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实施方案 >

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 HT1 分享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导师制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导师制实施方案1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对学生而言:

厦门大学于20xx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既不像研究生导师,也与辅导员不同,前者重在对已经具备较强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主要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但目前辅导员管理的都是一个年级,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顾问教师”,每个本科生导师只管若干个学生,其义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即在低年级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高年级阶段则要适时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

对导师而言:

在导师制中气氛和谐融洽,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利于导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导师虽然在理论知识和相关科研实践中处于优势,拥有学术权威,但是,他们和学生一样,在教学与学术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可发展区”。而这段区域的超越主要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导师制能够增进导师对自身“最近可发展区”的认识,强化导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意识。从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抽象力,以及一个人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生来具有,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转化而来的,即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目的:在轻松的交流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他们人生的向导

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难

1、导师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时可能会比较繁忙,空闲时间比较少。

2、学生主动性不强,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安排一年多了,却很少有学生主动联系过自己的导师。

3、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和一个沟通的平台,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三、学生面临的问题

1、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不知道怎么学好专业知识,导致缺乏学习动力。

2、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生活懒散,学习习惯差,导致成天沉迷于游戏中。

3、部分对于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缺乏学习自信心。

4、部分同学有考研准备,却对考研不是很了解,需要一个指路人。

四、努力的方向导师:

1、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构建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

2、依据导师自身技术能力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

3、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指导性意见。

学生:

1、积极主动联系导师,把自己的短期或者长期计划告诉导师,让导师来作出指导。

2、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积极主动与导师交流,让导师给出建议和意见,帮助你解决问题。

3、敢于把自己一些创新的想法与导师分享,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或许你的创意还能成为一个项目。

4、真诚对待自己的导师,细心听取导师的教导,服从导师的安排。

五、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

1、根据学工组要求,十月中旬之前,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且找到自己的导师,请导师给自己的规划作出指导,并确认签字。

2、各个导师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

3、要求每学期与导师至少见面交流两次,开学谈一谈自己的学期计划与目标,期末进行学期与反思。

4、学期末,班委联系导师请导师对学生的学期表现作出评价,学生提交一份学期总结报告,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及对下学期的期待。

5、学期末,根据评比结果,调用班费实施奖励措施,对于经常积极主动联系导师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对于积极指导学生的导师送上小礼物表示感谢。

现在的交流为将来打下基础大四的毕业论文指导以后的考研就业指导或许会是一生的导师

导师制实施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xx学拔尖人才培养,根据《xx学院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xx学院和xx学(xx班)实际,特制定xx大学xx学(xx班)导师制

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组织与领导

由xx学(xx班)教学委员会负责导师制的组织与实施:

导师资格审核与聘任。

学生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的审核。

导师的年度工作考核。

导学关系的协调与解决。

二、导师资格

具有博导资格且有在研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的教师。

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具有敬业精神。

能为学生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和科研训练方案。

三、双向选择

学院汇总导师信息提交xx学院形成专业导师库,xx学(xx班)学生通过对导师库中相关专业老师的充分了解,根据本人学业、特长与爱好等实际情况,经过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每位导师原则上每年最多只能接收 1 位xx学(xx班)学生。

学生根据本人的志愿与意向可以和多个导师见面交流,导师可根据学生申请与交流情况确定指导的学生。

导师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得更改。特殊情况需要更改,需经导师、学生双方同意后,经教学委员会同意,交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存档备案。

确定导师一个月内,根据xx学(xx班)培养方案上个性学分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附件1)和科研训练计划(附件2)的制订工作。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培养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经导师和学生签字后,经教学委员会同意,交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存档备案。

四、导师职责与权力

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面谈结果,择优录取学生。

关心学生的进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生特点,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协调发展。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个人学习计划制定、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出国交流等方面进行指导。

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安排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研讨班活动、参加实验室项目或课题研究等。定期听取学生学业和科研训练情况汇报并作指导。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力争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

通过年度工作考核的导师,学院将从相关经费中给予一定补贴和资助,特别优秀者推荐参加xx学院优秀导师评选。

五、学生权力与义务

在学院提供的导师库内,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

按照导师的要求参与导师课题组交流和研讨,以便较早接触、了解和掌握学科动态,培养科研能力。

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科生科研项目(国创、省创或SRTP),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对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学生,学院将给予表彰与奖励。

参与学校和导师组织的前往世界顶尖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展课程学习或科学研究,可向学院和xx学院申请对外交流专项经费的资助。

学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按时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

学生毕业前须向教学委员会提交由导师签字的学业总结报告。

导师制实施方案3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XX市《关于在全市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需求,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体系,小竹林班决定实行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当好学生的成长向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工作小组

组长:朱XX

成员:沈XX、沈XX、刘XX

三、工作流程: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以五年级为单位通过级部会议宣传“全员导师制”的重要性,让老师们深刻领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让老师们以高姿态加入到导师制的队伍中来。

2、第二阶段:选择导师,确定受导学生名单

根据我们五年级的实际情况,供选择四名导师:朱XX、沈XX、沈XX和刘XX。同时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受导学生名单,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确定学导关系。

3、第三阶段:签订师生协议

认真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订师生协议,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正式确立指导关系。

4、第四阶段:开展育人工作

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健全推进制度

1、建立成长档案制度(实事求是)

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师生签订的师生协议、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的变化进步情况、师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

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及社会关系;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好的作业、优秀作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荣誉等等。

2、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也可以以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博客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导师工作档案上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以班级的家校交流日记为依托,导师要及时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电话、博客、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上相合作和沟通。

4、分析会诊制度

我们五年级级部决定每个月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

导师制实施方案4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在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高中学生。

工作内容

(一)“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制定方案。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三)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策略

两项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

三项任务:

1、开展家访。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联合开展家访。

2、谈心谈话。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尤其是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学习、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五项策略:

1、思想引导。

2、学业辅导。

3、心理疏导。

4、生活指导。

5、生涯向导。

导师制实施方案5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区将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推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定心,家长安心,创设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结合“五项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校与家庭融合,校内校外互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组织架构

(一)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局党政办公室、德育处、组织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义务教育处、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处、督导处和XX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

(二)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任务

全区中小学于20xx年秋季开学,全面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确保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落实。

(一)形成一校一策

按照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基本要求,在专家指导下,学校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本校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

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二)开展全员培训

一是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区组织的XX市校园长培训,各学校工作小组成员参加区本培训。二是各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对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提高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具体问题的专业处置能力。

(三)落实“三项计划”

区域设计是以“三大计划”为主体,即“群育计划”、“玩伴计划”、“谈心计划”。群育计划,着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师益友的情感链接,其特点是“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的养育,其指向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玩伴计划,着力在生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其特点是“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智;谈心计划,着力在亲子之间建立平等共学的情感交流,其特点是“谈”在谈中体现关爱,显现尊重,促进和谐。这三个计划相互关联又有侧重,是从不同的维度,立足实践探索,各学校根据校情,将良师益友、家校沟通、教考一致等要求有机的整合在“三大计划”中,建立起既有区域特点,又有学校特色,互动交融,情感浸润,入怀暖心的学生安全防护网。

(四)加强经验总结

各学校在全员导师制推进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导师匹配机制

各学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各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办学实际,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学校在为学生配备导师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每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教师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充分发挥班主任队伍、德育专任教师队伍和“导师团”的积极作用,建立匹配机制,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讨论和对处境困难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二)明确导师的基本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位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此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寻求适合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的发展指导。

3、落实基本任务。导师的工作设置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交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三个一”。(1)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2)导师要在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交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3)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4、优化家校沟通管理。各学校在实施全员导师之后,学校家校沟通

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归口管理”原则上由班主任和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工作,并主要由导师开展家校沟通。

导师在确有学科教师介入必要时,要做好“协调者”,统筹安排家校沟通内容、方式和频次,以达到家校沟通的和谐通畅。

5、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全体导师在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时,必须坚守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和家庭的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底线规定。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并启动学校应急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开展评估和转介,恪守职业伦理规范。

七、时间安排

1、召开区层面工作会议,启动部署全员导师制工作任务。

2、编制试点学校的经验成果;各学校制订完善工作方案。

3、XX教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区本培训。

八、支持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1、学校党政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在推进全员导师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学校的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2、区教育局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

(二)落实专业保障

XX教育发展研究院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各学校充分运用市级配套开发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为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要学习和运用市全员导师制项目组编制的《师生关系建构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要学习和运用区全员导师制工作组编制的《全员导师制“三大计划”实施意见》。

全面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

以校本培训与研修为主,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指导进行研究,探究建立“导师团”集体教研制度。

(三)完善评估激励

各学段教育指导中心要在行政层面上助力推动,有效引导,严格督促。谋划并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创优评优机制。指导学校加强导师制工作,引导学校进一步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大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将导师的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优评优等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工作的激励保障。

(四)创设教学环境

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教考一致”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政策文件,为全员导师制工作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

(五)优化工作氛围

相关职能部门要推动和指导各学校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全体导师的工作开展,同步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实施导师“尽职免责”的保护措施,为全体导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导师制实施方案6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落实本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将在全区中小学部分学段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指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

二、总体目标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实施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要求,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真正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更适切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结合“五项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调导师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与家庭融合互动,校内与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四、组织架构

(一)XX区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XX区全员导师制工作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普教一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如有人员更替则自动替补。

(三)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学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组织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对象范围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区初中阶段学校(含: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完全中学初中学段和民办初中阶段学校)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初中学生;全区小学阶段学校四、五年级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相关工作,其他年段各校可视情开展普通高中学校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综合开展全员育人的导师制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六、工作任务

(一)制定一校一策

制定区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并根据区域统一要求指导各校因校制宜制定“一校一策”。各校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实施方案》。

(二)建立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班主任在实施全员导师制后,同时担任部分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骨干教师等应优先承担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加强导师工作的集体研究、研讨和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针对性联合指导。

(三)开展全员培训

区域要利用市级全员导师制“种子教师”和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有效发挥区教育学院的专业优势和试点学校的经验优势,利用《指导手册》等专业资源,培养区级“种子教师”,指导区内各校建立全员培训和校本研究研训机制。

各学校要赋能导师,切实提高全体导师的认识认同,以及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一是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区组织的XX市校园长培训,各学校工作小组成员参加区本培训。二是各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工作的校本培训与研修制度,有效提高全体教师对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提高教师担任导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三是各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和工作实际,组织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集体育人教研,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提高导师开展学生个性化指导和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落实导师工作内容

第一、明确导师两项关键职责。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落实导师三项基本任务。1。一次学生家访。导师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to2。一次谈心谈话。导师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3。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年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第三、优化家校沟通。优化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家校沟通,由班主任和导师主要承担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安排日常家校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频次,界定必要的家校沟通场景,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健全教师沟通机制。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微信群、家校沟通软件的使用,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使导师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发现孩子的个性潜能和优势特长,建立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合理目标和预期,构建家校共育合力。

第四、恪守伦理规范。导师在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和家校沟通工作中,应坚守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良好师德师风,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严格遵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导师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潜在心理危机时,须及时上报学校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会同相关专业教师和专业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恪守法律法规要求和职业伦理规范。

(五)规范课程教学管理

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各校要加强课程教学规范管理,为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要确保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布置作业、组织命题和考试评价,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月考;小学阶段严格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初中阶段严禁对学生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可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

(六)培育校本特色

各校在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导师育人实践的行动研究,创新全员导师制工作模式、载体和方法。要鼓励导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各方面做好富有校本特色的导师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工作机制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

各校要成立全员导师制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依托年级组、行政班和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等各部门,明确落实全员导师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因校制宜编制学校全员导师制“一校一策”,在师生匹配、全员培训、师生互动、家校沟通等方面建立日常研讨沟通机制。

(二)开展调研指导,加强经验总结

区教育局会定期对区域内中小学落实全员导师制的情况定期开展调研指导,结合“双减”和“五项管理”等政策落实,加强相关工作督导督查,及时总结区域层面推进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组织学校经验交流和展示分享。区教育学院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区、校两级导师专业培训分层分类体系。要充分运用市级配套开发工具包等专业资源,为不同学段的导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课程,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为导师开展学生指导和家校沟通赋能。

各学校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校要学习和运用市全员导师制项目组编制的《师生关系建构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及时总结并宣传本校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三)健全激励保障,优化工作氛围

区教育局完善激励保障,建立导师“尽职免责”保护机制,将学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纳入学校的督导评价体系,加大对全员导师制工作中表现突出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展示与表彰。

各学校要建立全员导师制校本激励机制,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向担任导师的优秀教师倾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公共空间建设,加大对导师的人文关怀。

八、时间安排

导师制实施方案7

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组织保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导师资格、导师职责、导师聘任、管理与考核的规定,我院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习与发动

1.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教务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学院做好宣传工作,召开师生大会、学生班会、教研室会议,介绍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等,并组织学生选择导师。

二、确定教师名单

(一)受聘教师资格审查:

1.学历资格:受聘于任课教师岗位、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本院教师,均有资格和义务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

2.业务资格:

(1)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2)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理解学分制的运行机制,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3.其他:

(1)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2)身心健康;

(3)校外读博、读硕的教师在读期间一般不承担导师工作;

(4)受过学校处分或上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能选聘为本科生导师。

(二)受聘时间:

每每学年开学初, 各班根据新生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学院完成导师聘任工作,导师聘期原则上为一年,并将导师及所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三)聘任方法:

导师聘任实行个人申请,院(系)审核批准,报教务处备案的方式进行。

(四)网上公布

学院根据教师申请情况,结合导师聘任资格与条件,确定导师名单(导师名单包括导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等),并将导师名单上网予以公布。

三、师生互选

1.师生互选工作分阶段完成。

2.每一轮前一阶段为学生申报,后一阶段为导师选择。学生每轮申报一位导师,在学生申报基础上导师选择被指导学生。

3.互选结果经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后将不予更改。第一轮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落实导师的学生,及本轮中接收学生数累计未满规定人数的导师将进入第二轮互选。

4.师生互选结果在每轮结束后学院予以公布,正式结果通知将在全部导师互选工作完成后发布,最终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四、定期检查

(一)导师职责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

3.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4.建立导师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对固定的导师接待日和地点;

5.及时向学院及教务处反馈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填写《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

(二)学生职责

1.认真领会导师制的意义,了解《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

2.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近阶段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每月至少一次。

3.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三)检查

1.学院把导师工作作为本院(系)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的意见;

2.学院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

3.学院建立本科生导师档案,并依据《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导师进行评价及划拨工作量的参考。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20xx年5月10日

导师制实施方案8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学校依据发展规划,围绕强校工程建设和发展性督导,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坚持以“坦诚做事、正直做人”的精神,规范各项工作和师生行为。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有礼貌、讲诚信、会感恩、守规则”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坦诚正直”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学困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中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德育处和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宣传发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全员育人导师制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6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不间断召开导师会,互通情况。各年级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

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5)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要求,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学校不间断进行检查,量化赋分,纳入绩效考核。

3、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导师之星评选活动,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绩效奖励,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智、体、美、劳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30%)

(3)检查《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10%)

(4)学生的反馈评价(20%)

导师制实施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教风学风,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经我院党政联席会和教学委员会讨论,以"拼四个春夏秋冬,赢一生无怨无悔"为主题,建立"导师-学长-学生"团队,面向20xx级及此后所有学生,实行教学、科研、成长一体化的导师制。

二、实施办法

1、成立导师制领导小组

组长:学院院长、书记

副组长:学院副院长、副书记

成员:学院教务办主任、学工办主任、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的细则,导师的聘任、变更、指导、交流工作;

2)教务办负责导师资料信息的整理与公布、导师安排、双向导师选择;

3)学工办负责学生信息整理、指导记录手册分发与收集,与导师沟通学院的各类活动开展计划等。

2、导师聘任

鉴于学院目前的师资情况,除产假、国外访学、读博、长期病假的专业教师外,所有的专业任课教师、实验员初次都聘任为本科生导师,聘期一年。一年后,根据指导情况,由导师制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续聘。导师的选聘工作以学年为单位,在每学年的第一个月上半月内确定。大一新生学院统一随机安排,大二可以申请更换导师,大三双向选择导师,大四一般不再更换导师。大三导师原则上等同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指导内容与方式

导师的指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从做人、做学问、做事等维度,个别交流与集体见面结合,选派学长辅助,线上线下联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要求实现"21N111",每学期2次集体座谈(期初期末学业),1次生活指导(宿舍或食堂)、N次个别交流(线上线下所有学生),每个假期1个活动安排(实践或科研),每个学生毕业1个最好出路(考研、考公、出国、就业),每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团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1个以上亮点(大创项目、学科竞赛、论文专利、校级以上奖励或较大影响新闻报道)。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给出以下指导建议:

1)一年级,是学生的大学适应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期,重点以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学业发展方向、专业思想引导及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等为主,同时向学生初步介绍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及早明确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

2)二年级,重点是通过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

6 开放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大学生"挑战杯"赛等科研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3)三年级,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申报主持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考研学生选择报考院校及专业课程辅导、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重点。

4)四年级,重点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发表科研论文、考研学生面试及调剂院校专业、学生择业就业及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评估反馈

学院定期采用导师自评、学生座谈会及测评和学院综合考评等形式,科学评价导师工作。同时学院制订相关的奖惩规定,侧重从申报科研课题、晋升职称、考核评比、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鼓励。

导师制实施方案10

我校导师制已经实施了两年多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导师制,使导师制的实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总体目标和原则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导师制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总原则,围绕“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这一工作思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来分步执行、整体推进。

(一)导师任课原则。学生自主选择的导师原则上是自己的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原则上在自己所教班里自主选择学生。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师生关系一经确定,中途不再变更,但根据任课教师年度工作调整,原任课教师的导师工作由续任教老师接替。

(二)尊重了解原则。学生有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个性兴趣等的权力,导师有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的义务。导师双方彼此尊重,在了解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

(三)全面关爱原则。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纠正其缺点和不足,并给予正确适当的导引,要不断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和成就。

(四)因材施教原则。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选择,施以适当之指导,使其正常发展,养成健全人格。

二、具体操作

(一)导师制培养的对象和目标

1.各班级要把班级学生按比例确定优秀生、学困生和个性生(20%、10%~15%、5%)。

2.针对优秀生,要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帮助他们做好人生规划,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3.针对那些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同学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做好良好的习惯养成,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4。对于那些有个性的学生,一方面要进行个性纠偏,另一方面要加强个性培养。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

1、学生方面

(1)个人小档案

(2)认识自我(即我的小传)

①我的个性(用四个双音节形容词)

②我的兴趣爱好

③我的姓名故事

④家长寄语

2、老师方面

(1)培养过程材料(包括谈话记录、家访记录和学业辅导记录)

(2)培养结果材料(包括学生性格习惯改变、成绩提高幅度、优秀习作、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3、师生结对承诺书

三、其他要求

1。各年级各班级要高度负责、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2。时间要求

3。启动时间:

4。非起始年级(初二、初三、高二、高三)要在开学第三周把导师及学生的名单交到政教处;起始年级(初一、高一)要在期中考试后一周把导师及学生的名单交到政教处。

5。检查时间

6。非起始年级在期中考试前一周;

7。起始年级在期末考试前一周。

导师制实施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实效性差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实施步骤: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王xx

副组长:崔xx

郑xx

组员:刘xx

汪x

张xx

肖xx

姜xx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

(1)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被辅导学生在5人左右。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家庭特殊的学生(单亲、重组等)、家庭贫困的学生、30%的学生等。

(2)班主任先从本班中挑出5名辅导对象上报年级组长,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集中任课教师进行挑选,采用“摘牌制”。

(3)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

(4)政教处汇总全校结对情况,公布结对名单。

四、德育导师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明确职责: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六、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

(1)制订方案,组建档案。(10月底)

(2)11月中旬,导师家访辅导对象一次。

(3)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12月中下旬)

(4)寒假“心连心”家访。(1月份)

(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成果搜集。本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总结。

附: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导师制实施方案1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组织架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行政中层

职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导师名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梯度实施,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校本培训。

2、行动小组

召集人:

团队成员:陆秋芳(一年级)张慧(二年级)祝建斌(三年级)顾雄鹰(四年级)袁晓茜(五年级)李敏(六年级)陈春梅(七年级)徐一聪(八、九年级)各班班主任

职责: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及时形成破解问题的对策,形成闭环管理,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方针

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实施要求

1、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精神面貌,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给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优良影响、学生心理情绪的必要疏导及力所能及的课程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经常与结对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

3、熟悉掌握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

4、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探讨教育对策并做好记载。

5、平时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深入到自己辅导的结对学生,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6、发现并撰写联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做德育的有心人。

7、学期内完成三项“规定动作”,即: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在上述“规定动作”之外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进一次午餐,与学生参加一次小队活动等)。“自选动作”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六、重点任务

学校落实导师制工作有四大重点任务:导师匹配、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考一致。

(1)优化导师匹配

①双向选择——学校统筹,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多个志愿的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意愿统筹匹配(主要匹配方式)

②教学载体——班级匹配,根据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教学载体匹配导师,再进行剩余学生班级匹配(辅助匹配方式)

③随机抽选——培养感情,通过随机抽取导师盲盒等方式进行(辅助匹配方式)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是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导师和任课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三种不同角色,明确职责。

①班主任:主要承担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职责,独立或联合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

②导师:尊重平等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陪伴指导,真诚可信的育人伙伴,与学生家长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

③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学业指导、学习辅导、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三者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畅通家校沟通

通过家校适切的沟通,以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4)达成”教考一致”

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教考一致”。

学校将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

学校教学和考试命题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考试、测试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两周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开学初对于暑期作业未完成的学生不得简单粗暴的处理,更不能出现语言侮辱或体罚现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七、实施过程

(1)宣传启动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方案解读与宣传

(2)实施阶段:

完成导师匹配、导师专题培训、导师任务推进、领导小组过程性跟进

(3)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提炼经验,交流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整理归档

八、保障机制

(1)学校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增量重点向承担全员导师制任务的优秀教师倾斜、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同上);

(2)创新保障制度和挖掘社会资源(导师工作尽责免责,尽职无责保护机制);

(3)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

导师制实施方案13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三、 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读生两部分单独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政教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艺术班的专业辅导教师要安排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 组织实施

1、 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具体分工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年级主任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政教处的包级主任以评价导师的宿舍管理及常规管理为主。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导师制实施方案1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员导师制是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实施全员导师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职业生涯指导”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高一突出“养成”教育、高二体现“三观”教育、高三侧重“理想信念”教育”三个阶段的导航项目。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育人组合,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课程学业、社会实践、兴趣特长、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帮助。

三、组织机构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领导小组,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学校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1、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主任:

成员:

四、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将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作为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抓手,大力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适时开展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与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协同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尽职尽责、分工协作,落实育人的关键职责,推动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实施要求

(一)树立一种理念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

(二)明确三个目标

构建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匹配的教育阶段体系目标:

1、高一年级,注重“养成”教育。

2、高二年级注重“三观”教育。

3、高三年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三)落实基本任务

导师的工作内容设置三项基本任务,包括: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即:“三个一”):

1、导师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联合开展家访。

2、导师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导师在每学年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双向完成文本材料及手册,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四)履行两项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关键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五)实施三个步骤

1、师生双向选择结对子。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当导师,实行班主任首导制和科任教师副导制,原则是学科教师全员参与,音体美教师侧重艺体生,导师不足可由中层干部参与,每位导师与5-10名学生结对。

2、结合学生实际,师生共同拟定成长计划,共同制定工作方案;

3、导师利用有效时间、不同场合开展有针对性的“五导”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六)建立五项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在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简介;成长纪实。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一是每谈必录,导师每次统考前与统考后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或辅导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要有记录;二是及时沟通,要求导师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导师应及时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作出相关判断。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做到有主题、有案例、有剖析,并提出诊断方案,指导个体实践。

5、建立创新载体制度。依托校内外资源载体,创新开展特色活动,搭建学生发展平台,促进个性成长。

导师制实施方案15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履行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

二、内容与形式

(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容。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全新的育人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育人。全员,是指育人工作的全员性,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学生与导师建立学导关系;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负责,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形式。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主要形式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在这一模式下,班主任仍然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则成为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导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共同关照、全员育人的目的。

三、组织实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且有效的补充,是在学校德育办、各级部及班主任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的任务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使每位教师成为多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对象由班主任摸底,各级部主任把关审核确定;主要针对行为偏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以及在集体授课条件下,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本年度,为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尝试起步阶段。每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需要受导多名学生;具体到每位任课教师受导哪位学生,由各级部教研组长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并报德育办备案;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全体学生负责,不指定受导学生,也就是说班主任应对班级上、中、下所有层次的学生进行受导。通过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带动、影响、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全面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导师的要求

1、教师要将每一位受导学生当作一个课题去研究。主要内容是: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培养措施,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一对一的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施教育关怀。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与受导学生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学期结束时,由各级部教研组长将谈话记录收齐,交至德育办。

2、任课教师要对受导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不定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检查学生作业、课堂提问、当堂检测等,查找学生学习上的不足,经常督促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指导各科知识掌握情况。

3、一般情况下,师生结对最少一学年。如果任课教师出现工作岗位变动,则由各级部主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更,并报德育办。

五、导师职责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思想引导(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2)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定期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结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为学生排忧解难。

六、制度保障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七、具体要求

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推行四导五必活动:“四导”指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五必”指要求教师“每天必有一个微笑,每天必有一声问候,每周必有一次谈心,每周必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一次家长联系”。

1、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导师应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每周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一次,每月总结谈话情况记录汇总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电话或当面联系一次。

4、经常了解和分析受导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5、努力帮助受导学生改掉每一个不良习惯。

6、导师要根据学校安排,检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卫生情况、纪律情况等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八、考核与评价

1、建立考场奖惩机制。结合学生发展情况,采取导师自评与学校、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四方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学校每学期将对导师的跟踪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晋升职务等挂钩。

3、导师待遇将和所带学生取得的成绩挂钩,依据学生量化分数、学生班内表现分数(所在班班主任提供)及本月学生参加质量监测的成绩,分三个等次。凡所带学生本月出现打架、上网及在校期间出走等严重违纪行为,本月降一个等次。

4、凡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定职称及竞争聘任等方面应与未参与教师有所区别(如适当加分)。凡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政教处有权予以更换。

根据导师工作实效及日常工作表现,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成绩优异的导师予以优先。

九、组织领导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白衍卫

副组长:栗先文

成 员:于 强 田敬涛 孙希玉 李金环 于成华

张 伟 颜景海 秦 娜 王 颖 冯立奇及各班班主任

2、各级部承包责任人

一年级:李金环

二年级:颜景海

三年级:孙希玉

四年级:栗先文

五年级:于成华

六年级:于 强

成绩考核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田敬涛 于 强

纪律,卫生管理的思想考核,档案建设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教导处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德育办以评价导师的常规管理为主。

4、学校、班级不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特殊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难解问题,实行联合会诊,集体矫治,以突出全员育人效能。

227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