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为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区教育局决定从XX年年9月-2010年6月,在中小学校开展以“感恩、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
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
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
意识;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
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方法与步骤
㈠动员准备阶段(XX年.9)
1、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
为使“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不走过场,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除学校制定总体方案外,各年段各班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校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于9月20日前上报德育科。
3、宣传发动:主要通过校会、班会、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印一封倡议书、一封告家长书,开好动员会、张贴几幅标语、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㈡实施阶段(XX年.10-2010.6)
●分清层次
1、让学生认知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自己发育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国家投入的力量,形成“感恩相报”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我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人,我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增强“感恩相报”之情。
3、使学生认识到真情回报,不只是给父母、教师、同学及个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是以自己的成长,成才来回报,从而发奋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
4、使学生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回报父母、师长、社会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付诸“感恩相报”之行。
●日常要求
1、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每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在校期间,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要主动让道;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
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 “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赐予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6、切实组织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
7、建立感恩记录本: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指导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
1、举行主题队会:分别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主题,召开系列班会。
2、各校每月制作一期相关主题黑板报。
3、搞好特定节日的感恩教育。
⑴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祝福。
⑵学生生日给父母写一封感激信或打一个感激的电话。 ⑶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⑷设“孝心日”,即每月一日,要求学生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为父母打一盆水,洗一次脚。
㈢总结推广阶段(2010.7)
1、做好总结,推广经验(各校的总结应于2010年7月5日前交德育科)。
2、区教育局将依据要求制定相应评价表,于实施阶段结束前组织检查评估、表彰,并将系列活动的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
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
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
意识;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
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方法与步骤
㈠动员准备阶段(XX年.9)
1、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
为使“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不走过场,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除学校制定总体方案外,各年段各班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校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于9月20日前上报德育科。
3、宣传发动:主要通过校会、班会、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印一封倡议书、一封告家长书,开好动员会、张贴几幅标语、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㈡实施阶段(XX年.10-2010.6)
●分清层次
1、让学生认知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自己发育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国家投入的力量,形成“感恩相报”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我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人,我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增强“感恩相报”之情。
3、使学生认识到真情回报,不只是给父母、教师、同学及个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是以自己的成长,成才来回报,从而发奋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
4、使学生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回报父母、师长、社会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付诸“感恩相报”之行。
●日常要求
1、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每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在校期间,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要主动让道;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
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 “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赐予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6、切实组织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
7、建立感恩记录本: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指导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
1、举行主题队会:分别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主题,召开系列班会。
2、各校每月制作一期相关主题黑板报。
3、搞好特定节日的感恩教育。
⑴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祝福。
⑵学生生日给父母写一封感激信或打一个感激的电话。 ⑶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⑷设“孝心日”,即每月一日,要求学生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为父母打一盆水,洗一次脚。
㈢总结推广阶段(2010.7)
1、做好总结,推广经验(各校的总结应于2010年7月5日前交德育科)。
2、区教育局将依据要求制定相应评价表,于实施阶段结束前组织检查评估、表彰,并将系列活动的结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