区部分企业等一批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各校要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内容的落实。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批劳动教育骨干教师,评选60名区级劳动教育教学能手。室要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常态化教研活动,成立劳动教育“名师+”研修发展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区人才资源作为兼职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各校每年要预算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四)强化安全保障。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校长是活动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组织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必须时刻牢记安全责任,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一是成立劳动教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二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要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并明确应履行的安全职责;四是学校组织校外集体性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须按规定报备,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五是通过购买保险等形式,建立安全风险分担机制。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邢唯远局长为组长,局党工委委员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办)、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领导小组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过程指导,及时研究破解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各校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等工作,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基地、等落实到位。

2.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引领师生积极参与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督导检查。将把劳动教育做为督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教育强区”目标责任考核、学校素质教育评估和办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查责任、查落实,对工作开展不实、工作推进滞后、工作落实无特色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对做得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确保劳动教育的有序推进,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8

为了贯彻柳河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劳动纪律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的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组织教师学习县级的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的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劳动教育的意识、时代感,同时利用课堂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一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保证劳动教育的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当中认真的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和建立,首先我们开辟了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生态园是我校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由学生承担,将劳动区域划分给班级包干,由学生负责播种和收获,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

3、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春耕和秋收,使学生在劳动当中体会到乐趣,并且从劳动当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积极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定期进行调查,通过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平时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9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为了贯彻劳动教育方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劳动教育目标

以相关文件为依据、提出我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劳动教育内容

中学阶段内容:主要有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实践课、学农劳动等。

三、劳动教育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进行知识联系与浸入,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2、综合性原则。根据劳动实践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3、迁移性原则。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浸入: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能力和迁移。

4、量力性原则。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5、时代性原则。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四、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宣传动员,热爱劳动的舆论和行为氛围。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

2、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3、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4、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

5、校外农业生产劳动。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五结合”:

(1)课内外结合;

(2)校内外结合;

(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

(4)必修课和活动课、选修课结合;

(5)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五、劳动教育领导与管理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劳动教育领导系统,形成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保证,有检查的管理制度。

2、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成合力。 3.依托家庭果园,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重视劳动教育科研工作。

六、劳动教育的评估

1、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估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劳动习惯列出考核内容,进行等级式考核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劳动教育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他评等方式实行民主评定,加强中学劳技课教学开创素质教育新面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3、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相关文件中指出:“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了贯彻上级部门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七、总体目标

1、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思想。

3、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4、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5、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八、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2、成立劳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顾问:XX、XX

3、组长:XXX

4、副组长:XXX、XXX

5、成员:XXX、XX、XXX、XXX、XXX和全体班主任2.宣传动员,热爱劳动的舆论和行为氛围。

6、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7、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8、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队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9、家校配合,营造劳动氛围。

10、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1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

12、活动搭台,融入亲身劳动体验。

13、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开展“我为美化校园添片绿”“我为净化校园出一份力”活动与志愿者服务同行,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浸入性。

14、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5、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16、热爱劳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17、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18、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19、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20、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会和志愿者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0

一、加强劳动教养场所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坚持“注重实际、把握要害、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实用精炼”的原则,科学选择和确立适合劳教人员特点的教育矫治形式、内容,对劳教人员进行教育,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思想,极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强化教育效果,有效实现对他们的教育、熏陶教化和矫正,从而切实教育矫治质量。

(一)以课堂教育为主,提升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确立课堂化教育的主导地位。课堂化教育是适合劳教人员特点、固定教室和时间、由教师集中授课,被实践证明的一种有效的主导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规范和落实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二是夯实教育矫治基础工作,落实好实施课堂化教育所需的设施、经费、场地、时间和人员。加强教育矫治基础工作,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统一规划、编写实用的新教材和教学大纲,建立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心理矫治工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设置各级教育专项基金、健全教育专项基金管理、使用机制,确保开展课堂化教学的专门教室、设施、设备满足教学需要。三是根据劳教人员的罪错成分、恶性程度、年龄结构、民族特点、文化基础、学习需求灵活设置教学科目,确立教育矫治内容,并进行合理编班。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设立基础必修课科目、分类教育科目和若干选修科目,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学,教学班人数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进一步探索符合管理工作模式改革的教学方式。四是课堂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劳教人员实际情况,掌握程度分为了解、识记、运用和理解四个层次,将基础必修课科目、分类教育科目和若干选修科目的内容设置。

(二)在教育中加强思想行为渗透式教育。

在目前劳教经费紧张、场所安全压力突出、生产模式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为了使生产、管理、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开展课堂化教育的同时,以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具体直观的活动内容为教育载体,将系统的教育目标体系和抽象的教育内容分解、转化成具体的项目分类、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具体直观的活动内容,实现教育工作的活动化和活动具体化。譬如,通过主题教育、影视教育、案例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宗教政策、风俗习惯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通俗理论与经典实例与汉族和少数民族各自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和经典史例教育有机糅合,强化对劳教学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教育;通过读书看报、写日记周记、文化辅导、知识竞赛等具体活动,加强对劳教学员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加强对劳教学员潜移默化的思想行为的渗透式教育,使之与课堂化教育、习艺劳动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易于文化基础、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各异的劳教学员的普遍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和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三)创新帮教,全面提升教育矫治质量。

一是突出个案矫治。各劳教场所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个别教育的谈话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个案分析制度、集体会诊制度、挂牌攻坚制度、重点顽危确定转化制度、交流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奖罚办法,将个别教育向个案矫治深化,进一步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和规律性。尤其,加强个案分析,其主要对象为危顽、难改造人员、“三类”等典型的重点人员和其他行为表现异常突出的典型学员。

二是强化分类矫治。根据各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尤其社会治安形势、违法犯罪特点和各类劳教人员违法原因、矫治方向、行为特征、思想实际、改造特点、群体和个体典型案例、管理策略、矫正方式、教育内容、转化方法、分类矫治规律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突出分类教育主题,建立攻关课题,深挖教育转化规律,从不足或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等具体措施,强化吸毒、三类、多进宫、外省籍、难改造等重点人员的分类教育矫治,全面提升教育矫治质量。

三是切实加强延伸性的社会帮教。目前,许多劳教场所社会帮教,仅限于帮教的社会有关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志愿者的捐赠、讲座、参观、联欢等活动,以及亲属的会见、谈心、通信等形式的帮教,劳教人员改造中出现的一些诸如家庭破裂、家庭困难、子女就学就业、照顾老人、劳教人员解教后安置就业、进行操守保持综合监督治理等深层次问题都没有有效解决。

四是以地域和民族特点分类,突出和创新地方少数民族劳教学员的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特色。由于西北、西南等省份的少数民族较多,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他们各自都有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习俗和民族心理。对少数民族的劳教人员,在遵守国家的劳教政策、法规和基本执行模式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他们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习俗、民族心理和劳教场所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措施,强化、创新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分类管理教育工作,从而更好的体现人性化特点,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

二、加强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创新

(一)开展“个别教育”和“心理矫治”的创新。

劳动教养场所收容的劳动教养人员较90年代相比,日趋复杂,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法纪观念、行为方式等均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有的已经在心理上表现为“病态”,如“恋物癖”的劳动教养学员,他们见了什么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对这样的劳动教养学员,如果不对其进行心理矫治,他们有可能发展为所内作案,继续违法犯罪。应该说,每个劳动教养场所都有患有心理疾病的学员,这些人心理表现为畸形发展,有一些已表现为变态,不单对场所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也给场所的教育改造秩序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对这部分人要进行“个别教育”和开展“心理矫治”的创新。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开展心理矫治之前,要对所有劳动教养人员进行一次心理测试,判断他们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做到公平,也便于后期工作的保密性。目前这方面的测试方案也有很多,常见的有SCL—90,WM20xx等心理测试软件。测试完以后,可以将“有问题”的测试结果与被测人员过去的档案及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再制定严密的矫治方案,在进行心理矫治时,可以改变以往由大队干警包干的做法,改为心理专家或由有一定相关知识专业的社会热心人士,社会团体等来所进行心理咨询,便于对有心理疾病的劳动教养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开展心理矫治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劳动教养人员中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减轻压力,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等等。使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一些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授人以“渔”而非“鱼”的做法,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对劳动教养人员心理矫治的效率。

三、多样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机制。

一是建立入所严管封闭专队。对新入所劳教人员,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入所教育训练。期间,开展适应性教育矫治,进行服教生活指导,进行劳教法规、劳教人员守则、内务队列、所规所纪、安全生产、心理健康、禁毒知识等内容的入所教育,帮助劳教人员分析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后果以及被决定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使其认识所犯罪错,明确矫治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是落实“6361”制度。坚持每周一下午全所集中上课教育,另半天由大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凡全所性的教育,劳教人员必须参加,大队不得随便安排生产劳动。

三是对临解教人员,每季度举办集中出所教育学习班,对劳教人员进行巩固性思想教育、前途政策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社会适应性教育,帮助劳教人员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是针对劳教人员不同罪错性质特点,开展各种分类教育活动,如针对吸毒人员,进行吸毒型教育矫治,积极从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入手开展禁毒教育;对普通劳教人员进行财产型教育矫治,通过改变认知、行为矫治等方法,矫正导致其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

按照劳教人员教育矫治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目的性、重点性、整体性、客观性、科学性的原则,从法制观念、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就业能力、文化素质五个方面,分阶段地对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展教育矫治工作。

(三)建立一支较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是配齐配强师资力量,打造一流民警教师队伍。

二是形成“教育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层层落实的课堂化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教研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教员工作职责》、《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使课堂化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形成劳教民警专业化管理教育格局,将管理、教育、生产、生活卫生专业民警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专兼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司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四)建立检查、考评机制。

坚持了月检查、季考评制度,制定了劳教人员教育工作考评规则和月检查、季考评内容。坚持每月一次的教育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季度检查大队民警个别谈话记录,写出评语;按照考评内容,每季度组织教育工作考评,考评情况作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内容并及时通报。通过月检查和季度考评,有效促进了教育制度的落实和教育基础资料的完善。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1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抓好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寒假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把我校创建成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胜利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教导处各学x主任、一至六年级班主任

二、坚持基本原则,发挥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教育活动

1、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利用这个寒假学会1-2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2、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学生结合疫情期间的特点,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孝老、敬亲、爱老等活动。

3、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促进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

4、利用家访,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

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撰写劳动叙事作文,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

2、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 “家务劳动小达人”、“手工达人”“种植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劳动小能人”。

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上交形式:

1)每个班级每月制作两篇劳动美篇,在1月31日和2月22日分别以组为单位上传,开学后上交美篇文本。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2

为全面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促进学生亲近劳动的积极情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体悟劳动之美。

2.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使学生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

5.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真正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劳动锻炼,磨炼坚强意志,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课程内容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为有效实施以上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学校构建了“一主两翼四贯通”课程内容框架。

(一)“一主”即每个年级开设一个劳动主题(整理、食育、职业体验、中药、无土栽培、财商),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实施。

一年级开设整理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掌握系列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校携手,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习物品整理,校内整理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等。家庭整理书桌,整理房间,个人卫生等。进行简单衣物洗涤,认识洗涤用品种类用途,一般衣物洗涤。学习刷牙、梳头、洗澡等。

二年级开设食育课程。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引领学生了解食物、食物营养、食物生长,如何做到安全饮食,学习饮食文化、就餐礼仪,本地传统美食制作,举办厨艺大赛等。

三年级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引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了解熟悉职业岗位,获得对这一职业的真切体验,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获得初步生涯规划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教师的一天,给老师当助手。了解父母职业,体验工人工作。走近环卫工人,了解城市美容师。小医生体验馆、模拟法庭、体验小交警、服装设计师等不同的职业。

四年级开设中药课程。了解中药文化,热爱祖国医学,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知道与中药相关的浅显的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了解常见中药采集、加工、保管的基本方法。关心中药利用技术的新发展。探究中药知识,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种植中药,认识中药,与中药交朋友,了解中药特性、用途。进行中药文化研究,中药食品制作,中药泡酒,自制简单中药精油、驱蚊粉、三伏贴、香囊,搜集中医名人故事等。

五年级开设无土栽培课程。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了解无土栽培种植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多样化实践性学习,体验生命的神奇,播种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了解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制作无土栽培装置创意设计。进行栽培种植,管理与研究,了解现代化农业,参观无土栽培基地等。

六年级开设财商课程。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计划能力。培养孩子对商品的辨识能力,合理理智消费。初步进行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学习理财,培养学生勤俭、自立、创新等优秀品质。引领学生探索货币的奥秘,去超市买一次菜;小鬼当家,举办跳蚤市场;走进银行,认识理财工具,端正消费观念,做个小小理财师;培养孩子储蓄习惯,运用理财工具学习理财,做理财小博士等。

(二)“两翼”是以校内自然环境为依托,开设种植课程和小当家课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

1.种植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在班内设置植物角,对校内花草树木进行管理。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花架,学生自主选择身边植物,自己设计制作栽培容器,自主管理植物。引导学生亲手种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德育处将校园内植物划分到各级部,指导学生进行翻土、栽种、施肥、浇水、修剪等常规劳动,组织观察、记录等,增强技术含量。通过对劳动知识的实践探索和观察体验,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劳动实践平台,创设良好的劳动氛围,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熏陶。

2.小当家课程。让学生树立我是学校的主人意识,自主负责班级卫生、楼宇卫生、校园环境卫生等。一至三年级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体会劳动艰辛;在班主任指导下,将教室内外卫生责任到人,保持室内清洁;加强自主管理,将图书角、花架、多媒体设施、灯具等包保到人,确保教室内外井然有序。四至六年级在整理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的基础上,还要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德育处划分包干区域,学生每天按值日表进行打扫。感受劳动使校园整洁,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三)“四贯通”指创客课程、工艺坊课程、学科、劳动实践贯穿劳动教育的始终,使劳动教育在学生小学六年形成一个闭环。

1.创客空间(一至六年级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科学搭建、三D打印、创意编程、开源电路、激光雕刻、机器人等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以未来发展的眼光,激励学生创新探究,进行自主创造、自主发明,培养创新精神,激发探究欲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手工艺坊(一至六年级喜欢该项目的学生参与)。成立陶艺、捶草印花、纸艺、布艺、绳编等工作坊,喜欢某一项目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劳动教育寓于特色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态度和修养。

3.学科(一至六年级学科内容)。语文、道法、科学等学科筛选其中和劳动相关的教学素材,探索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进行整合的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4.劳动实践(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五一节前后设置劳动实践周,每月一日劳动实践日。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劳动兴趣,培养动手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劳动本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

三、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一主”课程每周一课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负责。“两翼”课程利用每天课外校内劳动时间实施,班主任负责。“四贯通”课程利用社团活动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实施,各学科教师协同完成。

2.实施人员。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织课程研发团队,积极进行课程研发与实施。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联合各方面力量,发挥班主任、少先队、家委会等的作用,构建整合实施课程。

3.实施方式:各年级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实施主体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动脑实践,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校园内绿植管理,班内、校内卫生的打扫,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以劳动服务形式实施。利用社团、节假日等整合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家校社协同等方式整合各种资源,深化实施,确保劳动教育实效。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对劳动过程的评价,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对劳动成效的评价。通过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评价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等。培养认真负责、团结互助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评价方式。写实记录,如活动现场照片、微视频、学生作品、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评价表格,师生家长评价,相对客观的评价学习情况。电子档案评价,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

五、课程研发注意事项

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育人目标。

2.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每个课程时段为一学年,以研发不低于20课时为宜。

3.完善课程框架,体现整体性,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4.团队合作研发,教材与课件同时研发。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3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4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精神,落实《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劳动教育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据我校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特点和学校已有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规范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和关于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课程设置,注重教育实效,推动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实施及学分认定

劳动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学段确定教育目标,课程分为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和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劳动课程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校内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劳动实践课程,日常家庭生活劳动、社会生产劳动和公益性服务性劳动等多种途径完成。要坚持育人为本、实践体验、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活动和课程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实现我校初中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实行学分制,满分100分,其中校内劳动课程80分,家庭劳动教育课程10分,社会劳动教育课程10分。课程具体实施途径和模式如下:

(一)校内劳动教育课程

1、政策依据: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

2、课程设置方案:

非毕业年级,校内劳动课程不少于0.5节/周,不足课时通过家庭劳动课程和社会劳动课程补齐,总课时量不少于1节/周,毕业年级劳动教育课程可通过集中社会劳动实践和家庭劳动实践完成劳动教育课时。

(1)校内可开设的劳动课程

垃圾分类处理课程及实践课(初一至初四年级)校园绿化园艺及种植技术课(初一、初二)初中劳动技术课(初二年级)

(2)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校内生态园、学校生物社团(初一、初二年级)校园日常卫生清理(初一至初四年级)校园劳动值周工作(初一至初四年级)

宿舍区的卫生清理及个人内务整理(全体寄宿生)

3、具体实施

(1)劳动课程(50分)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一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确定劳动学分。

(2)实践课程(50分)

①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实践,如日常值日、轮流值周工作。(10分)

②寄宿生活体验(20分)(按每月2分)

③根据个人意愿自选校内勤工助学岗服务。(10分)

④校内劳动社团活动。(附加分10分)

①②③类实践设置基础学分和最低劳动时长,学校统一制定标准,班级集体劳动由班主任给予评价确定学分,公益劳动岗由被服务对象的管理老师给予评价确定学分。④类属于奖励性学分,由社团负责人和团委负责评价确定学分。

同时,学校在开设的其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要有机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以劳动观念教育为主,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以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为主。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

家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庭教育课程应由学校牵头,家长委员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确定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并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资源由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提供,以家庭为劳动实践场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家务劳动的培训内容。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拍摄短视频、制作微课,为学生们提供家务劳动的培训资源,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在家对孩子进行实际指导。

家庭劳动清单:

1、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家具、擦玻璃(里外两面)等;清理冰箱、灶台、洗手间、厕所。

2、收拾房间:按照整洁、分类、有序、便利原则整理房间内所有物品。把乱放的东西放回原处。铺床/换床单等。准备第二周要穿的衣服、鞋等物品。

3、烹饪美食:准备食谱、买菜、烹饪、准备餐桌、洗碗盘等,与倡导的生活德育“三个践行”中的“众厨芳”活动相结合进行。

4、洗涤衣物:包括洗衣、晾晒、叠衣以及放回衣柜全过程。

5、日常采购:起草生活用品采购清单,购买生活用品。

6、其他劳动工作:如看护幼儿、照顾老人等。

家庭劳动教育以劳动手册记录为主,学生需要提供照片和视频进行佐证,由家长予以签字确认,学校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和学时学分的认定。

(S)社会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依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课程,是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两类

1、社会劳动教育的参观、学习和实践

初一年级“亲近自然,亲历风雨”山青世界拓展活动,融入劳动技能教育,注重学生探索体验。

初二年级开展“播下种子,收获希望“农业科学院研究性学习,结合生物课堂所学知识,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初三年级开展“砥砺逐梦”华山徒步体验活动,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强健体魄。还可结合植树节开展“种下理想之树”活动,开辟一片属于学校的树林。

2、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

(1)依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走入城郡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义务劳动。

(2)依托团市委“志愿汇”提供的适宜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

(3)依托家长委员会资源,确立我校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场馆解说、服务及其他公益劳动,并长期合作。

(4)鼓励学生个人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自行联系单位进行社会劳动实践。

学校社会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由学校学生处给予评价和确定学分,自行联系的劳动时间,需要当事人提供文字、活视频材料及被服务对象的证明材料,提交学生处予以评价和确定学分。

三、劳动教育学分的使用

劳动教育是学生在校必须接受的教育,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施劳动行为评价和劳动效果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加强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严防劳动教育各项活动流于形式,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成立劳动教育评价小组,每学年末负责组织全面考察本学年课内外学生劳动学习成果和劳动素养水平。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和班集体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1、每学期,班级劳动教育平均学分达不到75分,不能评选为优秀班集体。

2、每学期,个人劳动教育学分达不到80分,不能参加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

3、每学期,个人劳动学分达不到60分,学生需要在假期通过家庭劳动或社会劳动补齐应修学分。拒不接受劳动教育者,学校学生处有权利责令学生暂停文化课学习以完成劳动教育内容。

四、其他支持劳动教育的保障工作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场所,营造“劳动光荣”“双手创造财富”等主题的环境氛围,以环境感染教育学生。举办文化创意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征集“劳动标语”“劳动口号”“劳动漫画”等,并用以装饰校园。

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劳动技能的平台,增加劳动比赛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3、编定《实验中学学生劳动实践手册》,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参与课内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专项劳动技能实施校内级别认定,并颁发证书。

4、培养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学校要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根据实际需要面向社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能工巧匠,培养集聚一支专业型、社会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指导师”队伍。

明确“劳动教育指导师”岗位职责,规范选聘程序,加强常规教学、师德和技能水平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开展常态化教研,将加强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建设列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障劳动课教师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5、做好安全保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联防联控做好相关安全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共担机制。做好学生安全保障和风险化解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1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全面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推动教育改革向深广方向发展,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放飞思维、开放想象、激发浅能、体验成功”为指导思想,利用现有资源,依据法定的课程要求和课时计划安排,本学期3-5年级的劳动课主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术及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基地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处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的生产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热爱生活、团结协作、表现自我等教育。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去体会、去沟通、去联想、去发掘、去创造,积极开展硏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夯实基础工作,科学管理劳动实践场所。用好现有的学校生物园、绿化场地等,积极探索学科与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内容,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的功能带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深入拓展,促

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有劳动实践计划、劳动实践活动纪录、劳动教育评估和总结,努力创建出一个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教育平台。

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利用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并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方面,我镇突出农业发展的特点,开设实用性强、技术先进的专业实践课。

做好劳动实践场所安全工作。每次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参加劳动、学习时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之前,一定派专人把现场危及学生和教师人身安全的隐患排除,要给学生讲清楚注意安全的方法和重大意义,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力度,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劳动实践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向社会、学生、家长宣传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基础教育工程”,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校办好“劳动实践场所”,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教学内容说明及安排:

(一)教学内容说明

上学期:种植、手工、安全与自救

下学期:种植、手工、安全与自救

1、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产值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产业。是我镇农民的支柱产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作物种植知识,让学生了解农业,热爱农业,学习基本种植知识,掌握一定种植技能,进行热爱生活教育,使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

2、手工工艺

学习纸艺剪纸等制做,通过此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造型基本方法和技能。

3、安全与自救

成长中的青少年,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少问题;他们阅历浅、容易冲动,情绪起伏不定,问题不论大小,对他们来说,可能解答、应对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处,一旦解决不好,就很可能对他们形成伤害。事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对学生进行安全与自救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时间安排

9月:制定工作计划

9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了解玉米史、认识玉米种子、玉米的发芽条件与播种。

9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玉米播前准备。10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玉米苗期管理。10月中旬:手工工艺。玉米病害、虫害防治。

11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心叶期和穗期管理。11月中旬:手工工艺。灌浆成熟期管理。

11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了解小麦、认识小麦种子、小麦的发芽条件。

12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播前准备。12月中旬:手工工艺。小麦苗期管理。

12月下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施肥、灌溉技术。20xx年1月上旬:安全与自救。手工工艺。小麦分蘖期田间管理。

1月中旬:手工工艺。小麦苗期管理。

1月下旬:工作总结。

230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