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事迹作文素材大全
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申纪兰事迹,欢迎阅读。
申纪兰事迹1
九月的上党大地秋意渐浓,香菇大棚里却还是让人感到有些闷热,90岁高龄的申纪兰正在采摘蘑菇。深蓝色衣服、齐耳短发、黑白布鞋,依然保持着热爱劳动的本色,一如她对国家深沉的爱始终不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太行山南麓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庄,申纪兰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曾经的西沟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纪兰回忆说:“西沟农民辈辈苦,打一担粮交八斗租,十冬腊月换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那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就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男人看得起妇女真难呀!”申纪兰感慨地说。
所谓“三台”即碾台、锅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还有一大困难摆在申纪兰面前: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种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计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妇女们干活的积极性。
为了争取妇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决定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撒肥,看谁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姐妹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就率先干完了。那天,她们终于第一次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们一样多。
就这样,申纪兰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实践,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
1954年,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从此,申纪兰开始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风雨同行的65年。
申纪兰回忆说:“第一次开的人代会,在中南海的礼堂里。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得以实现。申纪兰,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申纪兰开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沟村也提出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三个产业。近年来,西沟村不断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起了60多个光伏香菇大棚,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依次建立。
与申纪兰一同工作30年的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骄傲地说:“我们还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线路,西沟村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申纪兰,依然为村里忙活着:到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入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学习中央有关精神,为社会各界讲党课……申纪兰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申纪兰事迹2
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愈发冷了。从村东头一路走到西头,快90岁的申纪兰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她不愿意让人扶。她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申纪兰的手。
今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前段时间又摔断了腿。申纪兰听说后,和村委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沟村和平顺县别的村子一样,山上光秃秃,自然禀赋极差,十户九穷。“石头沟石头山,谁干也发愁”,可申纪兰和老支书李顺达一道,带着村里人硬生生把石头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不服输的性子成就了她。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担任西沟金星农林牧合作社副社长,提出进行劳动比赛,男女同工同酬,她干得比男劳力还好。
改革开放后,西沟率先搞发展。村里刚开始办企业时,申纪兰带村民去外地考察,舍不得花集体的钱吃碗面,几个人硬是在外挨了一天饿,直到晚上回来才吃上饭。
因为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当,就是6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议案,多与“三农”有关,“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
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
如今,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西沟的石头山,在几场寒流过后有些萧瑟。山上的那些树,是当年申纪兰带着村民“与天斗”时种下的,在寒风中孑然傲立,就像挺直了脊梁骨的西沟人。
申纪兰事迹3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称传奇。
她嫁到西沟村时才18岁,婚后第六天就下地干活,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
上世纪50年代,她带着十几个姐妹加入互助组,和男人一样种树开荒,把男女“同工同酬”变成了现实。至今,村里仍流传着这样的“斗争故事”:
春播快开始了,成堆的粪要往地上匀。妇女装一天粪7分工,男人挑、匀一天10分工。干了一天,妇女们都想挑粪匀粪。男人不愿意,就比赛。一样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妇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妇女们都匀完了,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也说:“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2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现在,西沟村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201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即便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依然早早起床,给大家扫地、打开水、擦桌子,也不曾将自己和孩子户口迁到城市。
申纪兰对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她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但她却多次将奖金捐给村集体。她坚持不领厅级干部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这两年才涨到300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脱离群众,要给群众干工作。”申纪兰说。
申纪兰事迹4
走进山西平顺县西沟展览馆,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详实地记录着西沟半个世纪来的变迁:照片中风华正茂的申纪兰,当年曾以惊人胆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她和西沟人一起,在寸草不长的荒山乱滩上造林辟田,把西沟变成了一方宝地。
“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干活扛石头。而是要有一种精神,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半个世纪过去了,申纪兰和西沟人不仅创造了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奇迹,还把“西沟精神”留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29年,申纪兰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时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这个位于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小山村,当年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零零星星的地块,不是散落在沟底,便是挂在半山梁上。由于山上没有植被,水土流失很严重。
1951年12月,为了促进生产,让全村人吃饱肚子,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完不成生产计划,社长李顺达提出让勤奋能干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
那时新中国刚解放,受观念的影响,妇女很少能走向社会参加劳动。20出头的申纪兰没有像别的妇女一样整天围着锅台、炕台转。她不仅下地和男人一样干活,还克服种.种阻力,走村串户劝说妇女姐妹走出家门。
妇女们参加劳动以后,遇到了一个问题:干同样的活,得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在申纪兰的提议下,女社员开始跟男社员学技术,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样样不落后。经过多次争取,妇女们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得一样的工分。劳动不分性别,要和效益挂钩,妇女们就这样被发动起来了。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西沟村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1953年,李顺达与申纪兰双双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毛主席在接见妇女代表时,高兴地和申纪兰握手,说:“很好,你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妇女是半边天,你这个头带得好。”
半个多世纪来,在西沟人的努力下,西沟村干石山上的树种了补,补了种,前后种了七八遍,终于长起了1.5万多亩的成材林,12万株经济林。1963年秋天,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西沟人第一次被亲手种下的大苹果“撞上了头”。
1954年深秋,25岁的申纪兰坐着驴车从平顺县出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此后,连任11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成为了共和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传奇,并被外国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要在过去,我做不了劳模,还得受罪。”申纪兰说,“现在我们国家一个阶段一个进步,老百姓都享受到了。”
几十年来,申纪兰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三农、教育、惩治腐败等问题都提出过建议和议案。她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但这并没有给她带来欣喜,反而令她为难。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
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没有申请退休享福,而是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她说:“农村还困难,在省里有自来水,我们到家里那是走多远还挑不到一担水。我想到农村的生活,还没有富起来,还很苦,我是应该还回到农村跟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
现年80岁的申纪兰仍然生活在西沟。这位手上生满老茧、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穿衣打扮与西沟农民并无差别。申纪兰说,对她而言,在西沟干,比在城里当官更能出上力。“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在解放中获得尊严——申纪兰在向全中国人传递着一个信号——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劳动,就能得到社会足够的尊重。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申纪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申纪兰事迹5
申纪兰,中共党员,1929年12月出生,1952年任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队长。1953年4月,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1954年9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一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当选为山西省妇联主任。1983年,辞去省妇联主任的职务,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195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52年、1978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007年第一次见到申纪兰,是2月28日。那一天,太行山区的山西省平顺县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雨夹雪。
一大早,到了西沟村,下两道坡、拐两个弯,走进了申纪兰的新房子。申纪兰高兴地把我们领到了二楼,一会儿推开卧室门,一会儿推开书房门,生怕记者看不清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西沟能这样,不容易呀!”70多岁的老人满面春风。
申纪兰是2006年腊月二十六搬进新房的。她是西沟村的功臣,是全国唯一的第一届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50多年来,她一直没有离开过西沟村,一直住着那间低矮破旧的瓦房,20多平方米狭长的空间既是卧室,又是厨房,还是客厅。县、乡、村的干部和群众多次动员她住进条件较好的房子,她都婉言谢绝,理由很简单:“等西沟村的村民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再说!”
她一路拉着记者的手,参观了村里一排排的楼房,楼上楼下230多平方米,比她现在住的新房子要大1/3,“村里一部分人住进了这种楼,一部分人住进了我那样的楼。这样,在新房里我才睡得踏实、吃得香呀!”
“我的根在西沟村、在农民中,就应该在这里生根发芽”
听说是人民日报的记者,申纪兰显得格外地亲切,她说:“是咱们的《人民日报》最先把我要求男女同工同酬的心愿表达出去的,那时候妇女干点事难呀。”
“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县”,这是当时西沟村沿袭多年的习俗。妇女不仅在家里地位低,在集体劳动时也得不到同等的机会和待遇。妇女们无论做了多少活、付出了多少劳动,在计算工作量时,习惯上两个女工顶一个男工,而且分数只记在男性家长或丈夫的名下。1952年,申纪兰带领24位妇女与村里的“男劳力”泥里、水里一起干,完成的定额还常常超过“男劳力”,争得了同工同酬的权利。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她们的事迹,申纪兰名扬全国,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劳动法》。
当年的4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6月5日,申纪兰出席了在丹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妇女大会。1954年9月,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荣誉接踵而来,职务不断变化,但申纪兰始终坚持一点:不离开西沟村,不离开劳动岗位。1973年,申纪兰当选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心里局促不安,“我文化水平不高,怕误了工作,我一天不劳动心里就发慌,怕在城里待不住。”然而,面对群众和组织的信任,申纪兰实在无法拒绝,她郑重地向组织提出:“我永远是一个普通农民,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配专车。允许我经常回西沟参加劳动。”组织上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担任省妇联主任的10年中,申纪兰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西沟村。机关的事,她“托付给有文化的同志干,同志们干得都比我好”。1983年,申纪兰辞去了省妇联主任的职务,重新担任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同年,她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任至今。她每次从村里赶到市里开会,散了会就又回到西沟村。 在此期间,申纪兰带着乡亲们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家,在332个干石山坡上植树造林,硬是在230多条荒沟中筑坝造地,种了2万亩松树,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如今,成材的林木已有1?5万亩,按市场价,相当于村里623户人家每人在山上存了2万多块钱。同时,她又带领大家先后建起硅铁厂、磁钢厂等10多个企业。
在村里,申纪兰感到很充实,她说:“我的根在西沟村、在农民中,就应该在这里生根发芽。”
“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申纪兰有申纪兰的幽默,记者几次问她的年龄,她总是不正面回答,憨厚地笑笑,“现在不是不时兴问女士的年龄吗?我不想说得那么大,我觉着我还年轻,腿脚好得很,还能上山、爬坡、干活哩!” 干活、劳动,不仅是申纪兰多年的习惯,而且是她的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劳动的申纪兰又添了新心思,“要把村里人往富路上引,得满世界想办法。” 1984年冬,申纪兰带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处,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申纪兰一行人眼热心跳。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西沟村人理解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1985年4月,他们决定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建一座铁合金厂。申纪兰去长治,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1987年10月,作为西沟村第一个企业的铁合金厂终于建成投产。剪彩那天,当第一炉滚烫的铁水奔腾而出的时候,申纪兰激动得喜泪满面。如今,这个厂已发展到年产硅铁5000吨的规模,产值达到3000万元。
之后,“纪兰饮料公司”、“纪兰绿色产业公司”、“西沟人家”等企业纷纷成立。申纪兰四处奔波,跑市场、找销路、做广告。西沟的山野菜、大红袍花椒、旱地瓜果、核桃露饮料等,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申纪兰说,“只要是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只要对群众的增产增收有利,我的名字、西沟的名字可以随便用。”
通过努力,西沟村逐步实现了综合发展。2006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是平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村委会主任周建红认为,“这凝结着申大姐的心血和汗水,与她的无私奉献分不开。”
对于这些,申纪兰有一个朴素的解释:“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群众的事,该帮的不帮,该说的不说,心里过不去”
多少年来,申纪兰爱讲一句话,“群众的事,该帮的不帮,该说的不说,心里过不去。”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村民张章存深有体会,“在西沟,她忙的都是大家的事。”村民有的想外出搞劳务,她就出去揽活计;有的为产品积压发愁,她就上河北、到安徽找销路;有的需要化肥、种子、农药,她就外出联系采购。谁家里有困难,总有她的身影。
村民郭军显患小儿麻痹致残,家中生活艰难,申纪兰多次登门开导,鼓励他搞家庭养殖,还帮助他购来种兔、种猪,并给他找好了场地。现在,郭军显养兔百余只,养猪50余头,他伸出一根指头说:“年收入上万元了!在村里,申大姐最爱帮我这号人。”
西沟村长期缺水,人畜饮水有困难,申纪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张罗联系打井的事,还把自己获得全国“保护母亲河”奖的2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村里的打井工程。2001年6月,西沟村终于打出了自己的第一眼机井,全村人吃水有了保障。事后,村里要还她的钱,申纪兰说啥也不要。 其实,村里人都清楚,申纪兰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每年除了国家给的那点补助和村里几百元的补贴,就是那1亩4分责任田的收入,其他的钱她一概不要。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给村里办事,她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也从未领取过一分钱的补助,都是自己掏腰包。市里要给她增加补助,她坚决谢绝。
申纪兰是全国人大代表,许多群众找她反映情况,无论是什么情况,申纪兰总是认真对待。觉着有道理,她总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把群众的反映传递给有关部门和领导。遇到外地上门来访者,她常常留人在家里吃饭、休息、拉家常,“打老远来不容易,起码让群众把话讲完,有碗热汤喝。”
而对于另一种人,申纪兰毫不留情。那年,无锡几个生意人想做煤生意,但没有车皮指标。听说申纪兰名气大,又认识许多大领导,便托人找到申纪兰,请她当董事长,还拿出给她印好的名片,说别的不用管,挂个名就行,每月酬金1万元。申纪兰越听越不对味,硬硬地给了一句,“这种事,给我座金山也不干!”
这就是申纪兰,一名本色的共产党员,一名朴素的农村干部,一位善良的普通农民。
申纪兰事迹作文素材大全
上一篇:申纪兰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下一篇: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5篇