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实施方案 >

导师制实施方案

时间: HT1 分享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导师制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导师制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学校依据发展规划,围绕强校工程建设和发展性督导,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坚持以“坦诚做事、正直做人”的精神,规范各项工作和师生行为。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有礼貌、讲诚信、会感恩、守规则”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坦诚正直”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学困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中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德育处和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宣传发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全员育人导师制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6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不间断召开导师会,互通情况。各年级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

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德育处。

(5)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要求,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学校不间断进行检查,量化赋分,纳入绩效考核。

3、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导师之星评选活动,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绩效奖励,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智、体、美、劳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30%)

(3)检查《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10%)

(4)学生的反馈评价(20%)

导师制实施方案2

为了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人生规划向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导师制,帮助学生科学树立长、短期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能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二、组织管理

(一)学校领导小组。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校长、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和各年级主任担任成员,负责学校导师制工作的政策制定和对全校各年级导师制工作的实施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二)级部指导小组。各年级组(级部)成立相应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组成,年级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制订本年级部具体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

(三)班级工作小组。班主任担任本班级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组组长,本班级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各班选聘的学生成长导师担任成员。

三、目标任务

(一)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导师,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和谐发展,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

(二)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造全员育人校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三)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四、导师职责

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与受导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指导,起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等作用。

(一)思想上引导: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爱国、爱校、爱生活、爱学习,帮助和指导受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纪守法,明礼诚信;

(二)学业上辅导: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心理上疏导:关注并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协助学校和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积极参加班导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生活上指导:关心受导学生的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活动;

(五)做好相关档案记录,积累素材,撰写育人案例。

五、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方法

(一)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纪律卫生检查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的的工作,准时认真的检查卫生、纪律,及时通报。

(三)档案袋建设制度。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指导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袋,追踪受导学生高中阶段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等。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各种事件的记录单,各种资料复印件等。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不断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各种表现细节。导师还必须对指导过程进行记录,对是否解决问题进行反思,以便于学生指导工作的延续。

(四)师生双向交流制度。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五)建立教师家长经常沟通联系制度。家长学校联系要因生而异,注重效果。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建立定期和不定期地登门家访或电话等形式的联系制度。

(六)班级学情会商制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互相交流每位学生近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利于班级、导师工作的针对性。

学生成长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导师应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困惑,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六、导师选配

(一)各年级部要统筹安排,认真做学生导师的选配、协调和实施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要侧重特殊群体学生的导师选配。科任教师原则上都应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并在年级组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

(二)年级组根据任课教师情况每学期初确定班级导师组名单,学生从导师组中选择自己的导师。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导师组成员要为班主任负责。

(三)确定重点受导对象。每位导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受导对象。班主任根据“四最原则”,即最需要关怀的、最可能出问题的、最有潜力的、最需要指导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征求科任教师意见,确定受导学生名单。

(四)原则上从本班级任课教师中选择担任学生的导师。导师每届任期半年,在职称评定时不加分、无班主任津贴,但享有班主任资格。同时,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体育专业训练老师、学生学习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均享有班主任资格。

七、受导学生义务

(一)尊敬导师,在约见的时间应当按时到位,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坦诚地与导师交流,制定成长计划,完成导师布置的成长作业。

(二)如实书写阶段成长总结,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纪实素材。

(三)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导师帮助下学会管理自己,规划学习生涯。

(四)如实评价导师的工作。

八、导师工作职责说明

(一)主要工作内容

1.配合导师组组长(班主任),制定导师组工作计划。

2.按计划向学生布置导师作业(《学生成长档案袋》),完成《进度表》认定、《学生成绩登记表》填写、辅导《学考及选考计划表》、《综合素质发展与参与活动纪实》黏贴。

3.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教育环境等情况,经常与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完成《导师工作手册》,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提供可靠的依据。

《导师工作手册》具体完成内容包括:《导师工作基本统计信息》填写、《导师工作进度表》填写、《受导学生名录》填写、《导师工作记录表》填写。

另外,导师可将导师组活动(会议)记录、学生约谈记录、家校联系记录、学生集体活动记录、学生特殊事件记录、导师工作意见和建议填至相应位置。

4.导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构筑家校联系平台。

5.导师可适时组织所有受导学生集体辅导活动,增强师生交流。

6.在导师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导师组应发挥团队的力量,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二)具体工作要求

1.导师与每位所导学生每学期单独交流2次以上,可将交流记录记载在《导师工作手册》中。要避免形式化的教育,努力建立平等、信任、共情、友好的师生关系,走入学生内心,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发展,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引导方法,严禁采用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导师需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够利用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每位受导学生家长每学期电话联络或约谈2次以上,有机会可开展家访活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组织家校联系周,导师需在家校联系周中完成一次与受导学生家长的约谈,或组织受导学生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导师可将约谈内容(活动内容)记录在《导师工作手册》中。

3.导师作为受导学生的首席成长指导老师,对于学生涉及的突发事件,了解情况后请及时主动参与处理受导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4.导师组应不定期组织召开导师组专题会议,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每年级每学期组织两次全体导师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

5.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每次大型考试后,要及时开展师生交流会,及时与家长沟通,总结前段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和学生谈话交流的原则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表现在要对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有充分的把握,其次要及时吸收、补充教育材料,强制的命令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要求,只有理解了才能自觉的、主动的接受。再次,对教育的过程和步骤要做好周密的安排。

2.指导学生态度要平等、诚恳。只有平等、诚恳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态度的诚恳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师的表情,教师的坐姿,教师和学生谈话的口气等,都要注意。

3.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自己的隐私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在教育心理问题学生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4.和学生交流时,导师要注重倾听,欣赏和鼓励。导师可以少讲,多倾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和学生共享,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事。

5.要坚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学生的一些不良的习惯和消极颓废的想法往往产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对社会的负面东西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这就需要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

6.谈话有针对性。

(1)针对资优生,可采用激励式,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找出自省点,正确估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2)针对中等生,可采用启发式,他们一般缺乏前进的动力,无所谓的态度。可先入为主,掌握分寸,“温而励,威而不猛”,开启动力点,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针对压力大的学生,可采用安抚式。他们可能有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沉默寡言,防御心理和自卑心理的情况,应采用对话式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心理,用体验与分享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4)针对犯错误学生谈话,应采用“参照式”,“横向”与“纵向”对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成为一种成长的契机,给予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能激发内燃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7.制定学习计划的谈话

教师要根据选课走班期间的教学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于选修课的选择,教师要先了解相关课程情况;对于新高考方案下的课程选择和职业意向,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建议。

九、导师工作评价考核办法

每学期结束时,由学校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组织教科室、各年级组对教师导师工作进行考核。

(一)导师考核办法

1.年级组测评40分,由分管校长、年级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导师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育人效果等)以及导师建立的工作手册记录进行检查评比进行打分。

2.受导学生和家长的测评40分。学生及其家长从导师的指导方法、指导态度、沟通指导次数、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测评成绩为各个受导学生测评分数的平均分值。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20分。

(二)考核结果运用

1.学校每年对学生成长导师进行考核,学生成长导师考核工作得分计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考核分三等记分(20%、60%、20%)分别为10分、8分、5分。

2.每学年按比例评出若干名“优秀学生导师”,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晋升职务等挂钩,“优秀学生导师”在学校选任班主任时,优先考虑。

3.凡不履行导师职责和所指导学生出现打架、上网、夜不归宿及在校期间出走等严重违纪行为的,导师考核记零分。 4.受导学生如有特别明显进步或育人过程有创新做法,则酌情加分。

导师制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结合宇航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推进本科生博雅教育和本研一体化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组织保障

宇航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由院长和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基本成员为各系主任(或教学副主任)、导师代表、学生代表,学院专职辅导员担任秘书。工作小组负责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的起草、完善和执行,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和调整。

学院下属各系所成立本科生导师制执行分组,配合学院工作小组开展导师制的实施,主要任务是确保本系所导师数量和质量,协助学院工作小组完成本系所导师的考核与奖励。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导师制工作研讨会。

三、实施范围

1、本科生导师制面向学院全体本科生。从20xx级学生开始试行,逐步覆盖全体本科生。

2、本科生导师岗位主要由宇航学院在职教师担任,也可以由能达到导师岗位职责要求、热心宇航学院教育事业的其它学院教师、离退休老教师、社会知名人士、校友担任。

3、学院受聘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研究为主型)均应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承担学院所要求的担任本科生导师的任务。

四、聘任基本条件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熟悉教育规律;

3、关心热爱学生和人才培养工作,奉献精神强;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适合本科生导师工作需要。

五、岗位职责

1、思想层面。及时发现和了解被指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习层面。关心学生的学业状况,重点在两个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信意识。从专业兴趣、学习观念(目标、动力、方法)、科技实践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发现学习成绩突出和有特长的学生,向学校提出因材施教的特殊培养计划,促使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3、生活层面。关心学生的生活,重点在两个能力的提升:自主规划和自我控制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4、成长层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简要的成长档案。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

六、实施方案

结合自身特点,面向不同年级,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模式。

1、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师生协商,共同成长;

2)个性化原则:尊重个性,面向创新;

3)分阶段指导原则:按照年级特征进行指导;

4)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要提供特殊指导,形成有利于特殊人才成长的环境;

5)关注“边缘化”的原则:对内向、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个体要特别关注。

2、实施办法

1)采取“学生申请,双向选择,学院聘任”的基本流程进行。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和学院配备导师相结合,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学院发给聘书。

2)导师个人申报后,由导师制工作小组审议,批准后备案;

3)学生自愿申报导师,由师生双方相互选择。导师在同一届学生中招收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4)导师独自承担本科导师的各项工作。

5)新生入学后,从第二个学期补考结束后启动选聘工作,期中考试前完成聘任。

6)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允许调整。学生可以选择中途更换导师,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导师。

2、与导师制配套的导生制

由同一导师指导的博士生、研究生担任,可协助导师指导学生。一方面可协助导师将指导工作精细化,另一方面利用导生与低年级学生年龄差距小、对学生需求理解强的优势,在导师和学生之间起到有效的协助、联系和反馈的作用。

导生制与导师制配套,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促进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便于人才的选拔和个性化培养。导生制用于辅助和完善导师制,导生不能代替导师履行其应有职责。

七、工作要求

1、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一、二年级本科生导师侧重在专业引导、大学生活适应和生涯发展辅导方面;三、四年级本科生导师侧重在专业指导方面,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

2、导师要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指导频率,视学生状态和需求而定。

3、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要在《宇航学院本科生发展辅导档案》中按照规范记录指导过程并签字,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

4、定期开展导师经验交流与研讨,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推广等。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与辅导员、学院领导开展分析会诊工作。

5、学院鼓励导师前往沙河校区对低年级学生开展指导工作,并为导师两校区往返提供便利条件。

6、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要注意:本科生导师不是研究生导师,可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要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

八、考核与奖励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档案,按照导师岗位职责要求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身心健康与发展等四个方面的指导情况,考核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之一,工作量计入KPI考核体系。对导师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比例约为本科生导师总数的10%。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专业职务晋升、岗位评聘、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

九、附则

本方案从20xx级学生开始试行,逐步探索适合宇航学院本科生发展的导师制实现形式,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经验。

导师制实施方案4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XX市《关于在全市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需求,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体系,小竹林班决定实行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当好学生的成长向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工作小组

组长:朱XX

成员:沈XX、沈XX、刘XX

三、工作流程: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以五年级为单位通过级部会议宣传“全员导师制”的重要性,让老师们深刻领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让老师们以高姿态加入到导师制的队伍中来。

2、第二阶段:选择导师,确定受导学生名单

根据我们五年级的实际情况,供选择四名导师:朱XX、沈XX、沈XX和刘XX。同时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受导学生名单,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确定学导关系。

3、第三阶段:签订师生协议

认真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订师生协议,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正式确立指导关系。

4、第四阶段:开展育人工作

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健全推进制度

1、建立成长档案制度(实事求是)

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师生签订的师生协议、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的变化进步情况、师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

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及社会关系;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好的作业、优秀作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荣誉等等。

2、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也可以以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博客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导师工作档案上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以班级的家校交流日记为依托,导师要及时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电话、博客、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上相合作和沟通。

4、分析会诊制度

我们五年级级部决定每个月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

导师制实施方案5

为更好地贯彻华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华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方案。

一、导师的管理

成立导师委员会,主体人员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保持一致,由院长担任导师制委员会主任。导师管理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按年级设置导师组,组长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形成会议纪要。

二、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实施项目制。按照内容分为三个类别:A.学术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一篇6000字以上标准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读书报告;B.学业提升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期限内成绩较大提升;C.课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担任学院和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入选学校学生人才计划、获得重要实践奖项等。

三、导师聘任

1. 本科生导师由院长聘任;

2. 本院所有教师均有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3. 导师聘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相结合的原则;

4. 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名,每年级不超过2名。

四、导师的职责

1. 根据导师制申请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态度,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能力。

2.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5-8次当面指导,每次1小时左右,由学生在每次指导后做好《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

3. 根据《哲学本科专业必读核心书目》,或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撰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五、六、七学期各一篇四千字左右读书报告)。

4.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可以包含助教(高年级本科生)、助研(助研可从导师科研经费劳务费中给予部分补偿)。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6. 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

五、导师考核与工作量

1. 导师与学生共同填写“导师制项目申请表”经学院批准立项后,按照计划,开展导师工作。

2. 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7个学分的工作,并以此分配相关工作量。

3. 完成年度指导任务,在每年度考核中给予部分工作量或津贴,指导一位学生按12个课时分配工作量,超出4名(不含4名)不计工作量。

4. 每个聘期结束前,填写《导师制工作考核表》,评出15%的优秀导师。被考核为优秀的导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方式和步骤如下:

(1)导师自评。导师对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一次自评小结(40%)。

(2)学生评估。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填写《导师工作考核表》(30%)。

(3)委员会评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总评结果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0%)。

六、学生的遴选与要求

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为A,B,C类自愿与导师协商申请导师制项目;

2. 学生与导师的组合实行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3. 获得资格进入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的同学,与导师进行定期沟通,并在《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中做好记录;

4. 在一个周期的培养机制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导师制结项表和成果报告。

5. 经学院考核,对优秀完成项目的学生,予以相应奖励。

七、导师代管与导师制退出机制

1. 导师如因特殊原因,如请假、访学,超过半年时间的,需委托一位导师代管。

2. 如需要更换导师,则由学生申请,经导师同意,提交导师制委员会讨论决定。

八、附则

本方案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二○XX年九月二十三日

导师制实施方案6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履行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

二、内容与形式

(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容。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全新的育人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育人。全员,是指育人工作的全员性,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学生与导师建立学导关系;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负责,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形式。全员育人导师制的主要形式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在这一模式下,班主任仍然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则成为导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导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学生家长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共同关照、全员育人的目的。

三、组织实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且有效的补充,是在学校德育办、各级部及班主任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的任务分解到任课教师身上,使每位教师成为多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对象由班主任摸底,各级部主任把关审核确定;主要针对行为偏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以及在集体授课条件下,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本年度,为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尝试起步阶段。每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需要受导多名学生;具体到每位任课教师受导哪位学生,由各级部教研组长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并报德育办备案;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全体学生负责,不指定受导学生,也就是说班主任应对班级上、中、下所有层次的学生进行受导。通过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带动、影响、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为全面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导师的要求

1、教师要将每一位受导学生当作一个课题去研究。主要内容是: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培养措施,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一对一的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施教育关怀。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与受导学生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学期结束时,由各级部教研组长将谈话记录收齐,交至德育办。

2、任课教师要对受导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不定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检查学生作业、课堂提问、当堂检测等,查找学生学习上的不足,经常督促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指导各科知识掌握情况。

3、一般情况下,师生结对最少一学年。如果任课教师出现工作岗位变动,则由各级部主任及时进行相应的变更,并报德育办。

五、导师职责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思想引导(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步。(2)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2、学业辅导(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定期向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3)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3、生活指导(1)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2)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结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为学生排忧解难。

六、制度保障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七、具体要求

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推行四导五必活动:“四导”指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五必”指要求教师“每天必有一个微笑,每天必有一声问候,每周必有一次谈心,每周必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一次家长联系”。

1、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导师应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每周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一次,每月总结谈话情况记录汇总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电话或当面联系一次。

4、经常了解和分析受导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5、努力帮助受导学生改掉每一个不良习惯。

6、导师要根据学校安排,检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卫生情况、纪律情况等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八、考核与评价

1、建立考场奖惩机制。结合学生发展情况,采取导师自评与学校、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四方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学校每学期将对导师的跟踪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晋升职务等挂钩。

3、导师待遇将和所带学生取得的成绩挂钩,依据学生量化分数、学生班内表现分数(所在班班主任提供)及本月学生参加质量监测的成绩,分三个等次。凡所带学生本月出现打架、上网及在校期间出走等严重违纪行为,本月降一个等次。

4、凡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定职称及竞争聘任等方面应与未参与教师有所区别(如适当加分)。凡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政教处有权予以更换。

根据导师工作实效及日常工作表现,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成绩优异的导师予以优先。

九、组织领导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白衍卫

副组长:栗先文

成 员:于 强 田敬涛 孙希玉 李金环 于成华

张 伟 颜景海 秦 娜 王 颖 冯立奇及各班班主任

2、各级部承包责任人

一年级:李金环

二年级:颜景海

三年级:孙希玉

四年级:栗先文

五年级:于成华

六年级:于 强

成绩考核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田敬涛 于 强

纪律,卫生管理的思想考核,档案建设责任人:栗先文 孙希玉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教导处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德育办以评价导师的常规管理为主。

4、学校、班级不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特殊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难解问题,实行联合会诊,集体矫治,以突出全员育人效能。

导师制实施方案7

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组织保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导师资格、导师职责、导师聘任、管理与考核的规定,我院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习与发动

1.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辅导员。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教务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学院做好宣传工作,召开师生大会、学生班会、教研室会议,介绍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等,并组织学生选择导师。

二、确定教师名单

(一)受聘教师资格审查:

1.学历资格:受聘于任课教师岗位、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本院教师,均有资格和义务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

2.业务资格:

(1)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

(2)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理解学分制的运行机制,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3.其他:

(1)能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2)身心健康;

(3)校外读博、读硕的教师在读期间一般不承担导师工作;

(4)受过学校处分或上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能选聘为本科生导师。

(二)受聘时间:

每每学年开学初,各班根据新生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学院完成导师聘任工作,导师聘期原则上为一年,并将导师及所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三)聘任方法:

导师聘任实行个人申请,院(系)审核批准,报教务处备案的方式进行。

(四)网上公布

学院根据教师申请情况,结合导师聘任资格与条件,确定导师名单(导师名单包括导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等),并将导师名单上网予以公布。

三、师生互选

1.师生互选工作分阶段完成。

2.每一轮前一阶段为学生申报,后一阶段为导师选择。学生每轮申报一位导师,在学生申报基础上导师选择被指导学生。

3.互选结果经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后将不予更改。第一轮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落实导师的学生,及本轮中接收学生数累计未满规定人数的导师将进入第二轮互选。

4.师生互选结果在每轮结束后学院予以公布,正式结果通知将在全部导师互选工作完成后发布,最终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四、定期检查

(一)导师职责

1.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

3.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4.建立导师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安排相对固定的导师接待日和地点;

5.及时向学院及教务处反馈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填写《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

(二)学生职责

1.认真领会导师制的意义,了解《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

2.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近阶段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每月至少一次。

3.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三)检查

1.学院把导师工作作为本院(系)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的意见;

2.学院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

3.学院建立本科生导师档案,并依据《宜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活动记录表(教师用)》对导师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导师进行评价及划拨工作量的参考。

导师制实施方案8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残疾学生。

3.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人生成长。

4.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式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的育人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全员参与,人人做学生成长导师。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导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关注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关注待优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指导中档学生学有所长,长足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重点关注原则。针对八类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重点做好导师与学生的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发展。

5.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牢固树立人人能成功的思想。

6.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发现学生优点、成绩,鼓励学生进步,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导师职责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采用五导策略,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创新启智,并把五导策略作为导师的基本职责。

(1)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取;

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业辅导。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定期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5)创新启智

导师要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育人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办法

1.确立导育关系。学校组成以班主任为组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全体任课教师都是导师,每个学生都有导师。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学校采用随时随地调查学生和定期向学生问卷调查,确定导育关系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问卷调查。

2.建立导师工作手册制。为全员导师制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学校统一印制了导师工作手册和学生受导记录。导师工作手册主要有两大栏块:指导内容摘要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记录,专供记录导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和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对学生的每次导育的情况都必须有记录可查,以利于导师积极反思总结,不断改进工作;学生受导记录是学生的受导情况反馈,每次受导的内容,学生都要有受导记录及受导后的感悟及收获,让学生在记录、感悟中,收获成长。

3.建立定期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要定期、不定期的与被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每次谈心和辅导必须认真备课,并将交流指导内容也要写入《导师工作记录》上的指导内容摘要栏。学生可随时把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向导师汇报,让导师帮助解决,每生每学期至少上交一份书面总结或心得体会。导师对学生进步的地方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足的地方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可以通过口头交流、电话联系、书面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每位导师每周与责任学生保证一次交流辅导。

4.建立定期家校联络制度。结合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建立家校联络制度,要求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在校情况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或通过电话、或是预约……每学期至少与家长沟通两次,还可根据情况尽可能进行家访,与家长的沟通情况要填在《导师工作记录》上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记录栏,同时,为使与家长的沟通更规范、更有效,学校制度了《家访守则》,使家校联系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学校还坚持在节假日印发《导师与家长互动表》,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并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导师、家长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目的就是加强受导学生的全程管理,有效的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让导师制的内在意义真正的显现出来。

6.建立班级导师调度制度。以年级组、教学班为单位,召开导师调度会。班主任担任导师组组长,随时随地向本班导师了解受导学生的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召开碰头会,一起分析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共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形成高效的育人合力。年级组每学期组织召开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调度会,导师要对受导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班主任和级部主任都要做好记录,共同制定相应对策。

7.年级组定期开展导师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使导师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重点更突出,给导师开展工作提供一个抓手,学校在主张导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外,还结合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例如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学校在开学后的前三个月,相继开展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

8.布置全面育人作业。导师在导育过程中要布置全面育人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强化受育的效果,因此,导师的作业内容一定要体现全面,即要有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练习、生活教育、心理意志锻炼、创新启智等几方面的内容,学校统一设计出作业内容模块,每模块的具体作业内容由导师自己编写布置,每月至少布置一次全面育人作业。

五、导师选聘办法

1.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导师分配。以年级为单位,以教学班为单元,围绕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管理、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为每个学生分配导师。领导干部带头担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处室职员择优选聘。每人担任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程管理、个性化教育的格局。

2.选聘程序。

(1)学校提供教师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导师的情况。

(2)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对自己可能帮助最大的教师,填写《学生选择导师意向申请书》。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再选择受导学生。

(4)在充分尊重师生的前提下,级部和班主任作适当调整确定,以保证教师带徒计划的完成。

(5)导师对受导学生的数量及信息进行统计,填写《师生组合情况统计表》上报学校存档。

(6)导师与受导学生见面签定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六、组织保障

1.学校领导小组。校长、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和班主任担任组员。负责导师制工作的规划、指导及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并带头接受受导学生。

2.年级指导小组。各科室主任分别担任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

3.班级工作小组。班主任担任组长,各班选聘的学生成长导师担任组员。

七、评价与激励

1.过程评价

(1)全员导师制领导工作小组定期组织调研,通过对《导师工作手册》、《学生受导记录》、学生的阶段性汇报等材料的检查和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电话随访家长等形式,对导师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两量(数量、质量)的统计评价。

(2)每学期两次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学校定期对导师制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提高教师积极参与为人导师的积极性。

2.辅导效果反馈办法

(1)看。看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纪律表现、活动表现等等,将学生的各种表现情况与导师的工作挂钩,因为导师的职责就是培育全面的人,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离不开导师的教育,所以,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不仅与其班主任挂钩,还要与导师的工作挂钩。关于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与导师挂钩的量化办法可参阅政教处的有关记录,到时由政教处将有违犯校规记录的学生与其导师对应起来,提供给量化组,量化组可按某导师名下有违犯校规记录的学生数量量化该导师。值得注意德是:第一.政教处要存有每位导师的师生组合情况统计表。第二.平日要对违犯校规的学生做好详细的记录。

(2)查。查看学生的期中、期末检测成绩与进步幅度。

(3)听。听导师对受导个体情况的汇报;

听受导学生的对其导师的反映;听家长反馈孩子的表现变化。根据他们的反馈情况分析,受导学生是不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不是各方面有所进步。

3.评价结果的处理

每学期末,综合量化评价导师的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并将导师个人成绩记入师德考核及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年度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导师制实施方案9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根据省教育厅浙教基〔20xx〕284号文件和市教育局义教基(20xx)5号文件《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校决定自本学期始实施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二、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可以跨班级选课,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会相对削弱。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提倡学生德育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1)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书记室、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年级部的有关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以教学组为单位,落实好德育导师人选,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等心理辅导室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2、管理制度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每个教学班为单位,教师采取个人自荐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颁发聘书。(3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人人参与)

(2)受导学生档案制度: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原则上每班10--12人,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A、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等。

B、定期谈心与受导学生交流。

C、德育导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导师进行家访,每学期至少应有一次以上。

D、每月最少两次参加受导班级的班团活动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以上有关内容必须记载在《德育导师工作手册》中。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段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每次会议都要做好记录。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第一、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20%)

第二、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20%)

第三、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20%)

第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20%)

第五、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20%)

第六、考核等第分为优秀(90分以上,包括90分)、合格(90分--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6)导师奖励制度:

A、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务会讨论后确定)。

B、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C、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D、学年为合格者以上(包括合格)的导师视作半年班主任年限。

E、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享受以上A、B、C、D的奖励制度。

六、注意事项:

正确处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二对关系: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担任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

导师制实施方案10

为深入贯彻市、区两级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学校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建立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和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根据“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理念,建立学校全员导师组织架构和导师团,设计导师培训校本课程,用好导师工作指导手册,探索全员导师制实施的基本模式,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的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支持系统,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联动育人生态构建全员导师制,构建三类课堂,“核心课堂”学科导师筑基学生成长,“延展课堂”项目导师放飞学生思想,“实践课堂”研学导师扶持学生逐梦。

三、工作举措

(一)建立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XX市格致初级中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各部门工作职责:

校长室、党支部: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导师制的整体建设及推进中,通过学校“诊断”项目的深度推进,师德师风内涵建设保障协调导师制的落实落细。

德育处、教导处:共同设计“导师培训课程”,开展导师的主题教研与培训。

教导处:负责做好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

德育处:负责工作推进与日常管理。重点依托年级组长、党员、“晓明社”团队负责导师制的运行和日常管理。

教科研室:负责典型案例的收集与推广。

(二)全员导师制的实施

1、排摸教师情况

遵循“教师人人是导师”的指导思想,学校全体教师都可担任学生导师。排摸全校教师情况,确定导师名单。

2、导师制推进三部曲:相识-相配-相信

(1)相识

暑期启动并开展全员、全覆盖的家访工作,任课老师与班主任一同家访,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初步联结。开学后,开展导师志愿服务岗活动,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熟悉度,为精准化导师匹配做准备。

(2)相配

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导师协同合作的“导师团”,发布导师简介。班主任指导学生选择导师,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导师匹配与调整:

①双向选择——班主任统筹

每个学生进行6个志愿的选择,班主任根据师生意愿统筹匹配。

②学习导向——强弱组合

结合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平衡志愿选择。

③特需定向——量体裁衣

在遵循意愿的前提下,对特殊需求学生进行定向匹配。

④兴趣辅助——生涯指引

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匹配能够给予他们特长指导的导师。

最终产生能体现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结对名单。在导师匹配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低年级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高年级利用社团、探究课题小组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采用“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3、相信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导师与学生构建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导师主动、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导师有信任感。

(三)导师关键职责与基本任务

(1)全员导师制的导师基本职责包括:

①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②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建立陪伴支持、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在上述基本职责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全面发展指导。

(2)导师基本任本任务“3+1”模式,“3”包括:至少一次学生家访、至少一次谈心谈话、至少一次书面反馈;“1”:指导学生参加探究学习。

1、至少一次学生家访。每学期开学前,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开展一次学生家访;

2、至少一次谈心谈话。导师要在每学期的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和开展家校沟通;

3、至少一次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末,要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4、一次研究学习。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完成一次探究学习记录。

5、鼓励导师在“基本任务”之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优化师生关系。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校长、书记要落实本校全员导师制实施的领导责任,定期组织研究学情、排摸重点对象、及时调配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二)落实管理措施

为确保该项目有效实施,学校将给予长期、稳定和有力的关注。

1、加强主题教研与培训。设置“教考练一致”、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校沟通等培训课程,转变、提升教师育人观念和行为;同时加强专题研究和案例积累,便于共享和不断优化。

2、加强评估与激励机制。学校发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该项目,结合教师业务专长,合理安排师资,并将工作量和工作实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实现优绩优酬。

(三)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

严格参照国家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和XX市教研室绿色指标评价要求,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对课程教学“教考练一致”落实情况和减负增效、作业管理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和开展考试命题,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学校的考试、测验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严格落实等第制评价,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为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匹配支持性教学环境。

(四)建立资源保障

学校一切资源条件为该项目的实施作保障,学校也将进一步提高校园网、优化“五色花”学生成长系统等资源平台的实用性;积极开发与利用对该项目有益的一切显性与隐性资源。积极调动家长委会、社区单位、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场馆等社会资源为教育改革服务。

导师制实施方案11

“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实践“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新理念。

二、目的意义:

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三、方法和步骤:

1.确定德育导师:由任课老师自主报名,班主任老师推荐,然后经学校研究确定德育导师。

2.确定被指导学生:由各班主任物色,任课教师建议,报年级部、政教处备案。

3.师生结对:由学生与导师通过双向选择,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1至2名“有特殊状况的学生”作为指导对象。

4.制定《德育导师工作手册》用于记载学生情况、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

5.建立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会诊制度、家访联络制度、学业跟踪制度。

6.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导师”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7.把担任德育导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考核结果与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考核挂钩、并且每学年评选部分优秀德育导师进行表彰。

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思想方法、明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律、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具有辨是非、知荣辱、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及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德育导师职责

1.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联系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生涯指导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联系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和心理的困惑。

六、德育导师工作内容

1.建立学生档案

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并对学生每星期的表现及考试成绩逐一登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

2.谈心与汇报

德育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要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3.会诊

由班主任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班级德育会议,本班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的情况,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

4.家访联络

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5.学业跟踪

及时了解学生听课和作业情况,并给予帮助和鼓励;登记、绘制成绩变化曲线。

导师制实施方案12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三、 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读生两部分单独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政教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艺术班的专业辅导教师要安排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 组织实施

1、 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具体分工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年级主任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政教处的包级主任以评价导师的宿舍管理及常规管理为主。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导师制实施方案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构建 “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特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特点,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受导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真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整体性原则。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展指导工作。

三、方法和步骤

1.组织建设。本校在区教育部门指导下,建立“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并具体落实德育导师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全校建立德育导师工作团。

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各年级组长

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学校教职员工。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需要导师的学生初步确定后,班主任要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形成包括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初步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特别要关注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

3.选配使用

(1)对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

(2)确定:我校将遵循自主、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个人的特长、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配导师,明确工作职责,并颁发聘书。

(3)使用:德育导师人选确定后,将在校园内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原则上1位导师可指导3—5名学生,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

四、职责与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1)关心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帮助并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特长发展,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他们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协调各方面力量帮助他们成长。

2.德育导师工作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凡被聘任为德育导师的教职员工均由学校颁发聘书,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2)学生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或每一月的表现逐一登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4)谈心交流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台帐,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5)小组活动制度。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6)导师培训制度。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7)考核奖励制度。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查导师工作的日常工作运作记载、结对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和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情况反映等对受聘的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评职等重要条件,学校也将对优秀德育导师给予表彰奖励。

导师制实施方案14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组织架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行政中层

职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导师名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梯度实施,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校本培训。

2、行动小组

召集人:

团队成员:陆秋芳(一年级)张慧(二年级)祝建斌(三年级)顾雄鹰(四年级)袁晓茜(五年级)李敏(六年级)陈春梅(七年级)徐一聪(八、九年级)各班班主任

职责: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及时形成破解问题的对策,形成闭环管理,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方针

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实施要求

1、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精神面貌,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给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优良影响、学生心理情绪的必要疏导及力所能及的课程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经常与结对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

3、熟悉掌握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

4、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探讨教育对策并做好记载。

5、平时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深入到自己辅导的结对学生,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6、发现并撰写联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做德育的有心人。

7、学期内完成三项“规定动作”,即: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在上述“规定动作”之外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进一次午餐,与学生参加一次小队活动等)。“自选动作”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六、重点任务

学校落实导师制工作有四大重点任务:导师匹配、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考一致。

(1)优化导师匹配

①双向选择——学校统筹,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多个志愿的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意愿统筹匹配(主要匹配方式)

②教学载体——班级匹配,根据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教学载体匹配导师,再进行剩余学生班级匹配(辅助匹配方式)

③随机抽选——培养感情,通过随机抽取导师盲盒等方式进行(辅助匹配方式)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是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导师和任课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三种不同角色,明确职责。

①班主任:主要承担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职责,独立或联合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

②导师:尊重平等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陪伴指导,真诚可信的育人伙伴,与学生家长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

③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学业指导、学习辅导、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三者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畅通家校沟通

通过家校适切的沟通,以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4)达成”教考一致”

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教考一致”。

学校将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

学校教学和考试命题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考试、测试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两周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开学初对于暑期作业未完成的学生不得简单粗暴的处理,更不能出现语言侮辱或体罚现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七、实施过程

(1)宣传启动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方案解读与宣传

(2)实施阶段:

完成导师匹配、导师专题培训、导师任务推进、领导小组过程性跟进

(3)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提炼经验,交流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整理归档

八、保障机制

(1)学校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增量重点向承担全员导师制任务的优秀教师倾斜、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同上);

(2)创新保障制度和挖掘社会资源(导师工作尽责免责,尽职无责保护机制);

(3)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

导师制实施方案15

为全面落实中共XX市委市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XX市教委《关于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XX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学生的成长指导,充分发挥我校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建立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守护网。依据学校导师制从真正关注学生需求创新师生关系的工作特点出发,特制定我校全员导师制试行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原则,强调个性化与亲情化,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增强学生的成长信心,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通过家校互联,让导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工作要求,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角色,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导师制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2、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积极构建沟通理解型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

3、通过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的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互联网,打造全员育人校园,形成育人合力,架起导师导学、导心、导行等的护航屏障。

三、组织架构

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学校四大中心和三个年级部、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年级、班级三层面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的具体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结对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结对学生的情感、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结对学生,努力成为结对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一到高三期间学生认知、能力等水平的差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成长。

5、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结对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职责与要求

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结对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指导,起到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涯上指导、生活上向导、品行上督导的作用,导师的主要职责有:

(1)思想上引导:导师引导结对学生确立志向,向优秀看齐,引导学生摆正心态,示范榜样,提高学生的品格与素养,成为向善、约礼、睿学、臻美的致远学子。

(2)心理上疏导:导师通过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结对学生学会与人健康交往。

(3)学业上辅导:通过导师个别辅导与多重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师生一起分析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意志品质

(4)生涯上指导:从高一的生涯启蒙、高二的选课、高三的高校目标,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导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与人生,帮助学生勾勒个人未来职业规划鸿图。

(5)生活上向导: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如:第一次离家住宿)、家庭生活指导(如:假日家务劳动)等指导结对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帮助结对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

(6)品行上督导:给予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行规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导师更加要倾注耐心激发成长的内燃点,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

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对“全员导师制”的实施进行宣传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通过多元培训、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等途径,领会全员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全员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自主申报

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全校所有在职教师均为导师候选人(双向选择)。每位教师结对学生不超过10人。名单汇总后由年级部初审,学生发展中心最后审核结对情况后进行协调调剂。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导师匹配情况,个别学生形成“两导一生”等的匹配模式,根据学生成长情况,中间可以动态调整。

(三)导师组队

构建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的层级导师团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规范化的导师队伍,围绕学生心理、生涯规划、学业指导、课题研究、毕工组等多维度组织建立专业化导师团队,在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学校充分梳理每一位导师特长和特点,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师特征序列库,更好实现导师促进学生成长。

(四)工作内容

学校全员导师制设“规定动作”:阶段性学生家访、不定期谈心谈话、建设性建议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让导师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

同时全员导师制设“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午餐、齐观影、同实践等),“自选动作”不对导师做硬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与时间或地点等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1、成长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

绩记录及分析。

2、家校联系。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留守家庭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对家住城区的学生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3、谈心汇报。导师每学期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四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月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4、导师会诊。年级组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七、评价与保障

(一)导师考核

1、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导师的工作情况记录相关表格,向年级部主任、班主任、结对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实效,期末对导师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2、量化考核包括:结合导师完成指导工作情况、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以及案例或论文上交情况,“导师制”工作小组进行评价考核及反馈。

3、考核结果评定为优秀、合格、待改善三级。

(二)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导师制”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单项制度,负责项目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及保障。

2、赋能保障

(1)专家讲座

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心理学、生涯教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水平和指导能力。

(2)专题论坛

定期导师制工作专题论坛,通过案例分享、互动反思、总结经验,形成导师经验案例资源库,为青年导师提供可借鉴经验,为后期推广辐射打下基础。

(3)教考一致

“双减”之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不随意增加考试难度,不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采用百分比区间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反馈学业情况,为我校全员导师制实施提供支持性环境。

3、激励保障

每学期总结评价过程中,对导师进行表彰鼓励,并作为师德考核和教师发展性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各类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推荐。

希望通过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科教师育人功能,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成长、抵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效能感和胜任力,增强教师育人工作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27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